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一部展示人性之美的瑰丽画卷(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一部展示人性之美的瑰丽画卷(赏析) ——评刘晶晶的长篇小说《远东的远冬》


作者:修成国 秀才,1071.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发表时间:2025-09-04 16:22:47


   长篇小说《远东的远冬》,是写一个出生在中国山东东平府(即水泊梁山所在地)的小伙子谢田野(小名狗蛋子,书中名字谢苗),在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时,于东北偶遇苏军少校安德烈,在安德烈安排他学习俄语期间,认识了苏联天才美女艺术家萨拉,后为了寻找已经回国的初恋情人萨拉,谢田野经安德烈的指派前往苏联远东地区西伯利亚看守一个无人的军营,于是,便发生了他与隔壁国营农场中众多漂亮女人的情爱关系。
  
   一、人性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性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永恒的话题,自然也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的话题。人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另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这就是说人性有双重的属性,一个是指的人的自然属性,另一个是指的人的社会属性。文学作品一般都会有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描写。性生理是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性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性心理不健康,就会出事情,甚至会出大事情。关于人性的叙述和描写,是作家们难以把握好的一个问题,写得不好会被认为是宣扬色情,甚至被斥之为诲淫诲盗,由此看来,如何写好男女性关系,是对于一个作家创造能力的检视和考验。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有一些在人性生活描写方面比较暴露而被列为禁书,比如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圻的《国色天香》、清代陈森的《品花宝鉴》、曹雪芹的《红楼梦》、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江南随园主人的《绣戈袍全传》等。《红楼梦》在现当代命运所以好一些,是因为毛泽东号召人们阅读。近现代的作品被称为黄色作品的有贾平凹的《废都》、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还有外国的,如英国作家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美国作家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但是这些作者并不服气,福楼拜说:“我写的并不是我所愿意写的,并不是我选择题材,而是题材本身强迫我写的。”当局只好宣告其无罪。《北回归线》的作者美国作家亨利米勒认为人就要:“永远欢乐,永远充满希望。”他并为此提起诉讼,美国最高法院最终宣布该书“不足以引起性欲。”《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解禁。
   以上这些作品,有一半我都读过,如《金瓶梅》《红楼梦》《绿野仙踪》《绣戈袍全传》《包法利夫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废都》等,我觉得这些作品关于人性的描写其实并不是那么的不堪。所以给这些作品扣上淫秽作品的帽子,恰恰是那些人,借以标榜他们自己是如何的冠冕堂皇正人君子。现在,这些作品书店里基本上都能买得到了。
   在人性方面,我认为刘晶晶的长篇小说《远东的远冬》,是写的是比较好的,作者勇敢的气魄和细腻的笔触,恰如其分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人性之美的瑰丽画卷。
  
