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西行散记(散文)

  【流年】西行散记(散文)


作者:秋蒿 童生,69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发表时间:2025-08-27 16:52:34


   到五原游玩,这样的邀请洪春已发出多年。今年春节同学相聚,他再次提及,言明今年是最后机会。明年退休他将离开五原,若不去将再无机缘。
   洪春是我高中时的团支书,校草级别,娶了班花小红做老婆,夫唱妇随,辗转到内蒙五原县一中任教。风雨十六载,憨厚的山东汉子已淬炼为草原雄鹰,俨然我们班级的骄傲。
   毋庸讳言,本人土老帽,从未曾涉足内蒙,对草原神往己久。洪春盛情邀请,不胜感激,遂携妻与志远夫妇踏上了内蒙之旅。
  
   高铁见闻
   7月12月上午我们赶到德州东站,坐上了D2778次开往包头的高铁。9点10分高铁启动,我们的心也随着车轮奔向远方。
   那天天气很热,临上车时我已汗流浃背,车内空调很快让我烦躁的心绪冷静下来。越往北气温越低,屏幕上随时显示着气温的变化。当喇叭广播到了“丰镇北”车站时,我心禁不住一阵激动:魂牵梦绕的内蒙古,我来了!
   列车飞奔,路旁的景物幻灯片似的一闪而过。我的心早已飞出车窗,思绪插上翅膀,一个崭新的历史将要从此改写。
   由于高速的缘故,景象不很清楚,不过轮廓还是有的。从窗口望去,我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草原。绿油油的小山包,与印象中的广袤辽阔略有出入,不时出现的马群倒是挺吸引人的。
   感觉新鲜,总想把见闻记录下来。可当我举起手机拍摄时,却时常出现黑屏,一道道的隧洞令镜头“卡顿”,意外的“断片儿”实在烦人。不堪其扰,我索性关机。
   越往北走,树木渐少,山峦也失去了生机,地面积水却明显多了起来。前几天,内蒙下了大雨,数年罕见,庄稼受损严重,对草场来说却是意外之喜。
   包头下车,已是17:49,转车k195次,20:34到达目的地刘召站。刘召是五原县下属的一个乡镇,市容很是一般。说句不中听的话:此处设站,有损五原形象。
  
   情暖五原
   为迎接我们的到来,洪春精心准备,提前半小时在车站等候。车站口,当我注意力专注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时,猛不丁肩头被拍了一下,一张熟悉的笑脸呈现眼前,千里之外倍觉亲切,心里暖暖的。搬行李就座,私家车的感觉真好。
   刘召离五原县城有三十公里的距离。路上车辆不多,地广人稀的边陲,与人口密度拉满的东部形成鲜明的对比。走惯了交通拥挤的道路,突然间乍入无人之境,有种放飞的感觉。畅行无阻,四十分钟左右即达五原。
   此时已近晚上十点,小红已在饭店等候。在这本该休息的时间,两口子一接一迎,且接下来几天依旧会打破他们的作息规律,让我们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饭店已近乎清场,添酒回灯重开宴。菜品靓眼,草原风味浓郁,像沙葱之类,闻所未闻,着实令我大开眼界。胡吃海塞,也不讲究吃相,着实过了一把馋瘾。推杯换盏,重叙旧情,在这遥远的他乡,我们嗅到了一股浓浓的乡情。
   吃罢晚饭,洪春将我们带到其早已订好的旅馆。洗漱完毕,已是深夜零点。旅途劳顿,很快入睡,且睡得踏实,就像在家一样。
  
   邂逅敕勒川
   根据日程安排,第2天(7月13日)洪春驾车直奔北方而去。沿途景色怡人,连绵的山脉在雾色中透着朦胧,与鲜绿的玉米田交相辉映,大气磅礴,宛如一张巨幅油画。
   也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玉米田格外清新,叶子像刷了一层绿漆,浓稠得随时就要流下的样子。这巨幅绿毯铺就的旷野一望无际,硕大的又似一床接天的锦被。
   没有村庄、建筑物及树木的遮挡,你的目光可以无所顾忌地一路狂奔,不必担心有什么障碍物打横。这让习惯了龟速浏览的我愈发感觉到,以前的自己简直就是井底之蛙。如今跳出藩篱,方知天外有天,内蒙的世界有多么地辽阔。
   都说内蒙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可这里分明是农耕文化的摇篮,说是塞北的江南毫不为过。我甚至疑心走错了地方,草原深处怎么会出现如此一片绿洲?
   见我错愕,善解人意的洪春道出了谜底:“傻眼了吧老兄。告诉你个秘密,这里就是名闻遐迩的敕勒川,远处的山脉就是阴山。此处紧靠黄河几字套,引水便利,土壤肥沃,是蒙古草原著名的米粮仓。”
   听罢介绍,我双眼放光,心跳明显加速,原来传说中的敕勒川就在这里。梦想走进现实,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如那首《传奇》: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造化弄人,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天意如此。
   印象里,敕勒川是诗意的国度:“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直以来,我有个梦想,那就是到现场实地体验一下诗人的快乐与浪漫,没想到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心有所系,对后面的旅程也就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哪知事与愿违,越往北走越是荒凉,植被明显见少,而视野却愈加开阔。稍有不快,转念间便即释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禁锢于水泥楼群之间,我早已腻烦,此次出行,不就是寻找一方无拘无束的化外净土吗?如此一想,心情畅快许多,沿途风光紧紧吸引着我的眼球。
  
