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不想突围(散文)
一
那天,和朋友闲聊,朋友问,荣成的夏天很拥挤了,让我搬家迁往别处,愿不愿意?我说我不想突围。朋友说“故土难离”吗?我道,拥堵是繁华的标志。偏远的小城,有了喧嚣,我却不想逃离这难得的喧嚣。
其实,海岸线是最好的防线,游人都被赶到了这条线上,我也要守住这条美丽的环线。
楼下的高阿姨带着要上初中的外孙,用电动车跑海岸线,说是让外孙去学地理——琼粤鲁豫晋陕蒙辽冀吉苏黑赣滇川……从车牌上学省市名称。孩子打开高德地图找方位。居然内地27个省和直辖市的简称,滚瓜烂熟。
胶东半岛的荣成,三面临海,有海岸线千里,诞生了“千里海疆自驾游”的诗意路线。这“千里”,不是概数约数,就是正好一千里。
我喜欢时不时地驾车走一走这条线,南线东线跑得少,喜欢北线。这一线,穿起了六个景点。有4个4A级,1个3A级,还有一个未入级别的,却是闻名遐迩的新生景点。无论风景密度还是知名度,这一条海岸线有着沉甸甸的份量。
穿行于景点,有风景作驱车的背景氛围,花上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想突围,愿沉浸在满满的诗意里。
一滩锦黄,一岸湛蓝;一岛翠螺,一声鸡鸣;一条沉轮,一湾海鸥;一道霞光,一山动物;一岭摩天,一索山海;一龙探海,一路尽头……
走熟了这条线,我都概括出了风景的“独一无二”特点了。风景列队,充满个性;五彩斑斓,声色俱佳;山海精品,地理极胜。如此亦幻亦真的风景,走进去,有谁想突围?把风景穿成连续剧,一集一集,连续播放,哪能关机作罢。
盛夏日,开着车,敞开窗,熏风兜起,嘟嘟嗖嗖,成轻音乐,一路奔十里长滩——那香海。从南边的洛西直顶到那香海西头,一片海开阔于眼前,进入蜿蜒环曲的海岸线,车就被堵住了,缓慢行进,40公里/每小时,不要抱怨,这是赏景的正确节奏。停停走走,翻着手机抖音,跳出了当地频率很高的词——夏堵。
没有堵,风景闪过,是损失;
少了堵,感受不到海的吸引力;
夏堵,不是拥堵,
是让我们慢下来,
和海的风景好好相处……
——这是景区发给每个走进那香海的人的信息,也是赠诗。我发现,那香海的好还在于有诗人。我相信诗句可以化解被拥堵的不良情绪。
堵,不是添堵,可是一种情调了,那香海创造了“堵文化”,让人心情一下子放松,不再抱怨,禁不住莞尔一笑。
想起了“北京堵”。四月时,我跑错了路线,进入了北京二环,正赶上下班高峰期,也未觉堵。这荣成景区“闹堵”,是要夺走京城的“堵”啊!
二
进入那香海,视线就撒给大海和沙滩。这是“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如果不是想参与到风景,看海岸,最宜是一路看,诗意也来得快。
玉沙倾出亲海浪,浪卷飞雪开白花。金沙撒处,闪着耀眼的光,蓝的海水,金子的沙,白的浪花,到底要勾兑什么色彩?
