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有石在侧(散文)

精品 【东篱】有石在侧(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206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5发表时间:2025-08-28 10:51:47

石头,是人类的渊薮,是文明进程和文化的一部分。石头在故乡无处不在,是故乡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
   幼时,母亲不顾父亲极力反对,四处借钱,拆除简陋的木板屋,盖起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因手头紧,二楼地板和楼梯皆用木板,没有隔成房间。一楼和以前的木板屋格局大致相似,门框下的木门槛变成青石门槛,门前增加了一条窄窄的门廊,廊道由青石块铺就。因地基垫高,几级石阶向下延伸,至门前的青石板路上。院墙、猪圈均由一块块青石砌成,层层叠叠,纵横交错。青砖的墙壁、青石构筑的门前屋后,与曾经的木板屋气势迥异,显得气派高大,代表着我家的日子从清贫里挣扎而出,向生活的高处奋勇挺进。虽然盖房欠下大笔的债,却足以显示母亲的勇气和担当,代表着她对生活的抗争,对苦难不屈的强大意志力。
   暴雨来临的夏季,雨水在阶下形成汹涌之势,因有门廊和石门槛的阻隔,不用担心雨水灌入屋内。我在想,那些地处低洼,居于木板屋的人家,如何度过雨季?曾经在木板屋里度过的日子,在记忆里模糊一片。外婆和母亲却格外清晰——每逢大雨,紧闭大门,用沙袋堵住门口,若逢大雨终日不绝,还是难逃雨水渗入,泥巴的地面变得湿漉,踩上去黏糊糊的,屋里变得邋邋遢遢。随着雨水越灌越多,只能用水瓢不断把雨水往外泼。夜里若持续大雨,一夜难以安睡。雨水过后,地面数日难干,潮气袅袅不散。贫寒的日子被一场场大雨无限放大,倍添辛酸,这也是母亲决心盖新房的原因。在青石和青砖包围的空间里,母亲有了安全感,不用再担心任何一场风雨,觉得生活不再那么坚硬,而是趋于柔软,温情,也为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安稳的居所而满足。虽然债务让她压力很大,但是她劳累着也快乐着。父亲在宽阔的大院长大,又在城里工作,在家的时日不多,如何懂得一栋像样的房子对于母亲人生的意义。
   在年少的生活世界里,门前比屋内更有吸引力。
   我喜欢站在门廊上,凝望天空的鸟飞来飞去;凝望门前的树,看树叶如何在风中摇曳;凝望走来走去的人,根据他们手里的物件来猜测要去哪里。因为门廊的高度,我的凝望变得有趣,想象脱离了寻常。有时喜欢在门廊上写作业,虽然门廊很窄,但是容易成为左邻右舍视线的聚焦。当邻居家的孩子贪玩时,大人们训斥:你看看人家燕子,在那里认真写作业,你就知道疯,跟着学学。这让我获得一点满足,小小的心里,总是渴望被人肯定的。
   石门槛不仅是房屋的一部分,夏天还被全家充当坐具,谁也不在意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灰或两只爬行的蚂蚁。全家常和泥土打交道,对石头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因为石头来自泥土。
   青石垒成的院墙比竹篱笆围成的院墙更为私密、牢固,不用担心猪狗拱破,高度也恰好遮住路人的目光,让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的日常变得放松自如。在夜里,更隔绝了不远处黑乎乎的田野和池塘,还有偶尔闪现的磷火,让我们小孩子入黑进院不再害怕。门前的生活是敞开的,院子里的生活处于半开半闭之间,大人们比小孩子更倾心这样一个院子,因为她们很多的家务需要在院子里完成。
   青石融入我家的日子,带来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也为我们的精神注入一股力量,让我们活出了石头般的坚韧。
  
   二
