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破土(小说)

  【柳岸】破土(小说)


作者:亦 凡 布衣,367.5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发表时间:2025-08-29 21:48:49
摘要:1992年的春天注定是载入史册的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像一股东风,吹开了中华大地满眼春色。才利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多少年孕育在心里的种子,将要破土而出……


   1992年的春天注定是载入史册的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像一股东风,吹开了中华大地满眼春色。
   昨天,才利见到财贸中专学校教书的表姐夫桂武。这位经济专家兴奋地给他说,这次南巡讲话解放思想,解答了多年来许多理论上的困惑,中国改革开放必将揭开新的篇章,迈进新时代。我们这代人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才利听了也异常激动,回来后反复阅读琢磨,一夜未眠。
   一大早,才利来到农学院实验田边,手里捻着熟悉的泥土,心中还是不能平静。35岁的他,留校任教至今已经10年了。他对这块实验田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里他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培育研究出许多优良的品种!如今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多少年孕育在心里的种子,将要破土而出。
   “才老师!”他远远看见卓娅拿着一个文件夹小跑过来,长发在春风中飘扬。她脸颊微红,阳光下透着一股青春的活力。
   "实验数据我都整理好了。"卓娅递过文件夹,大大的眼睛深情地看着他的老师。
   才利低头翻看数据,其实并那么认真。卓娅是他带的研究生,聪明勤奋,更重要的是,她对农业有着和他一样的执着。三年来,他们一起在实验田里挥汗如雨,一起为每一个数据观察研究。不知不觉中,那份师生情谊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才老师,您在想什么?"卓娅歪着头问。
   才利合上文件夹,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我在想凤凰山那边的地。上周去考察,那里的土质很适合规模化种植。"
   卓娅的笑容僵了一下:"您还在考虑那个计划?"
   "不是考虑,"才利转头看她,眼神坚定,"我已经决定了。下周就递交辞职申请。"
   卓娅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紧紧咬住了下唇。
   才利知道她在想什么。三个月前,在实验田边那棵老槐树下,他第一次吻了她。一个月前,他带她去见了自己的父母,他应承父母亲准备在今年秋天结婚。
   "卓娅……"才利伸手想握住她的手,却被躲开了。
   "为什么非要现在?"卓娅的声音颤抖着,"我们不是说好等你评上副教授就……"
   "等不了了。"才利叹了口气,"农村改革正在关键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发挥到极限。我在凤凰山考察了半年,那里的土地分散经营效率太低。如果能把土地集中流转,规模化种植,引进良种和机械化……"
   "又是你的改革理想!"卓娅突然提高了声音,"你有没有想过我?想过我们的未来?你辞去教职去种地,我父母会怎么想?"
   才利沉默了。他知道卓娅的父母都是省城干部,对女儿和一个农学院讲师的恋情本就勉强接受,若知道他要去当农民……
   "我们可以一起。"才利轻声说,"你的专业能力……"
   "不!"卓娅后退一步,眼中噙着泪水,"我不会跟你去当农民。我读了这么多年书不是为了……"她突然停住,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才利的眼神黯淡下来:"不是为了像我这样,对吗?"
   卓娅慌乱地摇头:"我不是那个意思..."
   "没关系。"才利勉强笑了笑,"我理解。这是你的选择。"
   卓娅哭着跑开了。才利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实验楼转角。
  
