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皇城相府:一个时代的缩影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皇城相府:一个时代的缩影


作者:舟自横 秀才,123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发表时间:2025-08-26 20:24:57
摘要:放眼眺望,青灰色的高大的城墙依山而筑,泛黄的青砖黛瓦,层层叠叠,巍峨壮观,古堡式的皇城相府气派恢弘,展现出三晋大地的浑厚与大气。与其说是相府,不如说是一座浓缩的城池,在辽阔蓝天白云下勾勒出苍劲森严的轮廓,从气势上要压倒了山西高墙深院的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不愧为一个时代官商一体巨宅群的缩影。

【晓荷.小事】皇城相府:一个时代的缩影 山西之行最后一天探访了原名“中道庄”皇城相府,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相府,又称之“皇城”。这座跨越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历史学家一致认可大唐盛世和大清时期的康熙盛世,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一个相对鼎盛时期。皇城相府出了一位康熙皇帝的老师,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陈廷敬,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陈廷敬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康熙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一个鼎盛时期,作为康熙皇帝身边肱骨之臣的陈廷敬功不可没。
   头天走高速到平遥古城,没有想到高速上也堵车,旅游大巴只有下高速,整个行程耽误了半天,抵达平遥古城已经黄昏时辰。平遥古城是中国保护比较好的古城,整个古城禁止汽车通行,旅游大巴只有停泊在古城城墙外停车场。众人分乘坐小交通电动车到民宿安顿好了住宿,同行十多人找到民宿附近一家餐馆AA制就餐。一群人喝了点酒,晕晕乎乎,一天的疲倦不堪苦言,漂泊在平遥古城灯火辉煌的夜市,不知身在何处,压根没有什么体验感,回家写不出平遥古城的散文游记。也就在平遥古城投宿一夜,朦朦胧胧的醒来,又被导游驱赶乘上小交通来到城外停车场,此时,太阳平地而起,日出古老凸凹的城墙,血红的朝霞染红了古城的天空,旅游大巴一溜烟匆忙离开了平遥古城,一路直奔地处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
   旅游大巴抵达太行山皇城相府,阳光高照,晴空万里。放眼眺望,青灰色的高大的城墙依山而筑,泛黄的青砖黛瓦,层层叠叠,巍峨壮观,古堡式的皇城相府气派恢弘,展现出三晋大地的浑厚与大气。与其说是相府,不如说是一座浓缩的城池,在辽阔蓝天白云下勾勒出苍劲森严的轮廓,从气势上要压倒了山西高墙深院的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不愧为一个时代官商一体巨宅群的缩影。在导游牧放下进入皇城相府城门,一座气势恢宏的石牌坊记载了明清两代,陈氏家族科甲鼎盛,冠盖如林,在两百多年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文化传奇。步入皇城相府,摆脱了导游羁绊,独自探访了外城陈廷敬相府。我跟团旅游不大喜欢听导游背书式的讲解,每到一个景点,都要自己提前做功课,也大致了解了皇城相府历史文化。整座城堡分为内城和外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大清康熙盛世主人陈廷敬入阁拜相后动工兴建了外城,取名“中道庄”,外城紧依内城西城墙而筑,平面近乎方形,民间又称其为“相府”。中道庄的命名本身就富含儒家思想。中道意指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这是儒家处世为官的核心理念,也符合陈廷敬为官清廉沉稳的个性。
   据《清史稿》和地方志记载,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经两次巡视山西,很有可能要临驾他的老师陈廷敬的故乡,为迎接皇帝的到来,陈氏家族必须建造符合皇家规格的豪华气派的建筑来接驾。再一个动机,陈氏家族作为官商一体大家族,人口增长需求更多的居住面积,陈廷敬倾其俸禄打造了外城相府,为家族成员提供一处遮风挡雨的场所,他自个儿没有回家住几年,却鞠躬尽瘁累死在职场上。康熙在陈老的追悼会上亲笔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走马观花相府,青砖灰瓦,石雕木刻,典雅古朴,朴实不奢侈,入门便是宽敞的庭院,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庭院两侧排列整齐厢房,尽管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可见窗棂雕刻花鸟人物鲜活的神态。斑驳青石板的地面,早已经在漫长时光磨砺得光滑如镜。正厅宏阔敞亮,高悬康熙皇帝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两边悬挂“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是对陈廷敬一生功业与品德最为贴切的褒奖。
   明代中后期山西商人以“务农起家,经商扩业”为模式,陈家通过“以商养学”将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最终在陈廷敬这一代达到家族的巅峰。
   陈廷敬初名陈敬,字子端、小舫、樊川,号说岩、午亭,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馆选庶吉士,因名与通州陈敬相同,顺治皇帝赐名廷敬。陈廷敬与康熙皇帝君臣相伴近半个多世纪,在伴君如拌虎的封建社会,陈廷敬是如何影响了康熙执政理念,不得不说陈廷敬辅佐康熙皇帝廉政建设做得比较突出,对于当今反腐倡廉仍有借鉴作用。
   康熙帝八岁的时候还没有亲政,他曾对老师陈廷敬说:陈老官,借给我一些钱吧。陈廷敬问道:万岁,你要钱干什么?康熙不以为然说:随便玩吧。陈廷敬回答:万岁要钱花,等我领了俸禄借给你。康熙哼一声说:你的俸禄能有几个钱,我要国库的,有个三万,五万两,才能痛痛快快的玩几天。陈廷敬一脸认真回答:朝廷有规定,国库的银谁也不能挪用。万岁,为臣不敢借给你啊!还是儿皇帝的康熙十分生气说:你走开!陈廷敬恭敬一拜:臣遵旨!他退了几步扭过头来正要走,只听儿皇帝康熙愤怒说:什么不能挪用,明明是觉得我没有亲政,看不起我。等我亲政以后砍你的脑袋!陈廷敬不敢说话,赶快退下了。六年后,康熙亲政,他把这件事忘了,可陈廷敬却仍然记得,几次请辞。康熙早就原谅了老师:那是我还小不懂事,你做的对!
