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最美 】一块文化飞的前世今生(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 】一块文化飞的前世今生(杂文随笔) ————中国李庄一瞥


作者:梧桐树栖凤 白丁,4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发表时间:2025-08-25 17:06:17
摘要:李庄,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少了些商业气息,多了些淳朴的人文气息。本文为作者的探访记。

惊蛰时节,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勃发。三八妇女节接踵而至。社会文明进步,妇女地位日益高涨。除了能顶半边天,更是靓丽的风景线。各地各单位,对妇女节愈加重视,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年一度的妇女节拉开了春天的序幕。
   刚一开学,庆祝妇女节的事宜就提上了议程。今年的妇女节是工作日,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调到周末进行庆祝。男教师作为帮衬,也会受邀出席。
   听说要去李庄,本来有事的我,竟执着地想去。
   她也是我母校宜宾师专的旧址,十多年前开同学会去过一次。但来去匆匆,已没什么印象了。不知为啥,还一直牵念着。
   是的,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那时的一句套话,在今天看来却如此地令我动情。一晃眼,大学毕业已25年。当年的懵懂青年,也成油腻大叔。对母校、同学以及青春岁月的怀念与日俱增。是以,决计趁着这次活动再去探访一次,也决计要写点什么作为一种交代。这样想着的时候,脑海里竟毫无征兆地冒出一个题目来:“中国李庄:一块文化的飞地”。
   为使探访更有成效,去的前一天,我“百度”了半天。搜索“中国李庄”“李庄古镇”两个关键词,许多介绍就跳出来了,图文的、视频的,让人目不暇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功课是非常有效的,令我在整个游访活动中的主动性、目的性、条理性大大增强了——导游讲到的我大抵都已有所了解,导游没有讲到的我也能及时脑补一下,没有被其牵着鼻子走,也没有在其离开后的人潮汹涌的景区中四顾茫然。
   三月的旅程,春光乍泄。通往春天的汽车,一路驶过百花的海洋。如果说延迟的节日还不能让女士们完全放下工作的负累,那么一路的鲜花一定能让她们心花怒放!在春天、百花和男同事们的撩拨下,她们早已快乐兴奋得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
   车在游客中心停下,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春光中的李庄。跨过“李庄”牌坊,穿过同济路,我们径直来到“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各地前来参观的旅行团在这里排起了长队。当许多人还把“文化抗战博物馆”念成“抗战文化博物馆”的时候,我已经在心里温习起了那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同大为什么要迁川,为什么会选中“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李庄,当时的李庄人作出了怎样的牺牲,大师学者们来到李庄后生活工作得怎么样、留下了哪些佳话,离开李庄后又有哪些牵扯不断的感情线?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头扎进了这座由今天的感恩的同大人按“重构的瓦院,内化的古镇,流动的历史”理念设计建造的实物与声光电一体化的现代化博物馆——两三个小时的光阴便穿越回了那段烽火连天和激情燃烧的岁月……
   “哇,一个小镇居然来了这么多大师!”“一个小镇居然挺起了一个国家文化抗战的脊梁!”……出得门来,一些首次来访的同事们显然被震慑到了,纷纷表达着惊叹和折服。
   “来来来,大家抓紧时间,我们一起去实地探访一下!”导游趁热打铁。然后带领我们先后参观了东岳庙、张家祠、禹王宫、玉佛寺、南华宫、魁星阁等。每一处都有值得称道的凝结在文物之中的历史文化——原谅我一时半会儿竟记不住那么多,也感慨不完那么多。中午在留芬饭馆吃了正宗的李庄白肉。游览过程中还买了白糕、白酒、花生、黄粑等特色小吃。
   “旋螺殿在古镇外,还有两公里路程,我们本次就不去了!”“旁边的月亮田景区就由你们自行前去参观了!”“祝愿大家看好、吃好、玩好!”“欢迎下次再来李庄!”说完这些,导游与我们挥手作别——在我看来,每一位导游都是伶牙俐齿、才貌双全的,而我们的这位更是佼佼者。充实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看看时间,不觉已是下午三四点。
