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那些年追赶着公交车(散文)

精品 【东篱】那些年追赶着公交车(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209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发表时间:2025-08-19 06:56:43
摘要:尴尬的是,过去我给别人让座,现在年轻人开始给我让座了。我都礼貌的拒绝。人生如坐车,晃荡着,慢慢就变老了。

从1998年到北京,至2004年我拥有第一辆小汽车,这六年的时间内,我几乎每天都要靠公交车出行,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让我拿起笔写下这篇《那些年追赶着公交车》。
  
   一
   初到北京,我投奔我的一位住在大兴的同学,他在一个学校当老师。当时我还沉浸在初到首都的兴奋中,把找工作的事儿先放到一边,就想着先去天安门广场转转,感受一下北京的繁华和壮观。我原来在唐山也没少坐过公交,没想到初到北京,北京的公交车就给我上了一课。
   忘了当时是哪路公交,反正是9字头的远郊车,并且这趟车在这里是首发站。那是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一群人扎堆在车站,看样子有学生,有老人,更多的进城的上班族。正是“二八月乱穿衣”的季节,着装也是五花八门,从短袖到棉衣都有。他们有的拿着报纸、杂志随手翻着,有的闲聊,有的轻轻踱着脚步,缓解肌肉的麻木。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时不时往车来的方向张望。
   车从总站远远地驶来,不能说是缓缓地,速度并不算慢。快进站司机做了一个漂移的动作,贴着人群掠过,又极快地回轮把车打正。我还愣愣地站着,等候的人群却像潮水一样地涌动起来,冲向刚刚打开的车门。我被裹挟着,大概是身体还想抗拒这种潮流,还在想矜持一点儿,优雅一些,结果慢了半拍,鞋子被人踩到了,只听嗤的一声,鞋帮和鞋底分家了,脚趾都漏了出来。好不容易上车了,座位早被一些身强力壮的抢占了,他们脸上露出略带得意,不易察觉的微笑。没有座位的则先是四处张望,随之扶着栏杆摇头轻叹。有帮亲友占座的,拍着边上的座椅轻轻呼唤着伙伴。暖阳从窗户的缝隙射进来,可以看到车厢里荡起一些细碎的尘烟在飞舞。
   生活就是这样,大家都在争抢自己的位置,只是抢占公交车座变得直观了一些。总有占到座位的,也有一路站着的,可能中途会有下车的,机会就来了……
   随着车门咣当一声关闭,汽车启动,售票员有气无力地站起来,嘴里嘟囔着什么,我只听得懂报了几路车,让买票等有限的词汇,其余他说的我似乎没听懂。我又羞又恼,心想,这和我在书本上、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啊,怎么没人排队,没人礼让老人孩子,这还是我心中的北京吗?普通话我怎么都听不懂?车厢里弥漫着各种气味,我发现有人在低头吃早点。我紧紧抓住扶手,尽量避免与周围人碰撞。车窗外,陌生的街景飞速掠过,可我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售票员是位30来岁的年轻男子,脖子上挂着一个磨得几乎包浆的棕色皮夹子。他从里面拿出一个蓝色夹子,夹子上夹着黄、绿、蓝、棕等几种颜色的车票,边上还有一支用皮筋吊着的红蓝双色铅笔。他边走边吆喝,问乘客到那里,报出车票价格,收钱,然后麻利地用铅笔在车票上一划一勾,再用铅笔上的皮筋一撩车票,这张车票就顺势立起来,顺手一撕,递给乘客。我发现更多的乘客拿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卡片,在售票员眼前一晃,随即收起,嘴里还会轻轻地说一声“月票”。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月票一说。
   似乎每次进站车都要熄火,然后司机往下压一下一个拉杆,随着咔咔声,汽车被再次点火,车跑起来,玻璃窗和门四处漏风,抓着铁栏杆的手感到更凉了。司机和售票员的手边都放着一个大个儿罐头瓶子,瓶子外面有编织的毛线外套,看得出里面飘着大团的茶叶。每次得空,他们就喜欢轻轻抿一口,然后双手再抱一会儿,捂手取暖。
   我看到车内有车站铭牌,对照着售票员含混不清的“唱站”,我也能知道车大概到了哪里。以前在相声里听说过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北京话“吞音吃字”,而且儿化音严重,今天算是涨见识了。
   可能是售票员每天说话过多吧,为了省力气,我发现他开口说话几乎上下嘴唇不碰在一起,就像几十个字眼争先恐后地往外崩,有的丢个声母或者韵母,有的干脆两个字变成了一个连音。给人一种乌里乌涂,含含糊糊,像吃了个肉茄子的感觉。
   中途换了一次车,我也把鞋修好了。这次的售票员是一位胖墩墩的中年妇女,还是那种唱票。快到了天安门,她喊道:“前门到了,请您后门儿下车……”我一下子懵着了,见其他人都若如无其事,赶紧看站牌才明白,售票员说的前面的门指的是地址——大前门,不儿化,后面的门儿真的是车的后门,必须儿化。车到大栅栏,售票员读作dashilan,栏后面还要儿化。
