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小事】失而复得感怀(散文)
午休时,被女儿吵醒。
“爸爸,爸爸,五一找到啦。我们找到五一啦。”
听到五一的名字,我瞬间醒了大半。女儿抱着五一走过来。失而复得的惊喜,让我有些怀疑,怀疑这是不是真的,怀疑自己是否还在梦里没有醒来。
待女儿走近,我上下打量着五一。才不过一周时间,我看它竟有些陌生。我仔细辨认它的皮毛,毕竟和它模样差不多的野猫到处都是。
经过一番辨认,除眼神不太像,其余完美符合。
我在女儿手里接过来五一,它的表现和我们大相径庭。我们一家因它回来而兴奋不已,它却还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像不认识我们一样。
看似傲娇,实则眼神迷离,像是在害怕着什么,对我们也有了一些警惕之心,没有了之前的顽皮。这一周时间里,我不知道它经历了什么,是来自人类的恐吓,还是来自同类的排挤,又或是孤独的恐惧。
刚丢失时,我对能找到它不抱有希望。毕竟它还未长大,还是一只幼猫,我只希望它是被别人抱养,能被新主人善待。
一只猫的走丢,在我心底激起了一丝波澜。为此,我专门写下一篇文《五一,丢失后》借以缓解内心的失落与遗憾。
一连几天,我幻想着它能在店门口等我们开门,幻想着那一声让人生怜的“喵”声,幻想着那个黄白相间的身影,从某个角落悠哉悠哉地走出来。
妻子每天照例会喊上几声“五一”。
之所以能找到它,多亏了邻居小宽提供的线索。他说,隐约记得被街上的一个人抱走了,我刚有了希望,他又说“不巧的是,只养了一晚上,它又走丢了。”唯一的希望破灭,但新的希望生起,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它能走去哪里?肯定就在附近,或许跟着野猫,或许藏在某一个地方。最后,我把它可能藏身的地方确定在街西头的居民小区里。
妻子特意嘱咐我一定要去找一找。晚上我和儿子沿街一路呼唤,一路寻找,行至小区附近,看到了数只野猫,却没有五一的身影。我们一遍又一遍喊着他的名字,那种牵挂的感觉,猜测它在哪里的情景,让我想起寻找丢失孩子的父母。
孩子丢失的那一刻,父母的心便被一根隐形的线勾住,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他们去寻找但又迷茫,天大地大,不知该去哪里?他们不敢也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地方,因为任何一个地方在他们心里都是一份希望。
每到饭点,他们首先想孩子此时能否吃饱饭。寒风萧萧,他们会想孩子能否穿暖衣。暴雨来临,他们会想孩子能否有了安逸的居所。这种没有定位和方向的牵挂,无力的顾盼,会伴随他们一生。找猫的时候,我竟莫名生出与他们极其相似的情感共鸣。
第二天一大早,我让儿子再去小区里找一圈,依旧未果。唯一的希望再度渺茫消散。下午时分,妻子也不死心,再次指派女儿和邻居家俩孩子一起去寻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或许是妻子的善良感动了上苍(在五一丢失期间,妻子把猫粮和其他食物给了周边几只流浪猫吃,并许下愿“我对你们好,也希望别人对五一好”),不久后,便出现了开头一幕。
找到五一后,我嘴角忍不住一次次上扬。它虽然目光有些呆滞,身上有些脏,好歹是安全回来了。
生活中,我们常因为疏忽弄丢一些物品,而后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绞尽脑汁试图找到其丢失的细节。有时灵光乍现,想起了放在哪里,顿时身心出现前所未有的欢愉。有时无论如何去想也毫无头绪,难免生出失望和懊恼,后悔当初为什么这么粗心?为什么不好好珍惜?
人的一生要面临无数次得与失,有些失去来的毫无征兆,有些失去是因自己疏忽,有些失去是天命难违。无论哪种情况的失去,都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或长久的失落与悲伤,懊悔与愧疚。多数时候,我们无力改变,只能再一次次自责中慢慢治愈。
上苍既是智者又是老顽童,祂偶尔会给我们开个小玩笑,把我们习惯的某一样事物悄悄拿去,看我们在失去中懊悔。玩腻了又悄悄地把它们归还,让我们享受到失而复得的惊喜。同时像是在告诫我们,很多事物或身边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看着五一逐渐恢复往日的顽劣,吃饱喝足躺在一张旧纸片上,躺在沙发上,躺在马扎上,踏踏实实地睡觉。它不时变换睡姿,浑身散发着慵懒以及松弛感,这是家带给它的安全感。走失的这几日,它恐怕没能好好睡一觉,无时无刻不在处于警惕周围陌生的环境。
它的回归对我来说是失而复得的惊喜,对它来说同样也是失而复得的惊喜。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五一这次归来,明显成熟很多。人也好动物也罢,在生活中,磨难与挫折是最好的老师,它以一种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教会“我们”该如何好好活下去。
五一的一次“意外”走丢,一次有惊无险的“离家”,促成了这段感怀。
最后爆个彩蛋,抱走五一的是我一个朋友的儿子。他多次经过,以为是一只野猫,便以救助之心把它抱走,回到家还给它洗了澡,喂了饭,照了相。没成想,一觉醒来,五一又跑掉了。朋友得知我的猫丢失后,才知道儿子抱的那只猫正是五一,把儿子骂了一顿,逼他赶紧来店里给我道歉。
一切发生的种种,仿佛是冥冥中安排好的。失而复得,愿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