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高山上(散文)
我第一次爬贵州的高山,是在去年夏天。朋友说要带我去看真正的“云里过日子”,我以为是夸张,直到车开上盘山路,才发现这地方的山跟我老家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老家的山是矮胖的,站在山脚下能看见山顶的树;贵州的山是瘦高的,像从地里直接戳出来的,车绕着弯往上爬,窗外的云一会儿飘到车头前,一会儿又裹着山尖看不见影子,连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朋友笑着说:“这叫山把信号吃了,等爬到顶,它才肯吐出来。”
我们去的是黔东南的一座山,没什么正经名字,当地老乡叫它“老坡”。出发前老乡给我们装了两袋煮好的玉米,说山上的路陡,饿了能垫肚子,还特意叮嘱:“看见岔路往左边走,右边那条通‘仙人洞’,以前老辈人说洞里有神仙住,现在虽说没人信了,但路不好走,别崴了脚。”我问他“仙人洞”有啥说法,老乡坐在门槛上抽着烟,慢悠悠地讲起了故事。
说是很久以前,这山上住着一户人家,男人早死,女人带着个娃靠种玉米过活。有一年天大旱,玉米苗全蔫了,女人背着娃满山找水,走得脚都磨破了,也没找到一滴。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坐在一块石头上哭,哭着哭着,就听见石头后面有声音,抬头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手里拿着个葫芦。老头说:“我知道你苦,这山里有个洞,洞里有泉水,你把葫芦拿去,灌了水回来浇地,玉米就能活。”女人赶紧磕头,接过葫芦跟着老头走,走了没多远,真看见一个黑幽幽的洞,洞里果然有泉水,清得能看见底。
从那以后,女人就常去洞里挑水,不仅浇活了自家的玉米,还帮着邻居浇地。可没过多久,村里来了个贪心的地主,听说洞里有泉水,就想把洞占了,让全村人都得给他交租子才能喝水。地主带着人上山,把女人绑在树上,自己往洞里走,结果刚进洞,就听见洞里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接着就有石头滚下来,把洞口堵死了,地主也没再出来。村里人赶紧把女人放了,去洞口看,发现堵洞口的石头上刻着几个字,没人认识,只觉得是神仙显灵,就把那洞叫“仙人洞”,逢年过节还会去洞口摆点供品。
老乡讲完,我忍不住问:“那现在洞口还堵着吗?”他摆摆手:“早就被雨水冲开了,不过里面没泉水了,就剩个空洞,黑黢黢的,我年轻时候进去过一次,走了没几步就怕了,赶紧退出来。”我听着觉得有意思,心里想着要是能去看看就好了,可朋友说山路太险,还是算了,咱们先去山顶看风景。
往上爬的路确实不好走,全是石头铺的台阶,有的地方还缺了角,得扶着旁边的树才能走稳。走一会儿就喘得不行,停下来歇脚的时候,能看见山下的村子,像撒在地上的芝麻,房子是黑瓦白墙,嵌在绿色的玉米地里,特别好看。朋友说,贵州的山大多这样,山顶是荒的,山腰和山脚有人家,因为山顶风大,冬天冷,种不了庄稼,只能长些野草和矮树。
爬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山顶。山顶上有块大平石,站在上面往下看,能看见好几座山,层层叠叠的,像海浪一样,云就在山中间飘,有时候飘得低了,能把山尖盖住,只露出半截,像海里的小岛。风特别大,吹得头发都乱了,我赶紧把外套穿上,朋友掏出手机拍照,说这景色比景区里的还好看,没白来。
我坐在平石上,看着远处的山,突然想起以前在书里看到的“蚩尤”。据说蚩尤是上古时候的部落首领,就活跃在贵州这一带的山区。那时候部落之间老打仗,蚩尤带着族人在山里跟黄帝、炎帝的部落打,打了很多年。后来蚩尤战败了,族人有的被杀了,有的往南方跑,据说现在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就是蚩尤部落的后代。
朋友听我说起这个,就说他之前去黔西南的时候,见过一个苗族老人,老人说他们苗族的祖先就是蚩尤,还说以前苗族有个习俗,人死了之后,要请人唱“指路歌”,把死者的灵魂指回老家,老家就在“东方的高山”上,那是蚩尤当年住过的地方。我问他是真的吗,他说他也不知道,不过听起来挺让人感动的,不管过了多少年,都想着要回老祖宗住过的地方。
正说着,远处传来几声鸟叫,是那种清脆的“啾啾”声,在山里显得特别亮。我顺着声音看,看见一只鸟,羽毛是灰蓝色的,停在旁边的树枝上,歪着头看我们,好像很好奇。朋友说这是“山雀子”,在贵州的山上很常见,它们不怕人,有时候还会飞到人的身边要东西吃。
我们在山顶待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太阳开始往西斜,把云彩染成了橙色,山也变成了金黄色,特别漂亮。朋友说该下山了,再晚山路就黑了,不好走。往山下走的时候,脚步比上山轻,可还是得小心,生怕滑倒。走累了停下来歇脚,我又想起老乡说的“仙人洞”,还有蚩尤的故事,突然觉得这高山不只是石头和树,它还装着很多人的故事,很多老辈人的念想。
下山的时候,路过一片玉米地,玉米已经结了穗,绿油油的,随风晃着。有个老乡在地里干活,看见我们,笑着打招呼,问我们是不是去山顶玩了,我说嗯,风景特别好。他说:“这山好啊,虽说陡,可养活了我们一辈又一辈人,种玉米、种土豆,要是没这山,我们都不知道该咋活。”我听着觉得很实在,是啊,对于住在山里的人来说,高山不是风景,是家,是饭碗,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回到村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老乡家的灯亮着,他听见我们回来,赶紧出来开门,端出热好的玉米,让我们吃。玉米是刚煮的,甜丝丝的,特别香。我咬着玉米,看着窗外的山,山在夜色里是黑的,像个巨人,静静地站在那里,守护着村里的人。
那天晚上,我住在老乡家,躺在床上,能听见山里的声音,有风吹过树的声音,有虫叫的声音,还有远处不知名的鸟叫,特别安静。我想着白天在山顶看到的风景,想着老乡讲的故事,突然觉得高山是有灵性的,它看着人们在山里生老病死,看着庄稼种了一茬又一茬,看着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它像一个老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在心里,却从不说话,只默默地站在那里,等着人们去发现它的秘密。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贵州的高山,每次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时候是春天,山上开着野花,粉的、黄的、紫的,到处都是;有时候是秋天,玉米熟了,地里一片金黄,老乡们忙着收割,脸上带着笑;有时候是冬天,山顶会下雪,白皑皑的,像盖了一层被子,特别干净。
我最喜欢的还是夏天的高山,不热,风很凉快,站在山顶上,能看见云在身边飘,能听见山里的各种声音,能想起那些老故事。我总觉得,贵州的高山,不只是山,它是活的,它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念想。它像一个老朋友,等着你来,听它讲那些藏在石头缝里、藏在树林里、藏在风里的故事。
现在有时候在家里,我还会想起那些高山,想起山顶的风,想起老乡煮的玉米,想起“仙人洞”的传说,想起蚩尤的故事。我想,等下次有空,我还要再去贵州,再去爬那些高山,再去听听山里的故事,再去看看那些站在云里的山尖,因为那里有我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风景,有我在别的地方听不到的故事,有我心里记挂着的、最朴实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