   乘车期间有老人、孕妇上下车,售票员都积极给协调座位。他们说话都很客气,一般都是“哪位受累给老人让一下座位,谢谢您了……”也有和我一样的外地人刚进京问路的,好像司机是活地图,都能准确地说出站名,换乘车次。只是他们的眼神一般不接触问话人,语调好像还是在唱。
  
   二
   半年后,我在北京一家纸张公司稳定下来后,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坐车出去满北京城跑业务,每天绕不开的就是坐公交。
   坐公交月票当然是不能少,那时候开始的时候是15元,后来涨到20元,直到25元。一个彩色卡片上贴上照片,打一个钢印码,再套上一个蓝色塑封袋,就是一张完美的月票。
   月票并不是所有的公交车通用。一般是市内标牌个位数、两位数车辆和近郊车可以用。所谓市内,那时候仅限于四环之内的范围,而四环还没有完全建成。市内车很多已经采用单一票制一元,“上车请投币,月票请出示”的方式。据说,公交车到站后,都有专门员工收集整理硬币,定期银行上门成麻袋地回收。那些双层“特”字头的,空调车,私人运营的小公共都是无效的。若乘坐远郊的公交,是另外一种专用月票,我的月票也不能用。我们这些业务员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深知赚钱的辛苦,一般舍不得坐月票无效的公交。
   北京的同一站台一般都会有多条线路的公交,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烈日酷热,我们一般都会选择月票有效的公交车。北京的早晚高峰坐车人相当的多,把人挤成相片不仅仅是夸张的说法,有点真实。严重时候,车门那里吊着乘客,司机门都关不上,需要司机下来从后背推一把才能勉强关门。挤不上公交是常有的事。而那些空调车,小公共,往往司机和售票员即使扯着嗓子喊“某某地,上车有座,上车就走”,我们也无动于衷。
   我们公司开始在西三旗,后来搬到四拨子,有多条线路到达城里,最常坐的就是315路公交车。
   315的终点在德胜门,总站起点站在积水潭,积水潭到马甸这一段是单行线。在刚开始那阵,我和好几位同事都曾为找不到站点而感叹。好在那时候电话亭、报刊亭多,可以多问,也可以帮大家换零钱坐那种单一票制的投币车。北京人不排外,很是热情,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活地图,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初到北京的外地人感受到北京的温度。
   积水潭这里商业发达,还有地铁口,很多小商贩也占道吆喝叫卖,还有很多小公共和私家车招揽客人,非常拥挤混乱嘈杂。对于嘈杂,我不以为意,认为嘈杂就是繁荣,耳闻嘈杂就是感受繁华。这种嘈杂喧嚣是城市野蛮生长的声音,无数的网站、电商、专精特新企业都在城市的嘈杂中酝酿,生长,成就了直到现在的辉煌,几乎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所谓大浪淘沙,这嘈杂声也逐渐淹没了一些落后产能企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德胜门那里还有345路公交车,分为快车和慢车。慢车也可以到达我们居住的西三旗。快车一站沙河,再一站就到昌平了。我的一位同事小孙刚到北京那年才17岁,有一次就坐错了车。他上的是345快车,眼看着车上了高速,就不下来了,过了西三旗,他慌了忙问售票员才知道坐错了,没办法只好从沙河下来。没想到走到对面又坐错了,还是坐的快车,又把他拉回了德胜门。来回一折腾到了公司至少晚了两个小时,很是郁闷。小孙现在是一家日企纸业公司的领导,采购、销售一把抓。前些日子我们坐一起喝酒还说这事儿,感叹岁月的流逝,也说北京的公交车锻炼了我们这些外地人。
   大概是在2003年冬日的一个晚高峰,北京下了一场冰雨,快速的降温让冰渣在地上迅速地形成一层坚硬的薄冰,连石头和马路牙子都被包裹进去。电视、广播里发布紧急播报,交通陷入瘫痪,几乎所有的大小汽车都在路边抛锚,无法行驶。公交当然也不能幸免。
   当天我在公司,可苦了没回来的那几个业务员。老板挨个打电话询问情况。大部分业务被困在公交车上,大家开始还抱着侥幸心理,等等看能不能继续行驶。同事小于被困在距离公司20多公里的马甸桥,他在电话里说车打滑走不起来,司机让年轻人下车帮忙推车,车缓起来,乘客再跳上来。可仅仅走了不到一百米,车上坡又开始打滑摇摆了,又被迫熄火了。老板过半小时再打,小于还在那里困着,说有些乘客已经陆陆续续下车开始步行回家了,他也准备步行。老板说不行在附近找个宾馆住下吧。小于后来还是走回来的,到公司都快半夜了,他的头上、衣服都披上了闪亮的冰花,稍微一动都发出轻微的喀嚓声,浑身冻得直打寒战。老板娘赶紧下厨房烧了可乐姜汤给他取暖。小于好半天才缓过来。
   大部分使用月票的都是上班族,像我们这样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车上的,公交公司拉我们指定是赔钱的。不但赔钱,我们公司还赚了公交公司的回头钱。公司的小沈最有规划,他做业务不像我们无头苍蝇一样地乱撞,他着重跑机关单位和学校的印刷厂。这样的单位虽然量不一定大,但是风险小,回款快,甚至还能收到预付款。他跑去公交印刷厂谈业务,居然也给做下来了。几年中,几乎每周都要送一大车纸过去。想不到吧,公交车上的纸质发票都是用的我们公司60克太阳胶版纸印刷的。
