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九三阅兵,钢铁意志的奔流(散文)
晨曦初绽,东方天际熔铸成一炉熔金,浩浩汤汤泼洒于华夏大地的心脏——北京。长安街,这条历史的经脉,此刻肃穆如砥。三军将士,列阵以待。屏幕前的我,屏息凝神,心潮与这黎明的光芒一同奔涌,静候这一庄严时刻的来临。
九时整,天地屏息。56门礼炮80响鸣放。声波如雷,回荡在亿万胸膛。旗手与护旗方阵,步伐铿锵,每一步都踏响时代的鼓点。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空。
9:15分,标兵出列,以纹丝不动的威武军姿精准站位。长安街上,受阅的雄师阵列森严,钢铁的轮廓在朝阳下闪耀着冷峻的光泽,昂首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分列式启程!历史的画卷在铿锵步履与引擎轰鸣中缓缓铺展。空中护旗梯队,战机拖曳着彩练,将信仰的色彩涂抹苍穹;徒步方队,紧握钢枪,步履齐整如刀切斧凿,踏出山河共振的节拍;战旗方队,猎猎飘扬的英雄谱,每面旗帜都承载着血染的荣光与不朽的誓言;装备方队,钢铁巨兽低沉轰鸣,履带碾过路面,传递着大地沉稳的心跳;紧随其后,空中梯队,银鹰列阵,撕裂长空,啸音如龙吟九天。
当那抹象征和平的橄榄绿——维和部队与青年军人方阵飒飒前行,醒目的红肩章,恍若先辈血泪凝结。年轻的眉宇间,目光沉静如渊。这目光,穿透了八十年弥漫的硝烟,与太行山上、青纱帐里那些不屈的身影隔空相望,无声诉说着历史的箴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邦国虽强,废兵必亡。”
我的目光紧锁屏幕。钢铁的洪流奔涌不息。新型主战坦克,浑身披甲,履带沉稳地咬合大地,发出狮虎般的低吼,肃穆的轰鸣震颤着空气,宣示着地面主宰的力量。防空利剑红旗系列(红旗-20、红旗-19、红旗-29)第次亮相,雷达天线旋转如警惕的瞳孔,在湛蓝天幕下构筑起坚不可摧的苍穹之盾。镇国重器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与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最引人注目,庞大身形在平板车上巍然屹立,冰冷的发射筒指向遥远的疆界。有我无敌的歼-20S、歼-35A等隐形战机如暗夜幽灵,以惊鸿之姿撕裂云层,凛冽的机翼折射出摄魂的寒光。
长安街,这条承载着千年帝都兴衰的通衢,此刻化作了一条奔腾不息的钢铁洪流。“八一”军旗猎猎招展,映照的却是历史废墟上曾经蹒跚的血色身影。回溯八十年前,日寇践踏山河,心头便压上沉沉的黯色。我们不曾亲历那场血雨腥风,荧幕上的“抗战神剧”,不乏我方勇士徒手杀敌如割草芥的夸张场面。然而,真实的山河泣血远非如此轻易。淞沪会战,一寸血肉一寸河山,将士们以尸骸迟滞强敌;衡阳孤城残破,守军在焦土瓦砾中与日寇逐巷争夺,寸土未让;台儿庄内外,大刀卷刃,枪管赤红,焦土遍野……那场古老民族几乎被打断脊梁的泣血之战,是以3500万同胞的累累白骨为代价,方换得胜利的曙光微熹——它绝非虚构的英雄史诗,而是大地深处每一寸脉搏都曾为之灼痛、至今仍在晨风中呜咽的民族涅槃史。
八十年,沧海桑田。昔日的筚路蓝缕,化作今日的钢铁森林巍然列阵于长安街的万丈金晖之下。历史的纵深感,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中轰然洞开,清晰如昨。回首南昌城头那燎原的星火,先驱们紧握的梭镖、红缨枪与寥寥无几的“汉阳造”,便是他们刺破黑暗的凭依。平型关大捷的枪声撕裂拂晓,缴获的“三八大盖”竟如获至宝。那一切,恰似稚鹰搏击长空前,那充满勇气却无比艰辛的奋力一跃!而眼前奔涌的钢铁洪流——无人机蜂群如无声的金属风暴掠过朝阳,新一代高机动雷达锐利的眼神扫描着无形疆域,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如天眼俯瞰战场风云。这些现代化武器所蕴含的近乎魔幻的摧毁力,正是从昔日积贫积弱的泥泞中蹒跚站起,一路踏碎屈辱的荆棘,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方铸就今日守护和平、威慑四方的巍巍长城!这长城无声,却振聋发聩:用血泪书写的历史教训已熔铸进民族骨髓,任何妄图染指我山河的痴念,都将遭到由钢铁意志铸成的雷霆反击!
这钢铁洪流在晨曦下的壮阔奔腾,亦勾连着人类阅兵史册上不朽的晨昏。古老中华,“涂山会盟”已肇阅兵之始,内肃军心,外慑不臣,开世界先河。“二战”烽火席卷全球的那个严冬,莫斯科红场朔风如刀,德军兵临城下,炮声隐约可闻。那个同样清冷的早晨,受阅的苏军官兵步履沉重却坚定如磐石,他们荷枪实弹走过红场。受阅后,不是回营房,而是径直踏入莫斯科郊外已成炼狱的战场。那场弥漫着悲怆与决绝的晨间检阅,是人类尊严在至暗深渊边缘迸发的凛冽光辉。历史深处如此决绝的回响,与长安街今日九点阳光下钢铁轰鸣的奔腾,形成穿越时空的双重咏叹: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窗外的阳光愈发炽烈,普照万物。然而,耳畔那九点钟的轰鸣并未消散,它以更磅礴的回响激荡在灵魂深处:这森然林立的国之重器,绝非穷兵黩武的炫耀,而是历经血泪淬炼后结晶的生存智慧,是对和平最深沉、最坚定的召唤。唯有这威武的钢铁之师,才能守护住方寸家园升起的袅袅炊烟,才能确保每一个破晓的晨光,永远浸润在安宁与希望的金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