   二
   三天后,才利把辞职信放在了系主任桌上。
   "你疯了?"头发花白的老主任拍案而起,"你知道多少人挤破头想留校?"
   才利平静地站着:"主任,您教过我们,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现在农村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怎么实现现代化!凡事总要去实践,我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实践?你以为你是谁?救世主吗?"主任气得胡子直抖,"要知道你下了海回来可就难了!”
   “主任,你没看小平南巡讲话吗,改革开放要开创新时代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才利搬出南巡讲话和主任讲道理。主任脸色缓了一下,询问道:“那个小女朋友怎么办?听说都快结婚了。"
   才利双手不好意思地摩挲着:"她有她的选择。"
   主任盯着他看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在辞职信上签了字:"去吧去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不撞南墙不回头。"
   从主任办公室出来,才利感到一阵轻松,抬头望向天空,湛蓝如洗,就像那年他站在田埂上得知高考恢复时的天空。
   那年他本该参加高考,"四五事件"没有结论,不能报名。第二年,他抓住机会考入农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乡亲们眼中已经是"跳出农门"的成功典范。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每次回老家看到乡亲们还在用老方法种地,产量低下,他的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
   特别是表妹金然家。表姐夫桂武在城里教学,她拉扯两个孩子,和公爹及小姑桂芝家种着10亩责任田,虽丝在校期间他给她带优质种子,可分散的小农经济注定效率有限。前几年,桂武评上讲师,把两个孩子的户口“农转非”,责任田就更少了。种什么都不成,规模太小了。因为粮食价格不好,一些地少的,都撂了荒,在村子企业上班和外出打工了……
   想到这,才利暗下决心,他要去证明,规模化、机械化农业才是出路。即使没有卓娅,即使所有人都反对,他也要走下去。
   收拾办公室那天,卓娅来了。她默默帮才利打包书籍,两人都互相躲避眼神,不说一句话。直到最后一箱封好,卓娅才开口:"我申请了省农科院的实习。"
   才利的手指僵在箱子上:"什么时候走?"
   "下周。"卓娅深吸一口气,"我们……需要时间冷静。"
   才利点点头,喉咙发紧:"祝你一切顺利。"
   卓娅突然扑上来紧紧抱住他,泪水打湿了他的衬衫:"为什么非要这样……为什么不能等等……"
   才利轻抚她的长发,没有说话。他知道,有些路必须独行。
  
   三
   凤凰山脚下,唐二婶和根宝叔正在自家玉米地里除草。自从儿子唐明、儿媳秀姑、女儿唐英外出打工以后,一家子的地全撂给了他们老两口。他们置不起农业机械,还用锨镢锄头种地。像棉花这样太复杂的种植,他们种不了,也就是按季节撒点种子,种种麦子玉米什么的,收成怎么样全靠老天赏赐。四月的阳光已经有些毒辣,汗水顺着他们晒黑的脸颊滑落。远处传来拖拉机的声音,唐二婶直起腰,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
   "表姑!表姑父!"才利从拖拉机上跳下来,朝他们挥手。
   唐二婶惊讶地瞪大眼睛:"才利?你怎么……"
   "我来家种地了。"才利笑着走近,指了指身后的拖拉机,"我要帮你们实现机械化种植!"
   二婶的表情从惊喜变成困惑:"这孩子,都多大了还没有个正形,你不是在农学院教书吗?"
   "辞职了。"才利轻描淡写地说,弯腰检查麦苗长势,"苖子太稀了,如果连片种植,用机械播种施肥,产量至少能翻倍。"
   唐二婶一把拉住他:"等等,你什么意思?"
   才利直起身,认真地看着表姑:"我准备租下凤凰山南坡两百亩地,搞规模化种植实验。你把责任田流转给我统一经营,你来给我打工,按月领工资,还有分红。"
   在一旁一直没有言语的根宝叔,像看疯子一样看着他:"你让我把地交出去?"
   “不是交出去,是合作经营。"才利耐心解释,"你照样是土地承包人,只是把经营权……"
   "不行!"一贯老实淳朴的根宝叔打断他,"听不懂你那些弯弯绕!"
   才利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一份合同:"这是保底协议,无论盈亏,你每年至少能拿到……"
   "啪!"二婶打掉了合同,纸张散落一地:"才利!你读了几年书就忘了本是不是?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宁可自己苦点累点,也要把地攥在自己手里!"
   才利弯腰捡起合同,声音依然平静。指着远处的田地,"你看张叔家,三亩地分成七八块,东一块西一块,拖拉机都开不进去。你看那是谁家的,草长得比庄稼还高……"
   "那是人家的事!"唐二婶拉下了脸,"才利,我丑话说前头,别在村里搞你那套。乡亲们不会同意的!你又不是这个村的,别给你表姑我丢脸抹黑!简直是读书读傻了!"
   才利叹了口气:"我会证明给你们看。"说着开着拖拉机去了村里,二婶气得直摇头,根宝叔直跺脚。
   才利这没进村就碰了钉子,而且还是自己的亲戚。他感到这土地流转让不是一件简单事,农村的风俗,农民的习惯和观念,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这需要实践,需要时间。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历练,他也懂得,个体在社会中是渺小的,得依靠组织的力量。他决定去找金然和她小姑子、村支书桂芝,让她俩想办法。
   他来到金然家,只有她公爹桂老伯在,说金然在地毯厂上着班呢。他又跑到地毯厂去找。凤凰山地毯厂可今非昔比了,已经改为“凤凰山地毯股份有限公司”,凤凰牌地毯已经远销海外,成为知名品牌。金然也成了公司总经理。才利到地毯厂时,金然和桂芝正在领着一批客人在参观车间。等客人走了之后,姑嫂二人在接待室见到才利。
   金然见到才利,十分高兴:“表弟怎么有空来了?”
   桂芝也说:“才大教授,是不是又给我们送什么良种来了!”
   才利看到凤凰山村这两位女能人,顿时肃然起敬,心想,两位女性都把企业办得这样好,堂堂七尺男儿岂有办不好之理。于是接着桂芝的话:“桂书记,这次不是送良种,而是要常驻凤凰山种地来了,还要请你帮忙呢!”
   桂芝一头雾水,金然明白,捅了才利一拳,“表弟,真有你的,还真自己砸了铁饭碗,回来种地呀!”
   才利大笑着说:“你以为我以前是说着玩呀!你没看到好多干部都下海经商了吗!”看到桂芝还懵懂着,就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
   桂芝和金然这几年办企业,走南闯北,经多见广,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好事啊!金然嫂子,先把咱家那十亩地交给才老师种,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干我们的企业了。”
   金然表示赞同:“这几亩地真成了累赘了,种没空,不种荒着也不行。估计村里像我们这样想法的挺多,表弟这事准能成!”
   才利摆摆手,笑笑说:“也未必,刚才进村时碰到表姑表姑父他们就不同意。你这当支书的要帮我多做工作啊!”
   果然,不出才利所料,要参与土地流转的人家少之又少,仅有十来户,零零星星的地块加起来也就是五六十亩,而且中间又有几户不参与流转的,这样地块就连不起来。
   才利眼看着他的宏伟计划就要落空了。事已至此,才利无路可退,只好破釜沉舟,怎么也得把这五六十亩先搞起来。他让金然领着,对不参与流转的几户,逐户做工作。他发现村民不愿参与土地流转,还是担心万一实验失败,他们的收入没有保障。农民的想法就是这样现实。最后,才利打消了原来"村民合作"想法,改成租赁经营,风险由他承担。只能等成功后的示范效应了。几户原先不愿流转的村民拿到租赁费,自然也就签了转让合同。唯独不签的就是才利的表姑唐二婶,才利可真是无计可施了。
   才利让金然去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二婶翻来覆去就是那些理由,自己的地自己种踏实,对才利那一套不放心。要不就说这些地还有唐明、唐英的,他们在外打工,得问问他们同意吧。
   聪明的金然知道这都是姑姑的搪塞之言,真正的原因是有个“阴谋”。金然让才利回趟大银家,去说服他父母。才利若有所悟,自己辞职事先没禀报父母,心里正打着鼓呢。
   才利是傍晚才到家的,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刚迈进家门,当头就迎来了父亲扔来的一棒,父亲前些年脑中风半身不遂,不能连贯地说成一句话,只说了一个字“滚!”就哆嗦成一块儿了。

