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诗词古韵 >> 【古韵今弹】秋歌(组诗)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秋歌(组诗)


作者:红叶铺阶阶 白丁,2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发表时间:2025-08-21 09:04:13

七绝•秋菊
  
   谁戏寒风肩并肩,山边篱下竞新妍。
   花贪秋色无人管,旧菊犹香雏菊鲜。
  
   七绝•秋风
  
   新凉忽过北窗前,过案翻书人未眠。
   梧叶惊秋无奈事,为何此际竟茫然。
  
   七绝•秋月
  
   白玉如盘浮巧云,十分皎洁瘦三分。
   举头隔户悄相望,只见清晖不见君。
  
   七绝•秋雨
  
   滴碎蝉声涨小池,弄云遮月用心痴。
   年年秋景总相像,寥落偏逢夜雨时。
  
   七绝•秋芦
  
   哪怕深秋剩骨骸,也曾逐雾战阴霾。
   千帆过尽白头立,直面霜天入我怀。
  
   七绝•秋凉
  
   几缕新凉晚照边, 约来金色染禾田。
   忽惊缀叶栖肩上, 始觉西风已换天。
  
   七绝•秋虫
  
   泣露无端凝作霜,声嘶昼短夜茫茫。
   难知冬日深寒境,犹抱枯枝怨晚凉。

共 2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组“秋意七绝”,以七题绘尽秋日百态,于方寸短章中藏着细腻的观察与深沉的感怀。 诗人将目光投向秋菊的傲寒竞妍,秋风过窗的悄然,秋月悬空的清寂,秋雨滴碎蝉声的寥落,秋芦经霜后的挺劲,秋凉染透禾田的渐变,以及秋虫泣露的惶急。每一首皆以具象入笔,菊有新旧之香,月含“瘦三分”的情态,芦存“战阴霾”的骨力,于景物描摹中自然流露心绪——或对时光流转的茫然,或对故人不见的怅惘,或对生命坚韧的礼赞。字句间既有古典诗词的意象传承,如篱菊、梧叶、清晖,又融入个人化的细腻感知,让秋景不再是笼统的“悲秋”符号,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读罢如漫步秋日长卷,于风、月、雨、露间,读懂秋的多面性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葬心        2025-08-21 10:10:11
  这组以“秋”为主题的七绝,选取菊、风、月、雨、芦、凉、虫等典型意象,勾勒秋景、寄寓秋情,可见作者对秋日风物的细致体察与创作用心。但细品之下,仍有几处可酌之处,试作浅议:
  
   其一,意象创新稍显不足。部分喻象如“白玉如盘”写秋月、“逐雾战阴霾”状秋芦,略近熟路,少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锐度。秋之独特,或在光影的微妙变幻,或在气息的隐约流转,若能于寻常意象中挖出未被道破的肌理,当更动人。
  
   其二,抒情稍显直露。“为何此际竟茫然”(秋风)、“犹抱枯枝怨晚凉”(秋虫),将心绪直白托出,少了七绝“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古人写秋绪,多借“梧桐叶落”“寒蛩鸣砌”等景象让情感自然渗出,读者自能从字缝中品出怅惘,这般“藏”的功夫,或许更耐咀嚼。
  
   其三,炼字偶有滞涩。“弄云遮月用心痴”(秋雨)中,“用心痴”拟人稍显刻意,秋雨遮月本是自然之态,若以“暗牵云影掩冰轮”之类的具象描摹替代,或更显浑成;“忽惊缀叶栖肩上”(秋凉)中,“缀叶”稍显模糊,是残叶轻挂,还是枯叶骤落?意象的精准度,往往决定了画面的穿透力。
  
   秋日本是多思之季,诗中既有“旧菊犹香雏菊鲜”的生机,也有“寥落偏逢夜雨时”的怅然,情感层次已具。若能在炼意、炼字上再下研磨,让意象更独、抒情更藏、语脉更畅,这组秋韵当更添余味。
葬心
2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8-21 14:57:46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3 楼        文友:叶舞风        2025-08-22 13:01:37
  编辑辛苦了,在编辑按语写完后加上【编辑:葬心】字样。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4 楼        文友:叶舞风        2025-08-22 13:05:54
  这组诗我比较喜欢第二首,诗句还是生硬了些,有些凑字之嫌,还需推敲。比如:几缕新凉。。。照晚边,格律虽然都对,但句子七零八碎。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