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柳岸】《十六字令》里的留白人生(微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十六字令》里的留白人生(微小说) ——词牌故事系列之二


作者:大呆 布衣,12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9发表时间:2025-09-04 14:19:13
摘要: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幸甚至极。

山脚下有个老鞋匠,姓令,人都叫他令师傅。他补鞋的手艺极好,针脚密实得像山间小径上的石子路。可奇怪的是,他摊子前总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墨迹遒劲地写着:“十六字令,换鞋一双。”
   镇上的娃娃们常围着他问:“令爷爷,十六字令是啥?”
   老人就眯起眼笑,皱纹舒展开来,像山峦的轮廓。“是世界上最短的词,也是最长的故事。”
   少年阿川第一次听说这事,是在他母亲鞋底又破了个洞的雨天。他攥着最后几个铜板,犹豫着走到摊前。
   “修鞋……能写十六字令换吗?”少年怯生生地问。
   令师傅抬起浑浊的眼,打量他片刻,点头。
   阿川憋红了脸。他读过几年私塾,认得字,却从没写过词。雨声淅沥,他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尖,忽然福至心灵:“山。峙立苍茫天地间。无声处,万象此中看。”
   令师傅眼中精光一闪,随即恢复浑浊。他接过那双破得不成样的布鞋,针线在苍老指间穿梭,不多时,鞋底补得比原先还结实。
   “孩子,”他递过鞋,“你这首令,写得峭拔,但太满。十六字令如人生,要留白。”
   阿川不解。他觉得自己写尽了山之巍峨。
   日子如溪水般流过山涧。阿川常去看令师傅,用一首首十六字令换母亲的鞋。他写云:“云,袅袅银装恰自矜。销魂处,飘逸更纯真”;写竹:“竹,攀爬青节破岩出。向九霄,君子志不俗”。每首都意气风发,恨不得把天地装进十六字中。
   令师傅总是静静听着,补着鞋,偶尔说一句:“太躁”或“过刚”。
   那年大旱,溪流干涸,庄稼枯黄。阿川的父亲拖着病体去远处担水,摔下山崖。丧事办完,家徒四壁。少年一夜之间沉默。
   他又去找令师傅,母亲唯一的鞋也开口了。
   摊前,他握笔的手颤抖,墨滴染脏了纸。望着焦渴的土地,他写下:
   “田,裂土枯禾泣杜鹃。苍天耳,何日降甘泉?”
   令师傅补鞋的动作顿了顿。这次,他补得格外慢,针脚细密得像在绣花。
   “孩子,”他说,“词境入了人世,但心还在外面。十六字令不是呐喊,是承载。”
   阿川仍不懂。他觉得老人太过玄虚。
   岁月推着人走。阿川成了家,有了女儿。女儿三岁那年,妻子染病去世。他抱着幼女,坐在坟前整日不语。人生如山压来,他想起令师傅说的“承载”。
   第二天,他带着女儿去鞋摊。小女儿蹒跚学步,鞋头磨破了。
   “给我纸笔吧。”阿川说。
   令师傅递过笔墨。阿川看着女儿踩在泥土上的小脚印,写下:“尘,小脚蹒跚印浅真。人生路,步步是青春。”
   令师傅笑了,眼角的皱纹如菊绽放。“这次,”他说,“词短了,意长了。”
   他补好小鞋,还系上两个红头绳做的穗子。小女孩咯咯笑着扑进父亲怀里。
   阿川忽然明白了什么。他不再常写那些宏大的山与天,开始写晨露、写炊烟、写母亲夜灯下的针线。他的词越发简单,却越发厚重。
   令师傅老了,背驼得厉害,眼睛也快看不见了。一个秋日,他唤阿川到床边。
   “我年轻时,”老人气息微弱,“和你一样,想用十六字装下整个江湖。后来才知道,最深的江湖,在这十六字的留白里。”
   他颤抖着取出一本泛黄词谱。“这是我的老师传我的。现在,交给你了。”
   阿川翻开,扉页上只有一行字:“十六字令,一字一山河,一句一人生。”
   老人闭上眼,哼起一首古老的调子,像是山风,又像是叹息。
   阿川守护着鞋摊,也守护着“十六字令换鞋”的传统。他遇到赶考的书生写“途,万里鹏程待捷书”;遇到相思的姑娘写“愁,弯月如钩挂小楼”;遇到白发老翁写“归,落叶寻根故土偎”。
   他补着鞋,听着词,渐渐明白:每双破鞋都藏着一段路,每首十六字令都载着一颗心。最短的词牌,原来能容最長的人生。
   又是一个雨天,他的小女儿已长成少女,撑伞来找他。“爹,我也写了一首。”
   阿川笑着递过纸笔。
   女儿望着父亲花白的鬓角,写下:“霜,染尽青丝岁月长。回头望,山路已苍茫。”
   阿川湿了眼眶。他想起多年前那个雨天,自己写下的第一首“山”。原来他用了半生,才真正读懂那十六个字里的留白——不是词的留白,是人生的留白。
   鞋摊依旧在山脚下,木牌在风中轻晃。上面不止有“十六字令,换鞋一双”,底下还多了一行小字:“词短情长,路难梦在。”
  

共 16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微型小说以“十六字令”为绳,以“补鞋”为结,将人生的成长、感悟与传承编织成一幅细腻绵长的山水画卷,于方寸之间见天地,于留白之处藏深情,是一篇兼具故事性与哲思性的佳作。其精妙之处,首先在于人物成长线与“留白” 哲思的深度契合。阿川的人生轨迹,恰是对“留白”从懵懂到顿悟的过程:年少时写“山”“云”,总想以十六字装下天地壮阔,词境“太满”“太躁”,一如未经世事时的张扬与急切;经历丧父之痛写“田”,词入人世却满是呐喊,未能懂“承载”之味;直至丧妻后写“尘”,从女儿的小脚印里看见“步步是青春”,才终于跳出宏大叙事,于细微处见真意——此时词虽简,却因藏了人生的重量而意长。这种成长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借“写词换鞋”的日常情节自然流露,让“留白”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历经沧桑后的沉淀与通透。整篇文章以小见大,用朴素的故事讲透深刻的人生哲理,文字如山间清泉,澄澈却有力量,读来让人在感动之余,亦对“人生留白”多了一份思索。推荐共赏!【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9-04 14:20:42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9-04 14:21:06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9-04 14:21:27
  这篇微型小说以“十六字令”为绳,以“补鞋”为结,将人生的成长、感悟与传承编织成一幅细腻绵长的山水画卷,于方寸之间见天地,于留白之处藏深情,是一篇兼具故事性与哲思性的佳作。推荐共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4 楼        文友:老百        2025-09-04 17:00:05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