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小重山·“鸳鸯秋雨半池莲”为意生发I(古韵五首)
小重山·“鸳鸯秋雨半池莲”为意生发I
云影低垂锁暮烟。推窗凝远目,雨绵绵。
一池波碎损红颜。零落处,谁伴宿双鸳?
摇曳立清寒。伶仃垂瘦影,露漙漙。
惟期新岁暖风还。花开又,红藕满池妍。
小重山·“鸳鸯秋雨半池莲”为意生发II
细雨蒙蒙遮远峦。鸳鸯双戏水,荻风前。
残红零落半池莲。净如拭,珠泪滴涓涓。
独倚小栏杆。秋光荷影瘦,柳含烟。
雨余衫薄不禁寒。争奈是,闲处却无欢。
诉衷情令·立秋感怀I
凉风初起暑阑珊,垂柳绿依然。
寒蝉声咽高树,雁影掠云间。
荷半瘦,鸟空怜,槿花欢。
新凉乍觉,细雨斜时,独倚雕栏。
诉衷情令·立秋感怀II
拾阶高处意阑珊。山色故依然。
松风捎过秋信,泉漱白云间。
尘境隔,岫云闲,涧流潺。
独临峭壁,遥睇湖光,手把危栏。
散天花·立秋
清夜方知暑气消。云推池上月,挂林梢。
风来秋叶过窗飘。疏林惊宿鸟,已归巢。
斜倚栏干望夜迢。谁家传玉笛,韵回缭。
清商一曲入重霄。九虚风露冷,送凉飙。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欣赏作者这篇诗文,作者这组词作以秋景为引,借物抒情,在格律与意境间展现出细腻的审美追求。“鸳鸯秋雨半池莲”两阕《小重山》,同题生发却各有侧重。其一以“云影暮烟”起笔,雨打残荷的“波碎红颜”与鸳鸯孤宿的意象相叠,将莲的零落与生命的伶仃相勾连,结句“红藕满池妍”以希冀破凄清,暗含时序轮回的哲思。其二转写“细雨远峦”,鸳鸯戏水的灵动与残荷“珠泪涓涓”形成对照,“独倚栏杆”的孤寂与“无欢”的直抒,将秋意中的怅惘推向更深。两首《诉衷情令》聚焦立秋,各具气象。“立秋感怀I”捕捉“凉风初起”的细微变化,寒蝉、雁影、瘦荷构成初秋图谱,“独倚雕栏”的闲愁与槿花之“欢”形成隐在对比,尽显时序流转中的敏感心绪。“感怀II”则以“拾阶高处”拓开视野,松风、泉流、岫云营造出远离尘嚣的清境,“手把危栏”的远眺,赋予秋感更旷达的底色。《散天花·立秋》以“清夜暑消”切入,月挂林梢、秋叶飘窗、玉笛绕梁,从视觉到听觉层层铺展秋夜清寂,“九虚风露冷”的旷远之境,将立秋的清凉与孤高写得余韵悠长。整体来说,这组词格律谨严,意象选取精当,善用对比与呼应勾勒心绪。或悲秋中见希望,或登高时感旷远,于相似题材中翻出新意,既保持了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又在细节描摹中流露真挚情感,堪称情景交融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