多少玩水人,开在花里,醉时光。不过,都是为了给我们表演的,尽情欣赏吧。
苍老蘑菇生海光,印沙阴影也彷徨。那些用海草建造的蘑菇亭,生在海光里,真的是深山藏不住。晃动的夏阳,画着蘑菇亭影,摇摇晃晃,好像站不稳的样子。
当年只有东坡在,如今换成万人游。苏东坡在登州府做了五日知府就被朝廷一纸诏令调回,一个人就在这纹石滩踽踽而行,捡着纹石。今天万人重蹈他的足迹,对接古今,压缩了千年的时光。
摩天轮,是第二个太阳。英伦蓝桥,等待着夜晚的星辰点亮。巨大的排列整齐的风力发电扇,慢悠悠地转。十里停车单元,不留一个空位。路南的那香海商业区居民区楼阁别墅,成了海湾画出的“海市蜃楼”,永远留在广袤的画纸上。那些摆在海滩的太空舱,就像一个个火柴盒,好像随时要点燃海岸的迷人夜晚。好像从草原搬来的“蒙古包”,这是草原和大海的风情对接,可顺着沙道,将车头对准“蒙古包”,吃一顿烤肉和烤鲜,权当小憩。
不要留恋,可以车行三五里,钻进那个海中“碧螺”,孤岛距岸三五里,游艇可以载人去。我每次去都是人满游轮,只能作罢。这是曾经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摄影地,它叫鸡鸣岛。相传,二郎神奉命为海龙王运送珍禽异兽,慌乱中,扁担折断,一雄鸡落海而成岛。其形如鸡。古人曾听到“鸡鸣”,《太平寰宇记》记载“不夜城北有鸡鸣”,这是1600年前的声音,今天只能选择住岛凌晨听鸡鸣了。这是缩小版的“雄鸡图”,有着特别的“爱我版图”的涵义。如果上岛的每个游客都在同一时间去寻找自己的省份位置,站在那个点上,就不会拥堵了。
如果想进岛,耐心点,等傍晚一趟游轮。也可以先打个照面,从岸上摄影鸡鸣岛,不过,人头攒动,要挤上岸边礁石,找一个位置。人流拥堵,正说明风景的价值可贵,非“寻常巷陌”,而是海献仙岛。可能当年仙家道家无筏泛渡,岛上只有风格别具的民俗风情。
穿过“那香海•天鹅湖度假小镇”,告别一片海草房,掠过画家海画廊,爬上海叉大桥,就看到了新诞生的海景——布鲁威斯号。这个景点不够A级,尚未申报印证,但火爆程度,已经世界皆知。
那艘国外漂来的船,叫“布鲁威斯号”,搁浅在这片海域好几年了,从此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布鲁威斯小镇”。
我在去年夏天曾走进去,看搁浅的巨轮,和海鸥同乐,在小镇选一家餐饮,这是主要休闲项目。
这里容纳了好几千人的就业,包括海上行舟飞游,各色餐饮,各种适合海上游玩的工具玩具,宾馆住宿,多数人就是来此打卡。
我曾在一家辽宁小饭馆用餐,跟店主聊起,他是第一批盘下小饭店的外地人,他和媳妇筹措了一点资金,做起了餐饮业,本钱早就回来了。他告诉我,这里是不分淡季和旺季的,四季皆好。冬天来看雪打货轮,看大天鹅,常年不愁客源。真没想到,一次海上意外,舶来一艘货轮,成就一个小镇,成全了那些善于抓住机遇的生意人。
能不“堵”吗?据统计,每年到布鲁威斯搁浅船的游客是800万人,暑期最多。
不过,这里的“最堵”路段,好在开出几条疏散通道,不过要开出五六里地。吃不上小镇的饭,路边也有卖饭的摊位。最好在这个季节去。花不了几个钱,却可以吃出豪华饭店的美食滋味。
黄海还未开海,海鲜多是近海的时鲜,或者是冷链海鲜。而东海已经开始了“海捕”,最近一个月,从连云港贩运过来的梭子蟹,很馋人。到处有,路边一坐,摊主就给煮好,不收灶火钱,一百块5斤,一车人就足够了。从买到吃,十分钟即可,真的是快餐。青壳白底的梭子蟹,一打开小锅盖,就变成了赭红,口欲无法限制,提一只,闻闻蟹香,再感慨几句,若没有被“堵”到这里,真的是会永远错过这顿野餐。有人到底还是要抱怨,多少条理由相劝,没有用,只要发泄出来,懂得自己就不感到“堵”了。但用美食美景“堵”住了他,那还是“堵”吗?这才是美丽的邂逅!
