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敏思】终身难忘的炮击金门战斗

编辑推荐 【敏思】终身难忘的炮击金门战斗 ——阅览《八二三炮战》文集感怀(随笔)


作者:朱炳初 白丁,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发表时间:2025-08-18 07:38:29
摘要:虽然1958年8月23日那场盛大规模的对金门驻军的炮击战斗,已经过去67年了,但是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今日再读《八二三炮战》一书,真有一番感慨涌上心头,不吐不快!通过回忆联想台湾尚未回归,祖国没有完全统一,更是有一番情节与期盼!

终身难忘的炮击金门战斗
   ——阅览《八.二三炮战》文集感怀(随笔)
   朱炳初
  
   每当阅览案头摆放的《八.二三炮战》文集,心中就会涌起无比的感慨与深深的怀念。《八.二三炮战》由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编纂,于2008年8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书中共收入各类文稿42篇,但其中就有我提供的12位战友亲历炮战的情景11篇。我曾于2003年执行编校了一部五四级重庆炮校近百名战友撰写的46万余字的回忆录《激情如火的军旅岁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5年后的一天,我的老战友唐知辉给我打电话说是他的老战友戴尔济在新四军研究会工作,要编一部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的文集,你曾参加过炮击金门,有没有这方面的文章?我听后喜不自胜,我编的战友回忆录中就有十多篇关于炮击金门的文章,于是随即将《激情如火的军旅岁月》文集,寄给了《八.二三炮战》的主编戴尔济。戴收到后,十分喜悦,深表感谢!我也深感欣慰,老战友亲历炮战的情景感悟,能够在炮击金门战斗的专集中再现,予以宣扬,发挥能量,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这12位战友撰写的11篇文稿是:徐时明《难忘的战斗——忆参加1958年炮击金门》、周仲祥《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张惠民《硝烟弥漫中的炮兵观察所——“8.23”炮战纪实》、朱冠群《炮战中的中秋节》、金盘兴《一张立功喜报——我所经历的炮击金门战斗》、邢冠群《在小嶝岛的战斗岁月》、赵国良《角屿岛上炮声隆》、邵亚声《荡漾在我心中的一次战斗——忆1958年炮击金门》、史洪昆《为了88条生命——厦门前线纪事》、蒋保南《忠魂颂——纪念在金门炮战中英勇牺牲的战友吴瑞生》、喻亮大《炮火硝烟铸忠魂——深切怀念吴瑞生等战友》。现将12位战友多年前的形象照片展示如下:
  
  
   这11篇稿子,都是经过我精心修改与编辑而成的(回忆录出版后,我们炮校学友、原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上将曾深情地对我说:“老朱啊!《激情如火的军旅岁月》,如果没有你认真的精心修改,是难以出版的”)。在编辑中,为详尽彰显战时实况,真实体现作者感受,我激情满怀地全身心地投入,倾注了深深的情感,再现了当时的实况。其实,我亦是炮击金门的亲历者,只不过当时我所在的步兵84师炮兵团上岛(大、小嶝岛)换防是在“八.二三”后,但不久就参加了“十一.三炮击”,即1958年11月3日,这是继“八.二三”后又一次大规模炮击金门的战斗。那时,我在团直指挥连任测地排长,战前率领全排精确测量了指挥所、炮阵地及金门岛上的目标诸元,给大炮按上了慧眼。炮击时,我在团指挥所代理参谋值班,与各营沟通联络。就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与我同在炮校一道毕业后分配在同一炮团的同乡战友吴瑞生,以及上岛前夕曾同在师部附近农村支援地方办人民公社达两个月的三营三连副指导员张申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年后,我曾为这两位牺牲的战友写过几篇悼念文章在报刊发表。而《八.二三炮战》中喻亮大的《炮火硝烟铸忠魂——深切怀念吴瑞生等战友》的稿子,实际上是由我执笔撰写的,我对吴瑞生这位来自我故乡的校友,在炮团曾多次打过交道,率领全排体操比赛,切磋技战术训练经验,常拉家常话家乡发展,他质朴纯厚的形象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如今回忆仍历历在目,催人泪下。吴瑞生是我们重庆炮校54级414名学员中惟一在战斗中牺牲的,他的形象与精神刻骨铭心,倍加思念!
  
