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 瓯海大道下有座原侵华日军慰安所(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 瓯海大道下有座原侵华日军慰安所(散文)


作者:乔个休 秀才,1504.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发表时间:2025-08-21 11:21:23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特发我写于2001年7月6日的文章。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延续仇恨,而在于以史为鉴。愿这篇文字能唤醒更多人对历史的敬畏——唯有不遗忘过去的伤痛,才能更坚定地守护今日的和平。
  
   一座颇有年头的老屋,被老人们指证为日军侵华时的慰安所旧址。
   时属瓯海的永中石浦村,陡门街36弄28号。
   这座百年老屋,无言地伫立在那里,历经风吹雨打,任凭世人评说。
   2001年7月6日,77岁的房主张庆木老人和他的邻居、87岁的王阿銮老太等多位村民,在这座三间朝东的木结构房屋前,向我指证半个世纪前凝聚在这座旧建筑上的耻辱。
   三名温州女子、两名青田女子,曾在此遭受日寇非人的折磨。
   两位胸佩“瓯海大道建设指挥部”证件的工作人员,正在该村丈量这批即将拆除的民房。听到这座老屋曾有过如此沉重的历史,他们特地赶到现场,细细地观察后,与我嗟叹了一番。
   思绪飞越时空。
   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把战火燃向中国华北。沉睡的雄狮为之震醒,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日寇攻势凶猛,华北、华东一带的主要城市和地区相继陷落敌手,民生凋敝。
   1944年秋天,在日本鬼子一阵狂轰滥炸后,鼠疫这一传染病在温州流传开来,于是人心惶惶,全城混乱。日本鬼子的侵略一次又一次地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在日寇最后一次侵占温州的10个多月间,每个早晨都可以听到日本鬼子鬼哭狼嚎般的操练声,吆喝声。日寇到处欺压百姓,奸淫烧杀。
   王阿銮老太清楚地记得那天早晨发生的事。
   大批日本兵包围了村庄,村民东躲西藏,四下逃散。当时20来岁的张庆木正在挑水,见了日本兵扛着“月光旗”(太阳旗)进了村,吓得扔了水桶就跑。不一会,三个身着黄军服的人来到他们家。患哮喘病的保长张大姆对他说,他家坐西朝东的这三间厢房,日本人征用了,张家须立即搬出。张庆木无奈,一家人只好搬到后边的旧屋居住。当时村里被征用的住宅有六七处。有作日本兵寝室的,有作司令部的。日本人把张家的墙壁捣开,开出窗户,带来五个中国妇女住进去,后来才知道是在办慰安所。
   日本兵到村民家四处搜寻鸡蛋、南瓜等,村民是男人的怕被拉伕,是女人的怕被糟蹋,都躲得远远的。王阿銮老太说,当时一听到日本兵皮靴声,就一溜烟钻到桌子底下去。
   日本兵在村边围了铁丝网,限制村民进出。几个月骚扰下来,村子里肮脏不堪,疥疮流行。这年冬天居然下了多年未见的大雪,一下一个多月,村民家的木床家具便被日军拆劈,放在房内地面上焚烧取暖。
   慰安所的开设,使该地成为日军官兵的集散地,白天士兵上门,晚上军官留宿。村民逐渐胆子大了些,有些孩子透过门缝往里看日本人,日本人发了怒,一个络腮胡子的日本军官抽出军刀非要剖了一个怀孕的村妇不可,幸亏慰安妇阻挡才捡了两条性命。
   一个叫周昌姆的小伙子见一日本军官的胡子上翘,便骂他是“翘xx”,日本人看他的神情觉得他说的肯定不是好话,拔出军刀便要砍死他,也是慰安妇好心救了他。
   张庆木依稀还记得当年这些被日本兵强行抓来的20来岁的慰安妇的名字。一个从山北黄石来的女子叫翠妹,青田来的一个叫“娒唐来”,还有碧霞,凤英等。金华来的翻译被村民称为“苦列当”,那日本军官叫什么太郎。他们吃饭是在巷弄对面的饭堂,这些慰安妇们饱受蹂躏,胃口很差。日军的司令部就在不远处的大屋里。一位游击队员叫董阿碎的,20多岁,龙湾人张巽夫的外甥。他过来探看日本人的情报,被保长张大姆发现抓住,送给日本人。日本人便用火烛烤,用铁条烧红了烫他的身体,要他讲出游击队的机密。游击队员宁死不屈,折磨了一个星期后,鬼子兵挖了个坑,活活地把他埋在地底下。
   老人们还清晰地记得,一位叫“老猫”的抗日者,带了武工队,在大罗山上活动,与日本人展开游击战。两位游击队员,执行特工任务时,扛着两只炸药包来炸司令部,走到宁城四门和东坦湾处,岂料炸药提前爆炸,一位游击队员殉身。
   据说在此不远的黄石山上,至今仍留有日寇挖掘的战壕遗址,长满了野草。从制高点黄石山翻过去,就是龙湾渡口,属重要的军事要塞。正值太平洋战争期间,这批日军从宁波、乐清等地过来,为防止盟军登陆,特地在此设立据点,以保进退自如。
   抗战胜利前夕,游击队攻打日寇残部。日军负隅顽抗,从黄石山上向下扫射机枪,一位游击队员在胜利在望时壮烈牺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寇仓皇逃窜,也裹走了慰安妇们。张庆木一家见到了出头之日,愤恨之余,一家人把日寇及慰安妇留下的所有家什,一股脑儿扔到了村外,彻底涤荡日寇留下的耻辱。
   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百年老屋在默默诉说着侵华战争留下的奇耻大辱。我们又该怎样保存历史,记取耻辱,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课题。
   规划中的瓯海大道,正要从这里穿越。不久,隆隆的推土机将把这所房子夷为平地,通衢大道横亘西东。
   人们会记住踩在脚底下的历史吗?我们为此忧虑。年代久远,人事渐非,待到需要时多方搜检史籍,发掘钩沉,是否为时晚矣。
   有关人士认为,如旧址确需为大道“让路”,不妨在大道边上设立一座“耻辱碑”,镌刻半个世纪前瓯越大地曾经蒙受的灾难。
   历史,该如何铭记?仇恨可以消解,但不可遗忘。

共 21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华夏儿女不会忘,也不能忘,如作者所书,“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延续仇恨,而在于以史为鉴”。作者笔下 瓯海大道下的那座原侵华日军慰安所里发生的“故事”、王阿銮老太及村民的所见所闻,在当初的中华大地上,随处上演。但这样的“故事”布满中华大地时,它的恶行,它所带给中国人民的伤害及残酷,深种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时代更迭,浩荡的历史风烟推进着时代的发展,当初日本人留给华夏儿女的耻辱,如扎在国人身体上的刺,每翻开一页史记,脑海中就会出现如“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等这些激励人心的词语。“ 瓯海大道下那座原侵华日军慰安所”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铭记,“仇恨可以消解,但不可遗忘。”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再一次翻开历史的扉页,血淋淋的场景又一次展现在眼前,能忘乎?不能忘也。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5-08-21 11:25:12
  一篇励志散文,对日本的仇恨,我们可以消解,但绝不可替先辈革命者原谅他们犯下的罪行。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