   不容多想,大家赶忙马不停蹄地赶往月亮田。
   月亮田,单单这个名字就让人觉着了浪漫。因了两块形似月牙的农田而得名,更因了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梁林故居而闻名遐迩。然而,现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个月亮田早已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为顺应现代文旅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要求,提升李庄古镇旅游承载能力,补齐其文化旅游功能短板,2020年宜宾市政府决定斥巨资对其进行高标准打造,直到去年国庆才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尽管投放市场才半来年,但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其早已声名远播。今天一见,果然令人大开眼界。
   景区占地上千亩,内有“一馆一址一池一街24院”,因地制宜,一体规划,保护开发,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向外依山傍水,向内引水造湖。山上散落的是川南田园风光与民居风情。山下排布的是江南水乡、园林与古镇、街区。从上往下看,深深一泓水,阔阔一方池,鳞次栉比的水榭楼台矗立在水的中央,而几座弯月一般的石拱桥连接其间。池上码头渡口三两处,木楫扁舟两三叶,摇摇荡荡,激起层层波光。还有几艘乌篷船漫无目的地漂泊彷徨,于烟波浩渺中平添了几分愁绪。数对鸳鸯趁着暖阳游戏春水,不时激起阵阵涟漪。岸边的水草里,两只高贵的黑天鹅高调地亲昵着,不时传出几声“达令”。游人、船工不甘落后,玩起了山歌对唱,好一派风情浪漫。
   进到水街来,青石板大街蜿蜒蛇行,石梯爬上顺下,石栏护佑周全。街两边则全是仿古建筑,青砖黛瓦、小院高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远的看不真切,但近处木门木窗的雕刻却极见精细功夫,从花卉植物到飞禽走兽,从彩云紫烟到游龙戏凤,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街上,旅游品商店、动漫角色扮演、艺术摄影、音乐餐厅、奶茶店、咖啡店、水果捞、酒吧、茶肆、美甲、纹身、古玩等新老店类应有尽有,特色美食、酒店民宿、休闲娱乐、文创研学、民艺聚落等新老业态一应俱全,建筑博览馆更是彰显着李庄古镇的特色。新老结合,传统与现代交融,我想这正是新景区想要呈现出来的文旅商业理念吧。
   退回山边,再整体地看,60亩水街、24进院落、86栋古建,那是一个三维立体、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纷繁有致,移步换景,千姿百态,动静相宜,形神相长,古典与现代交织,生活与艺术交融,非常地唯美。恍忽间,水在院中,院在水上,画中泛游,游在画中,好一派典雅的人工中式古建筑群落与春天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如此美妙和谐地共生,我想天上人间、海市蜃楼也不过如此罢。
   今天的李庄,新建的偌大的游客中心车满为患;从老街到新区,从博物馆到古迹旧址,到处都是游人如织;从传统特色的发扬光大到各种新业态的横空出世,无不彰显着她深厚的底蕴、蓬勃的现状和广阔的前景,彰显着她强大的招揽力、接待力、发展力。
   一天匆忙的旅程,我们享受到了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相机装满了,眼睛收满了,耳朵塞满了,手里提满了,唇齿尝遍了,鼻嗅闻饱了……一边盘算着回去如何好好消化一番,一边踏上腰酸腿疼、昏昏欲睡的大巴车返程了,一边还遗憾着那晚空下美丽月亮田的星语心愿和那池中月桥下才子佳人的碧波泛舟……
   是的,说她是一块历史文化的飞地一点也不为过。
   异禀的天赋
   水有源,树有根。她之所以能以一个小镇的身份成为一块历史文化的飞地,首先得益于她得天独厚的地理、水文、气候等天然禀赋。
   不是每一座古镇都可以依山傍水而建,而李庄做到了。她依的是小山和丘陵,农耕发达,故而文明的基础踏实。傍的是万里长江这一黄金水道。须知,但凡人类文明无不发祥于大江大河流域。水是生命之源,同样也是文明之源。大的水道,既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必需的根本物质资源,也是人类进行经济社会活动必需的天然基础设施。黄金水道反过来说就是水道黄金。可以说,长江是李庄最硬的后台。而且由于长江有名才不过三四十里,于是便轻轻松松弄了个“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名号!
