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文璞】最后的秋(小说)

精品 【文璞】最后的秋(小说)


作者:城南花又开 布衣,26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5发表时间:2025-08-22 09:03:50
摘要:本文为作者自传体小说,主要记录主人公在高考前最后几十天中的心理挣扎与情感波动。通过对春景、月考、暗恋、友情、家庭沟通等多重细节的描写,深刻展现了一个少年在学业压力、自我怀疑和青春怅惘中的孤独与迷茫。他不断反思过去的失误、当下的无力和未来的渺茫,最终在时间与心境的流转中,试图以“随缘自适”的态度面对注定不如意的高考结局,表达出一种对青春逝去的感伤、对成长的无奈,以及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生命韧性。

【文璞】最后的秋(小说)
   一钩残月悬在明朗的天边,皎洁清冽的辉光透过疏落的林木投射在关山西麓的长廊之上,空旷的地面映出他踽踽独行的身影。时值三月,春风悄无声息地把满地的碧草、满枝的绿叶从沉睡的寒冬中唤将出来,装缀在原先那枯黄的山坡上。只是时令尚早,草木扶疏,月光斜照下来,山凝成了一堵黛色的墙,更将他的身影拉得模糊、悠长。光净的路面上偶尔有微风摇落的香樟残叶飘坠到他的脚下,被踩得没有一丝声响。
   整个长廊人际寥落,茫茫夜幕中更显得宁谧静寂,仿若只有他这一个行人似的。他步履缓慢,暗弱的灯光交织着清冷的月光,照着他清瘦单薄的身躯,看不清他究竟是低着头看着地面碎步徐行,还是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大踏步地走着。或许这也是不久之后他将会纠结的行路姿态与人生态度。只是此刻他知道还有六十多天的时间,他还未达到思考处世方式的那种境界,他只倍感失落、迷惘,一如往常。
   可此时又与往常不同了,的的确确有所不同了。他亲身感受到了春日的和暖,他亲眼看到了春草再度变绿,他亲手摘下了一片银杏树柔嫩的新叶,他亲自上山游玩了一日还照了很多合影,包括毕业照。小学,初中,他从未感受到过这种别样的氛围。他嗅到了这种即将毕业离去的浓郁气息。望着两手空空的自己,他顿觉自己的内心也空荡荡的,无所依托,仿佛漂流的浮萍。他觉得那长廊很短,又似乎很长。那道走了七八千次的长廊呀!好似弹指之间便可走到尽头,又好似无穷无尽永远也走不完。他默然无声地走着,似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又好似心平如水,什么也未曾想。
   三月的春夜还没有清脆的蛙鸣、蟋蟀的低唱,沉寂的空气只令他倍感悄怆。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心跳声、呼吸声。不觉间他已回到了宿舍。空荡荡的室内只他孤身一人,昏黄的灯光照着他的背影。
   如往常一样,他给家中母亲打去了电话,电话那头又响起了慈母柔和的声音。那熟悉的乡语土音让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家乡的温馨,安抚着他冷若冰霜的心。听闻母亲的声声问候,谈论着家常琐事,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遥远的村庄的记忆。他一时忘却了身在异地、一无所获的忧苦烦闷。
   然而当被问及考试、学习状况时,他的心又随那冷清的空气一道凉了。窘迫的现状持续了两年多使他目不忍视。他知道父母并不在意关注他的成绩,他们从未给他施加过任何压力或是提出多高的要求。但这种宽松的环境、开明的态度与他当前境况的鲜明对比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更使他羞愧难当,也在他心上逐渐堆积成了三年的忧郁。可他对父母亲人不能表现出这样的忧郁,他不能让他们为他作徒劳的担心。
   他依旧用那种惯有的随意散漫的语调淡然一笑道:“管它呢,学习就这样子,考啥样就是啥样,何必强求太多!”
   说这些话时他总是强颜欢笑,轻松随和的语气中分明反衬出他内心的无奈与自嘲,这份积郁了三年的悲苦深深地烙在心上,刻在记忆中,如何能够轻易放下!
