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从前的日子总是慢(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从前的日子总是慢(散文)


作者:米缸有米 布衣,1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发表时间:2025-08-19 11:40:11

昨天和同事在一起聊天说起了过去的日子,同事说:“过去的日子过得多有意思呀!一天是一天的过得慢不说还踏实。”同事的话让我也不由自主地感叹起了过去日子的慢,它的慢得就好像我家老屋后那棵歪脖子枣树,一年才结一回果;慢得也有点像村口的老井,辘轳转上半天才打上一桶水来来,而如今日子过得快,总觉得一天忙碌碌的还没觉得咋过呢,就“嗖”地一下过去了。
   过去那年月,家家过得都不咋富裕,每天精打细算地用手指头数着过日子,想法设法地想着怎么能省下俩钱够一家人吃得好一些。可是无论怎么算计,日子还是穷的,穷得连风刮过,都要在破窗棂上打个转,生怕带走了屋里仅剩的一点热气。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爬满了贫穷的影子。男人们担负着家的责任,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下地,或者奔外打工讨生活,女人们则在家带孩子,服侍家里的老人,一日三顿饭每天在灶台前忙活,孩子们光着脚丫在土路上跑。可说来真的很怪的,这般穷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像陈年的老咸菜,越嚼越有味道。
   还记得每年的冬日里,我们家村东头的王老汉总爱蹲在墙根下晒太阳。他那件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我每每路过,他便从兜里摸出半块烤红薯,掰开分我一半。红薯是冷的,吃在嘴里却格外甜。王老汉常说:"苦日子过得慢好呀!让人懂得珍惜。”那时候我还不大懂他说这话是啥意思,只觉得他脸上的皱纹里,藏了许多我不明白的东西。
   无论每年的苦日子如何慢过吧,但每年的腊月一到,村庄便活泛起来了。杀年猪的嚎叫声能传遍半个村子,我们这些孩子便循声跑去,围在屠户周围看热闹。主人家照例要给围观的孩子一人一小块猪油渣,那油渣烫得很,在手里颠来倒去,最后还是忍不住塞进嘴里,烫得直吸气。母亲们忙着腌腊肉、灌香肠,灶屋里整天飘着烟雾和香气。父亲们则要赶在年前把房顶的茅草翻新,免得来年漏雨。
   最盼过年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孩子。新衣裳是早就备下的,压在箱底,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我常偷偷掀开箱盖,摸一摸那崭新的粗布衣裳,闻一闻那股棉布特有的味道。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虽然也不过是多了一碗红烧肉、一条鱼。鱼肉是要留到初三才能动的,取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守岁时,大人们围着火盆说闲话,我们则困得东倒西歪,却还强撑着等那压岁钱——不过是一两张皱巴巴的毛票,却珍贵得像是得了什么宝贝。
   正月里走亲戚,是要提着一包白糖或两封点心的。这点心意往往要在亲戚间转上大半个正月——张家送给李家,李家又转送给王家,最后说不定又回到了张家。但谁也不说破,照样欢欢喜喜地收下。我母亲总要把点心包拆开看看,若是已经有些碎了,便留下自家吃,换上一包新的送人。碎了的点心渣,就成了我们孩子额外的零嘴。
   夏天的日子要难过些。晌午的日头毒,晒得地里的庄稼都蔫头耷脑。男人们在地里干活,汗珠子摔八瓣;女人们在家纺线织布,嗡嗡的纺车声从早响到晚。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也要帮忙,或是去地里拔草,或是拾柴火。最欢喜的是雨后去树林里捡蘑菇,湿漉漉的泥土气息混着草木香,捡满一篮子回去,晚上就能喝上鲜美的蘑菇汤。
   秋收时最忙,也最欢喜。金黄的稻谷铺满了打谷场,连空气里都飘着稻香。男人们打谷,女人们扬场,孩子们则在稻草堆里打滚。收获后的第一顿新米饭,不用配菜都能吃上三大碗。谁家要是粮食不够,邻居便会匀出一些来接济。我见过李婶端着升子去张娘家借米,升子是满的,还的时候却是尖的。
   那时候的人情厚。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全村人都会去帮忙。娶媳妇时,家家户户出桌椅板凳,凑出几十桌酒席;办丧事时,女人们轮流去守灵,男人们则帮忙挖坟抬棺。记得有一年刘家失火,半个村子的人都跑去救火,火扑灭后,各家都拿出些粮食衣物接济刘家。刘老汉蹲在烧焦的房梁上哭,村长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刘啊,人在就好,房子大伙帮你重盖。”
   冬天的夜晚格外长。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点煤油灯。灯芯不能挑得太亮,费油。我们就在这昏黄的灯光下写作业,母亲在旁边纳鞋底。父亲偶尔会从兜里掏出几粒炒黄豆,分给我们兄妹仨。黄豆在嘴里嚼得咯嘣响,竟比现在的巧克力还香。有时邻居会来串门,几个女人围在一起做针线,说些家长里短;男人们则抽着旱烟,谈论今年的收成和来年的打算。
   生病是件大事。村里只有一个赤脚医生,谁家孩子发了烧,大人就背着一路小跑去找他。药是极珍贵的,往往一副药要煎好几回,直到药渣都熬白了才舍得倒掉。记得我发高烧那次,母亲整夜用白酒给我擦身子降温,父亲则冒雨去镇上请大夫。后来烧退了,母亲却累得在炕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块沾了酒的布。
   如今的日子快了。快得像高铁,一眨眼就从眼前掠过;快得像手机支付,钱还没摸热乎就花出去了。家家住上了楼房,开上了汽车,吃上了从前过年才有的饭菜。可不知怎的,反倒觉得不如从前了。
   现在的年,新衣裳随时能买,年夜饭顿顿像过年,却再没了那份期盼。亲戚间走动,提着精美包装的礼品,却常常连门都不进,放下东西寒暄两句就走。孩子们拿着厚厚的压岁钱,转眼就花在了游戏充值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留下老人守着空荡荡的楼房。谁家有了事,一个电话就能叫来专业的服务队,却再难见当年那种全村出动的场景了。
   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便利,失去了等待的喜悦;得到了物质,失去了分享的温暖;得到了速度,失去了那份慢慢品味生活的从容。
   偶尔回到老家,看见那些还留在村里的老人,他们依旧过着慢悠悠的日子。王老汉已经不在了,他蹲过的墙根下长满了野草。老井也废弃了,村里通了自来水。只有那棵歪脖子枣树还在,只是结的枣子越来越少,味道也不如从前甜了。
   我忽然明白了王老汉以前说的那句话。其实想想过去的苦日子虽然觉得过得慢,但慢日子有慢日子的好,好在它能让人细细品味每一分滋味,好在它能让情谊在漫长的时光里慢慢发酵,好在它能让期盼在等待中日渐丰满。
   现在的我们,走得太快,把灵魂都落下了。
  