   我家门前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巷道,走过了好几代人,走过骡子车、独轮车、拖拉机,走过鸡鸭牛马。那时,最喜欢看父亲从田堤的方向走来,踏在青石板路上,满面春风地和左邻右舍打招呼。至今觉得,父亲在青石板路走来的时候是他一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样子。父亲在抚州工作,每个周六下午回,他的归来,让人欢喜,他会像变魔术般地从口袋里捧出几颗糖,有时是几个小小的苹果。母亲脸上也多了笑容,周日大早去市场割来肉,中午用海带炖着吃,吃得我们咂嘴咂舌。父亲在家,母亲也轻松许多,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父亲去做。父亲的归来就是一个节日。
   比之于我所居的巷子,书铺街更为古老,其实那也是一条巷子,且更悠长,幽深,明清时代就有了,还保留着不少明清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在故乡的时候,书铺街的青石板路对我而言只是故乡的一条最普通的路而已,我很少去,直到高中认识了住在那里的振光才去走过几次。
   多年后,我离开故乡,变成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文艺女青年,每次读到戴望舒的《雨巷》,读到描写江南的诗词,对故乡的一切开始有了情感的回溯。后来每次归乡,我定要到书铺街走一走,每踏在一块青石板上,感觉有一缕清宁的跫音在灵魂里回荡,心为之沉静,浮躁与忧烦瞬间冰消瓦解,一种诗意的情愫在精神里瞬间升腾。此后,青石板路在我心中,和故乡、江南是生死相依的存在,是乡愁的一份重要标记。
   故乡的河边分布着一个又一个石埠,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青石块,方正,圆润,光滑,故乡人统一唤为“洗衣石”。洗衣石与河流天生一对,洗衣石见证了河流亘古不休的流淌,被河水滋养得光亮可人;河流见证了洗衣石百折不饶的力量,不管河流暴涨还是枯瘦,洗衣石始终宠辱不惊。
   在无数个日子里,女人在洗衣石上搓洗衣服,也是在搓洗自己的心事;她们用棒槌捶打衣服,也是在捶打洗衣石的肌理和骨骼。捣衣声声,悠长而深沉,绵密而有力,那是故乡清晨和黄昏时最嘹亮的声音,有一种深邃的穿透力,穿过重重的时光帷幕,至今萦绕在我的心灵深处。
   流年似水,韶光若花,慢慢地,河边变得空旷和冷清。自来水和洗衣机让女人足不出户就可完成洗衣,洗衣石失去洗衣的功能,但依然是一块坚硬的石头,一块骄傲的石头,淡然度春秋,与河默默相守。
   当河流被污染,洗衣石也在劫难逃,沦陷在重重垃圾之下,这是属于河流和洗衣石共同的伤痛,心痛的还有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当河流再次以清澈的面目出现,所有的洗衣石不知所踪,消失的,其实远不止洗衣石,还有很多很多,在时间的深处,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不知何时,一条水泥铸就的堤坝出现于河边,成为河边最强悍的守护。我猜想,那些洗衣石也许从未离开,依然在河边,被塑造成堤坝的一部分。也可能去了城市,参与到城市建设中,离开故乡的洗衣石想必也有乡愁,面对与故乡迥异的氛围,定会怀念昔日的光阴,渴望有一天重回故乡,与河流相守,与曾经的那些人相逢,尽管很多人不在了,但是总有在的吧。
  
   三
   那时秋冬时节菜蔬品种少,家家都要做腌茶。雪里蕻成熟时,一派青绿,采摘,晾晒,塞入深褐色的大瓷坛,一层雪里蕻一层盐,上面以一块青石压住,故乡人赋予其“压缸石”之名。若无这块石头,腌菜的风味必定大减。所以成就一坛腌菜的,不仅是食盐和时间,还有压缸石。
   不是每块石头都有资格做压缸石。懂得挑选一块压缸石是新媳妇过日子的开始,需要生活经验的沉淀,更需精细的眼光。每年秋天,可见年长的女人领着刚过门的小媳妇在田野间、堤坝上寻觅压缸石,女人们像挑女婿似的精挑细选,相中一块,宝贝似的抱回家,放于院落一角。石头先休息数日,晒晒太阳,聆听风雨,欣赏月色。待到做腌菜时出场,进入瓷坛,仿佛闭关的侠客,月余,腌菜做好,压缸石功成身退,光荣退场,等待来年再冲锋陷阵。
   一块令人满意的压缸石,在故乡人的心中,和土灶、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一样,被视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代代传承。我家曾有一块压缸石,透着青绿,摸上去,触感温润,凉凉的,是外公的祖母留下来的。当那些桌椅板凳破损,被送进灶火当柴烧;当那些锅碗瓢盆不小心被打碎,只能当垃圾丢弃;当土灶变旧,灶壁脱落,需重新整修,唯有压缸石藐视时间,年复一年在瓷坛里尽忠尽责。
