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篱】孽缘(小说)

精品 【东篱】孽缘(小说)


作者:岚山晓荷 童生,597.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发表时间:2025-08-21 07:00:14


   今天,燕子沟显得异常的热闹。因为,华家老三要娶媳妇了。因为穷,这里已经七八年没有娶新媳妇的了。村里的姑娘一心嫁往山外,而山外的姑娘没有一个愿意嫁到燕子沟里来。
   这是太行山深山区的一个偏僻而又普通的小山村,普通得几乎连名字都没有。村边有一条山沟,每到夏季山沟里满是觅食的燕子,因此,称其为燕子沟。
   燕子沟小得都不能称为行政村,只能算是自然村,人口还不足三百人。华家老三,乳名三蛋,学名华老栓。华老栓这个学名还是学校老师给取的,但也只是上到了小学三年级便辍学了。华老栓上面有两个哥哥,都没有上过学,也没有娶上媳妇。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多年前嫁到了山外。
   华家小院门口的石头墙上贴着两个大红喜字。院里有三间一半是石头,一半是土坯砌成的房子。堂屋门口无不例外贴着两个大红喜字。堂屋的门框上贴着一副喜庆的婚联,上联是:窗前推出一片月;下联是:投石击破水中天。喜字和婚联是村里唯一一个上过私塾的老先生写的。对联上的字写得很好,但是,村里许多人认不全上面的字,能认全的却不明白是啥意思。结个婚写个对联怎么又是石头又是水的?反正是老先生写的,保准错不了。
   一大早华老栓就站在门前土坡上向远方眺望。他在等,等着新媳妇的到来。
   虽说是花钱娶来的外地媳妇,三十好几的人能娶上媳妇可以说是件幸事了。
   三蛋的两个哥哥已年届不惑之年,他再娶不上媳妇,老华家就要断香火了。好不容易从一个远房亲戚那得到信息,只要拿钱就能娶到外地媳妇。华家东拼西凑借到了一千五百块钱,又打了五百块钱的欠条一并给了“媒人”。媒人已经去接姑娘了,不出差错的话今天早上会在沙沟火车站下车。大山子已经开着村里唯一的手扶拖拉机去车站接人了。
   “三蛋,娶媳妇啦!”前来道喜的村民打招呼道。
   华老栓咧着大嘴傻笑着招呼道:“嗯。二伯来啦!里边坐。”
   华老栓这高兴劲就甭提了,弟兄三个只有他娶上了媳妇。
   一辆老掉牙的手扶拖拉机吐着黑烟开了过来。他要娶的媳妇来了。
   一个年轻姑娘被人搀扶着从拖拉机上跳了下来。随即,一个半大小子点燃了一挂鞭炮。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姑娘被人搀扶着走进小院。
  
