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一生苦乐,屠彘钓鱼皆巧手(散文)

  【流年】一生苦乐,屠彘钓鱼皆巧手(散文) ——缅怀瞽包老哥


作者:泪珠魚儿 秀才,1148.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发表时间:2025-08-20 11:24:36

八月十二日下午,村微信群里任珠老哥的语音留言打破了平静:“下午2点零七分,瞽包叔走了,晚上去南头老厅商量事儿。”
   瞽包老哥这一走,大家悲痛之余,倒也不怎么意外。毕竟老哥被重病折磨好久了,还是那种治不好的病,这事儿大家都清楚。
   瞽包,是老哥的绰号。他派名祖华,号金林,生于民国三十五年,今年算下来正好八十岁。虽说在派项字辈上他比我小一辈,但他年长,出于对长者的敬重,我一直尊称他老哥。
   瞽包老哥本是村南头人,他家祖上是中医世家,妥妥的大户,家境相当殷实。除了祖上传下的集体大棋盘屋,他曾祖父又盖了两栋又高又大的青砖黛瓦棋盘屋。瞽包老哥的曾祖父顺萃和细爷爷式寅,在我们当地那可是响当当的顶尖中医,名声早已远扬,常有外地病人家属抬着凉轿来请他们上门就诊,很是体面。
   瞽包老哥的父亲昭升哥,是个教书育人的先生,在都昌镇和北山乡当了好多年的中小学校长。按说瞽包老哥在这样优沃的家庭出生,应是衣食无忧。可命运偏不遂人愿,老哥父母感情不好,在他和妹妹还小的时候就离异,父亲再婚后又生了4个妹妹;瞽包老哥的母亲嫁到我们北头,与复员军人昭汉老哥重组新的家庭。他和妹妹跟着母亲便在我们北头生活,后来他一人祧南北两房,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彻底变了。
   “瞽包”这个绰号,是他母亲无心叫起来的。
   他母亲离婚后,心里对昭升哥多少有些怨气,一说到前夫头上,常用“大瞽包”代替前夫,自然儿子就成了“小瞽包”。在我们乡下方言里,“瞽包”跟“孬包”是一个意思。农村人本来就喜欢跟孩子起绰号,这称呼叫下来久了,就自然成了金林哥的绰号,他的真名反倒没多少人记得了。
   听我娘说,她刚嫁到余家时,常看到十四五岁的瞽包哥,一前一后,双手各牵一条大水牛,在田塍上眏牛挣工分。以瞽包哥祖上的条件,父母要没离婚,他这个年纪本该在学堂念书,若他多读了几年书,就算在村里务农,也能做个队长,或当个会计,揽下计公分的活不在话下。
   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瞽包哥机缘巧合学会了杀年猪的手艺,日子慢慢有了起色。这背后,与我做篾匠的父亲有关。
   大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隔壁永忠大队向家畈村的杀猪匠向元坡,经人介绍请我父亲给他做一个装屠宰工具的斜背式篾篮。制作这种斜背式篾篮,工艺有一定的难度,一般的篾匠是拿不下来的,做好的成品都不能令他满意。但我父亲做好的成品,让他赞不绝口,背起来非常舒服。至此,与我父亲结缘。
   后来,向元坡通过我父亲的介绍,先是接手了我村的杀猪业务,慢慢又接手了我们松峦大队二十多个村杀年猪的生意。
   向元坡杀猪业务范围扩大后,一到过年就忙不过来,急需人手。瞽包老哥那时年轻力壮胆子又大,就给向元坡打下手。没两年,瞽包老哥就把杀猪手艺学到手了。
   而向元坡是个厉害人物,交际能力强,没两年就从一个杀猪师傅,摇身一变成了松峦大队的干部,最后在北山乡信用社工作退休。杀猪这活儿就扔给瞽包老哥,成了他那些年谋生的手艺。
   瞽包老哥有了这么一门手艺,没几年又赶上分田到户,农民手里有了余粮,养猪的热情特别高,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杀猪。
   那年头的农村,除了过时节或有喜会,乡村难得有人杀猪。而到了腊月就不同了,一年养到头的肥猪,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要杀掉过个肥年。
   这就应了那句话:“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每年腊月的这一个月,大家都排队邀请瞽包老哥上门消年猪,有的人心急,上一家人的猪还没有收拾干净,装屠具的篮子便被下一家提前背走了。
   这年底一个月,可把瞽包老哥累坏了,一天凭手工要杀十多头猪,从放血、褪毛、开膛剁肉到清洗内脏,全他一个人干,每天连轴转。虽说手工钱没少赚,可人累得也够呛。
   瞽包老哥凭着这门手艺,养大了三个儿女,也给南北两头各二位父母养完老送了终。
   瞽包老哥还是个追求新潮的人,带过俺村人(不包括在外吃商品粮的村人)第一块手表,买过村人第一台收音机和第一台彩电。当年在他家六吉厅里,全村男女老少挤在一起看电视的盛况,至今记忆犹新。
   风水轮流转。到了本世纪初,乡下种田突然不挣钱了。农民都扔下田地,成群结队进城,要么进工厂打螺丝,要么去工地搬砖。没人种地,养猪的自然也少了。后面的腊月里,经常能看到瞽包老哥叼着烟在牌桌上打牌。
   好在瞽包老哥脑子活,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去北山乡2799水产养殖场养鱼,还揽下了水产场的电工活计,当上电管员。
   瞽包老哥天性为人热忱,乐于助人。我们松峦村委通电后,他又接下村委电工的活计。不管那家电灯坏了,修个开关,接个线头什么的,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和他前面杀猪一样,乐于服务千家万户,护卫着村民家里的光明。
   乡水产场电管员这段工作经历,后来可帮了他大忙。他身为农民,却能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享受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每月能拿到上千块的养老金。就像我父亲,早年参加过北山手工业社,也享受到了这个政策,领到比农保多几倍的养老金,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年轻人外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我们村也是一样的。我每次回家,常看见瞽包老哥陪父亲同村里其他老人一起,在世美老厅旁的树荫下闲坐。
