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游金华双龙洞(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游金华双龙洞(散文)


作者:谷在亮 白丁,1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发表时间:2025-09-02 22:09:01
摘要:完成了五十年的夙愿,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今非昔比,双龙洞有了新气象。

游金华双龙洞
   我游览过无锡的善卷洞、张公洞,感受过浙江的瑶琳仙境,探秘过重庆的芙蓉洞,游历过桂林的银子岩溶洞,可至今还没有到访过向往已久的金华双龙洞。
   金华双龙洞曾是我童年的美梦。我在小学的语文课文中,曾读到过叶圣陶老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描述从外洞进入内洞要通过一个孔隙,需仰卧在一只只容得下两个人的小船中,由工人用绳索拉进去。在通过孔隙的过程中,仰卧的游客不能抬头,否则“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多神秘啊!能去体验一下该多好。但事与愿违,一直没有机会,这个美梦就一直藏在心中。
   然而,老天没有负我,幸好在我未达耄耋之年,机会终于从天而降。在这次到曹家边探访的回程中,同行的五位不约而同地提出绕道金华去游览双龙洞。原来他们也在小学读到过叶老先生双龙洞的文章,也想亲身体验一番。
   8月11日一早,我们一行六人,驾车来到了双龙洞景区。一进大门,便见一横一竖两块大石头上分别镌刻着“双龙胜景”,美梦就要成真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快步向前走。
   神秘的双龙洞在山坡上,我们伴着溪流声,踏着台阶向上登。走了一百多级台阶,看到一座亭子,亭子中间竖着一块石碑,上面是大文豪郭沫若1964年题的“冰壶洞”三个大字。
   我们沿著台阶继续往上,又走过了一百多级台阶,终于来到洞口。由于来得早,游人不算太多,过铁栅栏比较顺畅。走到洞口仔细一看,还真如叶老写得那样,“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被五颜六色的幻灯照得很明亮。“水石奇观”四个大字赫然在目。只见洞顶有一片蓝光,蓝光里密密麻麻挂着上百只蝙蝠。这些蝙蝠会不会飞来吸我们的血啊?怪吓人的,好在它们一动不动。我们不必在意它们。仔细观察外洞,洞壁上打出两首诗句,一首是明代诗人屠隆的“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人回溪。”,另一首是现代诗人李润峰的“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这两首诗陡然点燃游人进洞探秘的欲望。
   只见船码头围满了人,叶老文中描写的神秘“孔隙”不见了,眼前是一个扁扁的大孔洞,三只铁皮小船,并排来回穿梭,一只小船平躺六人。
   我们排队乘船,好不容易轮到了。在催促声中,我连滚带爬地躺倒船中,毕竟七十七岁了,动作不灵活了。二三丈长的水路,也不曾有叶老从容想象的“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刚想仔细打量“孔隙”,可已经被吆喝着上岸了,在两位好友的帮助下 ,我被架上了岸。
   进入内洞,豁然开朗。这已不是叶老74年前见到的“一团漆黑”,要用汽油灯照明,今非昔比,内洞五彩斑斓,如入仙境。石钟乳,石笋在灯光的照耀下,绚丽多姿。
   我努力寻找黄龙和青龙,只见在远处有黄色的灯光和青色的灯光打在洞顶垂挂下来的两条钟乳石上,有点像龙头。在双龙的下面,放着功德箱,有游客在跪拜祈福,往功德箱内投钱,很是虔诚。这石头能灵验吗?
   内洞比外洞大多了。石梯盘旋上上下下,我们沿着台阶小心翼翼地往前,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一路上看到“罗汉堂”、“仙人帐”、“小龙宫殿”等,场面壮观。“倒挂蝙蝠”、“青蛙盗仙草”、“老寿星望仙桃”、“海龟探海”等,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亢龙擎天”则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两条粗粗的钟乳石,高高耸立,直达洞顶。试问:要形成这样的钟乳石要多少年?它默默地在洞里支撑了多少年?
   走过一条粉红色的通道,就到了“冰壶洞”。这是当年叶老没能到过的地方,也是泉源的来路。如今已经开发了,不再是“黑黑的”,而是灯光闪烁。
   我们通过一段上坡路,眼前出现一块大石,上面灯光打出“中国洞瀑之最冰壶飞瀑”几个大字。循着“哗哗的”水声,再往前,就到了壮观的冰壶瀑前。洞内十多米高的水流倾泻而下,气势如虹,撞击钟乳石发出轰鸣之声,震耳欲聋。在色彩变换的灯光照射下,如梦如幻。
   洞壁上幻灯打出了郭沫若的诗句;“银河倒泻入冰壶, 道是龙宫信是诬。满壁珠现飞作雨, 一天星斗化为无。瞬看新月轮轮饱, 长有惊雷阵阵呼。压倒双龙何足异, 嵌崎此景域中孤。"
   1964年, 郭沫若游览时,被洞内"一瀑垂空下, 洞中冰雪飞"的奇景震撼, 即兴创作了这首七律。诗中"银河倒泻"形容洞内飞瀑如天河倾泻,"满壁珠现"描绘钟乳石晶莹,末句"嵌崎此景域中孤"则盛赞冰壶洞景观之独特。
   沿着冰壶洞旁的石阶向上攀登一百米左右就能出洞,再也不要像叶老当年的原路返回。站在出洞口俯视冰壶飞瀑,别有洞天,清泉更像从壶口冲出,一道弧形飞瀑在轰鸣声中泻入瑶池中。
   面对眼前的梦幻美景,我不禁感叹:时代变了,双龙洞的亮点也变了。双龙洞吸引人的不再单是七十年前的“孔隙仰卧渡小舟”了,“冰壶飞瀑“已成了新的亮,正如郭老诗句中的” 压倒双龙何足异, 嵌崎此景域中孤。“
   踏出洞口,便是文创商店,我怀着如愿以偿的喜悦,购买了几枚金华双龙洞冰箱贴赠予同行的朋友。这冰箱贴构图简洁,主题凸显,洞口上面醒目地盘着黄龙和青龙,这也正如我愿。
   金华双龙洞,我来过了,释怀了。还没来过的朋友,有生之年一定要来一趟,不要辜负了双龙洞的奇特和美景。
  
  

共 20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以叶圣陶笔下的"孔隙"为精神原点,构建起三重时空对话:1947年的文学想象、2025年的实地探访与作者跨越七十年的童年憧憬。开篇用排比罗列探洞经历,却将双龙洞置于"未竟之地"的崇高地位,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续的圆梦叙事埋下伏笔。文中"孔隙"意象的演变最具戏剧性:叶圣陶笔下需"仰卧小舟"的险隘,如今变为可容六人的铁皮船道。作者连滚带爬的狼狈上岸,与叶老当年从容观察的对比,恰是旅游商业化与原始探险性冲突的缩影。而内洞从"汽油灯照明"到"五彩斑斓"的蜕变,更构成对地质奇观与人工照明美学的双重礼赞。编辑:紫云朵朵 冰壶洞的描写彰显文本的现代性转向。作者敏锐捕捉到景观亮点的迁移——从"双龙"到"飞瀑",从静态钟乳石到动态水幕光影。郭沫若诗句的嵌入形成文学互文,而文创商店的出现则暗示旅游消费对朝圣体验的收编。这种对旅游异化的清醒认知,使文本超越普通游记,成为对现代性景观的反思。 末段"释怀"二字道尽所有游历文学的核心命题:我们追寻的究竟是地理坐标,还是心灵投影?当冰箱贴上的双龙盘踞洞口,这场跨越世纪的朝圣终于完成从地理发现到精神图腾的转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