   二
   姑娘叫何碧琼,出生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巴蜀。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是在她的家乡却看不到一丁点天府的味道。她家门前就是一座大山,屋后还是一座大山。无论去哪都要翻越一座大山,倒是李白的诗《蜀道难》印证了这里的景象。用两个字囊括了她家的全貌,一个是穷,一个是累。
   何碧琼看到父母没白天没黑夜地在田里劳作,几乎累折了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她心里很是难过,总想帮家里做点什么。
   她很小的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得离开这里。只有上学才会有机会离开这片大山。
   她虽然是个女孩,到了上学年龄父亲还是一咬牙把她送入了距村五里的小学。上学有点远,还要带上一个年幼的妹妹看护,即使这样也没影响她上学的积极性。她很刻苦,五年后成了村里唯一一个考上了初中的孩子。
   上初中就得到镇上去上,要跑十多里山路。中午自带干粮的话,每天也要跑上二十多里山路。要知道这可是山路啊!虽然不用背着妹妹去上学了,就是大晴天的话也得花费一个半小时才能走到镇上,更不要说刮风下雨了。到镇上上初中每天光在路上就要花费三个小时。
   “我虽然不反对你去上学,但是,你吃得了那份苦吗?”父亲望着她那忧郁的眼神语重心长地说道。
   她坚定地回答道:“我吃得苦。”
   何碧琼不负众望,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里的高中。去县城上学谈何容易?她们家到县城差不多有一百公里。比她们家到镇上远了何止十倍?话说回来了,她家根本拿不出高昂的学杂费。
   她哭了。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咬着牙对父亲说道:“学,我不上了。”
   她知道就是想上学,家里大概也供不起她了,更何况还有弟弟妹妹也要上学呢!
   初中生的她在他们的山村里已经是大文化人了。由于受到文化熏陶,对外界十分向往。她萌生了出去打工的念头。那年虚岁还不到十七,父母怎能放心让她一个人出去闯荡呢?
   这天,她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是个女人,她的一个远房表姐。远房表姐的到来改变她人生轨迹。
   “表妹,想不想到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看呀?”表姐神秘兮兮地问道。
   早就听说表姐似乎嫁到了首都北京那边。表姐不会是想给我找个婆家吧?她猜想道。
   “我才十七岁,离嫁人还早着哩!”她说。
   “不是让你去嫁人,是做工哟。去北京那边做工一天能挣到五块钱呢!”表姐见她犹豫便信誓旦旦地怂恿道。
   她估算了一下,一天五块,一个月要挣一百五十块钱呢!她家养一头猪,养一年还挣不了一百五十块钱。在北京那边挣钱确实容易得很。她感叹道。
   “我还不到十七岁,他们能要么?”目前她应该算是童工,她有些担心。
   “当然要得,有表姐我呢!告诉你吧!你想不想看天安门?我婆家那边站在房顶上就能看见北京天安门呢!”
   “真的吗?”她有些惊讶。天安门是她向往的地方,天安门是从小学课本上知道的。那么说,她们要去做工的地方就是看不到天安门,那么距离北京已经很近了,抽空一定要去看看天安门。她幻想着已经站在了天安门广场上。
   “站得高,看得远哩!”
   “就像是站在屋后边的山顶上,就能看到乡中学院坝上那棵苦楝树么?”
   “当然了,你还不相信表姐的话?”
   她木讷地点点头,其实她并不了解这个远房表姐。她的父母却向她投来期望的目光。她知道父母相信了表姐的话。父母虽然有点不放心她出去打工。这不是有她表姐吗?难道表姐还会害她不成?更主要的是,她大哥已经二十八岁了,还没有说上媳妇。就是因为家里拿不出彩礼钱。
  
