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我的眼里只有你(散文)

编辑推荐 【酒家】我的眼里只有你(散文)


作者:碧海芸菲 布衣,31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发表时间:2025-08-31 16:06:52
摘要:七夕是世人眼中的情人节,是粉红色的浪漫,是携手走天涯的依傍,更是平凡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酒家】我的眼里只有你(散文) 到七夕,爱朝暮。山河故人,亦如初见,自在欢喜,历久弥新。
   小时候,七夕是美丽的传说;青年时,七夕是忧郁的诗歌;成人后,七夕是酸涩的纪实……七夕永远都在,只是随着时光老去,我们眼里的模样变了而已。
   “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要鹊桥相会,你看天上的天牛星和织女星距离多远,到了七夕,就近了……”我六七岁时,在院子里,奶奶指着头顶的星星说道。
   当然在七夕我做过最有意义的事,便是包红指甲。隔壁的二奶奶是河南人,她很爱美,也懂一些村里媳妇们不敢干的事。有一天,我们姐妹三个硬缠着二奶奶给我们染红指甲,因为二奶奶颇为小气,一般人的要求是不会答应的,更何况是小孩子。我们央求了半天,二奶奶还是推脱说:“我染了,你妈要说我的,说给娃胡染啥呢?”我们只好跑回家,又央求了母亲一番。母亲到二奶奶家里,给二奶奶说了又说,二奶奶才终于同意了。二奶奶就用捣碎的凤仙花和了明矾沫,然后一层一层地涂到指甲盖上,涂完抹得匀匀的,再用纱布裹住,最后再用线绳把每个指头紧紧地箍住。二奶奶一再嘱咐:“晚上睡觉要小心,不能弄掉了。”于是晚上睡觉很是小心,不敢翻身,害怕包着的指甲花掉了。说实话,明矾包裹着的花汁有蛰蛰的味儿。一晚上说是怕掉了包裹,其实是蛰的睡不着。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蛰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去掉所有物料,指甲盖就是殷红殷红的豆蔻色儿。我们那时就像吃水果糖一样高兴,逢人便翘起自己的手指,是炫耀,是兴奋。当然开学了,我们也很害怕,害怕老师说染了红指甲,也害怕同学嘲笑不务正业,不过偷偷观察女老师的手指,女同学的手指,大多数都是跟自己一样的红,也便放心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我对七夕最早的文学记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我对七夕爱恋的诚挚向往;“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是我能想到的七夕最美画面;“翰墨知己千秋愿,革命夫妻偕百年”是我感受到最纯真热烈的七夕之爱……七夕便随着一件件小事,一句句经典,还有一次次憧憬种在了记忆里。
   青年时,昂首漫漫黄蝶舞是爱,低头青青河畔草是思,爱与思都是花,绽放的馨香,开成一枚枚文字,又绣成长长短短的诗篇,但多少情真意切是断线的风筝,飞向天空,游到远方,无疾或有疾,都成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哀。
   七夕在每个人眼里都是粉红的浪漫,更是银白的守望。前些年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总是过公历2月14日西方风行的情人节,后来国家加大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小年轻才慢慢过起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
   准确地说,今天是2025年8月29日,乙巳年七月初七,凌晨开始就进入中国式浪漫——七夕节,不过七夕节最隆重的礼仪应该是晚上,因为只有到了夜深人静时鹊桥才能架起来,牛郎织女也才能相会。
   关于七夕节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出自《诗经·小雅·大东》,不过文章只说牵牛星、织女星是天文星象,并未涉及到七夕习俗。东汉学者崔寔所撰的《四民月令》首次出现“七月七日”一词,而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才真正触及七夕习俗,至此中国的七夕节逐渐发展成熟。
   中国古代有四大传统爱情节日,分别是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和中秋节。随着社会发展演变,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成了“灯与谜”的热闹,三月三的上巳节成了“寻春”的踏青,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成了“月饼”的团圆,只有七月七的七夕节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成为中国真正的“爱情节”保留下来。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有诸多习俗。手持五彩丝线和连排多孔针,月光下穿针引线,以最快的速度穿完针孔的叫“得巧”,整项活动称为“穿针乞巧”。关于这项活动流传下来最有名的诗句便是林杰的《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形象地写出此项活动的高参与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民间七夕节的热闹与温馨。类似的喜蛛应巧、投针验巧,都是七夕乞巧类的习俗。也有拜织女、拜魁星等祭拜类的活动,还有吃巧果、吃巧饭等饮食类活动,为牛庆生、晒衣晒书、染指甲也广为流传。
   七夕虽然是爱情节,有的习俗不但有妇女参与,更有读书人、儿童参与,这都充分体现了中国节日全民认可度高的特点。当然不同地区,七夕节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属于吉上加吉,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在我的记忆深处里永远留存着两幅“爱情”画面,那都是二十多年前在一个老破小厂区里面发生的故事。
