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临江仙*曲终人不见(古韵四首)
1.临江仙*曲终人不见
雁阵成排相看久,秋声寂寞湖舟。风携冷雨打西楼。一番思绪里,无个旧言酬。
过半人生凉似水,星星点点情囚。深宵慢数倍添忧。曲终人不见,月满泪空流。
2.临江仙*字里话春秋
久立青桥归棹待,奈何棹去难收。当时双燕舞重楼。一声声旧语,一阵阵生愁。
笔下相思从未了,泪珠衣上筹谋。眉弯月冷不成钩。相逢如有日,字里话春秋!
3.三奠子*落花
恨桃花谢落,人面凋零。春已老,曲难停。半宵斜玉笛,哪个困愁城。惹珠泪,襟前画,梦中情。
去年别处,今夜痕轻。叹息里,盼相迎。终归香散了,只有影伶仃。月不满,风偏起,竹还惊。
4.三奠子*落叶
怅梧桐雨滴,庭院风凉。思往昔,湿衣裳。那年桥上并,数载镜前伤。停眸里,西窗下,影成双。
余情未了,心事偏荒。还托雁,带些光。轻轻斜小屋,默默暖愁肠。凭杯酒,柔思绪,梦千场。
【编者按】这四阕词作以传统词牌为舟,载满古典情思,驶向现代读者的心灵港湾。作者深谙宋词肌理,在《临江仙》《三奠子》的格律框架中,以“雁阵秋声”“青桥归棹”等意象织就时空经纬,更以“曲终人不见”“字里话春秋”等现代语感打破时空壁垒,形成愁而不怨、哀而不伤的审美张力。
两阕《临江仙》犹如双生折扇,一面绘寂寥秋声:“风携冷雨打西楼”以动写静,雨声与心鼓同频共振;一面摹缱绻春思:“眉弯月冷不成钩”化虚为实,将眉间愁绪具象为残缺月钩。而《三奠子》二首则呈现落花与落叶的意象二重奏——桃花谢落与梧桐雨滴共同构建的飘零美学,在“终归香散了”与“默默暖愁肠”的生死对话中,完成从物哀到物悟的精神跃升。
这批作品最动人处在于古典形式与现代情感的化学反应:星星情囚、衣泪筹谋等陌生化组合,使千年词牌焕发当代性光芒;梦中画泪、凭酒梦千场的虚实转换,恰似蒙太奇镜头在词笺上流转。作者用宋人笔意写今人幽怀,证明人类亘古的情感密码,终可在平仄的基因链中永续传承。感谢支持诗韵中华社团,诗韵有你更精彩!佳作推荐大家共享!【编辑:枫叶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