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遗孀(散文)
上午该做午饭的时候,许周氏听见离家不远的村西大庙传来一声枪响,然后街上传来乱哄哄的脚步声,几个“顽军(经与烈士亲属多次核实)”拖着一具尸体来到门前:“这个人是不是你家的?”许周氏眼前一黑,险些跌倒——正是自己的丈夫,九岁的大女儿扶住了她,她望望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儿和自己怀孕几个月的腹部,忽然说:“不是!”。“顽军”扔下尸体,骂骂咧咧地离开了。闻讯赶来的三叔公绰起家里的砍刀要追出去,被她叫住:“人已经没了,剩下的一家人别再白白送死。”她蹒跚着被裹的小脚和矮小的身体,和乡邻们一起将丈夫草草埋葬。从此她落下了一个不由自主摇头的毛病。
那天,是1945年8月13日,明天,就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但她却等来了以这种方式回家的丈夫。十年前,16岁的她从二十里之外的龙虎峪蔡三庄嫁到这个名叫梁各庄的村子,正逢乱世,结婚那天只能晚上过来,坐在小毛驴上一路颠簸,礼盒儿里放的米漏个精光,她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兆头。公公早已去世,婆婆在她过门三天改嫁他人。过了门,弱小的她开始挑起生活担子。那时丈夫只说去东北做生意,偶尔才回一次家,并且每次都躲躲闪闪的,不敢大声说话,不能在院子里露面,然后又匆匆而去。
她不知道的是:丈夫许成龙此时已经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是丰玉遵联合县的财粮助理,他担负后勤保障,是日伪眼中的针对目标,每次回村都有人跟踪。前些日子,党中央已经发布了大反攻命令,驻玉田日军在做最后挣扎。这次,他和助手回到本村征集粮食,在村头的大庙里办公,尽管近在咫尺,但却不能回家。如此秘密行动,还是被本村的一个人发现,偷偷到玉田县城向驻守的“顽军”告了密。很快大庙前院被“顽军”包围了,告密的那个人敲门招呼他,说外边有人找他。机警的许成龙情知不妙,向助手使了一个眼色,目光不容推辞,望着助手迅速翻过后院墙跑走。他才拿着手枪推开庙门,一只脚刚迈出去,就被“顽军”一枪打在额头上……
许成龙烈士不知道的是:两天后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向世界发表《终战诏书》;一个月后的9月22日,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全歼玉田守城日军;两个多个月后,妻子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全村的人都来喝酒,庆祝这个苦难的单传三代的家庭有了后人,也为牺牲的烈士,更是为了庆祝家仇国恨得以昭雪。据说,那天,全村的人们眼里噙着泪,脸上却带着笑,酒席闹到很晚。
带着三个孩子过日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其实她在娘家比婆家日子殷实一些,因此很少插手农活,她身材矮小,身体也不是很好,但在家务活上总是紧锣密鼓,忙忙碌碌,没有丝毫懈怠。好在有乡邻亲族的支持,特别是三叔公经常接济她,大事小情帮她拿主意,有政府给的两升小米的抚恤。她不善言辞,带着一家人坚强地过着日子。有人看她艰难,劝她改嫁,她怕得这些孩子受气没有同意。
解放了,上学的大女儿给她起名周长云,不识字的她乐不可支,觉得有了自己的名字,也有了尊严,村里很多一样的女人都没有。自己的孩子有了文化,将来会更有出息。当年丈夫的助手在烈士坟前祭拜,告诉她那时发生的一切,说自己那天一直跑到蓟县才敢回头,自责扔下老许自己跑了。她叹了一口气说:“你带着公家的东西,如果一起跑,你俩目标就大了,没准都得死。”那人后来成了大领导,一直和她家保持着联系。解放后政府开会,让她指认害死丈夫的告密者,但她觉得那人其实平时并不坏,只是一时鬼迷心窍,善良的她觉得这个人也是一家之主,自己最能体味塌了大梁的家庭生活有多艰辛,因此她狠狠心没有指认那个告密的人。当时村子里有一名横行多年的恶霸,政府指认这个人是告密者,被当场处决。因此真正告密的那人一家心存感激,在以后的日子里两家相处融洽。
孩子们长大了,都上了学,都成了家。大伯家的三哥许成林,善使双枪,在丈夫牺牲一年也在本村牺牲,儿子成了家族五个家庭唯一的男丁,在丈夫牺牲的那个年龄入党,当了几十年村书记、会计。善良、诚实、正直,很有威信。儿媳是本村人,和儿子同年同月同日生,帮她一起照顾帮她一辈子的三叔公,一起给后来被接回来的亲婆婆养老送终。有时她和家人们念叨:“他就那么走了,啥都没留下,连一张照片都弄丢了。但毕竟死在了家里,国家还给补助,现在连同女儿的家庭,我也儿孙成群。那时兵荒马乱,全国该有多少在打仗时尸身没了下落的苦命人啊?和他们相比,也该知足了……”
那次在女儿家,她愣愣地看着外孙女耗费时间精心涂抹各种霜和粉,外孙女回头笑着问她:“您搽一点吗?”她淡淡地说:“自从你姥爷去世,我把胭脂粉这样的东西都扔了……”话语中满是对丈夫的怀念、对爱的坚守,令外孙女心里既难过,又敬佩!
许成龙烈士的遗骨后来迁至家族墓地,七十年代又迁入本村公墓,迁葬的时候,村里召开了追悼大会,儿媳亲手将遗骨收集在一起,当看到烈士头颅上指甲盖大小的弹孔,每个人都潸然泪下。孙辈们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烈士的血液,心里觉得特别光荣,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总会想到自己的爷爷(姥爷),想到奶奶(姥姥)这么样一个坚强的一个女人,觉得有了精神支撑,于是振作起来。后来县政府来征求意见,要把烈士移入县烈士公墓,老人不想再次失去相守几十年的亲人,婉言谢绝。
上世纪九十年代,许成龙烈士遗孀周长云卧病三年,儿孙晚辈精心服侍,于83岁安然离去,和丈夫合葬一处,相伴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