   很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女变成一个中年妇女,我看到故乡在变老,房屋在变老,人们在变老,河流在变窄,田野在荒芜,可是故乡的石头变化并不大。虽然书铺街的青石板路那么古旧,老屋的石门槛落满厚厚的灰;压缸石上长了青苔,可是它们依然完整如初,坚固耐损,岁月对一块石头真是厚爱万千。
   还有什么比一块石头更能抵御风霜,耐住寂寞。
  

共 31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果说,塞北秋风里,“倚柳题笺,当花侧帽“的是翩翩才子。那么,江南雨巷中,青石油纸,空谷幽兰的自然就是款款佳人了。只不过,多年以前,这位有着浪漫情怀的文艺佳人,还未走出有石在侧、逢雨必灾、渴望诗和远方的期盼里。◎青石屋:在简柔老师的老家,石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已经深深融入了故乡人的日常生活。当倔强的母亲向清贫的生活抗争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拆除简陋的木板屋,盖起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为了让脆弱寒酸的木板房变成结实气派的石门楼,母亲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四处借钱筹款,未雨绸缪的勇气和担当,终于收获了喜人的硕果。暴雨来临的夏季,虽然雨水依然在阶下形成了汹涌之势,但因为有石门廊和石门槛的阻隔,不用担心雨水灌入屋内。作者想起在木板屋的日子里,每逢大雨,不但要紧闭大门,还要用沙袋堵住门口,若逢大雨终日不绝,还是难逃雨水渗入,泥巴地面变得湿漉漉、黏糊糊、只能用水瓢不断把雨水往外泼、一夜难以安睡的辛酸。新屋落成前后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细腻、逼真、鲜活。青石融入的日子,不但给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全新的生活体验,也给作者一家的精神注入了新的力量,活出了石头般的坚韧和风骨。◎青石巷:在作者家的门前,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巷道。这条小巷,走过骡子车、独轮车和拖拉机,也走过过鸡鸭和牛马,走过了祖祖辈辈的几代人。那里既有父亲意气风发的身影、母亲笑颜如花的灿烂、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和悠长、幽深的历史厚重。更有简柔老师清宁的跫音、诗意的情愫和剪不断、理还乱的丝丝缕缕的浓浓乡愁。◎压缸石:秋冬时节,菜蔬稀少,作者的故乡,家家都要做腌茶。雪里蕻成熟时,一派青绿,采摘,晾晒,塞入深褐色的大瓷坛,一层雪里蕻一层盐,上面得有一块青石压住,故乡人赋予其“压缸石”之名。不是每块石头都有资格做压缸石。懂得挑选一块压缸石是新媳妇过日子的开始,需要生活经验的沉淀,更需精细的眼光,一块令人满意的压缸石,在故乡人的心中,和土灶、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一样,被视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代代传承。当故乡在变老,房屋在变老,河流在变窄,田野在荒芜,容颜在改变的时候,唯有故乡的石头涛声依旧,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作品以沉默不语,却给出了生活的所有答案的石头为中心,寓深情于温婉之中,寓乡愁以温情之中,寓厚重于细节之中,寓深邃于悠长之中,犹如在洗衣石上把衣服掰开搓洗,同时也是在搓洗着自己的心事和捶打着心灵的肌理和骨骼。捣衣声声,悠长而深沉,绵密而有力,那是作者故乡清晨和黄昏时最嘹亮的声音,也是简柔老师内心的声音,有一种深邃的穿透力,穿过重重的时光帷幕,始终萦绕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深处。深情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28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5-08-28 11:10:02
