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茅林草舍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草舍】底片里的血泪与觉醒(赏析)

编辑推荐 【草舍】底片里的血泪与觉醒(赏析) ————《南京照相馆》观影有感


作者:徐荣喜 白丁,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1发表时间:2025-08-20 10:57:56
摘要:影片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在南京大屠杀这一极端残酷的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血泪挣扎与觉醒抗争,令人印象深刻、感慨万千。

近年来,国内拍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和纪录片不少,诸如电影《屠城血证》《南京1937》《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纪录片《南京》《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等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还原了战争的真实和残酷,揭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种种暴行,展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令人受到极大震撼,也警醒着每个国人时刻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近日,观看了由申奥导演,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等主演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无疑是一部掷地有声的佳作。它以近乎苛刻的精良制作,将史实的厚重、艺术的张力和大众传播的穿透力有机融合,成为近年来国内院线中极具历史分量与观赏价值的作品,在暑期档票房困境中强势突围,受到了当下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影片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南京的百姓躲在吉祥照相馆中避难,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却意外冲印出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最后决定冒死让这些底片留存下去的故事。影片以历史照片为依据,高度还原了“百人斩竞赛”“日军攻占南京城后在城门前留影”“百姓被驱赶至江边屠杀”等标志性历史场景,充分揭露了罪证照片的来源。同时,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在南京大屠杀这一极端残酷的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血泪挣扎与觉醒抗争,令人印象深刻、感慨万千。
   影片构建起丰盈的群像,将不同阶层、职业与年龄的南京百姓,浓缩于“吉祥照相馆”这一方天地中。在满目疮痍的南京城,狭促的暗房与肮脏的地下室几乎成了人间炼狱里的最后避难所。死里逃生的邮差“阿泰”、想靠着日语混口饭吃的王广海、把与胡蝶的合照视为命根子的林毓秀、“当兵的”宋存义,以及照相馆的真正主人——老金一家四口,这些原本只求保命的普通人,因为卷入了给日军冲洗底片的危机,意外发现了屠城罪证。而向世界证明这些滔天罪行的,正是一群南京人在生死关头穿越死亡之海守护下来的血泪影像。
   “吉祥照相馆”显然没有吉祥的事情发生,但“照相”却是贯穿全片的核心动作,也架起了尖锐的视角——枪支、刺刀与相机、胶卷的关系,掀动了整场叙事风暴。电影中,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令人发指。他们一方面用相机记录血腥屠杀,另一方面又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亲善照片,妄图掩盖罪行。而照相馆里的普通人却在绝境中逐渐觉醒,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人性光辉。
   阿昌本来就是个想缩着脑袋保命的邮差,可亲眼看见日本人杀同胞时,他红着眼珠子吼了句“我不逃了”,最后硬是用身子挡在了枪口前。毓秀刚开始还学日语想求个活路,后来却梗着脖子说:“我打小唱的戏,都是穆桂英、梁红玉!”她把记着日本人罪行的胶卷揣进怀里,那柔弱的身子里,藏着股子女英雄的硬气。老金更实在,一句“洗了就是汉奸,这缺德事儿不能干!”把良心摆在了明处。宋存义在艰难的搏斗中,用城墙砖块给予池田致命一击,以“快意恩仇”呼应了银幕外观众的期待。这抵抗之力,正是中国人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正是这些被战争踩进泥里的小人物,硬是用命完成了从“只想活着”到“甘愿赴死”的转变,就像灰烬里的火星子,在最黑的地方烧得旺旺的。他们的转变,让我看到了良知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影片的最后,老金拉动照相背景布,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等画面一一闪过,大家一起念着这些地名,眼中闪烁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即便身处至暗时刻,这份情怀也从未熄灭。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背景下的作品,《南京照相馆》的意义已然远超艺术本身。铭记历史,不是沉湎于过去的苦难,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落后就要挨打。它警醒世人既要铭记那段惨痛的过去,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更要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强大国家。
   “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恨家仇。”曾经的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今日之中华,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亿万中华儿女,必将带着历史的教益,肩负起时代使命,坚定向前、奋发图强,这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祖国最长情的告白。

共 17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赏析从拍摄、取材、人物群像、立意主旨等各方面简评电影《南京照相馆》,影片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背景下的作品,还原历史,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从小的角色切入宏观的命题,“在国家危难之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传承精神,也警示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作者笔下面面俱到,却点到即止,在文末指出电影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的一颗赤诚之心、爱国之心。值得一读的赏析,推荐!【编辑:凌泽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凌泽风        2025-08-20 11:10:59
  感谢徐老师投稿,问好。
编外文案,出版编辑,资深写不好选手。
2 楼        文友:徐荣喜        2025-08-20 15:24:18
  感谢凌老师点评。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