   三
   经过几番周折后,何碧琼跟随表姐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和她们同行的还有其他村落的两个和她一般大的女孩。表姐告诉她,她们也是去做工的。同行的还有一个中年男人,表姐让她们叫他姐夫。
   坐了四天三夜的火车,终于在北方一个小站下了车。早晨的阳光照得她们几乎睁不开眼。揉了揉惺忪睡眼看到的并不是大城市的繁华。车站外的景象和她们家乡几乎没什么两样,抬头看过去也是一片大山,只不过这里几乎是光秃秃的石头山,山上树木很少。在火车上还在憧憬着美好未来的三个女孩有点蒙了,她们感觉上当受骗了。
   两个女孩被接站的两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带着分别坐上了两辆马车走了。表姐和表姐夫则是领着何碧琼坐上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此时人生地不熟的她们只能是任人摆布了。
   拖拉机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到达了一个小山村后,在一个破败不堪的院门前停了下来。
   大概是院里的人听到了拖拉机声音,一大帮孩子从院里跑了出来。“新媳妇接回来啦!”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何碧琼的脑袋轰地一下子大了,她真地被表姐卖了,被卖给人家当媳妇。坐在拖拉机上的时候她还抱有一丝幻想,表姐可能是为乡办企业招工的,最不济了也是村办小企业办事员。要么怎么会有拖拉机呢?
   “不是去工厂干活吗?”
   “先给你找了个婆家,暂且住下,工作的事得慢慢找。”
   “啥?”她惊呆了。梦幻破灭了,她是来做工的,可不是来给人家当媳妇的。她只有十七岁呀!
   一个女人扯着大嗓门喊道:“这小媳妇还蛮俊的呢!”
   何碧琼犹如五雷轰顶。她脚下绊了一下,差点摔倒,被身后的表姐搀扶住了。
   “表妹,当心点。”
   何碧琼想甩开表姐的手却没能做到。表姐是怕她跑掉,被表姐搀扶着走进了院子。院子很小,猪圈羊圈就占据三分之一。院子里只有三间低矮的一半是石头一半是土坯盖成的房子。堂屋门口贴着两个大红喜字,门框上贴着一副对联,何碧琼不但认识这副对联,而且还听说过有关这副对联的爱情故事。
   何碧琼再傻也知道她就是那个要娶新娘。
   “表妹,今后,他就是你男人了。”表姐指着一个三十多岁男人说道。
   男人几乎比她大了一倍还多。都快能做她的父亲了。
   表姐并没有吃饭就和表姐夫匆匆离开了。至于结婚典礼什么的她都不知道怎么完成的,在这里她只有任人摆布了。此时她才体会到什么叫作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刚拜完天地的她就被几个女人拉扯着进入了洞房。
   说是洞房,除了干净点外,和其他房间没什么两样。真可谓一间屋子半间炕。屋里的家具只有一个旧板柜和一个看不清原色的两屉桌。屋里除了贴着的鲜红的喜字外,其他的摆设没有一件是新的。由此看来,她的这个婆家日子也不怎么好过,甚至还没有她娘家条件好。
   一天下来她都没有心思吃饭,一直都在低声啜泣。直到晚饭后那个大嗓门的女人又过来了。
   对何碧琼一阵规劝。“女人早晚都是要嫁人的,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由此可见,你和我们华家有缘。现在家里是穷了点,日子是自己过的,勤快点,省着点,日子早晚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大嗓门女人是她婆家当家子大嫂,从大嫂嘴里得知,她是被她表姐两千块钱卖到这里的。从大嫂子嘴里得知,一起来的两个姐妹也是被她表姐以两千块钱卖掉的。在车站她表姐一拿到钱就让人带走了。
   何碧琼非但没有停止啜泣反倒是哭出了声。她是在为自己的不幸哭泣,更是在为淡漠的人情哭泣。亲情却抵挡不住两千块钱的诱惑。
   大嫂子告诉她说,她家是巴南的。也是花钱买来的,目前她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在他们这一片的村里像她这样花钱买来的媳妇还有好几个呢!
   经大嫂子的几番劝导,何碧琼慢慢停止了哭泣。她累了。
   大嫂子走了后,她那个所谓的男人便迫不及待地扑向她。她知道男人想干什么,也没有反抗,她知道就是反抗也没有用。她一个弱女子怎么抵得过一个饥渴的壮汉呢?
   接下来的几天这个男人和她形影不离,为了麻痹对方她和男人的话多了起来。知道了男人叫华老栓,小名三蛋。知道了这里的名字——“燕子沟”。
  