  如果说,塞北秋风里,“倚柳题笺,当花侧帽”的是翩翩才子。那么,江南雨巷中,青石油纸,空谷幽兰的自然就是款款佳人了。只不过,多年以前,这位有着浪漫情怀的文艺佳人,还
   未走出有石在侧、逢雨必灾、渴望诗和远方的期盼里。这位文艺女神,就是我们的简柔老师。在这篇深情、深邃的美文里,简柔老师以沉默不语,却给出了生活的所有答案的石头为中心,以青石屋、青石巷和压缸石为板块,离深情于温婉之中,寓乡愁以温情之中,寓厚重于细节之中,寓深邃于悠长之中,犹如在洗衣石上把衣服掰开搓洗,同时也是在搓洗着自己的心事和捶打着心灵的肌理和骨骼。捣衣声声,悠长而深沉,绵密而有力,那是作者故乡清晨和黄昏时最嘹亮的声音,也是简柔老师内心的声音,有一种深邃的穿透力,穿过重重的时光帷幕,始终萦绕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深处。深情好文,倾情推荐。一天编辑两篇,对我来说,力不从心,发表有点晚,敬请简柔老师谅解!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17:17:31
  非常感谢梅骨老师的编辑和点评,精彩之至,唯美动人。石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故乡遍布石头,青石板路,石门槛,洗衣石与故乡生死相依,与童年的时光站在一起。老师在江南,想必走过很多的青石板路,对青石也有一份根深蒂固的情感吧。再谢梅骨老师溢美之词,简柔相貌平平,实在当不得“佳人,女神”之类的词,更是才疏学浅,要向老师和东篱文友好好学习。老师辛苦了,祝您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8-28 12:05:27
  石之稳重与恒定是世间唯一!老师文有所指!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溢于言表!用世间最质朴的石头,来做为寄托!让人能感受到心灵间的交错与默契!叙述如水流,潺潺而流,一世不息!怀念永远!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17:25:26
  感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留言。母亲盖新房的记忆至今映照心间,很是佩服母亲的勇气,外公外婆只有母亲一个女儿,所以母亲做很多事有着男人的气魄。我欣赏石头的坚韧,能屈能伸。祝老师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28 12:18:10
  有石在侧,石相入心。我写过几篇石头文章,因为老家就是一处用石头砌成的情感堡垒。但写不出简柔老师的这个唯美的味道。我觉得简柔老师在文章里说的以沙袋堵在门前防御大水,能够想到这一点,就有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共鸣。还有什么比一块石头更能抵御风霜,耐住寂寞。多么丰富的石头内涵,的确,石头无言,却有着复杂的寓意。每一条青石板路,都是游子心中最平仄的诗歌,每一块石头都像乡人的性情。简柔老师的文章有着强大的情感穿透力,直抵心底。说起压缸石,我的老家还有压锅盖石,我家中,还有一块压粽子石,那是在荣成桑沟湾于30年前捡起的一块很大的鹅卵石,一直用到今天,可能是因为有着凝固岁月的力量吧,一直在端午节那天都要搬出来压着煮粽子。简柔老师说,没有压缸石,缸内的咸菜风味就大减,我十分赞同。石头成就了农人的日子 ,所以每当我回到老家,就沿街走一走,看看那些石头动过位置没有。简柔老师的文章写得很有风骨,风骨比石头还硬。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17:34:33
  感谢怀才老师精彩留言。老师的石文都看过,一直就想写一篇关于故乡石头的文。简柔的文章不敢和老师的相比。老师的故乡新旧完美交融,还能时常回故乡走走,真是羡慕。压粽子石,倒是新鲜,我们那里倒是没有。压缸石,很多地方做咸菜都会用到。石头是沧桑的,古老的,有着精神的力量。简柔笔力浅,没有挖掘出石头的内涵。再谢怀才老师鼓励。祝您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28 12:19:52