   如今12名发表参加炮击金门感受文章的战友,已经知道的有三位离世:邢冠群、邵亚声、蒋保南,有两人重病在身,其他多数不知其近况如何?都已年近或已经九旬了呀,十分的怀念,祝愿他们安好,乐享晚年!
   这次大规模的炮击金门战斗,有海、空军的密切配合,进行了海上空中激战,取得重大战果,涌现出了两位英雄烈士:安业民、杜凤瑞,他们的英勇事迹生动感人,传遍华夏大地,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八.二三炮战》编者后记:“金门岛原是福建省的一个县,距厦门仅5公里,包括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共9个岛屿,总面积为150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国民党经过长期设防,已构成坚固堡垒地域,成为屏障台湾的前哨和“反攻大陆”的前哨基地。1957年金门设防卫部,辖6个步兵师和特种兵共8.5万人。1958年美军出兵侵略中东,我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金门驻军实施炮击,严惩国民党军长期以来对大陆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挑衅破坏活动,并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气焰,以支持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这场斗争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1月7日才停止。这是一场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的,以地面炮兵为主的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炮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炮火之猛烈史无前例,震惊世界。它涉及到中美两国、大陆与台湾两地三方,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有机结合与巧妙应对,我军始终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并最终取得完全胜利。”
  
   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叶飞上将为文集撰写了长篇代序《炮击金门和绞索政策》,阐述了炮击金门战斗的深远意义。炮击金门,并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也是重大政治、外交斗争。这场战斗取得了引起世界注目的辉煌胜利,首先是支援了当时中东人民的斗争,把美国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到台湾海峡来,把美国的注意力从中东地区吸引到远东来了。大规模炮击金门,实际上是同美帝国主义进行了一次较量。其次,炮击战斗明白地警告了美国,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统一祖国,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最后,炮击战斗向台湾当局提出了进行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是很有意义的。
   当今台湾尚未回归,祖国尚未完全统一,重温1958年炮击金门战斗具有重大意义。这场有理有利、有节有度,获得完胜的炮击金门战斗已经过去67年了,中美关系仍然紧张,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仍不寻常;大陆与台、澎、金、马虽早已开通来往,但并非无事,该区域仍在“台独分子”的控制中。我国正处“一国两制”的宽松形态,大陆始终掌握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主动权,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统一是前提,如果台湾当局一意孤行,并借助美国等外来势力拒不和平解决,那就得实施武力,或者中央已有英明决策。我们坚定相信我国有决心有能力完善解决台湾问题,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话又说回来,炮击金门伟大胜利的经验,同样适合于祖国的统一大业,我们在期盼着台湾回归的那一天!
   (2025年8月14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
  
  

共 26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年是“八·二三”炮击金门战役67周年,这场震惊中外的军事行动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炮战,更是毛泽东同志以军事斗争配合政治外交的经典范例。朱炳初同志以亲历者与史料编纂者的双重身份撰写的这篇随笔,既是对历史细节的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下台海局势的深刻观照。 文中通过《八·二三炮战》文集的编纂始末,串联起12位参战老兵的鲜活记忆。这些文字不仅是硝烟中的个人史诗,更折射出那一代军人“炮火硝烟铸忠魂”的集体信仰。尤为动人的是作者对牺牲战友吴瑞生的追忆——作为重庆炮校414名学员中唯一战殁者,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捍卫国土的炮位上,成为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与国家意志交融的缩影。 作者后记中关于战役战略意义的论述,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这场持续数月的炮战,以军事行动牵制美国全球战略,用炮弹传递和平谈判信号,堪称“绞索政策”的绝妙实践。67年后的今天,当“台独”势力与外部干预不断挑战红线时,重温这段历史更具现实启示——我们始终掌握着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和平统一是最大公约数,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朱老以89岁高龄执笔,文字间奔涌着老战士“鬓微霜,又何妨”的豪情。他在文末的期盼,恰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怀抱。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新时代的使命。让我们在铭记“八·二三”精神的同时,继续朝着实现完全统一的目标坚定前行。 好文!推荐共享。【敏思编辑:邓和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