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红包(微小说)
大年决定今天晚上到王书记家送礼,然后永远地离开这个城市,这里没有他生存的地方。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是骨气,也是牢骚。
大年是半年前下的岗,单位精简,最后精简到了他头上。按说也轮不到他,人老实,业务能力还不错,工作也一直兢兢业业,对领导也敬重。可现实偏偏就要捉弄这种老实人,那种没球本事的人留下了,那些工作上吊儿郎当的人也留下了,可是就偏偏让他下了岗。对此他实在有些想不明白。越不明白越是要想,可是越想却越不明白,一肚子的委屈和悲愤。不过他也不是猪脑子,最后他终于是弄明白了,他一没有关系,二没给领导送礼,他不下岗谁下岗。这下他想明白了,但是脑子却转不过弯了:凭什么有关系的送礼的人能留下来,他大年却留不下来呢,他哪一点比那些人差?这到底算什么回事,他要去找领导说道一下。
领导是王书记,仿佛知道他的来意一样,没等他开腔便堵住了他的口:“小年啊,我知道你来的意思,我们正准备找你们谈话呢。这几天来找的人可是不少,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啊,组织和领导也很为难呀,上面的文件精神谁能违背呢!上下都为难,可是终究得有人下,你要体谅组织和领导的难处,况且这事情是组织研究决定的,虽说下了岗,但是现在就业门路多,年轻人,只要有一股子劲,总会有所成就的,啊!”后面的一个“啊”字音拖得特别长。
大年本来是想讨个说法的,没想到说法没讨着倒讨来一番说教,心里一阵窝火,心中暗自不痛快:“呸!就会打个官腔,看这事情落到你头上怎么办?”看来这趟找王书记是白找了,大年怏怏不乐地走了。他知道,再说什么都是白费口舌,怎么能改变一个书记的想法呢。
下岗已经成了铁的事实,每个月160元的生活补助也就刚够喝稀饭,但人总不能天天喝稀饭。大年不是一个很懒的人,那就自找出路吧。捣鼓夜市——赔,捣鼓服装,还是赔,人倒霉吃凉水都塞缝,不曾想做生意赚钱实在是太难了,还有一件特别让他受打击的事,那就是老婆跟他离婚了,谁愿意跟一个没钱的老实人生活在一起,那是故事里的事。大年的生活一下子全部掉进了黑暗,他恨死了王书记,因为他觉得他所有的不幸都是王书记带来的。
前几天他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单位要从他们原先下岗的人员里边返聘几名职工上岗。对于这个消息,大年是爱恨难分,喜忧参半,大年想了想,自己还是适合于干老本行,于是又想到了王书记。
在办公室大年见到了王书记,王书记有些不冷不热:“大年啊,最近混得怎么样,有事吗?”大年说明了来意。“哦!”王书记仿佛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这个嘛,组织得研究,而且还得考试,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好了,我会考虑的。”说完便不再理大年,自顾看着自己的报纸,大年知道再不会有什么情况了,起身告辞。
有原来单位关系不错的同事听说这事后开导他:“大年,这年头舍不孩子套不住狼,经济社会不出点血,不上点货,那不符合经济规律。找领导谈话,你得拿东西,否则到领导那儿去是白去、说了也是白说,你以为现在还有几个清官?”大年沉默了,树挪死,人挪活,为啥非得在一棵弯杨树上吊死呢?返聘上了又能怎么样,还不得在王书记那种势利眼下窝囊地活着。
想起王书记,大年就不禁有一种切齿之恨:“那种人也不知怎么就把官当上的,那种人能当官吗?为富不仁,伪善,为官缺德,势利,趋炎附势,这是人吗?狗都不如,”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想外面多少总是有些机会的,在这里,活人也得被尿憋死。
他决定走,但有一种报复的心理在心底升起,一定要把王书记报复一下,这种禽兽不如的东西,王书记不是喜欢钱,喜欢别人给他送礼吗,买上一个红包,里面装上几张白纸,气死他个狗日的。
大年开始着手准备,买了一个红包——现在流行送红包,随处都可以买到,然后用白纸剪成一百元人民币大小的样子,五十张就够了,每张白纸上面写着一百万元,大年心里想着:“五十张可是五千万哪,够你王书记下半辈子花的了,可是也够上枪毙好几次了。不过这种人,枪毙十次也不过分。”然后把白纸装在红包里封好。
下午他去火车站买票,返回时路过那种丧葬店,看见了那种烧给死人的冥钱,最大面值的有一千万,他买了一沓五十张的,又买了一个红包,把五十张冥钱也装进了红包,然后封好。
去王书记家的路上,他想象着他到王书记家走后的情景,最好跟电视里演的一样叫王书记气得吐血,气死了怕不好说,弄不好他得吃官司。王书记做得绝,但他大年却不能做得太绝,他决定把包冥钱的那个红包扔了,给王书记一包白纸就够他受得了,他掏出那个包冥钱的红包扔进了垃圾堆。
看到大年到来,王书记颇感到有些意外,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热情的样子,出于礼貌让了进来,水也没倒,让大年做冷板凳:“有事吗?”王书记不冷不热地问。“哦,就是上次到办公室给您说的那事,关于返聘的事,想过来再给王书记汇报一下。”大年说道。王书记仍然打着官腔:“那个事嘛,组织说了算,对不对,你想返聘,按程序走就行了,啊!”
大年听后心里恨得直痒痒,他还是耐着性子把戏演完,他从怀里边掏出“红包”,很诚恳的样子递过去:“王书记,这点意思,请你不要推辞。”王书记眼睛似乎一下子亮了起来:“你看你这个同志,不要这样嘛,可别这样子!”王书记嘴里推辞着,手上却很本能地将“红包”接过去放进了抽屉,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立刻和颜悦色起来,他起身给大年泡了一杯水:“大年啊,这个事情其实不用你说我心里也考虑着呢,你下了岗不容易,我从心底还是比较欣赏你这个人的,勤奋、老实,公司还真缺少你这种人才。这个事情嘛,你回去等通知上班就行了,啊!”大年的心底在嘲笑,这个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家伙,真是可笑。但在嘴上却说:“那就感谢王书记了。”大年看着墙上的钟,离火车开车还有半个小时,起身告辞。
王书记送到门口:“小年啊,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欢迎以后常来坐坐。”大年心底一阵冷笑:“知道了,王书记,您请回吧。”
出了家属院门,大年感觉胸中那股憋了很久的闷气一下子给放了出来,他放开嗓门,使劲吼了一声,以泄愤怒。
本文以下岗工人大年的遭遇切入,揭露现实弊病。通过精简下岗、求职碰壁、离婚、返聘送礼等情节,刻画大年从隐忍到愤懑的心理转变。
王书记“官腔”与收礼后态度转变的反差,极具讽刺,将其虚伪势利的形象钉在纸上。结尾红包内白纸的设计,是大年无力却倔强的反抗,吼出底层小人物的憋屈。
文字质朴直白,无刻意煽情,却以真实细节戳中痛点,让读者在大年的遭遇里,看见现实中权力寻租下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