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七律•又得身安延命长(古韵) ——乡村老人治病录
其一•突然得病
柴门倚杖望云闲,忽觉残躯寸步艰。
药灶烟消三碗冷,木床叹息五更关。
儿孙远在千山外,生死悬于半夜间。
最是凌晨风起处,一庭花影似人还。
其二•四处求医
佝偻扶墙叩诊前,村医摆手向城传。
三更裹被搭车赶,一路坑洼抖骨颠。
挂号挨肩窗拥挤,测身机器苦周旋。
忽闻走道加床满,叹气摇头抽旱烟。
其三•进城治病
孤叟踉跄别土墙,城中求诊影含霜。
村头黑犬空摇尾,病室棉被铺薄床。
交费忙催窗口挤,丹方慢凑望风凉。
寒星独卧月依梦,惦念山田谷正黄。
其四•喜遇良医
蹒跚初入杏林身,幸遇华佗妙手人。
细问桑麻知病本,慢熬汤药见精神。
查房半夜灯犹亮,把脉晨昏语亦亲。
十日回春祛痼疾,开颜含笑转家屯。
其五•出院回家
病骨支离入院房,今朝健步出膏肓。
白衣送暖千般好,丹食温情百次忙。
药盒清空层几叠,饭量添碗嚼还香。
村头老树逢人语,又得身安延命长。
2025年8月31日卧薪斋原创首发江山
【编者按】好诗!题材新颖而真实。人生谁敢说不病。乡村老人得病自有可怜和危难之处。一组诗就真实的写出了这种困境,为乡村老人抒发了真情,诗就为乡村老人服务了,诗的作用也就显示了。•又得身安延命长,老人治病记录:•突然得病,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乡村病弱老人独居柴门、深夜孤寂的凄清画面,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强烈的时空对比,展现了生命暮年的脆弱与对亲情的渴望,突破单纯嗟老伤病的窠臼,通过“残躯寸步艰”到“生死半夜间”的危机叙述,揭示老龄化社会中的生存焦虑。此诗以白描熔铸深刻生命体验,在继承“柴门”“药灶”等传统意象的同时,赋予其当代空巢老人的现实隐喻。尾联“花影似人”的瞬间错觉,堪称以虚景写实情的绝笔,较之单纯直抒胸臆更撼动人心。•四处求医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农村老人进城求医的艰辛历程,诗中"村医摆手向城传"折射出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山区交通不便的现实,"挂号挨肩窗拥挤"反映城市医院人流密集。老人常因不熟悉分科而奔波,现代医疗设备的复杂性,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大型医院患者激增时,加床成为常态,尤其对异地求医的农村患者更为艰难。结尾"叹气摇头抽旱烟"的意象,传递出老人在现代医疗系统中的无力感。暗示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仍是城乡共同期待。此诗不仅是个人遭遇的记录,更是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深刻写照——唯有缩小城乡差距,"佝偻扶墙"的身影方能在乡村获得尊严。•进城治病这首七律以白描手法刻画了农村老人进城求医的艰辛历程,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切的悲悯。诗中老人是千万农村留守者的缩影:身体被病痛侵蚀,精神被乡愁捆绑,尊严被现实碾碎。尾句“谷正黄”的色彩亮色,反衬生命之灰暗,恰似“以乐景写哀”的至高境界,令全诗在窒息中迸发震撼力。首联“孤叟踉跄别土墙,城中求诊影含霜”点明主题:“孤叟”“踉跄”凸显年老体衰、步履维艰的凄凉;“影含霜”双关,既指晨霜寒意,更暗喻心境如霜,与白居易“抱膝灯前影伴身”的孤寂异曲同工。尾联“寒星独卧月依梦”强化孤独感,以寒星冷月烘托病榻无依的绝望。乡村人民渴望有病可以医治的实现。•喜遇良医,乡村老人“幸遇华佗妙手人”的好中医,很快治好了疾病。“十日回春祛痼疾,开颜含笑转家屯”。此诗凝练了中医“术道合一”的精髓:以华佗为技之魂,以桑麻为药之根,以杏林为德之脉,最终在“灯下把脉”“含笑归家”的温情场景中,完成对医者价值的诗性礼赞。•出院回家这首七律生动描绘了病愈出院的康复历程,既有对医护仁心的礼赞,也饱含劫后余生的生命感悟。首句化用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1,以“支离”形容病体羸弱,与“入院房”形成古今呼应——陆游病居浣花村,而此处转入现代医疗空间,突显疾病跨越时空的普遍性。“白衣”“丹食”的医者仁心“白衣送暖”直指医护人员温情照护,“丹食”既隐喻药物(如药丸、胶囊),亦暗合道家“金丹续命”之说,双关治疗过程中“百次忙”的细致关怀。康复细节的深层寓意药盒与饭量:“药盒清空层几叠”暗喻疗程结束,呼应现代分装药盒的日常管理;“饭量添碗”以食欲恢复暗示身体机能好转,从“病骨”到“嚼还香”的对比极具画面感。“老树逢人”是生命韧性的乡土表达。尾联“村头老树”作为见证者,拟人化传递康复喜悦。“延命长”既是个体重生之叹,亦暗含陆游“事定犹须待阖棺”的豁达——病愈非终点,而是新篇章的开始。此诗以古典语言重构现代康复叙事,在“病骨支离”与“健步出膏肓”的跌宕中,完成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其价值不仅在于个体经验的抒发,更揭示了医疗人文关怀的永恒性治愈既是肉体解脱,亦是精神觉醒。一组是题材看似寻常,但是没有仁心者是难以发现的,描写生动,刻画入骨,值得品味。立意深刻高远,祝福乡村老人得到良医,病体好转,获得健康!推荐欣赏!【编辑:野山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310008】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5-08-31 09:12:07
关爱人民的好诗!题材新颖而真实。人生谁敢说不病。乡村老人得病自有可怜和危难之处。一组诗就真实的写出了这种困境,为乡村老人抒发了真情,诗就为乡村老人服务了,诗的作用也就显示了。诗词文化为民服务!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8-31 09:20:52
谢谢鼓励!乡村老人如今看病难,好医生不多,老人辛运遇到良医,祝福!
2 楼 文友:野山梅 2025-08-31 09:12:30
一组是题材看似寻常,但是没有仁心者是难以发现的,描写生动,刻画入骨,值得品味。立意深刻高远,祝福乡村老人得到良医,病体好转,获得健康!推荐欣赏!
3 楼 文友:野山梅 2025-08-31 09:13:30
关注民生,没有空谈,更没有无病呻吟!好诗当如此!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8-31 09:19:40
谢谢编辑老师鼓励!好诗源于生活,好诗为民服务!
4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8-31 19:26:32
欣赏佳作,感佩才思,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