   二、作品关于人性关系的恰当描写和阐释
   长篇小说《远东的远冬》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苏联远东的状况。二战期间,苏联阵亡、失踪、负伤达5000余万人,战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造成谢田野所看管那个军营隔壁的一个松林国营农场变成了纯粹的女儿国,于是便发生了谢田野与农场中数十个年轻女人之间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作者对这些情感关系的描写和阐释的可能。这里,且看几幅他们之间情感关系的画面。
   画面之一:阿杰莉娜与谢田野。阿杰莉娜23岁,是个舞蹈演员,白皙的皮肤,金黄色的头发,高耸的乳峰,长长的双腿,细细的腰部,是一个连女人见到都会惊叹的女人,加之高傲的神情,让一般人都难以接近。然而,在那个没有男人可供选择的世界里,面对谢田野,阿杰莉娜无论如何也高傲不起来。但是阿杰莉娜羞羞答答,后来,在谢田野女友萨拉的鼓励下,他们开始接触,谢田野会按摩,为阿杰莉娜治好了因练舞蹈带来的腰伤,两个人才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了。因为阿杰莉娜被调到新西伯利亚城芭蕾舞团,他们两人在一起仅仅有半月的时间分手了,临分手时,他们恋恋不舍相互鼓励,令人感动。
   画面之二:乌里扬娜与谢田野。乌里扬娜,是农场的一个小车司机,性格是热情奔放,情感喷发似火焰喷射器。她把谢田野作为自己情感猎取的对象。这一天,乌里扬娜送场长叶莲娜去火车站,谢田野要到河边去捕鱼,搭上乌里扬娜的小车,当叶场长下车后,谢田野知道自己无法躲过,便只能就范。之后他们各忙各的,两个小时之后,乌里扬娜又开车过来了,把疲惫的谢田野接回家去了。乌里扬娜是真心真意,谢田野对乌里扬娜是一片诚心,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买卖关系。
   画面之三:达丽娅与谢田野。达丽娅是松林农场商店的一个女售货员,她与阿杰莉娜一样年轻漂亮,金黄色的头发,淡蓝色的眼睛,长长的黑睫毛,高高的鼻梁,光鲜白洁的脸。但她外冷内热,高傲自负,不愿意表露自己的个性。情人牺牲后,更是孤独郁闷。每当谢田野来商店买东西时,她都露出羞羞答答的表情,并没有主动相邀的意思。但那深情和真诚的目光,把谢田野的心紧紧地锚定,令他无法逃脱。谢田野理解她的心情,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这个美丽的女人解除苦楚,于是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自此,达丽娅恢复了一个年轻女子的青春活力。谢田野还从生活上关心照顾她,给她做最爱吃的土豆烧牛肉。
   画面之四:客谢尼娅与谢田野。客谢尼娅,是电话局的一个女接线员,谢田野总是要到这个电话局来办理业务的,自然,就总是逃不出客谢尼娅的手心。而客谢尼娅又是一个性欲极强的女性,她有些令谢田野望而生畏。但是,因为她的美丽,因为她的激情,更因为她那良好的工作态度,谢田野无法不去满足她的那样如饥似渴的欲望,因为有了谢田野的陪伴,客谢尼娅变得更加妩媚多姿。
   画面之五:西玛与谢田野。西玛是农场保卫科的干事,它的前三任丈夫,都因为不同的原因相继离世,只有20岁的西玛,此后几乎对家庭生活甚至对人生都有些失去了信心。然而,由于谢田野的出现以及她与谢田野的接触,唤醒了这个年轻少妇的生命欲望。谢田野也被西玛的年轻漂亮正直所感动,尤其是西玛在上边来审查谢田野的未婚妻萨拉和农场人员的时候,西玛冒着风险保护了萨拉和所有的人,这些更让谢田野极为钦佩,觉得西玛不仅容貌美丽,心灵更美。于是,他愿意与西玛单独相处,并为她解除身体和心理的饥渴。而西玛也很低调,对这种关系守口如瓶。
   画面之六:拉伊莎与谢田野。拖拉机手拉伊莎因为修理出现了毛病的拖拉机,满手油污,忽然憋不住尿了,只好叫她的狗特列左尔去在附近的谢田野。当拉伊莎说自己需要谢田野帮助解开裤子时,谢田野感到非常的滑稽可笑,可又无法拒绝,总不能眼看她活人被尿憋死呀!于是帮她解开层层裤带,又帮她脱下裤子,又抱着她把尿尿完,再帮她穿上裤子系好裤带。然后,谢田野又帮助她一起修理拖拉机,准备开始春播小麦。拉伊莎还带着一个很小的儿子,谢田野非常同情这个年轻的女人,在各方面帮助她体贴她。拉伊莎也特别的通情达理,说:“其他姐妹也需要你的帮助,你也一定责无旁贷。哪个女人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
   画面之七:瓦列里娅与谢田野。瓦列里娅是奶牛场的挤奶工,30岁,胖胖的身体,肥肥的臀部,穿着漂亮的裙子,露着白白的大腿。她觉得谢田野是一个很好的男人,便主动敲开谢田野的房门,她真诚地向谢田野表白:“谢苗,你不懂女人,女人真的离不开男人,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离不开。”面对这样一个端庄大方开朗坦诚的女人,谢田野无法不成为她感情的俘虏。
   还有三个女人的情况需要特别的叙述一下。一个是琳达。这个被称为百灵鸟的琳达,是松林农场的广播员,她不仅要播放《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美妙动听的歌曲,还要广播别人写的稿件,她用甜美的声音,让劳动后疲惫寂寞的女人们心情愉悦,给农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她自己仍然处于寂寞难熬之中,琳达自然要把她渴望的目光投向谢田野。在一场暴风雨中,琳达在抢收小麦时,身体受伤,谢田野把她抱回广播站,帮助她调理,使市琳达渐渐恢复。谢田野和琳达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情意,然而,琳达因为战时负伤,失去了生理功能,他们之间无法发生肌肤之亲,只能是如同兄妹一般的纯真相处。
   一个是谢田野的恋人萨拉。萨拉出身于高贵的家庭,刚刚21岁,她多才多艺,尤其是在钢琴方面技艺超凡。她与谢田野在中国哈尔滨相识,确立了恋人关系,之后萨拉无奈回到苏联,谢田野正是为了寻找萨拉才来到了苏联。萨拉体弱多病,谢到河边为萨拉捕鱼,处处关心萨拉。谢田野与农场那些女人的复杂关系,萨拉自然知道,但她秉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她甚至故意让谢田野与天仙般的芭蕾舞演员阿杰莉娜接触,让阿杰莉娜恢复年轻女人那水灵灵的天性。萨拉的智慧和善良,不仅成全了她挚爱着的恋人谢田野,也成全了那些同命相连的农场姐妹,更成全了她自己。
   一个是农场的场长叶莲娜。叶莲娜做为一场之长,她对谢田野与那些女职工的关系非常清楚。书中没有谈到叶莲娜是否与谢田野有亲密的关系,但是读者所看到的是,叶莲娜对这件事不仅不干涉,甚至把这种和谐的男女关系做为农场人员团结的粘合剂,做为农场工作的一种推动力。当时的苏联也是处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经常有上边的人调查审查这些男女关系方面的问题,一旦事情暴露,那整个农场将陷入灭顶之灾。然而,在大家守口如瓶的隐瞒之下,在正直善良的叶莲娜场长的庇护之下,致使大家全都安然无恙。
  