共 1229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破土》讲述的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在大学当教授才利决心辞职回到家乡凤凰山承包土地,大干一番,搞规模化种植实验,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出一把力。可他的计划却阻力重重。首先是他的对象卓娅对他的行为不理解,提出了和他分手,校方领导也是表示很遗憾,可最后还是无奈地尊重了他的选择。来到凤凰山,他的计划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首先是部分农民的不理解,参加土地流转的人家少之又少,对他设置种种障碍,尤其是其中还有他的姑姑;土地流转搞不起来,土地就连不起来,眼看着他的宏伟计划就要落空;可才利不气馁,他依靠一些思想进步,很有积极性的农民和干部,寻找到问题根源,做通了父母和姑姑的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在一些进步青年的要求下,他还组建了“青年突击队”,他带领这支年轻队伍改造果园,建设农场,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冰雹袭击试验田后,他带领大家抗击自然灾害;在试验田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已经和他分手的女友卓娅又回到他身边,及时给他找到了补救措施;而经过这场灾难,他的试验田成了高产示范田,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实地考察,肯定了他的成绩,随同前来的卓娅也提出了很有益的建议,考察团最后做出决定:凤凰山列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才利担任总负责人;省农科院将派遣常驻技术员,首批培训名单包括小峰在内的五名农村青年……而卓娅也彻底了解了才利,准备和他站在一起,申请做常驻技术员,让他等她回来……小说塑造出一位有雄才大略,立志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知识分子光辉形象;小说语言质朴,主题鲜明,紧跟当前形势,人物形象鲜活血肉,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故事贴近生活,生动感人,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8-29 21:49:41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8-29 21:50:46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