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香火楼(散文)
《香火楼》散文
一
一砖一瓦都是家族传承的历史钮扣。记载着家族的发展,以及长老的谆谆教诲,从战乱纷飞到家和万事兴,一代又一代慷慨付出和热血奉献,才有了真正的家,才有了团结一心的信仰。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坚信我的家庭会再次壮大,一定会迈向新的高度,就比如说香火楼推倒重建,把摇摇欲坠的土胚房拆掉,新盖的香火楼应运而生。它承载着我家族的未来的一切家族活动,它将会以更加积极昂扬的态势面对乡亲父老的殷切希望。
二
老土砖房倾其一生保护了爷爷,养育了爸爸,如今解甲归田告老还乡。本以为会尘归尘土归土,而叔父婶母异口同声“重建!”一下子将垂死的功臣浴火重生,不灭意志如雨后春笋般万物复苏之势呈现,作为年轻一代的我犹感高兴,过去的事物是要过去,但不能遗忘过去的奋斗历程。
拆除旧房体是件大事,不仅危险多多,还需要连接好重建的日子,农村人盖房子向来考虑吉时的,所以拆除的手续要简便快速,还必须要有允许重建的审批,否则一切都如泡影。
村委早就说过这土砖房是危房,要拆,只是当时吉时未到,不能先行动工,所以一拖再拖,如今官民一心,拆掉危房子迫在眉睫。经过简单的交流,我们明天就可以开工了,细节可以边拆边提,一切方便为准,一位干练女书记如是说道。叔父却当堂就提出意见,说拆了就要原地盖新房,否则不给拆,还有里面的梁木必须回收再次使用……书记明白大家的意图,就风轻云淡地说,都会照顾大家的利益,大家尽管提要求,这次是村委会方主动拆除你们几家的老房子,自然会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不会落下任何一人的意见的。书记安慰着大家,招呼喝茶镇惊,把语气放下来,缓缓地说着这些日子村里的发展。为了村容村貌大家都有责任义务,所以村委会带头,身先士卒地冲锋在前头,希望各村民配合。这次能得到你们几家人的同意拆房子。我代表村委会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开始着手准备开工事宜。散会。
原来早在发现是危楼时就了解过,这房子是我家族的香火楼,必须重建的。而书记慧眼识珠,早早就申报了,并且通过了。
拆除旧房进行地如火如荼,挖掘机一边推倒泥砖墙,一边挑选出横梁木,然后,叔父们合力搬起四米多长的木头,架在肩膀上,一头一尾合手合脚地扛走,放在一处空地。虽然木头被香火熏得一层灰油,但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地做好这件事,这样子的同心协力是一幅画,美在眼里,甜在心里。至于那些瓦就不要了,因为都是崩角缺边的,没有要的必要。而叔父自幼学习盖房子,心领神会的他们两眼相对就知道德庆街有琉璃瓦的代替品波纹瓦,好用又便宜着。拆房子出来的泥土没有丢弃,而是堆在路边,应该到时候重建好后,用来填土用的。还没几个小时,房子就拆完成了,叔父们到临时神位台上了柱香,告慰在天之灵的爷爷奶奶,我们有出息了,有本事盖香火楼了,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续了。
书记出面通知大家,说道:“房子已拆完,顺利完成,谢谢大家的配合,我们守望相助,日子会更好的。”
大家谢过书记的惦记,随后进入最紧张的工作,重建势在必得。
三
香火楼保佑我们家族香火不断,那我们就让香火楼屹立于黄土地上百年千年不倒,以报我们的赤诚之心。
叔父忙前忙后,房屋的设计到实施方案都是一家人共同商定的,没有资本注入,房子尤其精简,两扇窗,一扇大门,就这样的简单。正对门口的厅堂是神位安放处,人高位置修了个飘台,专门上香用的。两侧没有门口的厢房特别简约,用两面内收的墙壁作为划分房厅的界限,一看,还以为是只有一个大厅,细看呢?又别有洞天。
盖房子尽管大家很用功了,可是天公不作美,时不时下雨,幸好大家都说,封顶时出太阳,粉刷才下的雨,所以有惊无险,虚惊一场啊!我只是个提水泥浆的小工,早就下班了,而我吃饭时打开手机才发现,五叔怕明天天气有变,连轴转摸黑打灯也要把前面的波纹瓦安装好。
果然,五叔的担心是对的,第二天开工后,没过多久,天就蒙蒙飞雨,虽然不大,但是伤害正中眉心。五叔向我们喊道:“我看了手机天气预报的,结果真的下雨,昨晚的辛苦值了。”
我们都乐开了花,都说五叔为人处世懂得随机应变,是名出色的砌砖匠。五叔喊我了,让上搭台来抿缝,就是用不流动的水泥浆塞满瓷砖缝,然后用手巾擦去多余影响美观的部分。还没上搭台,脚就开始发软,后背还发凉,面部的汗水一滴一滴地凝聚。五叔见我久久未动,就鼓励我,说着:“昨天还可以上楼顶提水泥浆,今天就怂啦?想学就快点来……”殷切的眼神让我信心倍增,于是鼓起勇气,爬上有点摇动的搭架台。每走一步都很害怕,将近两百斤的我,这个架子承受得起吗?当我战战兢兢爬山去后,二父一句勒令让我下来。说是,我超重,万一搭架台倒塌就影响吉日了。如释重负啊!我安全回到地面,看着轻车熟路的五叔,不禁感叹,术业有专攻,能力有高低。
前前后后,一个多月,一层楼有两层楼高的香火楼算是重建好了。还特意修了个大门庭,办酒席专用的。
现在香火楼还没有可以使用,还得经过活神仙的祝福。我们一家族凌晨五点不到就集合了,只为等待活神仙一句令下,让我们动工,叔父们抬神位的抬神位,搬香炉的搬香炉,我们没结婚的一律带一件饰品或者书籍以求保佑今后工作风调雨顺生活顺顺利利。点起香火,我们正式开始认祖归宗,我们都是石家儿女,世世代代相濡以沫。
四
从四面八方赶来,无论职业,无关身份,只要是石家子嗣后代均来上香,给祖先一个慰藉,给后世一个警钟。长者长眠于此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步步为营,为家族事业奋斗;年轻人双手合十作揖不是贪图玩乐,而是祝福前程似锦。
叔父刚从盖房子的空隙中腾出身子,转身就进入了厨房。做起美味佳肴招呼客人,来供奉新香火楼的落成。兄弟做起传菜,而我身体欠佳,只好找个位置吃起丰盛的一餐了。
是香火楼的延续,让十余家人团结一心,共患难。
是香火楼的重现,让千里之外的游子有了一个安心之处,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