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回娘家(散文)
那日丽日蓝天,难得儿子也有时间,于是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去看望母亲。天气渐渐暖和了,给娘买了一件衬衣和一双网面布鞋,再带上几包奶粉给娘送去。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已经来到了村口。
村里一片幽静,偶尔能看见几个老人慵懒的坐在老屋门前晒太阳,
像极了旧画里的景象。
“姥姥,我们来看你了。”刚到大门口,儿子就喊起了姥姥。娘听到喊声,从屋里迎出来招呼我们进屋。我赶快拿出衣服让娘试穿。娘乐呵呵地穿上了这件深紫色的外套,我伸手把纽扣一个一个扣上。衣服不大不小,正合适。我打趣道:“你看,穿上这件衣服,老太太显得多精神。”娘听了赞美,脸上皱纹舒展,宛如一朵盛开的秋菊,灿烂得很。
我素知买回新衣服时娘心里的甜蜜,但是平时每次打电话问:“娘,给你买件啥颜色的衣服?”娘总回答:“啥也不缺,你可别乱花钱,挣个钱不容易。”当每次把衣服买回家,让娘穿上试试时,她不停地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俺要是有两个闺女儿,福气才大了。可俺只有一个闺女。”我心里暗笑娘太贪心,有一个女儿孝敬就是福气了,竟然还想有两个闺女。
娘把衣服收起来,开始给我讲述村里最近发生的故事,东家娶媳妇了,西家添了个孙子,大大小小的事情,一股脑儿倒出来,这时候娘俨然成了村里的新闻播报员。
我静坐倾听,不时应和一声,看她眉飞色舞的模样,心下很是安然,暗暗佩服娘的记忆力还是挺好的。此刻,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健康,就是儿女最大的幸福”这句话的分量。
午饭过后,母亲拿出来亲手纳的一摞鞋垫让我挑选几双喜欢的。鞋垫的图案纷繁,有双喜临门的图案,与鱼戏莲叶的,有并蒂莲花花瓣的……我嗔怪她:“娘,你该歇一会歇会吧,如今谁还稀罕这鞋垫,几块钱就买一双。”我随手拿了两双37码大小的塞进了包里。我心里敬佩娘的眼力见,快八十岁的人了,居然还可以纳鞋垫,真了不起。
挑选完鞋垫,母亲又拿着一个大瓷碗去给我盛小米,她一边盛米一边絮叨着:“这是咱自己种的谷子碾的小米,绿色食品熬出来的小米饭好喝。你吃完了再来拿。别去超市买小米了。”“好的,这些小米够我们家吃上一段时间的。回头吃完了再说吧。”我把袋子强行从母亲手里"抢"了过来,不让她再往里面添。
娘又出去了,她到西屋拿出来一塑料袋子皂角,娘说:“听人家说,皂荚洗头洗的干净,这是从你大娘家的皂荚树下捡回来,你都拿走吧。”“好啊,原生态的植物,我试试。”
不忍拂了母亲的美意,连忙接了过来。
临出门的时候,母亲从东屋的窗户台上拿下来一个椭圆形的瓜蒌塞进了我的包里。“这是什么,有啥用啊?”我疑惑的问母亲。“这是瓜蒌,熬水喝预防咳嗽。”
“你从哪里摘的?”
“前院你来香婶子给的。瓜蒌是好东西,你放着吧,冬天熬水喝了。”
娘总是倾其所有把能给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女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是,女儿能给娘多少的孝道呢?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唉,父亲去世已经整整23年了,娘艰难的挺过来,惟愿娘能幸福安享晚年。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妈妈洗洗碗——”《常回家看看》的旋律一直在我心头回响。人上了年纪,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盼望儿女常回家看看。
每当回家看望娘时,我的心里便觉得无比的踏实,最快乐不过。
子女能陪伴父母的时间是有限的。每逢节假日,尽量挤出时间回老家看看。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聊聊天,也是我们应尽的孝道。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
百善孝为先,古人云:“千里百载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
——哪里的都庙不用拜,母亲便是子女最大的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