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尘境道场(外一篇)

  【柳岸】尘境道场(外一篇)


作者:道隐无名 白丁,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发表时间:2025-09-05 09:42:01
摘要:中年感怀,读书有感!作此篇。四十不惑,或许不是对所有问题都有了答案,而是终于明白该如何弥补过往的遗憾。

【柳岸】尘境道场(外一篇) ◎ 尘境道场
  
   人间烟火里,檐角垂落的雨珠串起市井的喧嚣,巷尾茶馆飘出的茶香裹着闲话家常,春有桃杏缀满枝头,秋有桂子染透衣襟。有人在灯红酒绿里寻得片刻欢愉,有人在柴米油盐中品出安稳滋味,更有人为功名利禄奔波半生,将这红尘看作追逐欲望的戏台——若只论表象,这人间的确藏着千般万般的好,足以让众生沉溺其中,甘愿被岁月磨平棱角,忘了来时的方向。
   可知,这片被无数人眷恋的天地,从来都不是灵魂真正的归宿,它更像天地为迷途的生灵特设的一处临时道场。我们裹挟着前世的懵懂与执念,披着肉身的皮囊踏入这方场域,从牙牙学语的孩童长成历经沧桑的成人,看似在自主选择人生的方向,实则不过是在道场中循着既定的轨迹修行。
   那些让我们心动的欢愉、让我们痛苦的别离、让我们执着的得失,不过是道场里用来打磨心性的试炼。就像铁匠铺里的铁器,要经过烈火的灼烧、铁锤的敲打,才能褪去杂质,变得坚韧锋利;灵魂也需在红尘的悲欢里浸泡,在欲望的拉扯中挣扎,才能慢慢洗去蒙尘,逐渐靠近本真。
   只是太多人被道场的幻象所困,将临时的停留当作永恒的归宿。他们为功名利禄耗尽心力,为恩怨情仇纠缠不休,在日复一日的奔波里,渐渐忘了自己为何而来,也忘了灵魂真正渴望的是什么。直到生命走到尽头,才在恍惚中惊觉,这片让人留恋的红尘,不过是修行路上的一处驿站,而非最终的终点。我们披着肉身的皮囊,带着前世未竟的执念,在这方场域里经历悲欢离合,尝遍酸甜苦辣,看似是自主选择人生轨迹,实则更像借居的旅人,暂时在此修行历练。这情境,恰似铁匠铺里熊熊燃烧的熔炉。铁匠要打造一把锋利的好刀,必先将粗铁投入烈火,任由高温灼烧,让铁中的杂质在烈焰中化为灰烬,让原本坚硬冰冷的铁块变得柔软可塑。我们的灵魂亦是如此,那些心动时的沉迷、执着时的偏执、痛苦时的脆弱,就像附着在灵魂外层的浮躁与蒙尘——心动易让人耽于欢愉而忘了前行的方向,执着易让人困于执念而失了豁达的心境,痛苦易让人陷在绝望而丢了向上的勇气。
   而红尘中的这些试炼,便如同熔炉的烈火,一点点烧去这些阻碍灵魂成长的“杂质”。心动过后的别离,教会我们珍惜当下却不沉溺;执着过后的释然,让我们懂得坚持却不固执;痛苦过后的重生,更让我们学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只是这熔炉的灼烧,终究只是修行的第一步,它能洗去灵魂表面的尘埃,却无法一下子揭开所有的面纱,让真正的自我全然显露。就像铁块在熔炉中褪去杂质,还需经过反复敲打、打磨、淬火,才能成为一把寒光凛凛的好刀;灵魂也需在一次又一次的试炼中慢慢沉淀、反思、觉醒,才能在岁月的打磨下,逐渐靠近本真的模样,让那个藏在深处的“真我”,一点点展露清晰的轮廓。
   直到某个契机降临,或许是一场撕心裂肺的失去,或许是一次彻夜难眠的顿悟,又或是某个寻常清晨醒来,看着窗外熟悉的天光,忽然觉得过往的追逐都变得模糊。那一刻,便是灵魂深处的“真主人”从沉睡中觉醒的时刻。不必有惊天动地的异象,也无需有玄妙莫测的启示,只是内心深处忽然亮起一盏灯,照透了过往所有的迷茫与困惑——原来从前执着的得失,不过是道场里的幻影;曾经纠结的对错,不过是修行中的障眼法。
   觉醒之后,天地仿佛在瞬间换了一副模样。从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刻再看山间云雾,竟能读出万物生长的韵律;再听林间风声,亦能辨出天地运行的脉络。不是世界变了,而是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灵魂不再被肉身的欲望裹挟,开始以清醒的姿态审视这方道场,也终于明白自己为何而来。所谓“使命”,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带着觉醒后的通透,去弥补过往的遗憾,去善待身边的众生,去在红尘的试炼中完成灵魂的蜕变。
   从此,便不再是被动地在红尘中漂泊,而是主动肩负起使命,做横渡尘海的行者。不再为失去的风景叹息,因为知道每一步告别都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不再为未卜的前路焦虑,因为明白只要守住本心,便不会偏离修行的方向。哪怕依旧要在人间烟火里奔波,依旧要面对柴米油盐的琐碎,心中却多了一份笃定与从容——这红尘纵有千般好,终究是借来的道场,而觉醒的灵魂,早已在天地间寻得了属于自己的航道,正带着使命,一步步走向真正的归途。
  
