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北阁门·西阁门(散文)
卫辉古城的北阁门,位于德北街北端,门额的石匾落款,崇祯七年九月吉旦,即1634年所建,较古城的历史文化标识,万历十九年(1591)的望京楼,晚43年。曾俯瞰十省通衢,南来北往商贾行旅的车水马龙,曾俯瞰豫北河塑三府之首,卫辉府的繁华荣贵。但逝者如斯。不过,现在农村人“下关”、县城居民外出,往来京广铁路火车站,北阁门仍是必经之道,因此,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然而,如果问同年代的西阁门,恐怕十有八、九的年轻人,都会一脸茫然。无妨,本文告诉你:西阁门位于德西街西头。
至今,我仍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阁门的模样:坐北朝南,青石基座,城砖黛瓦,两层阁楼,而记忆最深刻的是,镶嵌在门洞内外上方的两块石匾,内书“南通十省”,外写“北拱神京”,力透纸背,遒劲有力。北阁门虽不敢和西门桥的老城门,比气势、比高大,但与斜子街的街楼较,绝对是不屑一顾的神情。
北阁门是卫辉县城与农村的分界点,出来是广袤田野,进去是店铺林立。北阁门外,西北处的一片荒地,据说有红砂,是执行死刑犯的刑场,记的我曾经被裹挟在熙攘的人流里,去看枪毙人。记的我曾经饶有兴致去探寻,北阁门外“三桥夹一井”和“一步八通碑”的典故。后来在吕祖阁的汲县二中住校上学,每星期回县城的家一次,进进出出北阁门。1964年,离开故乡到郑州上学、工作,定居,虽然次数少了,但每年仍能几次走过北阁门。
但是,那年从郑州回故乡,无比熟悉的回家坐标没有了,一阵惊慌失措,疾步过去,发现北阁门拆了,顿时失落的情绪在心里弥漫,久久不能平息。空留下的两跺威严墙壁,我感觉,像两张冷漠的脸,审视着我这个卫辉的儿子,走过时,再没有了慈祥和亲切。唯一得到的抚慰是,两块石匾改镶在了墙上,还好,没有损坏,没有孤独地躺在博物馆冷僻的角落。
德西街在卫河以北的主干道中间,垂直主干道,德南街和德北街以此分界。我家住在德西街最西头,西阁门早已荡然无存,恐怕我爹我娘,甚至爷爷奶奶,都没见过西阁门的模样,不过,大家以街口为界,称呼西阁门里、西阁门外,想必,那里肯定有座西阁门。记得西街口路边靠墙,有节断垣残壁,城墙式的大砖,半人高,有人嫌碍事,曾经用洋镐掘,除了溅起一串火星,根本掘不动,应该是西阁门的遗迹。物证链接和口口相传,以此来看,德西街曾有西阁门,毋庸置疑。
和北阁门一样,西阁门也是城乡分界,里面是居民住户,熙熙攘攘人间烟火;外面是农田、菜园,天高地阔,人影稀疏。不过,有口名闻遐迩的井,水质甘甜,是周围几条街巷人的饮用水源。记得那年,我家隔墙王老头,在街头绘声绘色讲他阁门外挑水的事,说那天起的早,天还黑着,看到井台边卧一条半大狗,灰黑色,心里迷瞪,谁家的狗,这么早,天不亮,趴井台干啥?吆喝了一声,那东西站起来。王老头说他看的清清楚楚,与狗尾巴上卷䢛异,拖着肥壮的尾巴,常识告诉他,分明是只狼!王老头吓得腿哆嗦,但已无路可退,便甩掉水桶,手持钩担与狼对峙,三两分钟后,没想到那狼,慢慢转身,悠悠地向西野地去了。王老头不再挑水,一手抓着钩担,一手提起两个水桶,跑回了阁门里的家,直到太阳出来,才上了街。
西阁门外有狼的消息不胫而走。阁门外虽然缺少人气,却是我和小伙伴的乐园,玩到天昏地黑乐不思蜀。但是那些日子,天刚擦黑,我娘和小伙伴的家长就站在街口开始呼唤。
“成牛(笔者乳名),回家!西阁门外有狼。”
“鳖的(玩伴乳名),回家!不怕狼把你叼吃了!”
……
然而,“狼来了”惊恐了几天,除了王老头,再无人邂逅,西街才慢慢恢复平静。
紧邻西阁门,有条土路,老人们称是寨墙,旁边是条蒿草没膝的干沟,称寨沟,一直通到北阁门。土路朝南,卫河大桥方向的西后街路边,也有沟的痕迹,只是不太明显。两座阁门外都没有河,但都有废弃的石桥,从小到大我有个心结解不开:没河的阁门外建桥何用?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纷纷挖掘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从政治意义看,可以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爱国和爱家乡的炽烈情怀,激励人民群众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从经济意义说,可以塑造地方形象,开发旅游,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比如,我家住在德西街多年,直到重视历史文化,才知道德西街出过河南省著名教育家李敏修和历史学家嵇文甫,如今老宅还在,岂不悲哉?
近年,我从家乡发掘的历史文化了解到,卫辉主城里,有明代封藩的潞王府、望京楼,有道府县衙,有鼓楼家祠,有贡院书院,但城外也有城,以德南、德北、德西和严光街为主的卫河桥北,为北盐店城,南起卫河桥北的德胜门,北至北阁门;东起严光街旁的卫河,西到西阁门。史载,北盐店城始建于崇祯五年(1632年)。网文称,北盐店城辟四门,即德胜和北、西阁门,以及东门,但位置不详、名称不详。有无东门,笔者存疑,严光街东侧,即是当年波涛滚滚的卫河,隔河相望荒郊野地,无桥无渡,建门何用?劳民伤财,为官傻乎?
卫辉齐建中先生,是以家乡地方历史文化而创作的知名画家,其《卫辉明清古城图》,呈现的北盐店城立体形象,解开了我多年的心结:原来,两座阁门外的桥下,曾是从卫河引流的护城河。俗话说的寨墙是城墙,寨沟是护城河故道。从图看到,北盐店城,东南半部有天然屏障卫河。从严光街北面的济渎庙分流的人工河,经北阁门、西阁门到卫河桥附近,回流卫河,西北半壁,由人工护城河守护,北盐店城可谓固若金汤。
写下《北阁门.西阁门》这篇稿子,我感觉卫辉的辉煌,许多都在历史文化里,但已成过去,令人遗憾。至于现在落伍,乃天时、地利诸多因素使然,我认为,没必要怨天尤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无常,兴衰转换,未来可期,只要坚定历史曾经辉煌的自信,只要再度崛起的向往不息,卫辉的壮丽复兴,就不会没有希望!
北阁门望京楼图片发在社团微群,可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