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猪肉炖粉条(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猪肉炖粉条(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419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2发表时间:2025-09-02 13:42:04

隆冬的东北虽然寒冷难耐,但在寒冷中却有一缕人间烟火倔强地升腾着,那便是猪肉炖粉条的香气了。
   东北人历来是以大气实诚示人的。无论是对待哪的人讲究的绝对是实心实意,不和你扯虚的。无论谁家来了客人,都会让盘腿上炕,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会倾其所有热情招待。招待客人的必不可少的是猪肉炖粉条。东北人讲大,大铁锅上桌,大锅灶沉甸甸地架在灶上,能容得下半扇猪肉、十数斤土豆、整捆的粉条,还有说不完的暖心话,绝对让你吃着听着,让你暖到心坎子里。
   做猪肉炖粉条的肉,东北人要用肥瘦相间的肉,然后把它们切成大块,先下锅煸炒。油脂遇热融化,滋滋作响,待肉色转黄,便投入葱姜蒜与八角花椒,刹那间香气迸发,此时要倒入酱油,东北大黄酱,酱色会迅速染透了肉块,深沉如黑土地。加水煮沸后,改文火慢炖,滋味一点点渗透进肉里。
   忙完这些,待到肉半酥烂时,放入切好滚刀块的土豆,东北的土豆淀粉含量极高,煮熟后沙糯非常,能吸饱汤汁的精华。最后加入粉条。东北的地道的土豆粉,看着灰扑扑其貌不扬,粉条入锅,在沸汤里翻滚,渐渐透明起来,露出白泡,在锅中舒展着柔软的身躯。
   猪肉粉条在大铁锅里,小火慢炖上两个时辰后,揭开锅盖时,白汽腾空而起,但见肉块颤巍巍,土豆子糯乎乎,粉条亮晶晶,汤汁浓稠得快要挂勺。撒上一把香菜葱花,黑白世界中忽然跳出一点翠绿,竟是格外动人。
   东北人吃饭不讲虚礼。盛菜用盆,吃饭用碗,筷子往桌上一戳,各自取用。猪肉炖粉条端上桌时,主人谦让着,抡起筷子就给你夹上满满一筷子,绝对没有虚头巴脑的假惺惺的客气话。如果你先夹一块肉,咬上一口,肥肉已化在口中,瘦肉软糯不塞牙,越嚼越香。然后你再尝一口土豆,面糊糊的,入口即化,香的你还想吃下一口。最后是粉条,吸溜一声吸入口中,滑溜爽弹,带着淀粉特有的甘甜。汤汁更不能浪费,浇在米饭上,能吃三大碗。
   这味道里藏着东北的魂灵。
   我在东北出生,以前家里也穷,能吃上一顿猪肉炖粉条也是过年了。后来我们一家离开东北来到承德,父亲成了国家干部有了固定工资但日子过得还是清贫。粉条不少吃,但猪肉炖粉条这个菜,一年也吃不上两顿。后来父母相继去世,我和哥那几年里也很少再回东北,但东北家人也会年年上冬时节给我和哥邮寄成捆的粉条,杀猪时还会给我们邮寄一块两块的猪肉。但每次邮寄过来粉条我俩也吃不着,我在省会上学,哥也忙于工作,东西邮寄过来就那么放着,一些猪肉也都分给邻居和同事了。大学三年级的一个年根,老婶来学校看我,硬拽着我回了东北老家。火车越往北行,窗外景色越发单调,我的心也似这荒原般空空荡荡。
   老叔知我要回来,早早炖上了一锅粉条炖肉。进屋时,暖气混着肉香扑面而来,瞬间融化了我眉睫上的霜花。老叔不说话,只盛了满满一大碗递给我:“来,趁热吃。”
   那一餐,我们三人围坐桌前,很少说话,只是吃。吃着吃着,我觉得冻僵的心渐渐回暖,那些委屈与伤感,都就着这碗炖肉咽下了肚。老婶不时给我添菜,说:“在外面受苦了。”老叔抿一口白酒,道:“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就像没有炖不烂的肉。”
   后来才知道,那时老婶家里并不宽裕,这锅肉是他们省吃俭用特意准备的。老叔腿受伤后,下岗后做零工,老婶学校那份工作也由于村里学校搬迁去了外县,老婶舍不得离开村里的那些留守儿童而没了工作。每天他俩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可是他们依然用最大号的锅,炖最实在的菜,欢迎我这个落魄归来的人。
   老婶和老叔第二天还起了大早,去集上扛回好大一块肉,然后架火点起了家里的大炉灶,说是再准备一锅猪肉炖粉条,今天村里的邻居要来家里看我。要多炖几锅菜,让来的村民邻居吃个够。
   中午开始,家里立时热闹起来。住对门的张叔叔拎来一瓶好酒,邻居李阿姨端来自家腌的酸菜,赵大爷带来刚蒸的馒头。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一锅炖肉,说说笑笑,仿佛我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王婶拍着我的肩膀:“丫头,在学校一定要好好用功学习,大学毕业后,喜欢咱东北就回家里当医生。我们都欢迎你!”她说得豪迈,眼里透着关切。李叔给我倒酒:“喝!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那天我们几家人吃了三锅炖肉,人们有说有笑地你让我我让你吃着。那一刻铁锅里炖的何止是猪肉炖粉条呀?里面盛满了东北人的豪爽大气,也是邻里之间的深情厚谊,它炖的是老乡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一锅炖菜,看似粗犷,内里却有无穷滋味。就像东北人,外表大大咧咧,内心却细腻温暖,给人火辣辣的情。
   如今我在承德,嫂子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在楼下支一个大铁锅,把楼里的邻居叫来一起吃猪肉炖粉条。虽用料相同,火候相当,却总觉少了些什么。
   东北人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将所有的细腻都炖进了这锅菜里。猪肉炖粉条不登大雅之堂,却是最接地气的美味。它不讲究摆盘造型,不求食材珍稀,要的只是实在、管饱、热乎。就像东北人的性格,不会花言巧语,但会把最好的给你;不擅表达关心,但会默默为你炖一锅肉。
   这世间美食万千,有的用舌尖品尝,有的用心品味。猪肉炖粉条属于后者,它炖的何止是肉与粉条?分明是东北人对生活的理解——再艰难的日子,只要有一口热乎的,就能熬过去;再冷的冬天,只要聚在一起,就能暖起来。
   黑土地养育的子民,有最硬的骨头,也有最软的心肠。聚在一起不分天南地北,就都是一家人。这一切,都化在了那口大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着,飘香千里,温暖无数寒冬。
   天寒地冻里,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而猪肉炖粉条里,偏偏两样都有。

共 22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猪肉炖粉条为线索,炖出东北土地的体温与人情厚度。一锅粗犷的炖菜,实则是冰天雪地中温暖的仪式。用大铁锅盛载慷慨,以肥瘦相间的肉块喻示生活的真实,让粉条吸饱汤汁如人汲取故土滋养。作者透过味觉记忆,钩沉家族迁徙的沧桑,更在老叔老婶那锅省吃俭用却毫不吝啬的炖肉中,照见东北人骨子里的硬气与柔软:他们以食物为语言,诉说“没有过不去的坎”的信念。最终,一锅家常滋味升华为文化符号,凝聚了黑土地上的人们对“团聚”与“共生”最朴素的信仰。世间美食或可惊艳舌尖,但猪肉炖粉条却直接叩击人心。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03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02 13:42:28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02 13:42:39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