  
   ◎ 四十感怀:半生逐路后,方知书里藏山河
  
   倏忽间,人生已行至四十余载的渡口。回望来时路,竟常生出“半生虚度”的怅惘——那些年里,我揣着一腔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步履匆匆地追逐山川湖海,总以为远方的风景才是精彩的全部,总觉得脚下的跋涉能填满生命的空白。可当奔波的脚步稍歇,当喧嚣褪去,静下心来盘点这半生所得,才惊觉行囊空空,唯有满心的杂念与妄想在岁月里盘桓。
   细想来,这“虚度”的根源,大抵是没能尽早与“万卷书”为友。年轻时总觉得读书是“慢功夫”,远不如即刻出发去看世界来得真切,却忘了书本是前人智慧的沉淀,是打开认知边界的钥匙。那些本该在文字里汲取的养分,我错过了“立身以立学为先”的清醒,错过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滋养,更错过了用智慧武装内心的机会。
   于是,带着这样一颗未经书籍打磨的心去闯荡世界,所见的风景终究只是浮光掠影。曾以为登上高山就能读懂壮阔,却不知“会当凌绝顶”的豪情背后,藏着杜甫一生的家国情怀;曾以为踏过江河就能领悟奔涌,却不懂“大江东去”的豁达里,装着苏轼半生的豁达通透。那些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如同走马观花般在记忆里闪过,没能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更没能转化为滋养生命的力量。直到后来偶然翻开《道德经》,在墨香里与先贤对话,才猛然醒悟:原来最精彩的世界,从不在远方的奔波里,而在书籍铺就的精神天地中——这里有历史的厚重,有思想的锋芒,有情感的温度,能让人在方寸之间,看见天地辽阔、人间百态。
   如今再读《红楼梦》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竟生出强烈的共鸣。这半生的“荒唐”,是对读书意义的漠视,是对精神成长的忽略;这半生的“遗憾”,是错过了在书籍中早一步遇见更好的自己,是在盲目追逐中浪费了本该沉淀的时光。可转念一想,或许人生本就没有绝对的“虚度”,那些荒唐与遗憾,不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吗?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才更能真切地看清世界的本质——不是所有的精彩都需要用脚步丈量,不是所有的收获都来自向外追逐;内心的丰盈,精神的富足,才是支撑人生走得更远的底气,而这份底气,多半藏在读过的书里。
   四十不惑,或许不是对所有问题都有了答案,而是终于明白该如何弥补过往的遗憾。往后的日子,愿能与书为友,在墨香里沉淀杂念,在文字中汲取智慧,让那些错过的时光,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绽放光芒。毕竟,人生的路还长,从现在开始读书,永远不算太晚。
  
  

共 26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尘境道场》将人间烟火喻为灵魂修行的临时道场,以 “雨珠串喧嚣”“铁匠铺淬铁” 等意象,阐释红尘中悲欢得失是打磨心性的试炼,指出多数人困于幻象,唯有觉醒后能以通透姿态肩负使命、追寻归途,文字兼具哲理与画面感,对 “红尘修行” 的解读深刻且易懂;《四十感怀》以中年人的角度回望半生,感慨曾盲目追逐外在风景致 “行囊空空”,后醒悟书籍是精神滋养的关键,反思年轻时漠视读书的遗憾,最终立志以书为伴弥补过往,情感真挚质朴,借 “登高山不懂豪情”“读经典悟真谛” 的对比,凸显读书对丰盈内心的重要性,引发共鸣。两篇文章均善用比喻与生活场景说理,前者侧重人生本质的哲思,后者聚焦个人成长的感悟,皆蕴含深刻的生活智慧。​许多人在物质追逐中迷失自我,而文中 “红尘是临时道场” 的定位,像一面镜子照见执念,“觉醒后仍守烟火” 的态度更具指导性,既不鼓励脱离现实的空谈,也提醒人守住灵魂本真,为平衡 “入世生活” 与 “精神修行” 提供了可行思路。精彩之作,力荐文友们共赏!【编辑:梦中楼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中楼兰        2025-09-05 09:45:46
  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具感染力,比如 “以为登高山懂壮阔,却不知‘会当凌绝顶’藏家国情怀”,用具体的认知反差,把 “未读书时见世界浮浅” 的状态具象化,比空洞说教更易引发共鸣;且文章不回避 “遗憾”,却又以 “不算晚” 收尾,这种 “直面不足却积极向前” 的基调,让中年感悟少了颓丧,多了向上的生命力。
2 楼        文友:梦中楼兰        2025-09-05 09:50:07
  欢迎来到柳岸!欣赏佳作!期待分享更多精彩!柳岸有你更美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