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最美】百草园中百花艳(散文) ——一一读《茵茵百草园》有感
今年6月8日,我收到了印刷厂快递的《茵茵百草园》三册,这是《小草园地》平台为迎接五岁生日,策划并出版的优秀作品汇编。翻看其序、拜读各位老师的贺词得知,书中选登了45位文友的83篇精品佳作,篇篇内涵丰富、文笔优美、字字珠玑,为各位文友与读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
令人欣喜的是,书中收录了我怀念亲人的散文《二哥》——这篇倾注我满腔情感、承载对亲情向往的泣泪之作,得以与读者见面并永久留存。这篇散文是我对至亲真挚情感的追忆,字里行间皆为心血凝结,写作时常泪水与笔墨齐下,情难自已。
《二哥》共分十章,从二哥英年早逝后留给世人的和善、亲民、甘于奉献的形象,到他无怨无悔、甘当配角的品格;从他主动担责、为家庭无私奉献,到少年时便成熟懂事、为父分忧;从他胸怀坦荡、勇挑重担,到辛勤劳作、助力弟弟圆梦;从他直面困难、建设家园,到积劳成疾后坦然面对人生;从家人合力守护他的幸福家庭,到我对他满心感恩的悠悠深情——全方位展现了陪伴我半生的二哥短暂却厚重的一生,将他聪慧、淳朴、善良的品性,以及在苦难中寻乐、支撑家庭、奉献社会的精神与胸怀,真切地呈现在乡亲面前。
肖老师的编按更是入木三分,既详尽研读、精准把握了全文主旨,又为读者写下贴心的阅读导语:“作者以题记‘半生父母恩,一世兄弟情’开篇,短短两句便将读者引入文中!作者以血浓于水的亲情为墨,饱蘸深情,通过十个章节回忆英年早逝的二哥。全文采用倒叙手法,摒弃过多修饰,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自己人生受挫时得到二哥的支持,日常中二哥为家庭的付出,以及二哥患病后的点滴过往、二哥夫妇给予的关爱与温暖,同时也提及如今二嫂一家的幸福生活。”
这份编按既提炼了全文梗概,为读者阅读提供提示与引导,也对文章进行了点评与肯定。《二哥》上下两集在《小草园地》发表后,迅速引发读者共鸣,阅读量达420次,收获留言支持32条,其他平台转发后的阅读量更是高达2075次。
拙作能收录于《茵茵百草园》,实乃我意料之外的惊喜。我将以此为契机,多品读文友佳作,勤练笔创作,力争推出更多精品,以回报《小草园地》、肖老师及各位文友的厚爱。
目前我虽已退休,却仍有事务在身,因时间有限,仅断断续续阅读了部分佳作,但已深感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写作技巧的应用思路,更得到诸多启发。书中83篇作品题材丰富多元,作者们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市井万象、亲身经历、家族往事中提炼素材,以多视角、多维度的笔触,呈现往事追忆、亲情倾诉、游记分享、民生记录等内容,篇篇皆是触动心灵的散文佳作,精彩纷呈。这些作品均源自百姓生活的真实故事,情感真挚、贴近生活,描写细腻、记录详实,可读性极强。
从作者群体来看,大多已过耳顺之年。人至晚年,更易追忆往昔,过往岁月皆成珍贵回忆。他们伏案疾书,记录玩泥巴的童趣、滚铁环、坐泥墩的少年时光,回忆背锅盔、徒步求学的岁月,以及点油灯背单词的高考记忆、吃派饭宣政策的驻村经历……风雨岁月中,世事沧桑变迁,许多往事虽已尘封,有些场景却仍历历在目,成为人生履历中永不褪色的印记。如吕恭老师的《消失的麦客》,文中的麦客们用镰刀在黄土地上刻下时代的年轮,以迁徙的脚步丈量着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吕老师深情回溯这一时代群体,生动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陕甘地区独特的麦收互助图景,既见证了农业生产的变迁,也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情怀与时代记忆,真挚动人。此外,刘小会老师的《石磨》、杨天河老师的《我的老宅院》、李亚光老师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等作品,皆将过往云烟化为文字,既是对历史的记录,也让人回味悠长,更成为珍惜当下、快乐生活的动力。
亲情是生命中无需言语却始终温暖的牵挂,其珍贵之处在于无声的陪伴与守护,比任何语言都更显深沉。亲人的喜怒哀乐,是镌刻在每个人心底的敏感弦。父亲的教诲、母亲的叮咛、兄姐的奉献,是人生成长路上的养分,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更培育了爱国持家的胸怀与魄力。深有体会的老师们,将亲人的谆谆教导、已故亲人的言传身教诉诸笔端:他们写下父母在泥雪路上奔波不停、在酷暑中劳作不歇、在寒冬里辛苦谋生、一年四季为儿女操劳的身影,也写下“隔世犹思慈母影,三餐难断赤子心”的思念;他们记录兄姐放弃升学、招工的机会,毅然回乡为父母分忧、扶持弟妹成长的坚韧与善良,也展现兄弟姐妹间的深厚情谊。这些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文字,诠释了“百善孝为先,奉恩行天下”的真谛,以朴实的语言传递无限情怀,既启迪后辈心灵,也倡导尊老爱幼、和谐共进的美德。如邓勤老师在《留在心中的母亲》中写道:“我慈爱的母亲,大半生为了我们儿女、为了操持这个家,忍饥挨饿,吃野菜、咽粗粮,常常只吃剩下的食物,到老了,肠胃终于向她提出了抗议……她临终前,心满意足地吃到了她操劳一生始终期盼的麦面馍。”这便是母亲,这便是母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家庭、为子女奉献至生命最后一刻。李红玲老师在《家乡有个婆婆》中感慨:“想家乡!想婆婆!那团久久萦绕心中的热辣辣的火苗,究竟是因婆婆而起,还是因家乡而生?我曾一直困惑,如今似乎又懂了:家乡有婆婆,婆婆便是家乡,她们是我血脉相连、永远的归处。”这席肺腑之言,彻底打破了“婆媳难处”的固有认知,鲜明地传递出“婆婆也是妈”的温情。此外,李明科老师的《深切怀念我们勤劳善良的母亲》、邢虎生老师的《怀念父亲》等作品,皆触动人心,引人共鸣。
书中多篇游记散文,是各位老师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而成,宛如一幅幅用文字绘制的“旅行地图”:既展现自然景观的壮美秀丽,也讲述人文古迹的历史渊源,更传递作者旅途中的独特心境。如夏明科老师的《陕南红色之旅》,记述了村党支部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汉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初心使命”学习教育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通过红色教育,大家进一步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凝心聚力为村民谋福祉,推动全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陈湖老师的《韶山行》、景国玺老师的《走进珠海航展》等游记,让未亲临的读者得以通过文字“云游览”,了解各地特色;也为有意前往的读者提供参考,便于规划路线、选定景点、安排食宿等旅行事宜。
鉴于本人学识有限,且仅拜读了部分佳作,若对各位老师作品的理解存在偏差,还望海涵!
《茵茵百草园》是《小草园地》优秀作品结集出版的终点,更是平台精品创作接续传承的起点。愿《小草园地》在肖老师的悉心培育下,稳步迈入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五年……也期待《茵茵百草园》能早日推出续集!
(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