   作为皇帝的老师,绝不纵容最高统治者皇帝带头破坏规矩,正人先正身,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要自己做到,封建皇帝尽管有至高无上权力,作为皇帝的老师深知,一个德才兼备的皇帝给社会带来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一个品行不正的皇帝却给社会带来贪污腐化之风气和百姓苦难深重。他从思想德行引导教育年幼皇帝树立正确的皇权观,不能因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就可以任意践踏法规制度。
   曾长期在晋城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研究员马甫平评价陈廷敬: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山西当时是受程朱理学影响很大的地区,这必然影响到他思想。当时,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理论上趋于完善,很多理学家开始强调躬行理学思想,陈廷敬就是如此。理学强调的个人道德,具体到官场之中就是自身为官要清廉,对待贪官要敢于斗争,绝不同流合污。
   陈廷敬不仅深切痛恨当时清廷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而且敢于亮剑。他多次向康熙皇帝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陈书: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康熙皇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并下了圣旨: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陈廷敬要求选拔官员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自己也以身作则为政清廉。《清史稿》以“清勤”的评价陈廷敬。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陈廷敬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
   康熙盛世,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多年,社会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累,疆域辽阔,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发展阶段。康熙时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称之为盛世。康乾盛世是对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并在乾隆时期逐渐形成“盛世”意识,记载下来并流传至今。当今很多学者认为从横向来看,当时清朝和欧洲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称其为“盛世”并不为过。
   从外城移步内城,终于跟上了导游步伐。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所建,呈不规则长方形,名为“斗筑可居”。宅院建筑设计古朴粗犷,浑厚坚固,给人以奇特的神秘之感。皇城相府地标建筑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河山楼,高七层,高三十多米,但见青砖砌筑灯塔似的楼体鹤立鸡群,巍然屹立在城堡内城三百多多年,仿佛巨人一样守护陈氏家族的安危。
   河山楼,楼基十分坚固,条石为基,厚重坚实,墙垣密布箭窗。陈廷敬先人发家致富后,为避战乱土匪抵御流寇侵扰,陈廷敬父辈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带领族人合力建造,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铁皮裹门,内有水井、石磨、粮仓,俨然独立的堡垒。
   皇城相府内城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和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挖有暗道通往城外,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
   河山楼远不止是一座古建筑,它是明末乱世里一方豪族用以自保钢铁堡垒,彰显华夏文明防御智慧。据说河山楼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知难而退,当地百姓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
   步入河山楼,登楼而上,一道陡梯窄幽暗,弓腰攀爬上楼,足音空幽,犹如踏在漫长历史岁月的回音。楼内尤为静默,阳光从窗口剑一样投射楼道,映衬出北方堡垒的雄浑敦实墙体,不见江南楼阁灵秀浮华,唯有射击孔与瞭望口如同警惕的眼睛,冷峻观察四周。每上一层,眼界洞开,当攀至最高层,气喘吁吁,心潮起伏。倚窗居高远望,皇城相府青瓦连绵皆伏脚底,斗拱飞檐,如浪涛汹涌而来,纵目远处太行山脉逶迤起伏,天边云卷云舒,顿感“河山楼外看河山”感慨,楼名河山名副其实。

共 38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山西之行尾声探访的皇城相府,青灰城墙依山而立,青砖黛瓦间藏着明清两代的厚重。作为康熙老师陈廷敬的宅邸,这里不仅有“午亭山村”御赐匾额的荣光,更有“一门九进士”的文化传奇。从外城“中道庄”彰显的儒家中庸之道,到内城“斗筑可居”的坚固防御,尤其是三十多米高的河山楼,既见证过抵御流寇的智慧,也承载着陈氏家族的兴衰。站在河山楼顶远眺太行,看相府建筑如浪涛铺展,不仅叹服古代建筑的恢弘,更敬佩陈廷敬那般刚正守礼的品格。这份从建筑里读出的历史与德行,让山西之行的最后一站,成为一次难忘的文化与精神洗礼。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8-26 20:26:38
  逛皇城相府超震撼!陈廷敬清廉刚正真厉害。祝老师讲课顺顺利利,每天都像登河山楼般有好心情!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8-26 20:27:17
  皇城相府藏历史,陈廷敬的故事超难忘。愿老师生活舒心,就像赏相府美景时满心欢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