   我父亲晚年喜欢钓鱼,瞽包老哥也有这爱好。他俩常结伴出去。
   瞽包老哥有辆旧摩托车,村里人总能看到他带着我父亲,在鄱阳湖边的湖汊处钓鱼,一直维持到八年前我父亲去世为止。如今瞽包老哥也走了,他们爷孙又能相聚,以钓鱼为乐了。
   瞽包老哥因为父母离异,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过“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他那四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个个长得漂亮还特别能干,做生意当老板,赚了不少钱。这几个妹妹对瞽包老哥特别好,还牵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和孙子一起打拼,也都收获满满。
   如今,瞽包老哥走了,他两个儿子由于常年在外,对丧葬乡俗不很熟稔,操办起来,显得有点生涩。但在这个过程中,瞽包老哥的妹妹们在老厅忙碌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尤其是三妹桂霞,办事果断、有条有理,把各项事务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不禁让人感概:在这悲痛时刻,亲情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给这个家庭力量和安慰。瞽包老哥这一生,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但在亲人的相互扶持中,也充满了别样的温暖。他的离开,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个大损失,可他和妹妹们的故事,会一直留在村里人的记忆中,成为大家闲暇时的谈资,也激励着后人在面对生活起伏时,手足同心,保持乐观和坚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成了白事的常客(以前都是父亲在前头操持),今年才过半年,这就送走了三位亲友。在一次次送别中,我忍不住思考,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也会像父辈一样,平静地走完人生旅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自然的轮回,也是生命的规律。
   乡下遵循白事自然来,基本上一户一个人要到场,同房份的全家帮忙。
   傍晚六点,瞽包老哥入殓,明天一早就要拉到县城火化。今晚给他做最后一场道场,特意请了本村委的佑林道士来超度,热闹要持续到鸡叫天亮,所以全村人都自觉前来老厅坐夜,参与道士做热闹,最后陪伴瞽包老哥一程。
   凌晨2:30过后,佑林停下来喝茶休息。我揉了揉疲惫的眼睛,走出老厅的耳门。
   暑夜,外面一片漆黑,安静得很,可我却思绪万千。
   瞽包老哥的一生已经结束了,用书面语讲,今晚就可盖棺定论。他生前的那些事儿,此刻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闪过。我忍不住拿起手机,在草稿本上慢慢写下以上这些文字,希望这千字片语能给瞽包老哥在世上留下一抹有形的痕迹,让他的人生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至于被轻易遗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我们平凡人无法与英雄豪杰相比,但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尊重和铭记。
   最后为老哥写下一挽联:
   一生苦乐,屠彘钓鱼皆巧手;
   八秩风霜,育儿联棣显高怀。

共 31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再平凡的人,都会有人记录。此篇散文的主人公瞽包老哥,从小父母离异,耽搁了学业,关住了他成为文化人的门,但命运给他开了一扇窗,他在这扇窗里,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及聪慧胆大,接手了杀猪师傅向元坡的生意,养大了儿女,也给南北两头的父母送了终。晚年的闲散时光,以钓鱼为乐,日子过得安逸自在。八十岁寿终,办理后事时,儿女及他的妹妹全力以赴,让作者从中感悟到了手足亲情的重要性。作品看似在写一件平常小事,但其中的含义,令人深思。在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子的今天,此篇散文无疑是一声警钟,让年轻人懂得,多一个亲人,世间就多一份温暖,活着的意义就更具象化。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5-08-20 11:30:06
  一个人的一生以这样的方式走完,其实就是完美的一生!
   与老师一起,为老人家点亮一盏灯,给天堂路增一点光!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泪珠魚儿        2025-08-20 11:37:15
  文中第5小段请去掉下面几个字:
  
   来源:都昌教育志
2 楼        文友:泪珠魚儿        2025-08-20 11:36:10
  谢临风听雪老师,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