   小区里,那时有一道风景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总是穿着很干净的白衬衣,左手提着一把蒲扇,右手拿着一张草垫,站在道边,目光凝视着不远处,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老太太,也穿着干净的白短袖,不过老人右手总是拄着一根拐杖,左手吊在腰际,右腿是直的,左腿是弓着的,颤巍巍地向前挪着步子,说老人是挪,不如说是小跑,老人似乎得过中风,躯体总是恣睢着,每走一步,上半身就要跟着晃荡几下,而且跨的步子看着很小,但是每每疾跑下来,却能顶上几小步。那时第一位老人总是目光脉脉地注视着她,她挪到他的跟前时,他总会拉着她的手,让她有个支点,休憩一会,那时他定会拉着她的手,按摩片刻,她便像一个婴孩似的,等待他的抚爱,柔順的。
   过了不久,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的,人们都说,另一个老人走了,老人年纪大觉少,在走的晚上睡不着觉,和老太太拉家常一直到了午夜一时,当然,说的多是健康的老人,老太太听着听着,没有了声音,想是老伴睡着了,不过还是用好着的手推了推老伴,可是他却没有反应,便赶紧拨了小区诊所医生的电话,等医生来时,老人已便溺在床上。从此拄拐杖老太太在小区里露面的机会更少了。
   小区里新添了一道风景线:一位打扮很入时的年轻少妇,总是将手牵在一位年轻男人手中,边走边聊着,有时少妇还会在男人肩头亲昵地拍一下,女人穿着有五寸高的细跟鞋,所以虽男人是那种颀长而俊美的,女人是那种小鸟依人的,也并没有妨碍他们并肩而行。男人最显著的特点是留着一个光头,虽然他留光头的样子,小区的人都暗暗议论说不好看,可是又有人说,女人喜欢酷一些的男人,所以男人才那么与众不同的。女人最大的特点是一年四季衣服总是穿得很少,而且大多数都是很暴露的。很长时间,不见了男人和女人,有好事者说,女人跟人跑了,男人不得不到处寻找女人,甚至还有人说,女人这次已经不是第一次跟人跑了,女人前面跟人跑了半年才回来不久。小区有人说,现在这么开放的年代,过不下去有必要学卓文君私奔吗?有人说,女人不过是想留条后路,跑不下去的时候再回来过日子。
   小区里没有了风景,冷清了许多,人们坐到一起,再也没有了谈资。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两幅图画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今天又逢七夕,电影一般重现。
   我想七夕不仅是“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的佳人有约,更应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忠贞不渝;也不应是“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遥遥相望,而应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相互扶持。
   七夕是“我的眼里只有你”,永远的独一无二。我们的理想生活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现实却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理想与现实有了落差,于是人便感叹:当“快餐文化——快餐生活——快餐感情”成为程式化模式时,我们羡慕文学作品里《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之生死的爱,但生活里没有这些被过度美化的爱,有的只是琐碎的日子和粗茶淡饭黄齑。于是有人戏谑:以前,车马很慢,平生只爱一人;现在,川流迅疾,晨秾桃昏艳李。
   不论哪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爱情都在生活里,或许是一束玫瑰的惊喜,或许是一顿早餐的朴实,也或许是争吵过后的和解,更或许是不想多说的谦让……平凡的日子里,生活就是爱,没有奢侈名牌,没有富贵荣华,有的只是一点一滴的细碎,辛苦的节俭,奔波的劳碌,还有为钱为事的拌嘴和得到回报后的喜悦。
   人间有味至清欢,日子就应该这样。静静地享受淡泊,柴米油盐酱醋茶。把爱装进平常里,藏在生活缝隙间。我的眼里只有你,便是炽热的告白。
   全民浪漫季,相约七夕夜。斗转参横斜,星河系好梦。鹊桥为红娘,白首不分离。

共 33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七夕节,是中国民间关于爱情的一个传统节日,作者在七夕到来时,感慨良多,回忆儿时恳求二奶奶染红指甲的趣事,感叹年轻时爱情的有始无终,追溯七夕节的历史。特别是回望二十年前,老破小厂区里发生的两个爱情故事,两位老人相濡以沫,两位年轻人貌合神离。借喻歌颂爱情应该忠贞不渝、相互扶持。但理想和现实有落差,琐碎的日子和粗茶淡饭黄齑。最后的结论是人间有味至清欢,日子就应该这样。抚今追昔,寄予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称颂爱情就是平凡岁月里的相互包容和陪伴。文章感情真挚,发人深省,在这个美好的节日,值得欣赏和拜读。【编辑:千里寻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泉        2025-08-31 16:25:05
  在部分年轻人,崇拜国外节日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实更加厚重。文章情感真挚,诗文并茂,值得品读!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2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8-31 16:25:31
  当代生活中的确存在快餐爱情,但是在同甘共苦基础上的爱情是牢固的,我们要永远相信爱情,永远相信真情。谢谢云菲老师赐稿酒家,远握,秋祺!
3 楼        文友:山泉        2025-08-31 16:25:49
  问好碧海芸菲老师!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