共 2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慢,是旧时光里最深的刻度。当高铁与5G把日子压缩成一闪而过的剪影,我们忽然发现,那些补丁棉袄、半块烤红薯、转半天的辘轳,才是生命最耐嚼的滋味。作者以“慢”为经纬,把贫瘠年代织成一匹温暖的布:补丁上的油光、猪油渣的烫手、点心渣的甜,都在提醒我们——幸福原来与时间的长短无关,而与是否肯俯身拾起微小光芒有关。今天,我们拥有了随时抵达的远方,却失去了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耐心;拥有了秒付秒到的红包,却失去了毛票叠了又叠的珍惜。于是,文字像一口老井,让我们在喧嚣里重新听见水声,看见人情在岁月里缓缓发酵,听见灵魂被落下的脚步。一篇语言流畅、主题深刻的作品,读罢掩卷,或许你会愿意关掉手机,陪父母慢慢吃顿饭,陪孩子捡一次雨后蘑菇,让日子重新长出根须,让心在慢里归位。毕竟,走得再远,也别忘给灵魂一条回家的路。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19 11:42:04
  以“慢”为刀,剖开时光;红薯、猪油渣、补丁袄,皆成岁月琥珀。贫穷里酿出的甜味,比今日盛宴更动人。最惊心一句:“走得太快,把灵魂都落下了。”深度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19 11:42:27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