   不是每一座古镇都可以建在水深流缓的大江南岸,而李庄做到了。须知,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河流两岸总会呈现出一面缓坡一面陡坡来,而在北半球就是南岸平缓。也就是说,李庄所处的南岸平原正是长江在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冲刷形成的一片冲积平原。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水丰沛,阡陌纵横,四通八达,宜耕宜业,宜居宜养。妥妥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妥妥的风水宝地啊!是故,自古钟灵毓秀、物阜岁丰、商旅繁荣、百业兴旺!
   不是每一座古镇都可以养在深闺、近福远祸,而李庄做到了。由于距离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古之三江口僰道城、戎州、叙州仅二十公里,平时得益,战时无祸,既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又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故,其文化文明得以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而又一脉相传、长盛不衰。今天,李庄古镇上的遗存不仅名目浩繁、数量众多,而且质量精美、价值高昂,生动诠释了古镇的更高境界!
   源远的前世
   正是异禀的天赋成就了李庄的源远前世。是的,李庄的红,可不是一夜暴红,而是厚积薄发、博取约观!
   说李庄的历史就不得不从宜宾的历史说起。约4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原始渔猎和农耕已有发展,出现了氏族部落。演进到春秋、战国时,其中最主要的一支被称作僰人,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史称“古僰国”“僰候国”。但后被蜀国征服。秦灭蜀后,纳入巴、蜀二郡,并在今之市境内建置了第一个县级行政区——僰道。西汉早期,改为僰道县,治所便建在了长江、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的三江口冲积扇区也即今之旧城区,称作僰道城。自此,从犍为郡到戎州,再到叙州、宜宾,虽其名称及辖区数次变更,但其作为县级或市级行政区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变。鼎盛时置戎州都督府,管理六十四羁縻州,远及今云南文山、蒙自、曲靖和贵州的威宁、六盘水一线,地域极广,于是有“西南半壁”之誉。
   李庄作为离宜宾首府较近的属地,其命运大多数时候是同此浮沉的,当然也有得势冒尖的时候。梁代大同六年即公元540年,李庄置南广县和六同郡。隋朝时因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改南广县为南溪县。唐时,戎州府治曾两次迁驻李庄,令其成为川南6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北宋初年,南溪县治才从李庄迁至今之驻地仙源坝。明代起,李庄地位有所下降,成为隶属于南溪县的一个镇。但政治地位下降并未太多影响到其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陆码头、交通驿站和物资集散地的经济社会地位。可以说,从那时起就坐稳了万里长江第一镇的交椅。
   讲到宜宾历史,还不得不说一说僰人,特别是关于僰人突然人间蒸发的神秘传说。无论是从史籍上看,还是从史迹上看,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宜宾境内生活着僰人都是无可争议的。《明史马昊传》称“筠连、珙县围亘千里、山管深阻,僰人……等杂居其中”;《珙县志》说“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而且其地名中冠有“僰”字的非常多,如“僰人寨”“僰人坡”“僰人坝”等;兴文的僰王山、僰寨、九丝城、僰人悬棺等还历历在目。而关于僰人消亡的问题在文献中也有所记载。《珙县志》云“西南夷,其先多僰种……今珙邑僰类已尽”,《叙府志》则称已将“僰人荡扫殆尽”。这些都十分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僰人作为这片土地上曾经的主人的确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了。《成化实录》《叙府志》等更将从明宪宗到万历年间四川戎县僰众作乱,以及明王朝调集数十万众的川黔官军多次围剿的事实记载得十分翔实。但至于绝族灭种,恐怕于实不符。明朝军队虽然强大,但一个民族的求生欲望、生存智慧也不容小觑。历史是最好教科书,无论如何,战争都是我们应当警惕的东西。
   庆幸的是,作为近邻的李庄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战争和杀戮。须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需要和平而悠长的岁月。而李庄恰好幸运地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其文化文明的成果得以在这样静好的时空中一锱一铢地积累、一寸一尺地发展、一街一巷地生长。于是,才有了纵横交错的18条街道,才有了九宫十八庙等数百进院落,才有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精彩多样的习俗,才有了淳朴的家训民风、诚挚的家国情怀,才有了欣然接纳同大、高举文化抗战旗帜的巅峰之作。
   卓绝的辉煌
