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小事】每天都在愚公移山(随笔)

精品 【晓荷·小事】每天都在愚公移山(随笔)


作者:米缸有米 布衣,18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发表时间:2025-08-29 10:54:26

昨天在社团群里,大家热热闹闹地谈论起江山组织的见证征文,都谁谁得奖了。有人说起何叶社长写了八十篇精品文章,虽然只得了三等奖,但也精神可嘉。后来,何叶说的一番话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她说:“别人一辈子只干了一件大事,而我,愿意每天都在愚公移山。”这句话真的是彻底治愈了我,故而写下这篇文章,给自己一个鞭策。
  
   一
   我的“山”很小,小到只是一张木质办公桌和上面堆积的账本。作为一名普通的会计,每天面对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报表。同事们常说,这份工作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好容易做到月底,新一轮的周期又开始了,永无止境。
   老张坐在我对面,已经在这间办公室呆了三十八年。他常笑着说:“我再有两年就退休了,一辈子就做了记账这一件事。”说这话时,他脸上有种完成使命的安然。
   而我,才走了十三年。
  
   二
   还记得刚入职时,我常常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耗费在这些数字里了吗?多少个夜晚,我看着城市灯火,渴望干一番“大事”,像那些新闻里报道的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那样,做点能让人记住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我翻到《愚公移山》的故事。那位年近九十的老翁,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阻挡,没有选择绕道而行,而是决心“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甚至河曲智叟笑他愚钝,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时,愚公的回答却如金石般铿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那一刻,我忽然怔住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等待千载难逢的“大事”,却忽略了生活中每天都需要移走的“山”。
  
   三
   从此,我改变了心态。
   我的“移山”工程,是确保每一笔账目清晰无误。数字不会说谎,但也最容易被扭曲。我学着愚公“叩石垦壤”的精神,耐心地核对每一个数字,追溯每一笔流向。
   三年过去,公司规模扩大了一倍,账目更加复杂。有一天深夜,我还在核对一笔不起眼的差额,只有七元二角。新来的实习生忍不住说:“老师,这么小的数目,从备用金里平掉就好了,何必费这个神?”
   我抬起头,告诉他:“山不会因为少了一筐土就降低高度,但每移走一筐土,我们就离目标近了一点。”
   后来查清,那是一个测试账户的微小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后续会产生滚雪球效应。那一刻,实习生明白了什么叫“移山于一筐一土”。
  
   四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
   我的朋友小陈是一位小学教师,她的“山”是那些调皮懵懂的孩子。每天教同样的拼音和算术,批改类似的作业,一年又一年。她说最欣慰的时刻,是多年后曾经的学生回来看她,告诉她:“老师,您当年讲的那个道理,我现在明白了。”
   我的妻子是护士,她的“山”是病人的病痛。每天测体温、量血压、打针发药,看似重复的工作,却是患者康复的希望。她说:“每个微笑,每句安慰,都是移走病痛之山的一筐土。”
   还有那位每天清晨在我家小区门口打扫的环卫工人,他的“山”是落叶和垃圾;那家开了二十年的包子铺老板,他的“山”是面粉和馅料;那个坚持跑了十年快递的小哥,他的“山”是无数包裹和地址……
   没有人为他们树碑立传,但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移山”,维系着世界的运转。
  
   五
   现代人总渴望一夜成名、一朝暴富,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快速成功学”和“三天掌握一门技能”的神话。相比之下,愚公的精神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但真正的坚持,恰恰在于接受“不合时宜”的勇气。
   张桂梅老师用贴满膏药的双手,托起滇西北山区女孩们的求学梦。每天清晨五点半,她忍着23种疾病带来的疼痛,唤醒孩子们晨读。十二年如一日,2000多个可能早嫁、务工的女孩因此走进大学校园。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所创造的奇迹。
  
   六
   有人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幸福的。”但我却认为:“每天都坚持移山,更是幸福的。”
   前者看到了结果的圆满,后者体验了过程的充实。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我愿意做个现代的愚公。不指望天神感动,帮我把山一夜移走;不期待一蹴而就的奇迹出现。我只是相信:每天移一点,山总会低一点;每天做一点,改变总会发生一点。
  
   七
   如今,我仍在记账。但心态早已不同。
   我不再羡慕那些所谓干“大事”的人。因为我知道,每个人的“大事”都是由无数“小事”堆积而成的。那位企业家,是从每一个产品细节抓起的;那位艺术家,是从每一笔线条练就的;那位科学家,是从每一次实验积累的。
   就像那位母亲每天精心准备饭菜,用朴素的食材烹出红绿黄交错的味道,因为她相信:“颜色好,味道也就亮堂起来。”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八
   今天的年轻人常常焦虑,害怕自己平凡,害怕一辈子做不了大事。但也许,我们误解了“大事”的真正含义。
   什么是“大事”?
   所谓大事,或许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母亲每天拂过被角的指尖,是教师反复讲解同一道题目的耐心,是会计核对每一个数字的专注,是护士测量每一次体温的细心。
   这些平凡的坚持,连起来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九
   回到愚公的故事。最能打动我的不是最终天神被感动而移走了山,而是愚公在还不知道结果时的那份坚持。
   在无数个清晨,当他一筐一筐地移土时,并不知道天神会来相助。他只是在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力。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不正是如此吗?没有天神来相助,只有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但也正是这种坚持,最终感动了“命运之神”。
  
   十
   窗外,华灯初上。我合上最后一本账册,轻轻拂过封面,如同母亲当年抚平被角。
   十三年了,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度过了四千七百多个日子。每一天,我都在移山。山没有明显变低,但我移山的能力却增强了;山没有明显变小,但我眼中的山却不同了。
   何叶社长说的多好呀:“别人一辈子只干一件大事,而我,愿意每天都在愚公移山。”
   这或许就是生活最朴素的真理:没有一日之功,何来一世之成?没有一筐一土,何来山移路通?
   明天,五点半闹钟依然会响起。我依然会抖开被子,聆听那一声轻响在空中铺展。然后走向我的山,继续我的移山工程。
   因为我知道:山在那里,所以我移;不是因为移了才会消失,而是因为移了才会存在。
   这就是我的选择:不做一辈子只干一件大事的人,而做每天都愚公移山的人。
   ……
  

共 26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会计岗位的日常为镜,照见千万平凡职业中的“愚公精神”。没有恢弘叙事,却于账本数字间掘出深意:所谓“大事”,恰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垒成的生命丰碑。作者从困惑到觉醒,从质疑到笃行,揭示了现代人渴望“速成”背后的焦虑,而真正的答案早已写在“叩石垦壤”的朴素实践中。文中的教师、护士、环卫工,无不是无声的移山者,他们以微小之力对抗虚无,以重复之功滋养世界。文末点题:“山在那里,所以我移”——这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主动选择的生命哲学。愿每位读者都能看见自己桌上的“山”,并从中找到移山的意义。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29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8-29 10:54:4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8-29 10:54:55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