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气球爆炸记(记叙文)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刚坐定,老师就带着神秘的笑容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刺激的游戏。”大家纷纷猜测起来,教室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老师拿出一个气球,鼓起腮帮,开始吹了起来。气球从一个小鸡蛋渐渐变成了一个大西瓜。老师一边吹,一边朝同学们走去。她走到小明身边,小明吓得躲到了桌子底下;老师又来到我身边,我吓了一跳,从椅子上跳起来,躲到了角落里,大声喊道:“别过来,我胆子很小!”此时,气球表面已经出现了一块发白的薄斑。我们顿时尖叫起来,有的同学钻进桌子底下,有的捂着耳朵大叫,还有的缩在角落里不敢动。
我仿佛听见气球在哀求:“别吹了,再吹我真的要爆炸了!”窗外的小鸟仿佛也不叫了,阳光似乎也变得微弱,连平时吵闹的知了也安静了下来,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屏息等待。
突然,“砰——”的一声,气球炸了。同学们全都呆住了,好久都没有回过神来。那一刻,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这次游戏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像气球一样一直生闷气,总有一天也会像它一样“爆炸”。只有适时释放情绪,才能让自己轻松,也能保护身边的人不受伤害。这真是一堂特别又难忘的课。
作者:管彤(湖南省永州市凤凰小学2115班)
指导:陈周姣
【编者按】这篇文章具有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开头的场景设置不错,以“叮铃铃”铃声与“神秘笑容”形成反差,瞬间抓住读者注意力,成功营造悬念氛围。对吹气球的过程描写得很生动,同学们的反应增加了真实感和趣味性,如“小明吓得躲到了桌子底下”“我吓了一跳,从椅子上跳起来,躲到了角落里,大声喊”。环境描写部分也写得好,如“阳光似乎也变得微弱”。气球“哀求”的拟人化处理,既符合儿童视角的天真特质,又为后文哲理铺垫伏笔。结尾的哲理升华自然,将气球爆炸联系到情绪管理,点明了主题,使文章有意义。此次写作实践证明:真实的体验与深刻的思考是打动人心的关键。不错的文章,继续努力哦!【编辑:紫衣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