   李庄最乐于向游人道的便是文化抗战那段历史,大家都把它视为其历史的辉煌,甚至于巅峰。当然,这个辉煌是那时的李庄人民在最苦难的日子里用最艰苦卓绝的奋斗毅行、最无私无畏的牺牲奉献来铸就的。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寇的铁蹄向着南亚急剧深入,原为大后方的昆明突然成了敌人重点进攻的最前线,没日没夜地遭受着“疲劳轰炸”。两年前为躲避战乱搬迁至此的国立同济大学在学生项瑞荣被炸身亡后果断放弃在海口建校的打算,决定再次迁徙——迁往四川。
   可是迁到四川哪里呢?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从东三省到上海、南京,从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大半个中国。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与民众流亡同步的是文化迁徙,国家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也不断地后退再后退、内迁再内迁,偌大的中国快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共 1110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块文化飞地的前世今生》一文,作者运用倒序的写作方法,详细介绍了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李庄,是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少了些商业气息,多了些淳朴的人文气息。这一梗概使读者首先了解李庄的历史,视为导读的开始;接着作者表明文章的意义为作者的探访记。写作手法得体,易读,赓续,使读者不易中断。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到进入李庄牌坊、从看到“李庄文化抗战搏物院”到月亮田景区的“一馆一址一池一街24院”的参观,从“重构的瓦院,内化的古镇,流动的历史”,两三个小时的光阴便穿越回了那段烽火连天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再来真正了解“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文的内涵。让游客了解历史后,再详细介绍了李庄的历史源原、人文地里、风土人情等;追昔抚今,异禀的天赋、源远的前世、卓绝的辉煌的历史过往;同大八十年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幅用文字绘制的“旅行地图”,让读者“云游览”,知道李庄、了解李庄、宣传李庄。结尾很好,给李庄赋予文化符号。“中国李庄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飘逸着文化的魅力。或曰文化著魂,魅力李庄;或曰古朴的文化,崭新地生发;或曰厚重的历史,壮阔地前行!” 好文推荐共读 【丁香编辑 德年黄土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8-25 17:08:16
  这是一幅用文字绘制的“旅行地图”,让读者“云游览”,知道李庄、了解李庄、宣传李庄。
回复1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8-25 17:33:37
  过誉了哈!谢谢!
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8-25 17:09:16
  结尾很好,给李庄赋予文化符号。“中国李庄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飘逸着文化的魅力。或曰文化著魂,魅力李庄;或曰古朴的文化,崭新地生发;或曰厚重的历史,壮阔地前行!”
回复2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8-25 17:35:29
  谢谢老师那么快就采稿了!
3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8-25 17:10:53
  作者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到进入李庄牌坊、从看到“李庄文化抗战搏物院”到月亮田景区的“一馆一址一池一街24院”的参观,从“重构的瓦院,内化的古镇,流动的历史”,两三个小时的光阴便穿越回了那段烽火连天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再来真正了解“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文的内涵。让游客了解历史后,再详细介绍了李庄的历史源原、人文地里、风土人情等。
回复3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8-25 17:32:48
  老师精彩的按语,让我感动。辛苦了!
4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8-25 17:31:41
  谢谢编辑老师采稿!
5 楼        文友:闰土        2025-08-25 20:32:13
  德年黄土地社长编辑的真好,一万余字的文章,就细读一遍也需要些时间,社长辛苦了,编辑的实在,耐读,向社长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8-26 09:24:36
  两位老师辛苦!
6 楼        文友:闰土        2025-08-25 20:36:04
  文章写意深刻,层次分明,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发挥的好,作者文字功夫也好。作为散文,写的长了一点。
回复6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8-26 09:24:09
  谢谢老师点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