   四
   华家共有六口人,除了华老栓和其父母外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哥哥都没有娶上媳妇。还有一个妹妹,不过在三年前就跟人私奔了。为的就是不想给三个哥哥其中一个换媳妇。
   媳妇娶进门后,表面上日子过得还算是融洽。三蛋的家人像是哄孩子似的哄着她,媳妇毕竟是花钱买来的,不管她走到哪里总像是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她,就连上厕所都会在外面等。她知道,这家人是怕她跑掉。为娶她进门毕竟花了不少钱。
   见一时也跑不掉,她暂时打消了逃走的想法。只是一有空就会爬上屋后的高山向远处眺望。
   “何花,在看你家乡吗?”三蛋以为她想家了问道。
   “我在看天安门!”即使知道表姐是在骗她,还是没有放弃对天安门的向往。听到此话的人无不笑她痴。
   有人告诉她,“此地距离天安门要有五百多里呢。除非你是千里眼才能看到。”
   在华家生活了一年之后,何碧琼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可把华家人乐坏了,华家总算有后了。日子虽然过得紧吧,孩子满月这天还是摆了两桌酒席。院里,屋里坐满了前来喝满月酒的亲戚和街比邻右的乡亲。
   听到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有人提议道,“把孩子抱出来瞧瞧呗。”
   “对,让我们瞧瞧呗!也让我们乐呵乐呵。”
   孩子的奶奶进到里屋去抱孩子时,大声嚷道:“不好了,孩子妈不见了。”
   “快找找看!”
   人们房前屋后找了个遍,谁都没看到孩子的妈。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三蛋媳妇跑了。花钱买的外地媳妇跑掉,在这一带山村里并不是个例。今天,华家也是乐极生悲,虽说添了个男丁,可刚娶了一年的媳妇却跑了。庆幸的是媳妇没有把孩子一块带走。也是,谁愿意带着个拖油瓶呢!
   何碧琼从来的那天起从来没有放弃离开华家的念头。她也是穷怕了。刚离开自己那个穷家,又嫁入一个新的穷家,她怎能甘心窝在穷山沟里受苦受累呢?今天华家都沉浸在喜悦中,谁都没有注意到她,于是趁乱离开了华家。
   何碧琼凭借记忆顺着来燕子沟时的那条山沟往前跑。她不敢走大路,只能在山坡上走。她怕华家人追上来,只要见到路上有人经过她就赶紧蹲在灌木丛里。她的衣服被山坡上的酸枣枝刮花了,鞋子还跑丢了一只,索性把另一只也扔掉了。总之,她这狼狈样就甭提了。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她才找到了那个不起眼的火车站。她不知道火车站的站名,也不敢打听。正好一列绿皮火车停在小站上,她不知道这列火车从哪里开过来的,更不知道要开到哪里去。她看到一大帮子人朝着火车停靠的站台奔跑过来。她误以为是华家派来找她的人,便匆忙跟随着上车的旅客上了火车。
   其实从这里上车的人并不都是去往哪里的旅客,而是要在火车上兜售各种农副产品的小贩,这些兜售农副产品的都是车站附近的农民。他们上车卖东西根本不需要买票。火车上的列车员知道这些农民不容易,也不会让他们买票,反正一两站就下车了。

共 20350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孽缘”为名,铺展开一段跨越数十年、围绕着两代人的命运纠葛。故事从太行山深处燕子沟的一场特殊婚礼切入,华家老三华老栓用血汗钱“买”来的媳妇何碧琼,带着对山外世界的憧憬与被欺骗的绝望,开启了她颠沛的人生。从被迫留在贫困的华家,到逃离后遇见善良的洛成,何碧琼的每一次选择都裹挟着底层人物在贫困与命运面前的挣扎。而她的两个孩子——华子良与洛子妍,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相遇、相爱,却在婚礼当天揭开了亲兄妹的残酷真相,将这场由时代、贫困与个人选择交织而成的“孽缘”推向高潮。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特定年代里,山区的闭塞、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无论是华老栓的无奈、洛成的淳朴,还是何碧琼在现实命运中的挣扎与迷失,都让这场跨越两代的情感悲剧更具戏剧性。最终,骨髓配型的意外结果,既是命运的讽刺,也为沉重的“孽缘”添上了一抹淡淡的人性暖色,给人带来对人性本真的反思。小说全篇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细腻,堪称佳作。感谢投稿!【东篱编辑:继道后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21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8-21 07:13:39
  老师的这篇小说,以“孽缘”为主线,贯穿了两代人的命运轨迹,勾勒出特定年代背景下,被贫困、落后、封闭裹挟着的社会底层的艰辛与无奈,引人探究时代尘埃下个体命运的浮沉与亲情的羁绊。读罢不禁令人喟然长叹,令人深思。拜读好文,祝笔丰!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21 15:21:02
  贫穷、落后、闭塞,就容易出现荒唐的事情,发生孽债就不是大惊小怪的事了,两代人的命运,在婚礼上重合,希望孽债就此结束。命运,真的是不能抗拒,但可以反转。作者的小说,情节生动,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