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陋室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陋室记(散文)


作者:砚文 白丁,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0发表时间:2025-09-03 07:40:24

我住过二十余年的老屋,如今又站在它的面前了。这屋子原先是公社的加工房,后来祖父用了些钱,将它买了下来。祖父早已作古,父亲也搬到别处去住,唯余这老屋还立在这里,默然如旧。
   屋子是土墙黑瓦,风雨侵蚀之下,墙皮剥落得厉害,露出里面的黄泥和草梗。屋顶的瓦片间,杂草丛生,有的竟长到了半尺高,荒芜,爬到了屋顶。门前的石阶被踩得光滑,中间微微凹陷,记着数十年足迹的重叠。我少时常坐在这石阶上读书,直到暮色四合,母亲唤我吃饭的声音从灶间传来。
   厨房是后来父亲亲手砌的,用的是红砖,砌得歪斜,灶台也凹凸不平。每至雨天,雨水便从墙缝渗入,积深了有半尺多,一家人只得挪到堂屋生火做饭。堂屋的角落里是牲口圈,牛粪与稻草的气味经年不散,与饭菜的香气奇异地混合在一起,竟成了我记忆中家的味道。
   楼上住人,以木板隔出两间卧房。楼板薄极,走在上面吱呀作响,翻个身楼下也听得清楚。我少时夜读,母亲便在楼下听着我的脚步声,若是我睡晚了,她便咳嗽几声,催我熄灯。
   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后来去了日本做交换生。临行前夜,父亲在堂屋里坐了一宿,烟锅里的火光明灭不定。他说,去吧,去看看外头的世界。母亲的相片挂在墙上,微微笑着,像是也赞同似的。
   如今我在国内一所中学教书,暑假得闲,便又回到这老宅。屋里空荡荡的,只有几张旧家具还在原处。灶台冷清了,不再有炊烟升起。堂屋里的牲口圈早已空了,只余些许干草碎屑。我走上楼,木板依旧吱呀作响,只是再无人在下头听着了。
   雨又下了起来,我先是一惊,继而失笑——再不必忙着挪灶了。雨水从屋顶漏下,滴在积了灰的灶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我站在堂屋中央,忽然听见母亲唤我吃饭的声音,回头却只有四壁寂然。
   老屋终究是要倒的,或三年,或五载。倒下了,便真成了一堆黄土,再无人记得这里曾住过一家人,出过一个大学生,有过悲欢离合。人生在世,亦不过如是,活着时热闹一阵,去了便去了,痕迹渐渐被风雨抹平。
   雨住了,夕阳从云缝中射出金光,照在湿漉漉的瓦片上。我锁上门,走下石阶,不敢回头。

共 8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刘禹锡有《陋室铭》,砚文作《陋室记》,语言风格和内容都不相同。我觉得,作者是在告慰老屋陋室,也告诉自己,自己是从哪里走出,是寻根追踪的散文。作者介绍了老屋的来历,写出老屋如今的荒芜苍凉,这样的时光,令人生出感慨。老屋,墙皮脱落,屋顶杂草丛生,只有母亲唤儿吃饭的声音还是那么温暖动听。红砖垒砌的厨房,雨天漏雨,牲口粪和饭香混合,在作者心中,就是家的最初味道。上下楼不隔音,母亲督促睡觉用咳嗽声。就是在这样的农村家庭,作者成为第一个大学生。在父母的忧虑里,作者走出去了。如今,作者有了稳定的工作,告别的曾经的生活。面对老屋,睹物思人,一切变得寂然起来。老屋最终是要坍塌的,所有的痕迹带回被抹平,但在作者心中却是永恒的时光记忆。这篇散文,鲜明地表达了一个观点,无论怎样的居所,都是我们的起点,不会阻碍人成长。同时,表达出作者浓浓的乡愁,一座老屋,再怎么破旧,在别人眼中不会留下影像,而生活过的人,可能更难忘记。语言简洁,对老屋的细节做了简洁朴实的描写,字句充满感情,传达出朴素的怀旧感情,读之感人。没有所谓的“惟吾德馨”,但一样有着砺人心志的意义。【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3 07:43:06
  一处陋室老屋,已经沧桑,但曾经装载着作者的生活,寄托着美好的亲情和乡愁,也是作者人生的起跑线。于是作者为之“陋室记”。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作者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