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小公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小公记(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人那事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5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发表时间:2025-08-22 21:19:22
摘要:以亲情、乡情为主线,串连小公的人生、故事!

自记事起,便对那些有爷爷、外婆陪伴的孩子心生羡慕。因为我的爷爷和外婆,都在我出生前离世。但幸运的是,我家中长辈众多,从他们身上,我依旧能够感受到如同爷爷、外婆般的爱与温暖。其中,小公便是这样一位长辈,他名志清,是我的爷爷的胞弟。村里人叫我爷爷为大保传,就都叫他小保传,。
   小公常住杭州,我两三岁时,初次见到他。那年夏天,小公和小婆回到故里,家中热闹非凡,奶奶、父母、叔叔他们杀鸡宰鸭、买酒买肉,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仿佛是在庆祝家里什么大喜事。小婆与奶奶她们拉着家常,而小公则抱着我,不停地抖动、亲吻,还高兴地举着我,向众人欢呼:“我家有孙子了!”这一幕,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温馨而感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发现小公的形象与爷爷很相似。父亲珍藏着一张爷爷的照片,他常拿这张照片讲爷爷年轻时的故事。小公每隔几年回一次老家,感觉他的身材、五官、天庭都与爷爷颇为相像。每次回来,小公都会给我们带礼物,还会领我去永安溪边、朝花岭上散步,讲述杭州的故事。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爷爷般的慈爱。
   从小公的口中,我得知了家族上辈的一些往事。由于家境贫寒,太公常年在下三府(今浙江湖州一带)帮人做蜡烛为生,一年到头都挣不到养家糊口的钱。而爷爷和小公年轻时,便与堂兄小友一起外出闯荡,做烧饼为生。后来,小友伯公留在了上海,爷爷和小公则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泗水坊一带立足。再后来,爷爷的朋友,也就是我的外公,也投奔了他们。解放后烧饼坊公私合营,爷爷因身体原因回到老家,不久便去世,外公回家参加土改。而小公则留在了杭州,成为食品厂的一名工人,居住在泗水坊的弄堂楼上。
   小公有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我们分别叫姑叔。我五六岁时,小公和小婆带着大女儿玉凤姑姑以及小女儿玉华回到老家。小公带我去永安溪游泳时,我不慎被竹排上的一只鹭鸶啄伤了眼睛。小公心疼得大惊失色,连忙叫边上的姑夫汉成帮忙处理,又迅速抱着我回家。小公他们回杭州后,玉华姑姑暂时留在了老家。她只比我大一两岁,更像我的姐姐,每天教我认字,陪我玩游戏。
   小公很重亲情和乡情,每隔一两年就会带着小婆回老家看看。每次回来,他都会带上一大堆礼物,如糖果、剪刀、镜子、鞋袜等,作为礼物,挨家挨户地送给村里的邻居和亲戚。那时候,村里不少人走南闯北卖“虎骨胶”,小公在杭州的家成了他们的歇脚点。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小公总是倾囊相助,借他们“盘缠”。村里也有像小公这样的人在杭州、上海安家,但论起亲情和乡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小公。因此,小公每次回家都会受到村里人的热情欢迎。
   从小开始,我就盼望着能去杭州小公家做客。但由于家穷、交通不便,这个愿望一直难以实现。直到我在仙居县教育局工作时,才有机会第一次去杭州看望小公。小公一家住在泗水坊弄堂楼上的一个阁楼里,面积虽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狭小简陋但干净整洁。小公见到我异常高兴,连忙让小婆给我泡了一杯香气四溢的龙井茶,还从身后的柜子里找出一张浙江日报,指着我写的一篇文章夸赞我。
   第二天,小公又叫来尧连叔叔,带着我骑自行车逛西湖。尧连叔叔与我们全家老小亲如家人,无丝毫生分,在他们六兄妹中,数他回家最多。他给我讲了许多他自己的故事:三四岁时跟我爷爷回老家,晚上住宿于临海城里大老姨婆庙庵;六岁时跟着我父亲去上海看堂伯公小友;十七岁时坐车到临海后,从城里步行回老家象坎;在西郊老姑婆家被人遣送回杭州去下乡插队.....。1968年小姑金莲跳进永安溪深潭自尽,被一路寻找的老姑婆发现后,尧连叔叔奋不顾身下水抢救;有一年我与爱人灵芳去尧连叔叔家作客,他拿出一块珍藏的银元,一定要送给我作纪念。点点滴滴,都饱含着他不尽的乡情、亲情。他身上,颇有小公风范。
