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让瓷杯的光映照前行的路》文/妍冰
《让瓷杯的光映照前行的路》
文/妍冰
一只瓷杯轻轻举起,
周遭光在曼舞
你说像一句未说完的话
于是她轻启红唇
诉说……
你真的接住这倾斜的杯影?
那杯影随着光影变幻莫测
杯中醇浆也随之泛起涟漪
室内便充满酒香
香气渲染黄昏的沉默
晚风钻入袖口
平平仄仄的词句与之应和
曲旧词新在杯中盘旋
饮下的
是诗情画意
璀璨的灯火在瓷杯旁舞蹈
无人应答的问候
别有新意
雨滴在空阶上滴落
映照点点星光
从锦衾的缝隙渗入的
是一首未写完的诗
初秋的栏杆余温未泯
曾经的身影尚存
指节叩响回声
空荡的小亭诗意斑斓
聚散依依
时光会修复瓷釉的裂痕
细密而别致
将瓷杯中的醇香美酒一饮而尽吧
与醉意一起攀上杯沿的
是梦幻是诗情是过往
是现在也是将来……
就让瓷杯的光
映照我们前行的路!
2025·8·22中午于石兰轩临屏应和青山依旧诗
附原诗:
《瓷杯敬酒谁人收》
文/妍冰
瓷杯敬酒,
谁人收?
思绪摇曳抗萧索,
意难酬。
瓷杯瘦,
心意厚。
斜阳暮霭风满袖,
怎抵它,
平仄词陈曲还旧!
瓷意恼灯火,
谁问候?
细风吹雨滴空阶,
锦衾透。
忆初秋、
凭阑久。
聚散依依小亭休,
暂凭借,
举瓷随梦伴残酒。
2025.8.21参与中山市同题诗《瓷》
【编者按】诗人妍冰以瓷杯为意象枢纽,为和青山依旧的《谁接住这倾斜的杯影》(附后)而诗,构建了一座贯通对诗接龙的诗意桥梁。此和诗延续古典器物书写的传统,却注入现代性审美视角——瓷杯不再仅是盛酒容器,更成为承载时光、记忆与诗情的多维空间。
全诗通过“光影变幻”“醇浆涟漪”“旧曲新词”等复合意象,实现物象与心象的相互转化。杯中荡漾的既是琼浆,亦是流转的时光;杯沿攀缘的不止醉意,更是具象化的诗情。诗人巧妙将瓷釉裂痕喻作岁月修复的痕迹,赋予器物以生命叙事的能力,使“聚散依依”的人生况藉与“细密别致”的器物肌理达成美学同构。
较之青山依旧的《谁接住这倾斜的杯影》的婉约怅惘,此作在继承瓷杯意象群的基础上,更显豁达通透。从“未说完的话”到“未写完的诗”,最终升华为“映照前行的光”,完成从回望到前瞻的诗意转折。结尾处邀饮之姿,既是对李太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隔空呼应,亦彰显当代女性诗人以诗酒照路的豪情。
此诗尤擅通感运用:酒香渲染沉默、晚风应和词句、星光渗入锦衾,构建出视听嗅触味五感交融的沉浸式场域。瓷杯之光在此已超越物理属性,化作照亮存在之思的诗性光芒,提醒我们在驻足品酌过往之时,更需举杯邀向未来。
好诗!推荐共享。【敏思编辑:邓和生】
附:青山依旧为和妍冰《瓷杯敬酒谁能收》的和诗:
《谁接住这倾斜的杯影》
瓷杯举起时,光在晃动
像一句未说完的话
悬在唇边
谁接住这倾斜的杯影?
酒液微漾
倒映着某个黄昏的沉默
风从袖口钻入
吹散词句的平仄
旧曲在杯中打转
饮下时
喉间泛起陈年的锈
灯火在瓷面上跳跃
像一场无人应答的问候
雨滴在空阶上碎成星子
夜从锦衾的缝隙渗入
洇湿半截未写完的诗
初秋的栏杆尚有余温
指节叩响时
回声却已凉透
小亭空荡
聚散如瓷釉的裂痕
细密而不可修复
不如将残酒一饮而尽
任醉意攀上杯沿
在梦里续写半阙——
让瓷的光
替我们记住所有未竟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