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初为人师的第一声蝉鸣(散文)

精品 【宁静】初为人师的第一声蝉鸣(散文)


作者:单培文 探花,1295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2发表时间:2025-09-06 13:49:11

早晨,阳光金黄,天气晴好,虽是秋日,但夏天的酷热依旧,一如家长的热情。几十位家长穿着上白下黑的衣服走进学校,参加“蒙童开笔礼”仪式。以后,说不定要相处六年,见面打个招呼,聊上两句,成了必然之事。我建议家长鼓励孩子们多举手,多开口,积极参与互动,某家长笑了:“老师,孩子们怕老师,不敢举手啊!”
   国内的孩子多半都怕老师,特别第一年入学。初入校园,难免害怕,就像我小时候。可是,你们知道吗?老师也怕,因为我同样也是头一回。
   虽然教书二十多年,始终教授语文,积累一定经验。可是,这么多年,从初中到小学,从六年级到四年级,无论怎么转,都没教过低段,更别说一年级。小学六个年级中,老师最怕哪个年级?答案毋庸置疑——一年级。
   我出生在农村,在农村长大,直到初中才踏入集镇。我身边所有人都是农民,连老师都是。他虽然读过高中,但是代课老师,连“民办”都算不上。上课时,师生间的对话基本都是“婺源腔”(我的家乡)普通话。幸好,大家住在附近,没有语言沟通障碍。至始至终,我都以为普通话就是那样,就该那样说。
   直到初中毕业,我进入中专,位于上饶市,学生来自全地区四面八方。同学们交流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我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有多不标准,语速快,语义模糊,陈述不清,表达不明,同学常丈二摸不着头脑。
   后来,有幸成为人民教师,教初一语文。分配时,我想教数学,可学校缺了语文老师。阴差阳错,我捧上语文课本,竟然读不准“北”字,舌头一直打结,读成“fei”。台下的学生虽然并不熟悉我,还是忍不住笑起来。安静的教室内,笑声像感冒似的传染开来,一个接一个,最后我也笑了。
   下课,我找到学生洪莉菲。她微胖,齐肩短发,聪明伶俐。时隔近三十年光阴,我依然记得她小跑着来到讲台旁,流利地背着课文,从头到尾,几乎一字不落,听得我目瞪口呆。这小女孩,记忆惊人,未来可期啊!理所当然,她成了学习委员。我问她“北”的发音,她回答:“bei。”我才意识到,这么多年全读错了。
   如此水平,典型的滥竽充数,我真没资格教书。如今回望,那份愧疚仍如芒刺在背。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没有遇到良师,人生的路途就多了几分坎坷,但没有办法,那时的我就是半吊子水平,只能让农村的孩子作为我成长的背景板,牺牲他们的未来,促使我不断向上攀登。
   第一节课,我执教《金黄的大斗笠》。捧着厚厚的教参,拿着意境优美的文章,诚惶诚恐,睡觉时说的梦话都是课文,吵得室友半夜醒来。他推推我,我们又一起研究了半小时教材,才再度闭上眼睛。辛苦准备两天,备课本写得密密麻麻,如蚂蚁爬行。我觉得,应该万无一失。
   事实截然相反。临到课堂,9月的阳光那样灿烂,金黄从大地延展到天空中,小巧的鸟儿站在银杏树茂密的叶子间叽叽喳喳,蝉儿也不甘示弱地鸣叫着。我早早醒来,再度翻看教案,吃过早餐,上完厕所,听到铃响进教室。我站上讲台,眼睛盯着水磨石地面,根本不敢注视底下的学生,呼吸紧张,心跳加速,“怦怦怦”如遇强敌。学生坐在位置上紧闭嘴巴,悄然无言,课本摆放在桌角,静静等待,眼睛里充满对知识的渴望。
   我喊上课,班长喊起立,师生互致问候后进入主题。我想象中的举手、讨论、互动等环节统统消失。整个课堂成为我的独角戏,自编自演。我板书完课题后,只顾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停顿。我的语速快,加上紧张,说话更是如鸟语般,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十几分钟后,所有材料讲完。我停止“鸟语”,问学生懂了没有。教室里一片寂静,空荡荡的,像置身于一片漫无边际的原野。我深呼吸,勉强镇定下来,双手扶着桌沿,腰身向前倾斜,张开嘴问:“孩子们,听懂了吗?没懂的可以提出来。”说话时,我没有一点底气,像踩着软绵绵的棉花。要是真有学生提出问题,我该如何解答。那时的我就连“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文章体裁”都弄不明白。幸好,教室里无人举手,无人发言,死一般沉寂。剩下的时间,我只能让学生一遍遍读课文。读到下课,我像兔子一般溜之大吉。
   离开教室时,我的脸红红的,手心里全是汗,捧着的书籍都湿了,紧紧地贴在手掌上。回到办公室,我猛喝一杯茶,满满一杯,全倒进肚子里,没有一点停歇,没感觉一丝苦味。同事程老师好奇地看着我:“单老师,这么渴吗?”“嗯。挺渴的。”“第一节课感觉怎么样?”“不行,不行,你们上课吗?我想去听听课。”
   得到他的允许,我真的抱着听课本,跟着他一起进课堂,找了一面凳子,坐在过道上,当起“老师中的学生”。他讲什么,我记什么,分不清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
