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人间太苦,下辈子不来了(小说)
一
夜色还没完全褪去,在灰蒙蒙的天色中,人们还沉浸在昨夜甜蜜的睡梦中。被窝里暖融融的温度,让人极其不情愿地掀开了被子。在深秋的寒意中,不免多加了一层外衣,便开始了一天生活的忙碌中。就在和林县的公园里,陆陆续续走进了一些人影。有的在舞剑、有的在做操、还有的在吊嗓子,形形色色的老人和孩子,随着天色渐渐发亮,都纷纷走进了公园里。在所有人还没专注的时候,公园的一角落里,竟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哭声由弱变强,由远而近。不禁让人产生了好奇心。有几位晨练的大妈,就寻着传来的哭声,向公园的休息区走去。还没走近休息区,远远就看到在一条长椅上,用小棉被包裹着一个哭闹的婴儿。婴儿越哭越凶,越哭越凄凉,几个大妈三步并两步走近了长椅。只见一张粉色的小脸蛋,被寒气冻成了红白色,眼睛哭成了一条线,眼泪在刷刷地流淌着,几个大妈心疼不已,都觉得这个婴儿太可怜了,可能是父母故意丢弃在公园里的。肯定是个弃婴,也有几个大妈持不同意见,都说婴儿是个私生子,为了掩人耳目,以防拖累自己,便把婴儿丢弃了。
几位大妈把婴儿抱在怀里,一边哄着哭闹的婴儿,一边打开了婴儿身上的外衣。只见把婴儿解开所有的衣服后,才发现是个女婴。大妈就数了一下,里里外外穿了四五层衣服。里面是花衬衫,衬衫外面是毛线衣,毛线衣外是一层蓝棉衣,以防小孩冻坏身体。丢弃小孩的父母,把孩子身上裹了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大妈们把婴儿衣服包紧后,就议论起来,这孩子肯定饿极了。不知道有没有刚刚当妈的在场?赶紧给这孩子喂一下奶水。不然,小孩会哭闹不止,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轻的少妇,不由分说,从她人怀中抱过婴儿,解开外衣,露出两个白白嫩嫩的乳房,让婴儿吮吸上了奶水,婴儿才停住了哭闹声,吃得津津有味。
其余的大妈还在七嘴八舌,有的说,问问有没有人来领养女婴?还有的说,赶紧报警,也有的说,直接送孤儿院吧。这时,喂奶的少妇,见女婴吃饱了肚子,竟在怀里安静地睡着了。少妇看了看大妈们,便很有主见地说道:“如果送派出所,依然会送入孤儿院的,还不如直接送孤儿院吧,让孩子少一点折腾。这孩子,做梦也不知道,一出生,就被家人抛弃了,成了一个可怜可悲的孤儿。”大妈们觉得这话在理,可以直接送孤儿院,让孩子早点安顿下来,达成统一意见后,有几位爱心大妈愿意跟少妇一起去,把婴儿送到孤儿院收养。
在孤儿院里,工作人员让大妈们作个登记,也如实写出了婴儿在何时发现?在何地发现?身上有无凭证?身穿何种外衣?大概出生多长时间?是男是女?等一系列问题。等少妇和大妈们写明情况后,已是中午做饭时间。大妈们和少妇就匆忙留了个联系电话,便各自回家忙碌去了。
自从孤儿院收留了婴儿后,院长见婴儿怪可怜的,刚出生就成了孤儿。这似乎就是这孩子悲惨命运的开始?或是女婴幸福如意的开始?无论是何种命运,也无论是何种生活。对于抛弃婴儿的父母是令人唾弃的,也是令人谴责的,更是令人批判的。女婴喂饱奶水后,躺在摇篮里,两只清澈的眼睛,注视着院长,并对院长作出亲切的微笑。院长看着女婴笑得天真灿烂,不免替女婴要感谢那些热心大妈。若不是遇上了好心的大妈,这女婴也不知落于何种结果。院长对工作人员说道:“这孩子,刚出生,就被抛弃,成了一个孤儿,身世太悲惨了,就给她取个名字叫李平安吧,我们都愿李平安今后平平安安,一路顺风。”所有的工作人员听完院长的提议和叮嘱,都觉得这名字好,又好记住,又饱含祝福,大家都记下了女婴的名字叫李平安。李平安这个名字,也在和林县孤儿院传开了,都知道新来的一个女婴叫李平安。
自从李平安入院以来,由于李平安身世凄惨,又处于年幼时期。工作人员对待李平安尤为照顾,每次喂奶时间到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尤为细心和全面。每次冲泡奶粉,都足量加入奶粉,以开水冲泡,如果李平安饿急了,工作人员就用冷水降温,以最快最安全的方法,把李平安喂饱肚子。如果是夏天喂奶,就用井水浸泡降温。如果是冬天喂奶,就提前打开奶瓶,让冷气迅速自然降温。一直把奶水保持到不冷不烫的水温。不但让李平安爽快地喝奶,而且,从没有一次由于奶水温度过高,而烫伤过婴儿嘴巴。在那个年代,国家处于困难时期,能把小孩子们吃饱穿暖,就是孩子们最幸福的事了。那时候,孤儿院是国家设立的救助站,专门收留流浪乞丐、孤寡老人、孤儿等等没有能力生活的困难群体。而孤儿院的一切开支用途,都是国家财政部支持的。那些年,国家的经济建设比较落后,人民的收入也有限,所以,作为一家县级孤儿院,是没有更多的经费来维持困难群体生活的。