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雏鸟与苍穹(散文)
雏鸟与苍穹
昨天和隔壁旺旺超市的刘姐闲聊,话题从买一包香烟绕到了她那刚入实习期的儿子。刘姐叹着气问我有无工作可荐,言语间满是为人母的忧心:孩子右膝韧带扭伤要休养,重活定然是不能沾的;想学文案,又怕初入职场要先学数月,老板不肯给机会;我说可试试品牌酒推销,她连连摆手,说家里堆着抵债的酒都没卖掉,这行当太难;提投资开个小店,她又愁行情不好,怕血本无归。末了她才轻声说,只盼着找份三五千的工作过渡,等以后再做打算。
我听着,忽然想起檐下曾见过的鸟巢。雏鸟破壳时毛茸茸一团,若母鸟总把虫儿衔到嘴边,把谷粒堆满巢沿,它永远学不会扇动翅膀。刘姐的儿子,何尝不像这样被捧在掌心的雏鸟?刘姐家的孩子王小宝二十出头的年纪,本该是敢闯敢试的模样,却被“怕累着”“怕难住”“怕风险”层层裹住——早上怕露水打湿衣衫,中午怕烈日晒着皮肤,晚上怕蚊虫叮咬,30斤的东西搬不得,8小时的班熬不住,连学新技能的耐心都少了些。刘姐把父辈留下的二三百万存到孩子名下,以为是留了后路,却不知这安稳的“巢”,反而困住了他飞向苍穹的念想。
要知道,翱翔于苍穹的从来都是雄鹰。它们刚学飞时,哪只没从悬崖边摔过?哪只没在风雨里辨错过方向?可正是一次次扑腾、一次次调整,才练出了能搏击长空的翅膀。河里的小鱼也一样,若不学着躲开大鱼的追捕,不拼力在湍流里寻食,早成了别人的腹中餐。这世间的生存法则,从来都带着点“残酷”的公平——不吃点苦,怎知生活的滋味?不踩几个坑,怎懂避错的智慧?不担点风险,怎会有破局的勇气?
刘姐总说“等以后”,可“以后”从来不是等出来的。二三百万的存款,在如今的日子里,哪够支撑一辈子?更何况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若总想着靠利息过活,把自己养得四肢不勤,日子久了,怕是连“想飞”的念头都会淡去。人终究要像雄鹰那样,先有想触碰苍穹的欲望,再在一次次历练里磨硬翅膀,才能从雏鸟长成能独当一面的模样。
秋天的风在金湖,总有浓浓的荷香、淡淡的稻香,迎面扑来,我忽然想起刘姐说起孩子时的眼神,满是疼爱却也藏着无奈。
或许为人母者,最难的从不是为孩子筑起温室,而是学会松开手。看着他像雄鹰那样,哪怕带着几分笨拙,也要自己飞向属于他的那片天。
聊着聊着,刘姐有点想通了,自己的过往不是孩子的背书。学点放手,让孩子去大海里学会游泳,在惊涛骇浪中,搏击长空。
202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