   他告诉母亲,前几天班主任找他谈话了。他只是一句带过,可母亲却再三追问,老师到底对他说了些什么,很关切地问他是否挨批评了。似乎在她眼里,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便是受批评,挨批评便是羞耻,是极不好的事。又被问及考试好坏时,他只含糊地说道考了年级两百多名。他觉得只需说个大概名次让她了解一下也就够了,可母亲却要坚持问他究竟具体排名多少。这倒令他很是不解,难道一次成绩排名就能代表学习优劣么?难道两百零一的排名就远胜于两百九十九的水平么?结束电话前,母亲一如既往地嘱咐他不要节俭,要吃好喝好,保养好身体。他听了只觉得可笑又乏味。他觉得她只知道关怀他物质上的需求,却根本不了解他精神层面的忧苦,不知道他需要的、追求的真正是什么。他觉得她迂腐、落后。他听得十分不耐烦了,便不免言语冲撞,匆匆挂断了电话,结束了又一场教人烦躁生厌的通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消失了,室内沉寂下来,他方才躁动的心也随那清冷的空气一道沉寂下来。他虚掩了门,喝了半口凉茶,就顺势躺倒在床上,双脚悬空,揉搓着刚剪过不久又长长的冗乱的头发,旋即又捂着憔悴的面庞。昏昏厄厄地度日,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是何等颓唐的模样了。他只知道三年的积郁已将小学、初中那个自信活泼的少年刻蚀得不成人样了。
   冷静片刻,他又开始自责、悔恨起来。他厌恶自己,刚才不该同母亲那般冲动地讲话。他分明知道她读书少、认知浅,对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诸多事务知之甚少,简单粗略的观点与看法都是正常的。且她对他的探问、叮咛也都是一位慈母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全是为了他的好,有什么理由能去抱怨呢?他竟一时急躁,言辞激烈,全然丧失了往日应有的那种平和恭敬的语调。他明白待人处事要宽容、尊重。可当真正面对现实时,他竟包容不了母亲对他无谓的担忧和对外界认知的蒙昧。他的心胸竟如此狭隘!他感到歉疚。他仰面朝上,左手搭在前额上,右手叠在胸前,发出一声深深的、无奈的叹息。
   就这样在无边的沉寂中静静地、默默地躺着,也不知过了多久,舍友们都陆续回来了。他们相互说笑着,其乐融融。他漫不经心地听着,只觉得索然无味。他想借酒浇愁,可惜没有酒,他就翻身起来,跌跌撞撞地好似喝得烂醉一般走到柜前,拿了碗,昂着头,学着古人大碗喝酒的姿态,将那冰凉的白开水倒入嘴里,咕咕咚咚咽下肚里去,也将他心中那两行清泪咽了下去。
   耳边萦绕着的是舍友们洗漱的响动和谈笑的欢语。
   “前日上山春游,走得路程挺远的呀。子俊,你感觉如何?”他对面的那个舍友向他问道。
   他在班上为人缄默,却也随和,虽并不是很受多人欢迎,倒也有几多人将他的姓略去,只唤他名字,更觉亲切。然而他明白,一声“子俊”听起来确是亲近,却也并不能代表什么实质性的深厚交情和亲密关系。他也并不十分期待别人如此称呼他。他的几个要好的朋友依然直呼他全名,并无甚绰号昵称。他希望的也正是这样,倘若某一天他的某个契友客套地叫他一声子俊,他反倒会隐隐感觉到不自在、不正常、不适应。
   但他又确确实实觉得自己交际寥落,所交知心朋友甚少,甚至有个别人在他脑中徘徊,他也不清楚与他们究竟能不能算作是朋友。尽管他清楚地懂得,交友如读书,贵在精而不在多,推心置腹的朋友有几个也就够了,若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地结果到头来一个也没有深交,这才是莫大的讽刺。可是当他看到别人三五成群、携手并肩地谈笑风生时,他终于还是觉得自己分外地渺小了、孤独了。当他一个人流落在雨巷中默默彳亍的时候,他便觉得没有人能真正深切地了解他的内心情感,没有人能体会到他积聚的愁苦。他时常这样想。他觉得自己没有知音,有的只是落寞、孤寂。
   “春游走的路远么?我倒是觉得很近呐!”他听了那学生的话反问道。
   或许因为是山里人吧,他走惯了山路,便也就不以为然了。可是时光荏苒,他上高中快三年了,毕竟也有三年没有再走过故乡那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迂曲的山道了。
   “可是有很多女生的脚都磨破了嘞。比如黎惢,万芃,萧辰薇,陆贞,她们一个个的,诶,回来后路都走不了了。”那学生倒是消息灵通,饶有兴味地谈论着。
   他无趣地听着,半嘲讽、半玩笑地搭话道:“这么点儿路就弄成这样,搞得不行啊!”