   经常坐车,我也看到也懂了司乘人员的辛苦。披星戴月自不必说,有时候赶上拥堵,一趟车下来四五个小时也正常,就是上厕所也是难事儿。后来北京规划了早晚高峰公交专用线路,让乘客和司机都能节约不少时间,轻松很多。
   那时候年轻觉多,往往坐车怀里抱着包就睡着了,坐过站也是常有的事儿。车上经常有扒手,司乘见他们上来,不便直说,就会发出“语音警报”,例如:请上车的乘客往里走,注意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有时候售票员见我睡着,怕我丢失财务,会轻轻碰我一下胳膊,提醒注意。温暖处处都在。
  
   三
   大城市往往被称为花花世界,我对花花世界最初的理解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不仅站台上有各种广告,车身上也覆盖着流动广告。
   广告以电子产品、化妆品和电影海报为主,多是明星代言,俊男靓女,花花绿绿,夺人眼球。尤其到了晚上,霓虹灯亮起,让那些站台的广告更显得高大明亮。车身广告,尤其是双层巴士上那些巨幅移动广告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记得一则“搜狐”的广告就做得非常博眼球。一条眯着眼,毛色红红的狐狸占据着整个车尾,狐狸长尾巴舒展着,上面写着“要上网,选搜狐”。
   我是1999年年初买的第一部手机,牌子是诺基亚5110。当时这个广告也铺天盖地,广告语是“色彩随心换”。现在想来好笑,就是可以换黑、黄、绿三种颜色的外壳。这部手机不能发汉字短信,里面的游戏仅限贪吃蛇、推箱子和俄罗斯方块。
   买完手机还是照常挤公交,一次我接完电话,听到边上大妈在说悄悄话:“都用上手机了,还来跟我们挤公交……”那时候在世俗眼里,似乎拥有手机就快和大款看齐了。这部手机后来在动物园换车时被小偷偷了,换了一部二手的,还是这款手机。
   车内也有广告。最初是售票员简单播报下一站的风景名胜,这算是文旅广告。有一阵社会掀起像优秀向售票员“李素丽”学习的风潮,报站时候的“唱站”有所改善。售票员的语言变得清晰,报站准确,微笑服务,每天碰上了他们就像碰到了邻居一样亲切。后来改成语音播报后,多是广播里“某某产品提醒您,某某站到了,请您……”再后来车内增加了电视屏幕,滚动播放新闻和魔性广告。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则减肥广告——“碧生源常润茶,排出宿便,一身轻松”。
  
   四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北京的公交站点在不断地增加,路线也不断地调整,车辆也随之更新迭代。
   老式的黄河大通道公交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舒适宽敞的各种公交。300路公交是绕三环跑一圈的,换成了一款叫“陆地巡洋舰”18米的超长车型,核载容量就有200人。它外形美观大气,沿途可以欣赏日新月异的北京风光。
   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改成了空调车,冬暖夏凉。月票和普通车票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和我们公司的业务也中断了,这是历史的进步。它们先是被公交卡取代,省去了找零的烦恼,也更公正。2008奥运年伊始,公交卡打四折,很多二三十公里的路线原价一元的票价仅需四毛钱就能坐全程。甚至一段时间,一些线路公交车只安排司机一个人完成全部工作,不设乘务员。这时候再用售票员称呼就显得不合时宜了,用乘务员更恰当,他们主要职责就是维持秩序。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后来车辆又配了保安。保安应该多是外地人,对地理不熟。于我来说,少了亲切感。
   再后来网络支付又替代了公交卡,手机上导航软件不但能准确告诉我们线路,还能看到下一班车的到达时间。从此再没有人询问目的地该怎么走了。
   站台上的广告牌贴了又撤,撤了又贴,还是那样的靓丽。变化的是人们越来越习惯排队,习惯让座,习惯沉默,更有朝气和礼貌。
   有人说北京的建设像摊大饼,一层一层往外扩张。岳云鹏的“五环之歌”也是这样来的。有人唱“北京的桥梁千姿百态”,连起北京各个角落的正是无处不在的公交车。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道路就是血管,车辆就是血红蛋白,每个乘客就是血红蛋白携带的氧气和养分,供给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
   那些年,我是城市逐梦人,每天都追赶着公交车。后来买了车以后,坐公交就少了。偶尔进城,搭乘公交,也不用急惶惶地赶路了。现在,偶尔放下方向盘,坐公交,打个盹,或者想想心事,欣赏一下外面的风景,轻松了很多,一下子仿佛回到了过去。