   三、女人们关于人性关系的理性认知
   苏联的女人漂亮、干净、直爽、活泼、大方、不拘小节,在与谢田野的交往交流方面,虽然她们有的表现为热情奔放,有的表现为婉约含蓄,有的表现为夸张浪漫,有的表现为矜持自负,有的表现为拘谨现实,有的表现为爽朗泼辣,可谓各具情怀风情万种。但是,她们不是在性生活那么随便的女人,她们没有让人感觉到下流无耻放荡不羁,这是因为他们知书达理,优雅知性。因此,我们在审视谢田野与松林农场这几十个女人关系的时候,是不应该用惯常的伦理思维来思考和衡量的,因为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人们应该更多的从人性关怀和生命健康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我们应该看到,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那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一切行为,包括他们之间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性行为,是那么的自觉自愿,是那么的温馨愉悦,是那么的和谐有序,没有发生任何的矛盾和纠葛,更没有发生任何的打斗和伤害。这说明,那些苏联女人,是有着清醒准确的判断和认知的,她们知道,并不是只有自己才饥渴,而是大家都饥渴,大家是一个命运攸关的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她们还知道,谢田野这个男性资源,不是哪一个女人可以独自占有和享用的。她们更知道,如果哪个人企图千方百计地谋求独自占有享用谢田野,那样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而且后果可能是很惨烈的。
   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这些苏联女人在迫切需要谢田野的同时,都从各个方面关心着爱护着谢田野,她们并不是只图自己身心愉悦而不顾谢田野死活的利己主义者,如那个小车司机乌里扬娜在与谢田野做爱之后,开车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两个小时之后,她又开车来到了河边,把谢田野接回家去了;还如,西玛知道谢田野要去打猎,嘱咐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并在他的兜里装了一个面包两个苹果;女拖拉机手拉伊莎,开着拖拉机去送谢去打猎,还约好时间把他接回去;奶牛场的挤奶工瓦列利娅还把自己家最好吃的奶渣饼和上好的伏特加酒拿来给谢田野享用,并陪着谢田野一起喝……这种种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体贴,大概只有做妻子的女人才能想得到做得到。还有一点也相当重要,就是这些与谢田野相好的女人们,在偶尔遇到有人与谢田野约会的时候都尽量回避,这不仅保护了她们自己的尊严,更是在保护对方的尊严。
   这些都证明,在这个特殊的男女群体中,大家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基础之上的,说明她们都是有着自觉的做人底线的,说明他们的行为都是受到理性的支配的,而不是只靠情感和冲动来处理相互关系的。
  