   他心里只觉得这一群富家小姐们都是那般被娇宠的纨绔子弟,经不得一点儿风雨的摧折。他很是看不起这些人的惺惺作态。
   “哦,对了,还有郁琦忻,她的脚也磨出了好几个水泡,现在走起路来是艰难得很呐。”那人又继续补充道,似乎是一个很有时间、很善观察的人,无所不晓、知无不言。
   “哦,是真的么?怎么会弄成这样?应该不严重吧?”他抬起头不可置信地朝他望去,发出一系列的疑问。
   他的随和自然的语气分明掩饰不了他那灵动的目光中对她的关切与担忧。听闻她与其他同学们一样伤了脚,他表现出满心的牵挂与同情,一种与先前那种讥讽轻视截然相反的态度。
   他便想到了当日春游的她,穿着红格花纹的长袖衬衫,未加梳理的马尾辫略显蜷曲。她的前额留着一绺浓密厚实的黑发,斜向一侧自然圆顺地梳将下去直触及另一侧的耳朵。细小的眼睛里流动着一种灿烂的灵光。那时他方始懂得什么叫明眸善睐、目若秋波。
   其实他并不曾从正面仔细地观察过她。他是走在她后面的。她那稍短的衬衣配着她那高挑的身材更衬出他纤细绰约的身姿来。他忘了她那日是否背着包,也未注意到她穿的什么鞋,不禁暗自纳闷,她如何就磨伤了脚呢?
   他想到了英语教学中讲到的一种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若是他能代替她磨破双脚,代替她忍受这般痛苦,那该是有多好!区区小伤对自己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他甘愿为她承受这一切折磨。
   随即回过神来,他忽然觉得此等幻想是何等的可笑!竟成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天真孩童。转念一想,若是换作他的几个要好的朋友,如陈关斐,程远志,柳珪玲等人,他又是否愿意代替他们承受这磨脚之痛呢?他如此反问自己,内心犹疑不决,难以作答。
   连他自己也不知何以会在意、关注于她。他与她不过是点头之交。不,他们关系疏远,甚至迎面相逢、擦肩而过之时两人都未曾微笑、点头、打招呼,恰如陌路人。他与她似是两条永远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尽管是两年多来都同在一个教室。也不知从何时起,他变得开始欣赏她、敬佩她。在他的眼中,身为英语课代表的她永远是那样温和开朗、从容淡静,处事干练、思考深刻,博学睿智的头脑中深敛着无限的锋芒,给人一种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可靠感、安全感。她行路时不紧不慢、风度翩翩,眉宇间流露出非凡的气质。尽管她功课学习并非异常勤苦,综合成绩也并非名列前茅,他依然十分佩服她,佩服她的优秀的品格与卓越的才能。他曾将学习态度与成绩排名当作讨论人物好坏的评判标准之一。可如今呢?如今他自己早已虎落平阳,江河日下的境况使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评人标准。至少在拿着一杆称去衡量别人时,自己的步伐要立得稳才行。否则自己制造出连自己都下不了的台,又有什么资格去对他人评头论足。于是乎他已不再用学习成绩的高低来判断人物的优劣了。因此在她的心中,她是完美的,如一轮满月,如一块圆玉,没有一丝缺憾。
   若问他班上谁是最美的,他定然会毫不犹豫地说道:这还用说么?很显然的嘛,自然是她了!他向来主张说人论事不可主观臆断,要做到实事求是。可道理的知晓者与实际的践行者终究是相去甚远,犹同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当臧否人物时,他往往不免带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譬如班上的陈玺是个阳光帅气、令他钦佩的男孩儿。子俊素来严守校纪,他主张众学生也都应自觉保持强烈的纪律观念。对于那些漠视规章、意识淡薄、有违校纪的人,他深感愤懑,总是在自己的心中对其大肆批判。但倘若是陈玺中午进教室迟到,抑或是因忘带走读证而扣分了,他觉得都是能够接受、可以原谅的。他虽是理科生,思虑却是很容易受主观情感的支配。由此看来,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即便不是情人,只是朋友,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只是一个遥远的暗自敬慕的人,大抵眼中出个西施来也便不足为奇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波澜不惊,她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如此从容、开朗、成熟。 