   幸好,学校为我指派了一名帮扶老师——方宝珍。她是正儿八经的师专毕业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像我学习水产,跟鱼打交道,与教学不沾边。她指导我上课时眼睛要看着学生,说话语速要慢,讲话要有侧重点……我一一记下,用在之后的教学中。可是,任何人学习新事物都不可能如春笋般日新月异。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那一年,我虽然态度端正,连学生的周记本都写上眉批和总批,但能力欠缺,导致教学成绩并不理想。一年后,学校再三考虑,还是让我再带一年初一,从头开始,争取打好翻身仗。
   白驹过隙,随着时间推移,我慢慢成长,最终通过招聘,从农村转道县城,成为小学教师。又是头一回,我战战兢兢。搬物品那天,正是八月底,我内心激动加恐惧,混杂成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激动是必然的,城里老师人人羡慕,况且我一考即中,所入职的学校更是中华百年名校,县内的龙头小学;恐惧同样也能理解,毕竟学校越好,管理更严,要求更高,我的水平够吗?答案是不够。特别是我这种初中老师,几年的磨炼适应的都是初中生,跟小学生并不相通,难免存在巨大的鸿沟。
   我搬着重重的家具,汗水湿透衣背,砸在地面上。劳累之余,我坐在树荫下,跟前来帮忙的同事说:“别恭喜我,说不定一年以后,我无法胜任,又回到这里。”“我相信你,一定行,加油。”同事给我鼓劲。
   到了新学校,学生多,老师多,校园大,一切都是陌生的。学校教研氛围浓厚,派遣三名优秀教师对我进行追踪,为期一周,每天听我一节课。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反倒有些庆幸。因为我清楚年轻人不该躺平,需要重锤出击。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虽然温和、持续的引导‌确为有效,但在强制手段下,提高的速度更能肉眼可见。
   为了上好课,我找到一条捷径——研究名师的教学实录。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肯定有道理。他们网上广为流传的教学实录,一定有独到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自那时起,王崧舟、于永正、张祖庆等走进我的视野,让我一生膜拜,时时效仿。
   校内三名优秀教师换好课,抱着笔记本准时进课堂。他们听完后点评,从优点到缺点,面面俱到,既擅长鼓励,又精通引导,让我只剩下点头的份。一星期即将结束时,校长带着笔记本,径直走向教室后排,腰杆挺直地坐下,我的心里战鼓齐鸣,说话声颤抖。越是紧张,结果越是糟糕,校长不满意,第二学期再度追踪,又是煎熬。
   由此可见,我的多个头一回,都是困难重重,踩着各种荆棘前进。走得亦步亦趋,但最后均能平安度过。每一道坎,都是一大成长。人生永远没有白走的路,要么成功,要么成长。
   如今,我又头一回教一年级,肯定也是如此。这不,下午,办公室里,数位同事聊天,探讨拼音教学。本来我盯着电脑,敲着键盘,有滋有味,可是一听这话题,立马来了兴趣,竖起耳朵,像个虔诚的小学生,想着学点窍门,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目前,我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拼音。小时候,我没学好;当老师后,并没有刻意去练习。因为教高段,拼音问题并非首当其冲,所以得过且过。我对于前鼻和后鼻,分不清楚,对于声母“r、l、n”三个也常混淆,所以常常后脖颈直冒凉汗,生怕误人子弟。
   前两日夜晚,路灯昏暗,树影婆娑,我坐在小区门口,那里热闹非凡。一群人坐着打牌,我却捧着手机念念有词,一会儿“in”,一会儿“ing”,一会儿“ian”,大家一边抓牌,一边对我投来诧异的目光。我尴尬,只好站起离开,沿着公路散步,避开拥挤的人群,照样“和尚念经”。
   所以,孩子们,别怕,老师也是头一回。咱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2025年9月6日星期六

共 33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回忆作者多次“初为人师”的经历——从早年教初一因发音不准、课堂紧张而愧疚,到转入县城百年名校、首次教一年级时的忐忑,再到为攻克拼音难关(分不清前后鼻音、混淆声母)而在夜晚刻苦练习的过程,既展现了作者面对教学新挑战时的谦逊与努力,也流露了对早年因自身能力不足可能影响学生的愧疚;最终传递出“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以及“人生每一次‘第一次’的困难,都是推动自我成长的宝贵契机”的人生感悟。好文,力荐文友共赏。【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06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9-06 13:54:01
  作者展现面对教学新挑战时的努力与谦逊,表达了对曾因自身能力不足可能影响学生的愧疚,更传递出“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
浩渺若尘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9-06 13:55:10
  感谢单老师投稿支持宁静,祝创作愉快!
浩渺若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