   尴尬的是,过去我给别人让座,现在年轻人开始给我让座了。我都礼貌地拒绝。人生如坐车,晃荡着,慢慢就变老了。听说北京有公交博物馆,没去过。那里面一定有北京拥挤上下车的老照片,我想去看看,找找有没有我。朋友们,有同去的吗?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55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初到北京,到拥有第一辆小汽车,六年的时间内,几乎每天都要靠公交车出行,产生过不少小插曲和故事。刚到北京时兴奋出行,但北京的公交车就给作者上了一课。人潮汹涌中,作者的鞋帮和鞋底兵分两路。售票员的有气无力、报地名的稀里糊涂、车内的五味杂陈,令作者怅然若失。半年后,作者在北京一家纸张公司稳定下来后,日常工作就是坐公交车出去满北京城跑业务,坐公交月票当然是不能少。作者的一位同事小孙那年才17岁,有一次就坐错了车,到了公司至少晚了两个小时。小孙现在是一家日企纸业公司的领导。2003年冬日的一场冰雨,将同事小于困在路上,小于后来是走回来的,老板娘下厨房烧了可乐姜汤给他取暖。公司的小沈最有规划,跑业务灵活。公交车上的纸质发票都是用作者公司的纸印刷的。那时候的公交车上经常有扒手,司乘人员的温暖提醒令作者感动。作者是1999年年初买的第一部手机,牌子是诺基亚5110。当时这个广告铺天盖地。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北京的公交站点在不断地增加,路线也不断地调整,车辆也随之更新迭代。到处都是空调车。月票和普通车票退出了历史舞台。再后来网络支付又替代了公交卡。站台上的广告牌贴了又撤,撤了又贴。人们越来越习惯排队,习惯让座,习惯沉默,更有朝气和礼貌。听说北京有公交博物馆,那里面一定有北京拥挤上下车的老照片,作者想去看看,想找找自己的身影。好文,构思巧妙,选材典型,铺陈有序,令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作者和同事们那些年追赶着公交车,实则是追赶着时光,追赶着梦想。北漂一族的日子有着多少酸甜苦辣,有着多少辛苦和无奈。多少人含着热泪在风雨中奔跑,只为追光,早日抵达彼岸。作者以亲身经历写出了北京公交车的迭代,写出了城市的风貌,写出了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北京,给了打拼者太多的机会,太多的温暖。一座有温度的首都,令人心安,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值得。内容丰盈,文字质朴细腻,满满的回忆,很有韵味。盛赞才思,力荐赏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9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8-19 07:07:34
  该文构思巧妙,选材典型,铺陈有序,令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作者以亲身经历写出了北京公交车的迭代,写出了城市的风貌,写出了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北京,给了打拼者太多的机会,太多的温暖。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令人心安,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值得。内容丰盈,语言质朴细腻,很有韵味。问候天方老师,创作辛苦,谨祝吉祥顺遂!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8-19 14:30:47
  本来这篇文章早在去年就立项了,更想写在征文里,可是信息量太大,不好摘捡,一直拖沓,错过了征文。记录的都是些生活的点滴。感谢老师真心付出,按编和评论深得我心。问候老师秋琪,祝文丰笔健!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8-19 09:09:37
  坐公交的感觉让人五味杂陈!老师深有感触,挤公交的滋味是什么样的!文章朴实无华,把生活的经历写出,倒像是直面一位老朋友,在做促膝长谈!好文拜读!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8-19 14:34:30
  说是坐公交出行,大部分都是挤公交,站公交,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我在燕郊这里,听说过老人替儿女去车站排队等公交的。这个题目可以写的东西太多,所以一只拖拉。错过了征文。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祝老师文丰笔健,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9 12:32:25
  天方老师说的乘坐北京公交车的情境,我也非常熟悉。2000年我在北京进修,我从北四环的北京联合大学那乘车去海淀,为学校购买高考复习资料,就穿着背心,挤在大火炉一样的车厢里,手握着扶手,摇摇晃晃的,不舍得花钱,只能坐公交车。好像是2002年,我又去北京,联系校友,就从德胜门乘车去顺义,是小公交车,似乎是个人的,路难走,赶上冰雨,跑了四五个小时,到了顺义天黑了,就选了20块钱的车马店小旅馆将就了一晚上。看来我也能写写北京的公交车了。哈哈,先聊这些文章以外的故事,找找同感。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8-19 14:40:21