他羡慕、叹服她的淡定、宁静,也因他自己的消极、悲观、浮躁而倍觉相形见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也欣赏、向往苏东坡的豁达、洒脱,可是他自己做不到,他自愧不如。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本,没有敏捷严密的思维,没有出色超众的才华,学习兵败如山,成绩一塌糊涂。他记得高一整年的课程艰深难学,他望尘莫及、难以跟进。懵懂与困顿的几百天中留下了多少辛酸与泪水,心伤悲苦写在他枯槁的脸上。他对月哀愁,椎心泣血。上了高二以后,他的功课渐渐能够跟上得了,却总在练习与测试中将简单的题目写错,犯下诸多滑稽可笑的低级错误,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悔恨。他后来开始认真反思、深入剖析,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仔细、严谨,想要竭力改掉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错误。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将他抛入失望的深渊。一年多了,时至今日,他依然未能改掉或减少曾经的低级错误,大考小考中他仍旧屡屡失意。他初中时梦想着清华北大,刚入高中时想着浙大、复旦,高一末期想到了南开、中科大,高二时开始考虑华科武大,高三上半年还憧憬着西安交大。 如今,他心中关注的是一本分数线。他只觉得自己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他为自己的一度沉沦感到伤心又无奈。他只求将能力之内的题目答对,不犯低级错误,不留遗憾、悔恨。不问结果,不论成败,但求无怨无悔、不愧青天。可是他依旧做不到!他只感觉时日不多,这 一切可能再也改变不了了!所以他觉得自己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他没有资本来像苏轼一样活得洒脱,没有资格来像郁琦忻一样活得从容!从踏入高中的那一刻起直至今日,他的心一直活在悲愁抑郁之中,他的灵魂一直在痛苦中忍受着煎熬。

共 50988 字 11 页 首页1234...1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从一名高中学子的角度,主要记录主人公在高考前最后几十天中的心理挣扎与情感波动。通过对春景、月考、暗恋、友情、家庭沟通等多重细节的描写,深刻展现了一个少年在学业压力、自我怀疑和青春怅惘中的孤独与迷茫。他不断反思过去的失误、当下的无力和未来的渺茫,最终在时间与心境的流转中,试图以“随缘自适”的态度面对注定不如意的高考结局,表达出一种对青春逝去的感伤、对成长的无奈,以及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生命韧性。小说以高三学子子俊的视角,细腻铺展了考前六十余天的心路历程。残月、春草、长廊等意象,既是自然景致,更是少年心绪的外化——他踽踽独行的身影与舒展的春意形成对比,暗合学业失意与青春萌动的矛盾。文中对“低级错误”的反复书写,道尽应试压力下的自我拉扯;与母亲通话的窘迫、对郁琦忻的隐秘牵挂,让少年的孤独有了具体落点。他模仿心仪女孩趴桌的姿态,在雨中放任淋雨的决绝,这些细节将高三生的迷茫具象化:既想挣脱学业困局,又困于自我怀疑;既渴望理解,又习惯封闭。结尾的挂灯意象尤为动人。烛火微光既是对现实失意的温柔抚慰,也象征着少年在绝望中守住的希望。全文没有激烈的控诉,只以日常碎片串联起成长阵痛,却让每个经历过青春迷茫的人,都能在字间读到自己曾有的挣扎与微光。小说善于心灵探索与心理剖析,语言典雅优美,情感内敛细腻,可谓现实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给人很深的代入感,展现出作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小说具有散文写作特点,文学性抒情性较强。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22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净        2025-08-22 19:20:38
  高三学子的迷茫,少年面对各种情绪的压抑,这便是成长的代价。小说文字优美,语言表达能力超凡。欣赏点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