游客是要抱怨的,不挑剔,就觉得不能发泄。最近我在抖音上看到,很多游客的创作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太堵了,再也不来了……”结尾却说“不来却有太多的遗憾”。
我觉得用“悬念”来解读荣成,是一个谜语一样的艺术,的确,海岸线上不能说是“五步一景,十步一观”,但在这个线段上,可乘以倍数,景观沿岸,一折一弯处有新奇,一礁一石都是艺术。只怕盯着小景观,忘记了大风景,还是突围不出去。
也是理性一点的游客判断——堵,看来是来对了。如果无人光顾,一路飞车,都要怀疑自己走了一条“爆冷的线路”。从众心理不都是错,正说明风景有着被认同的价值。
三
还有一种特别精彩的“堵”,在西霞口野生动物园的山下,蜿蜒着长若三里地的购票入园的人群,临时的篷布遮阳长廊,也成了风景。这个动物园我去过几次,有特色。第一,人在透明的“洞穴”流连,外面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更让游人感兴趣的是,这园中藏着一座大山,名“神雕山”,来园的夫妻不在山前合影,就算白来,是不是受到“神雕侠侣”电视剧剧情的影响,不知。这里不是剧情的发生地,只是一个名字,被武侠文化涂刷了一层神秘。当然,更有“人生难得结伴行”的美妙寓意。如果不想凑这个热闹,可以从一处山路穿山而去。
摩天岭,不是一个无法攀登的词。其海拔也就800米的样子,但却是从山峰到海面的直接落差,于是,没有谁说它不高。登山的车道也拥堵,但必须拥堵才能慢下来,慢下来不是为了欣赏路边的风景,而是听两首音乐——《希望在田野上》和《歌唱祖国》。
红蓝绿白相间的公路,就像五线谱那么美,默默地行进,也会静了心情,悦了神采。在这段路上,是音乐堵住了车速,车子必须控制在30—40公里/每小时,才能听到完整版的歌曲。一旦快了,乐队就像被打扰,戛然而止。有时想想路上的限速提示,多么希望全国的限速路段,都用这个方法,不过成本可能高点。
陆地的尽头,海岸线凸出的一角,叫“天尽头”,这几年,人们又给了一个名字——中国好望角。车停在“秦东门”之外,步行而入,也是摩肩接踵。
要细看天尽头风景,没个半天不能完成。不过,行程很紧,那就挤进去,站在天尽头照一张照片,波澜壮阔的黄海,海天一色,无论拍照的人高还是矮,都有挺拔在山海之间的伟岸感。
如果被堵在好风景里,出不来,那就必须改变行程了。此时不要萌发“赶快突围”的想法。
可以坐在“秦桥遗迹”上,回望这段海岸线行程,数一数过了多少个“堵点”,总算到了陆地极致处,六个景点,不叫“六堵”,应该叫“六六大顺”,天不留人,雨留人。而在这片风景地是,天不留人,景留人。“堵”字倒是变成了一种挽留,多么有情调!
聪明的游客也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无人光临的风景,看似不堵路,也不堵心,但风景多是不被认可。例如,这天尽头,处在边陲远地,那么偏狭逼仄,如果当年秦始皇看不到风景这边独好,为何迢迢几千里,往返两趟?
我觉得,那千里海岸线就像强大的磁力线,还有,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的地理文化优势,根本就不能用常规去揣测这里到底怎么样。路堵了,血管里向往美好风景的热血在涌流,就不会因堵而失望。
有一个统计数据说,荣成千里海岸线一夏有500—600万游客慕名而至,对于只有70万人的小城来说,怎么不拥堵!
寂寞的小城,绿如堆,蝉声噪盛夏。加上游人的热闹,小城被车流堵一下,这才是应有的活力与生机。
我说楼下的高阿姨,不要去“添堵”了,她笑着解释,电动车穿行在汽车流里,给司机做个向导,帮助他们“突围”。
千里海岸线,这么长,那么远,风景如画,行程如诗。目之所及,景点如珠。怎么能“突围”出去……
这次沿线海岸行,就花了5个多小时。游客不要担心,走不动,就加一天的行程,路边渔家村落就有特色民宿——海草房堵着你……
如果有时间,但愿常坐风景里,有谁还想突围。心情一旦用风景包围着,每一处都讨好和治愈。
网络作家“猫腻”在《庆余年》写过这么一段话:“人的生命如果只有一次的话,那总是需要去看些不同的风景。”我觉得说得还是淡然了点,人生就应该有一次被风景包围的经历,想突围却不能,或者,干脆就不想突围,降服于风景。
2025年8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