对于孤寡老人,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才能完全由孤儿院照顾收留。而乞讨和流浪者,如果有体力劳动,只能是被暂时收留,等待身体康复后,就被送返社会,找一份工作或凭借体力劳动来养活自己。而对待李平安这些孤儿,由孤儿院抚养到三四岁,达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可以让社会上有能力的家庭,前来挑选或确认一位孤儿,带回家中抚养成人。而那些无人领养的孤儿,依然由孤儿院抚养到十五岁。十五岁后,任何孤儿都被推向社会,各自找一份工作谋生去了。至于十五岁前,孤儿院是没有能力给孤儿去读书的,所以,那些没人领养的孤儿,根本就没文化,一旦走向社会,也只能依靠体力养活自己。
在孤儿院时期,由于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对李平安这个孤儿尤为重视。所以,李平安一直身体健康,茁壮成长。转眼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社会上那些富裕的家庭,那些有能力领养孩子的家庭,都纷纷来到和林县孤儿院,要亲自选择一位聪明可爱的孩子。继续来抚养孩子的成长。领养时,孤儿院的活动被安排在食堂,展开领养孤儿的选择工作。所有被领养的孤儿,都要经过领养人的检查和提问,以此确认一位四肢和大脑都健康的孩子,以免错领回一个残疾或智商低下的孩子。每个领养人都认真而仔细地确认每一个孤儿。经过一番漫长的选择和等待,李平安依然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前前后后也有家长问过李平安,问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喜欢上学吗?等等话题。但李平安仿佛天生胆小懦弱,竟有意躲闪着别人的眼光,不愿意回答任何人的问题。每个家长见李平安躲在一角,哭丧个脸,一问三不知,都以为李平安智高有问题,或者是个哑巴,家长都挨个放弃了领养李平安的选择。
二
当家长们经过几轮筛选,都各自领回了他们要抚养的孩子。整个和林县孤儿院就剩下空荡荡的房间,四周一片寂静。角落里,一个小女孩还躲在暗处,两只害怕的眼睛也显出惊恐的眼神,仿佛刚刚发生的一切,还让她心有余悸。这时候,院长把现场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院长知道李平安一直胆小怕事,就亲切地问李平安道:“平安,别人问你,你为何不回答呢?你倒底在怕什么呀?你看看吧,别人都被领走了,而你都依然孤独一人。这样吧,我再联系几位家长,让他们来看看你,是否会领养你?”李平安看到温和的院长,心里便放松了许多。就小声回答道:“院长,我不想被领走,被他们领回家,会挨打挨饿的。”院长见李平安心里有顾虑,就安慰道:“那些叔叔阿姨不会打你的,他们要保护你,才让你跟他们回家的。”李平安却依然忐忑不安道:“我不想见到他们,我还想在这里,更不想跟他们回家。”院长看着惊魂未定的李平安,觉得李平安一直生活在孤儿院,缺少了父母的疼爱,心中一直感觉孤独和害怕,看来这种缺失的爱,对于李平安来说,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她亲生父母的爱。所以,她只愿留在孤儿院,也不愿被人领走,院长看到李平安倔强的眼神和语气,知道被李平安的倔强脾气所征服了,只好把李平安继续留在孤儿院收养着。
从此,李平安一直生活在和林县孤儿院,收养期间,李平安吃住都在孤儿院。但孤儿院没有条件供给孤儿们上学,只能留守在孤儿院。每天只能在三个地点来回转悠,从宿舍到食堂,吃完饭,就去孤儿院操场活动,在操场要么和小朋友玩游戏。要么和小伙伴们瞎聊天,玩累了,说累了,就躺在操场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在游动。此时,阳光穿透云层,直射到李平安的脸庞,全身便舒展开了,就像一朵被阳光温暖的花朵,沐浴在阳光灿烂的氛围中,让李平安由内而外,从上到下,都感到无比的惬意和悠闲。每次,躺在草丛里,仰望着蓝天。偶尔便有如小鸟般大小的飞机,从这片蓝天上飞过。此时,李平安又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她究竟是谁生的?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李平安不断地发出低沉的疑问声。看见飞机由远而近,她便幻想出一种情况。她的父母会在哪一天,会坐上飞机,来和林县孤儿院接她回家。也不知父母在哪里打听到的消息,一路寻来,找到了和林县孤儿院。终于看到了他们的宝贝女儿李平安。