   四、谢田野的心理挣扎和自我救赎
   谢田野,这个中国山东的男子汉,是一个顶天立地多才多艺的人,他会中国功夫,会推拿按摩,会翻跟头,会打猎,会做饭炒菜,会侍弄庄稼,会打仗,还会一口流利的俄语。1942年的冬季,不到20岁的谢田野,满怀救国激情,靠勇气和智慧,在黑龙江只身把两个持枪的日本兵和一个汉奸翻译官塞进冰窟窿里。这些都充分说明,谢田野不是一个不学无术混迹于世的无能之辈,某种程度上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英雄人物。他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苏联,接触到了那个相当于女儿国的松林农场,使自己成了这些年轻女人的围猎对象,面对这些年轻女人的渴望和需求,那已经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男女关系问题了,已经不是偶尔一遇的那种令人心动的艳遇了,更不是那种充满剩余精力无处释放的男人到处寻花问柳那么简单了。此时此地的他,是要用自己的身心和生命来满足那一个个长时间没有男人陪伴的年轻女人,是要用自己的身心和生命来疏解那一个个年轻女人因为生理上的压抑所带来的苦闷烦恼,是要用自己的身心和生命来治愈那一个个年轻女人因为这些苦闷烦恼所导致的身体上的各种疾病。伏尔泰说:“人类的一切疾病都是由于心灵的贫困和精神的空虚所致。”面对这些年轻漂亮的女性,面对这些水灵灵的生命,谢田野的心理压力极其沉重,他已经无法考虑到自己是否快乐和健康的问题了,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不让她们感到失望。客观地说,一个男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但是,谢田野为了那些女人的需求和健康,为了让他们快乐地生活着,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委屈自己,甚至透支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仅如此,谢田野还处处关心爱护这些善良可爱的女人们,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女人做些事情,比如他为萨拉捕鱼,为达莉娅做土豆烧牛肉,帮丽娜和朱丽娅修烟囱……这也证明,他与这些女人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性关系,还有生活和工作上的相依相帮。

共 68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评论像给文学界的“禁忌话题”做了场外科手术——用学术剪刀剖开《远东的远冬》的情欲外壳,露出人性温暖的神经脉络。作者把谢田野与苏联姑娘们的亲密关系写成战后创伤的特殊愈合剂,让每个香艳画面都透着生存哲学的柔光。 艺术上玩“擦边球平衡术”:引用《金瓶梅》到《废都》的禁书系谱当护盾,用农场女工分面包塞苹果的细节消解艳俗。最妙是将“跨国男妓”的伦理焦虑,转化为战争废墟上的生命礼赞——当叶莲娜场长把情欲当农场粘合剂时,黑格尔式的辩证突然有了体温。 思想如西伯利亚的雪原般辽阔:既承认性是人类最原始的驱动力,更坚信相互取暖才是文明的真谛。在“一男多女”的敏感设定里挖出共同体意识,证明最高级的人性美,从来不是贞节牌坊,而是破碎世界里的相互缝补。 期待您继续做文学的“破壁人”,在更多禁忌地带播种思想的蒲公英!好评论就当如此:让读者合上书本时,想起老祖宗的话——“食色性也”,原来后面还藏着半句:“仁爱生焉”。【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5-09-04 16:23:44
  作者通过多个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突出在特殊背景下(二战后的苏联)的人性关怀与和谐。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修成国        2025-09-04 19:30:14
  谢谢乐歌老师的编辑和点评!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