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戏梦千年,烟火长明(散文)
戏梦千年,烟火长明(散文)
暮春的雨丝没个准头,斜斜地粘在袖口。我攥着柄旧油纸伞,伞骨上还留着去年夏天的裂痕,慢慢走过会昌水东步云桥。抬头望,岚山早被雨雾揉成了淡墨团,会昌戏剧小镇就藏在那团雾里,像外婆压在箱底的老绣帕,边角磨得软了,却还浸着说不清的旧时光。
进镇先见那座石牌坊,三门四柱的老样子,雨水打在柱础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中门柱子上刻着对联:“百里湘江润泽会昌风景独好,千年县邑荟聚九州人物风流”,是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会昌本地乡贤陈清华写的,听说化用了毛主席的词句。雨一淋,墨迹倒显精神,我凑过去看,指尖触到冰凉的石面,还能摸到刻字的凹凸纹路。牌坊底下有处假山水池,没开喷泉,倒把灰蒙蒙的天映得挺清楚,像张没画完的草稿,留白的地方正好让游人揣想。
过了牌坊就是两棵老榕树,智榕和慧榕,树牌上写着三百多年了。枝桠张得老宽,把半条街都罩住,气根垂下来,风一吹就扫着路人的肩膀。我见过不少老树,这两棵最有意思,树下总坐着几个老头,闭着眼晒太阳,手里的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摇。方才还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追着只花蝴蝶跑过,笑声脆生生的,惊得树上麻雀扑棱棱飞起来,几片新叶也跟着掉下来,落在老头的膝头。
顺着小巷往里走,两边的明清宅子挨得近,黛瓦上长着点青苔,飞檐角上的瑞兽缺了个耳朵。有的宅子翻新过,挂着“艺术家酒店”的木牌,门帘是蓝印花布;有的还老样子,木门上的铜环磨得发亮,风一吹就“叮铃”响,像在跟路过的人打招呼。赖家老屋就在巷尾,青砖墙上爬着牵牛花,门楣上挂着两盏红灯笼,是赖声川哥哥写的门联:“家风厚重传千古,宗祠庭院抚万年”。我推开门进去,天井里落着几片榕树叶子,阳光从头顶漏下来,在青石板上投出方方的光斑。厢房里摆着赖家的族谱,纸页都黄了,还有赖声川的剧本,有的页边画着小涂鸦,想来是修改时随手画的。
快到正午,街上的香味慢慢飘出来。阿婆豆花的摊子最热闹,阿婆戴着蓝布头巾,一勺勺把豆花舀进青花碗,红糖浆顺着碗沿往下淌。我要了一碗,花生碎嚼着脆,葡萄干浸得软,豆花滑进嘴里,烫得我直哈气,却忍不住再舀一勺——这味道跟小时候外婆做的太像了。
往前几步是赖妈妈私房菜,招牌是木头做的,晒得有些发白。里头的红烧牛排炖得烂,江西的辣劲儿裹着肉香,我配着米饭吃了两大块。后院还有个小院子,摆着几张竹桌,自酿的米酒装在粗瓷碗里,抿一口,后劲挺足。老板说,就着鲜烧小火锅吃最好,我试了试,火锅里的青菜是本地种的,脆生生的,配着米酒,浑身都暖起来。
下午太阳软下来,我拐进“好在远”咖啡吧。老板是个年轻人,正用手冲壶浇咖啡粉,香气混着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来。我点了杯加了蜂蜜的拿铁,配了块棉花糖蛋糕,蛋糕上的糖霜沾了嘴角,老板笑着递来张纸巾。坐在窗边看街景,有人骑着自行车经过,车铃叮铃响;还有游客拿着相机拍老宅子,小声讨论着窗棂上的雕花。
傍晚的时候,江月情的烧烤摊支起来了。炭火噼啪响,串好的肉串在铁架上翻着,孜然粉一撒,香味能飘半条街。我跟两个游客拼桌,他们是从广东来的,说专门来看赖声川的戏。我们边吃烤串边聊天,啤酒沫沾在杯沿,晚风一吹,倒不觉得热了。
天黑下来,小镇的灯一盏盏亮了。不是什么华丽的灯,就是普通的白炽灯泡,挂在屋檐下、树枝上,倒把整个镇子照得像撒了把星星。会剧场今晚演《让我牵着你的手……》,我提前买了票,进去的时候满座了。剧场原先是个印刷厂,现在改成了红砖墙,座椅是木质的,坐久了有点硬,可看着台上黄圣依和赵晓苏的表演,倒也不觉得了。看到契诃夫给妻子写信那段,旁边有个阿姨悄悄抹眼泪,我也觉得鼻子有点酸。
散场后,我去了园林剧场,《镜花水月》刚开演。剧场是老宅子改的,演员在水榭上跳舞,灯光映在水面上,晃得人眼晕。有个小姑娘坐在我旁边,问妈妈演员的衣服为什么那么飘,妈妈轻声跟她解释,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怕打扰别人。
后来我又去了实验剧场,看了《乌台》,演员离得特别近,能看清他们脸上的表情。有个演员忘词了,笑着跟观众道歉,大家都鼓掌,倒比顺利演完还热闹。
走在镇上,还能碰到街头表演。意大利的嘎里罗组合在拉琴,有个艺人戴着小丑帽,变魔术的时候把气球捏成了小兔子,送给路过的小孩。赖家老屋广场上,法国艺术团在演奏,乐器声音很特别,有个老人跟着节奏点头,脚还轻轻打着拍子。
第二天我去了和声戏剧技术学院,隔着窗户看学生上课,他们在学做布景,有个男生不小心把颜料弄在了衣服上,引得大家笑。上剧堂里,有几个老人在学表演,老师教他们做表情,有的老人不好意思,笑得脸都红了。
会昌博物馆不大,展厅里摆着些老物件,有先秦的青铜器,还有明清的书画。墙上挂着客家匾额,“大椿恒茂”“婺耀芹宫”,字写得有力气。讲解员说,这些匾额都是从老宅子拆下来的,现在放在这里,也算有个归宿。
大成殿我也去了,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历史,北宋时是县学,1930年红军还在这里驻扎过。现在殿里摆着些戏剧道具,有戏服、锣鼓,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戏服上,金线闪着光。
我在小镇待了四天,正好赶上四季里的小景致。春天的古榕树发了新叶,湘江边的油菜花黄得晃眼,我跟个老农聊天,他说今年雨水好,油菜能多收点;夏天的戏剧季真热闹,糖果家族来的时候,孩子们围着要糖,笑得像朵花;秋天的榕树叶子黄了,会昌山的枫叶红了,我爬上山,能看见整个小镇的屋顶,像铺了层金;冬天的时候,我没赶上雪,可听说下雪时,榕树的枝桠上挂着冰凌,特别好看,北门饭店的火锅,能驱散一冬的寒。
离开那天,我是半夜走的。回头看,小镇的灯还亮着,像一片星星落在地上。老榕树在夜色里,像个沉默的老人,守护着这里的一切。会昌戏剧小镇,不是什么热闹的大景点,可在这里,能吃到像家里一样的饭,能看到让人动心的戏,能慢慢走,慢慢看,不用着急。
戏梦千年,烟火长明。希望下次来,阿婆的豆花还是那么香,老榕树还能为路人遮阴,这里的戏,能一直演下去,这里的故事,能一直有人听。
二0二五年八月十八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