  的确,没有什么比一块石头更能抵御风霜,耐住寂寞。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成行的青石板铺的路,但又石梯子。一样见证了岁月流转的人和事,成长就是石头予以的坚韧。点赞学习,祝老师秋安笔丰!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17:37:18
  感谢金刚狼老师精彩留言。在建筑中,石头比瓦,比青砖,比沙子,水泥更能抵抗时光,千锤百炼,始终那么坚韧,那么强悍。老师故乡的石梯子我倒是没有见过,我们那里只有木梯子。祝您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8-28 13:47:02
  石头成就了楼房的高挺,见证着小院的别致,摇曳着青石板的风采,抒写着洗衣的热闹和冷清,承载着压缸的责任和使命。作者娓娓道来,有石在侧,日子流淌着诗韵,漫漶着画意。岁月匆匆,但有石相伴的日子氤氲着特别的滋味,旧时光的回忆,溢出江南小桥流水的质感。曼妙文字,感悟独到,感佩才思,问候简柔,秋祺!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17:42:36
  感谢莲香老师精彩留言。石头无处不在,但是最让人动心的还是故乡的石头,还有江南小巷里的青石板路。故乡的石头有些还在,与光阴做了深情的和解,真希望那些石头一直都在,永远不要消失。祝您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8-28 14:21:42
  写石头的文章很多,显然,老师的文别有特色。文题就那么诗意深沉,语言温婉从容,将故乡的石头写活了,每块石头有自己的表情、会说话,将每块石头写得有了温度,仿佛摸上去都烫手。深度美文,读之是一种很美的享受。拜读学习了,秋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17:45:20
  感谢韩格老师精彩留言。在城市里,经常看到石头,看到那些铺在地上的鹅卵石,我就会想念故乡的石头,可惜那些洗衣石已经看不到了,我少女时期曾今在那些洗衣石上洗了好几年的衣服呢。祝您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5-08-28 16:45:39
  石头的用处多了,我们家乡也有石头之乡。石阶被踩得发亮,最底下那块缺了个角——是去年暴雨冲的。可它依旧托着来来往往的脚,像个沉默的老伙计,任鞋跟在它身上刻下新的印记。灶膛里的石头最是热闹,被火舔得发红,又被水激得冒白烟。煮出来的地瓜粥,总比电锅里的多一分焦香。爷爷说石头是有脾气的,你敬它,它就暖你。夜里起风,听见院角的石碾子在哼旧调。那声音里,有祖先的脚印,有炊烟的味道,还有我们没说出口的,对这硬邦邦的温柔,最深的依赖。好文章内容丰富。祝好老师夏安!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17:50:36
  感谢蓝色老师精彩留言。石头对人们的生活奉献是很大的,对,我家小时候厨房有一个大土灶,灶膛里也是石头垒成的,灶火做出的饭菜真是香,想必也有石头的功劳。石碾子不知是否是石磨,忘记了写进去。我喜欢推石磨,很有趣的。祝您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28 17:04:56
  老师的石头文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不说话的石头有了生动的语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满满的乡愁尽在不言中,感人肺腑的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17:53:21
  感谢红花老师精彩留言。石头参与了人们的生活,石头看似坚硬,其实有着柔软的一面,为人们的日子带来方便。石头看似冷冰冰的,其实是最有温度的。祝您生活愉快。
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28 18:52:38
  有石在侧,让我想起好像有一篇文学作品的题目是“佳人在侧”,在简柔老师的心中石头如佳人,美感尽收!
怀才抱器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5-08-28 21:29:36
  石如佳人,石也如坚强不屈的人。从石头里可汲取风骨和力量。再谢怀才老师!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