   小公最后一次返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人家驻着拐杖,从村前永安溪畔的松树林,到与仙居相邻的朝花岭头,深情地望着家乡山山水水,眼含泪花感叹自此之后,不知自己能否再有机会返乡。果不其然,1993年7月29日,小公与世长辞,享年82岁。这事对老姑婆打击挺大。小公过世后,原本硬朗的老姑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小公周年忌日这天,她老人家离世。我们都感叹,这或许是姐弟俩心灵感应,也足见姐弟俩手足情深。老姑婆与小公姐弟俩,从小到老,都以姐弟相称,彼此从不称呼对方大名、小名。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小公命好,工作、生活在杭州很幸福。但小公过世后,从小婆、父亲、尧连叔叔等长辈们的讲述中,我才得知小公命运多舛、人生艰难曲折。
   年幼时的小公读了两年私塾,有些文化。官府的人因此要请他做保长,他坚辞不受。官府无奈,逼迫他去村里的大祠堂抓阄,结果不幸被抓中,硬着头皮做了三年保长。这三年保长的经历让他一生都背了个“黑锅”。解放初期,村里有人“揭锅”,聪明能干的小公被下放到食品厂车间当了个小工人。文革时期,杭州又派人来村里调查小公的历史问题。好在他在三年保长期间干的尽是好事,全村人讨好,在邻居聪仙伯婆等村干部的力保下,他才免遭下放、批斗之苦。只是此后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在厂里一直做个小工人,直到退休都没涨过一文工资。
   小公一家人的命运也因此深受影响。能干的小婆一直当着普通服务员,抬不起头来。玉凤大姑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后却被分配到偏远的温州医院工作。尧连叔叔天资聪颖、成绩优秀,在邻近街道都很出名,却上不了大学;文革时又因政审过不了关入不了伍,无奈上山下乡到建德当农民。
   好在小婆坚强。小婆老家在老家邻近的下庄村,与小公感情甚笃,恩爱有加,一直在背后理解、善待、支持着小公,与小公俩携手带养大六个子女。小婆四年前过世,享年105岁,是我们家族中到目前为止最长寿的人。
   (原创首发)

共 23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构思巧妙,开篇点出“小公”,引出下文对小公的回忆,一时间为序,记叙了小公对我的慈爱、给我讲家族上辈往事、小公很重亲情和乡情、我在小公家做客和小公最后一次返乡等事件。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小公的无比尊敬和怀念之情。“小公见到我异常高兴,连忙让小婆给我泡了一杯香气四溢的龙井茶,还从身后的柜子里找出一张浙江日报,指着我写的一篇文章夸赞我。”这些句子,从神态、动作描写,具体写出了小公对我能来家里做客的高兴和对我的喜爱之情,可见小公和我的感情深厚。“小公最后一次返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人家驻着拐杖,从村前永安溪畔的松树林,到与仙居相邻的朝花岭头,深情地望着家乡山山水水,眼含泪花感叹自此之后,不知自己能否再有机会返乡。”这些句子,从小公的神态、动作体现出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令人感动。好文推荐!【丁香散文编辑:蓝色光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22 21:22:01
  关注身边普通的人,普通的事,我们会发现很多感动人的东西。
回复1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23 10:25:50
  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故事!
2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22 21:25:05
  小公一生命运多舛,并未怨天尤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
回复2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23 10:26:24
  感谢鼓励@
3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23 10:25:17
  感谢老师编者按点评!
4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8-24 00:01:50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小公的无比尊敬和怀念之情。为佳作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