   草原明珠石林
   隔窗而望,除了公路边断续的树木,周围根本没有高大的植物,除了草就是草,俨然世界的主宰,而这正是我喜欢的样子。在人口稠密区多有羁绊,心情早已麻木成“木乃伊”。乍入草原,陡然间洞开了一扇窗,有种“水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超脱,仿佛自己真就变成了一只雄鹰,翱翔于天空之上,恣意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当然,遗憾也是有的。先前,我曾无数次想象“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画面,身临其境,却未见其踪。牛羊是有的,但并未出现“风吹草低”的景象。这里的草普遍矮小,密度也不大。由于新雨的缘故,牧草鲜嫩,毛茸茸的,像出壳的小鸟一般。
   诗出古人,我想当时的情况确是这样。只是后来随着气候干旱,“断奶”的草才会变得如此“侏儒”。此一时彼一时,事物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呢。
   “草要高些就好了。”我喃喃自语。洪春嘿嘿一笑:“老兄知足吧!现在是草原观景的最好时机,多亏了这场罕见的大雨。近些年气候干旱,牧草干枯,水乡里的你是无法体会的。”听罢恍然,对这次草原之旅也就愈加珍惜。
   西部地区人烟稀少,以前只是听说而已,没有什么具像化认识,走进草原方知此言非虚。这里旷野茫茫,见到居民区就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除了牧民,几乎见不到路人,反倒成了牛羊的天下。
   羊群无人看管,惬意地啃着牧草,白云一样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游荡,这份洒脱好生令人羡慕。我想,这才是大自然应有的模样,对待生活的态度就该如此。
   “石林到了!”洪春的话将我的目光引向右前方,一片高耸的巨石阵排列在草坡之上。说是石林似乎有些牵强,但网上宣传也是这么讲的。其实,它的官方语言叫“风蚀冰舀遗址公园”,属花岗岩石林。虽然说不上多么高大,但具有“奇、巧、怪、灵”的特点,着实让我们眼界大开。
   这些石林千奇百怪,无一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们或高或矮、或立或卧,姿态曼妙,都是经长期风化和剥蚀形成的奇观。
   在这片石林之中,我们最感兴趣的反倒是那件人工作品:蒙古敖包。说实话,对敖包以前我仅听说过而已,实地感受,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故特别好奇。
   谈到敖包,总会想到那首《敖包相会》,它歌颂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这次我们三个家庭出行,对爱情题材的景观自是关注。没说的,每对夫妇在敖包前合影必不可少。都是老夫老妻,对爱情的理解别样深刻,我们想让敖包做个见证。石林不言,默默地为我们祝福。
   在此,我们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快乐,也享受着美满的爱情。
   敖包处是石林的必到打卡点,景色怡人。站在高岗俯瞰,一望无际的草原如起伏的碧波,滚滚地从你眼前流过,一直流到天际,行着天地之吻的礼仪。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外加一组或黑或红的巨石,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温柔而舒爽的清风拂过面颊,如母亲慈爱的双手。“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风中飘过乡愁,车内的收音机正播放着歌曲:“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向天涯,没有一个家……”瞬间泪目。临行前我和娘打了招呼,儿行千里母担忧,此时的她一定在牵挂着我。
   蓦然,传来一声“啊”的惨叫,声音中透着痛苦。原来小红神情太过专注,浑没注意脚下,一个脚掌大的小坑好巧不巧地崴伤脚踝。
   好在我们的嫂夫人精通医理,当场按摩,并拿出随身携带的银针进行针炙,效果渐显,但路是不能走了。这让我们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为搞好接待,她投入了太多的精力。造成如此后果,我们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为不扫大家的游兴,她坚持以后的行程。拗不过,大家只好妥协,打点行囊,再次出发。
   石林中的小路都是行人踏出来的,曲径通幽,忽高忽低呈波浪状,且夹杂着不少弯道,胆小的司机还真得望而却步。好在洪春是老司机,早已适应这种地形,将车开得丝滑柔顺。在波浪间穿梭,备受颠簸的我们着实体验了把过山车的感觉,惊险刺激,就如电影大片一样。
   游览遗址公园,就像进了历史博物馆,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那风蚀冰舀的石林默默沉睡了数百万年,延续至今,都是岁月凝练的精华。与之对白,就像聆听先人的训示,震憾、虔诚,这是信徒才有的敬畏。风在呼号,那是历史的回声。从中,我读懂了人生的真谛。
  
