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七律·问(上)(古韵) ——问组诗
摘要:问组诗十首
七律·问组诗
之一 青史
青史名存几字间?寒星数点照重关。
补天石老空留恨,蹈海人遥未肯还。
霸业终随秋草没,孤忠长共暮云闲。
今宵欲问兴亡事,冷月无声过万山。
之二 陶渊明
折腰底事误华年?归去来兮别有天。
种豆南山云作伴,倾壶三径月同眠。
风尘眼懒观人相,松菊心清养道田。
若使先生生此际,桃源可许系渔船?
之三 范蠡
霸业功成一笑难,五湖烟水浸渔竿。
冠埋剑气浪犹巨,衣带吴霜影自寒。
鸟尽弓藏千百载,潮生月落寸心宽。
今人若解扁舟意,何向风波险处看?
之四 屈原
汨罗水浊怎离骚?独醒人悲楚国遥。
香草委尘兰泣露,孤怀沉璧浪吞礁。
九章血化湘妃竹,千载魂归屈子谣。
若使重来择枝宿,青山可肯钓渔樵?
之五 项羽
扛鼎雄才气已横,鸿门一误局全更。
八千子弟魂归去,百二河山姓易嬴。
骓逝乌江天色暮,血凝垓下草丛生。
若知无面见乡老,可悔当初不渡行?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诗文,作者这组《七律·问组诗》以“问”为线,串起青史与五位历史人物,于怀古中寄寓深思,笔力沉厚又含婉曲之致。五首诗各有聚焦却气韵贯通。写青史以“寒星”“冷月”铺陈苍凉,将兴亡之叹融于天地意象;咏陶渊明紧扣“归去”,以“云作伴”“月同眠”绘出隐逸真趣;评范蠡着眼“功成身退”,借“鸟尽弓藏”的喟叹显通透;叹屈原则以“香草委尘”“兰泣露”托孤忠,“湘妃竹”“屈子谣”续悲情;论项羽直击“鸿门一误”,用“骓逝乌江”“血凝垓下”写尽英雄末路。诗作对仗工稳,如“霸业终随秋草没,孤忠长共暮云闲”虚实相契;用典精切,“鸟尽弓藏”“扛鼎雄才”皆贴合人物。末句之“问”尤妙,既问古人抉择,亦引今人深思,让怀古有了观照现实的温度。整体而言,组诗以史为镜、以人寄怀,格律谨严却不见束缚,感慨深沉又不流于悲戚,是兼具文辞之美与思想厚度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