李平安激动万分,心里一阵辛酸和委屈,泪水也像断了线一般哗哗的流下来。而父母的穿着更像是个大富人家,但像有一种难言之隐,让他们心存愧疚,泪如雨下。而善良懂事的李平安并没责怪父母当初的绝情和冷漠。而是张大了嘴巴,喊出了她日思夜想过来的第一声妈妈爸爸,并飞奔扑进了母亲的怀抱。当母亲紧紧搂住李平安的肩膀时,李平安也被母亲的这般宠爱而惊醒了。李平安睁大了眼睛,原来是一场美梦呀。天空除了偶尔飞过几只鸟儿和飞机,剩余的时间都是寂寞和孤独的。李平安肚子感觉饿了,显然已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李平安就起身去了孤儿院的食堂。从操场到食堂,再从食堂到宿舍,就在这三点上来回走动着,这是一种机械的生存方式,也是李平安一种无奈的生活状态。
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孤儿院的员工,便挨个把宿舍里的收养人员叫醒了。依然是那个具有女高音级别的陶妈,大声扯着嗓子在叫喊:“开饭了,开饭了,赶紧起床,起床啦!”所有的收留人员都被迫无奈地穿上了衣服。简单地洗漱一遍,就跑向了食堂。生怕去晚了一点,让稀饭和馒头都被别人吃光了。此时,人们都端着一份早餐,就是一碗稀饭加两个馒头。丢在了食堂的长桌上,坐在桌旁,开始狼吞虎咽起来。经过一阵风卷残云般的咀嚼,桌上的稀饭和馒头都已干干净净,连一丝饭粒和残渣都没剩下。
每天晚上睡觉前,李平安会去孤儿院操场上,独自一人坐在草坪上。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相继照亮了城市的夜空。远处的路灯和近处的照明灯,把空荡荡的夜色填满了多彩的灯光,让这喧闹繁华的街市增加了几分诱惑和神秘感。而这些闹市里的灯红酒绿和人声鼎沸,与这个死寂一般的孤儿院,组成了两个格格不入的世界。李平安无奈地望着星空,仿佛把内心的知心话告诉了星星,让星星一起分担了她的忧伤和期望。把星星看作是她无话不谈、彼此信任的知心朋友。在这个星光灿烂的夜色里,孤儿院墙外的世界,总是让她产生无数次的好奇和神秘。她在孤儿院感觉孤独的时候,就坐上孤儿院一处最高的草坪上,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独立生活了。她就会头也不回地走出孤儿院的大门,奔向那个让她无数次羡慕和彻底自由的世界。而要阻挡她实现这一愿望的枷锁,就是仅仅让她隔了一层院墙的孤儿院。每次,李平安的心情是矛盾的,纠结的,李平安想走出孤儿院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一旦踏入社会,她该怎么生存呢?眼看自己将踏入十五岁的年龄,她作为一个文盲,作为一个势单力孤的弱女子,该以什么立足于社会?以怎样一种方式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如果连自己的一日三餐都解决不了,又谈如何融入社会呢。况且,院长和陶妈已通知她多次了,让她把几件衣服带上,并塞给她二十元钱,让她尽快离开和林县孤儿院,让她尽早踏上社会,让她独自去寻求谋生吧。
以前在孤儿院,尽管缺少了父母之爱,缺少了亲人的陪伴,但起码让她吃饱穿暖,不至于流落街头、受冻挨饿呀。可如今,真得让她离开孤儿院的时候,李平安头脑里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离别的那天,陶妈和院长早早打开了孤儿院的大门,等待着依依不舍离开的李平安。李平安自己都不清楚,她已经年满十五岁了。转眼,在孤儿院一呆,就过了十五个年头了。李平安早已把洗换的几件旧衣服,收纳在陶妈送给她的一个布袋中。并甩上了肩膀,看到院墙的大门早已拉开,外面的世界就在眼前。令她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她将彻底自由了,忧愁的是她不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就让她成了主角,是好是坏,将独自让她一人承受了。跨出大门的时候,老院长和陶妈终于叫住了她,让李平安稍等一下。院长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大团结,告诉李平安,这十元是他私人的钱,塞进了李平安的手心,院长和陶妈含泪低下了头,向李平安挥了挥手,意思是李平安该上路了。李平安咬咬牙,转身就走出了大门,此时,秋天的晨雾特别厚重,一下弥漫了送别的路口,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而李平安的身体也消失在这浓密的晨雾中,早已不知去向。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