  北京早起有很多小公共,有一部电影,忘了名字,说的就是北京302小公共的事情,很贴近生活。现在的交通方便多了,地铁几乎可以到达很多的地方。这里没写地铁,要不太散了。这素材也太多了,都不知道怎么截取,所以去年就立项了,一只拖着,连征文都错过了。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付出,明天看序言!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9 12:54:19
  北京的文明,可以说是从公交车开始的,作者选择了这个身体力行的角度,解读北京的交通特色,写出了那个时代的风采。北京,给了很多外地人以机会,公交车载着的是人生的希望,也写着时代的变迁符号。天方老师说,公交车是一位老朋友,有点不假。陪伴才长情。我在我们市区极少坐公交车,主要是没有座位,一上去我的腰就享受不了,所以我出门就驾车。把城市比作人体,道路就是血管,车辆就是血红蛋白,每个乘客就是血红蛋白携带的氧气和养分,供给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所在。作者感悟深刻,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城市,一辆车。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8-19 14:45:03
  老师说的对,外地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除了感受到的高楼大厦,就是城市交通,所以公交车是城市的门面。北京有交通广播,有了车以后天天听,里面有出租车专栏。出租车也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那段血红蛋白的感叹,是我下楼溜达出来的灵感,感觉还不错。再谢老师留言,祝秋琪!
5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8-19 14:20:41
  老师这名字真好,最善长讲故事,把沉闷的公交车之旅讲地细致又生动,观察生活敏锐。北京公交车大家都坐过,真是越来越舒服。我也多次坐,遇到过小偷,也遇到过打架的,也有过和女儿同行的快乐,总之都变成回忆,被老师牵引出来,谢谢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8-19 14:26:42
  谢谢寻梅老师的到访。名字是瞎起的,我的一位同事姓,网名伊索寓言,他说,老田你就叫天方夜谭。我一直说,我不会做文章,只会讲故事,这些都是经历的,只不过比较故事繁杂冗长,只能挑拣一些拿出来,能引起您的共鸣,非常荣幸。祝老师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8-19 14:28:23
  单看题目,很浪漫和诗意,看过,方解那份浪漫的辛酸。老师追赶公交车的日子,也正是自己在北京奋斗打拼的日子,公交车在变,时代在变,老师的人生也在变,三位一体,同频共振。文章内容厚重,雄浑大气,语言豪放,生活感悟和北京风情并辉。非常棒的散文,拜读学习,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8-19 14:50:40
  这个题目,去年就拟定了,挂在桌面上,感觉素材太多,不便取舍,所以一只没下笔。本来想赶在征文结束写出来,当时感到太粗糙,放弃了,又打磨几日,这才拿出来。那些年交通变化太快了,以前三环都不堵,后来堵车是常态,私家车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地铁更是快速延伸。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谢谢老师到访留墨,祝秋琪,文丰笔健1
7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19 20:16:51
  公交车是站点停歇,如火车那样,有着固定时间。公交车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本文却彰显温情,人间正道。好文点赞学习,祝秋祺笔丰。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8-19 21:43:36
  是的老师,这样的题材可以选取的内容往往过多,反倒是有了选择困难症,所以着重从温情方面着手,小处着手,写时代的变迁。问候老师秋琪,生活万事如意!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19 20:37:21
  追赶公交车,估计年龄稍大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就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很接地气的文,老师追出了一片天地。很美的文,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8-19 21:40:45
  我们都各自写着自己的生活,都爱着自己的生活,都是这样追着光走过来的。这篇文章可以选择的材料太多,反倒是写的拖沓了,没赶上征文时间。朱老师生活愉快!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