   中旗小栖
   游完石林,我们直奔乌拉特中旗市区而去。随着距离拉近,树木渐渐多了起来。中午时分,顺利抵达目的地。
   车进政府广场,我的目光被大雁雕像吸引。大雁又名鸿雁,据洪春介绍,中旗是歌曲《鸿雁》的诞生地。蒙古人能歌善舞,属于马背上的民族,充满了勇敢和智慧,广场中心的哈萨尔王雕像和国际象棋、蒙古象棋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文化元素。
   一上午的游览,我们也累了。饭点早到,洪春将我们带到一家饭店,品尝了当地特色烤麦和羊杂汤。时间很紧,略事休息,我们踏上了去往甘其毛都口岸的旅程。
  
   车行无人区
   出发不久,我们便进入了茫茫的无人区。与上午的路途相比,虽说同为大草原,许是雨量偏少的缘故,牧草明显枯黄许多。沿途近百里几乎见不到人影,树就更不用指望了。牛羊倒是偶有所见,牧人却不见踪迹,冷不丁蹦出个施工机械,便觉得我们是同类了。
   房子倒是有的,统算起来百里之内也就十数座,都是过去施工人员所留,而今早已荒废多时。这地方要啥没啥,有钱也没处花,能生存十天就算奇迹。
   这里动物几乎绝迹,连鸟也飞不出去,成了生命禁区。也许由于这个缘故,来此的游人稀少,而我们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位。这从车辆上可以看出,来往的基本都是大型拖挂,拉的多是煤炭之类边贸货物,像我们这种小车倒成了另类。
   在此行车,风险多多,奉劝大家一定要谨慎。初次入内,必须要事先做足功课:首先要备足油量,状况差的车辆绝对不可冒险。一旦半路抛锚,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等待的只有死亡。
   同向车辆目标明确,无一例外都是去往甘其毛都。尤其是这些拖挂常来常往,个中风险司机自然知晓,倒也不必过多担心。
   越往北走地貌越是荒凉,草色由绿到黄、由密到疏,沙子反而多了起来。这大概是中蒙两国环保意识差异的风向标吧。
  
   中蒙口岸甘其毛都
   “快看,有建筑物!”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声音中带着惊喜,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车内气氛顿时一阵沸腾。该不会是口岸吧?我暗自揣测,车到跟前才知否然。此时,它是什么已不重要,关键在于感受,那是一种家的滋味。
   由此向北明显多了人气,人口聚居区时有出现,饭店、超市赫然在目,这让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行着行着,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城镇,平复的心又是一阵激动。在东部,这样的小镇多如牛毛。然而在这里,无异于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绿岛。我笃定:这一定是甘其毛都。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错,沿街路牌就是答案,正是中蒙口岸甘其毛都。
   甘其毛都在蒙语里是“一棵树”的意思。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它条件是多么的恶劣。而今走在甘其毛都大街上,绿树葱茏、高楼林立,处处勃发着盎然的生机,简直像一个神话的国度。
   甘其毛都城市功能健全,邮政、餐饮、物流等一样不少,街景美化也很靓丽。就市容市貌而论,比内地犹有过之。实难想象,这样的城镇会出现在无人区中,建设它得耗费多大的气力啊。
   可我此时已无心欣赏,长途旅行早已内急,奈何无垠的大草原没有一丝遮挡物,不得已隐忍至今。真是想打瞌睡碰上枕头,路边卫生间映入眼帘。如同见到救星,我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跟前。谁料急惊风碰上慢郎中,铁将军把门,无情地将我拒之门外。
   好在旁边有片树丛,四顾自然无人,便就地解决。至于形象什么的就顾不得了,事急从权,都是让尿逼的。在这干旱地区,尿也算水源,说不定能拯救几棵小草呢,我这样安慰自己。

共 19703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老同学的一再邀约下,和家人、友人结伴踏上了内蒙之旅,一路行来,大开眼界。从平原进入草原,无垠的草场,荒凉的无人区,以及沿途各种风景和奇遇,极大地丰富了作者的见闻。在此之前,敕勒川一直存在文字里,这次,它却以内蒙粮仓的样貌鲜活在作者面前;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造型奇特的花岗岩石林成功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他们还去了中蒙口岸甘其毛都,城镇虽不大,但功能齐全;草原上还有秦汉古长城的遗址,那是一行人不可错过的必去之地;湿地明珠牧羊海、沙海奇树梭梭树、阴山渡口鸡鹿塞、神奇的寻根之路,以及沙漠地址公园梦幻峡谷,每一处景色都让人怦然心动、流连忘返。穿行在辽阔且地形地貌多样的内蒙大地上,他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震撼于古人的非凡智慧。几天游历下来,他们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丰富了阅历,愉悦了身心,体验到人间友情的珍贵,作者还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一路风景千般美,行走乐趣莫辞疲。”趁身体尚好,约上三五好友,多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实在是不错的选择。散文思路清晰,记述有详有略,语言生动有趣,佳作,流年推荐阅读。【编辑:闲云落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5-08-27 16:57:25
  去内蒙草原看看是我多年的愿望了,但一直没有实现,今天跟着老师的文字,也算逛了一遍,很有收获呢。不过,这文字更加让人想前去一探究竟了。
   佳作拜读,感谢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闲云落雪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