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文坛上的“穆桂英”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文坛上的“穆桂英”


作者:闰土 进士,641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4发表时间:2025-09-06 20:43:35
摘要:做人难,做一个女人难,而对初次提笔写文章的女人,似乎更难。

做人难,做一个女人难,而对初次提笔写文章的女人,似乎更难。
   她啥都不懂,啥也不会,却总在读完别人的文章后心生感动,也很敬畏那些“文化”人。便尝试着将身边的人和事用笔记录下来,再把这些文字变成铅字,这是她的梦想。
   上学时她就热爱文学,有好多次,她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并予以表扬。她对文学、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朋友,同事闲聊很随意地扯出一段历史典故,无关紧要的话题,她都能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恰到好处的评论。
   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阅历日渐丰富,她心中总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情愫,不能一吐为快。为了释放心理重荷与心灵慰藉。工作之余、闲暇时刻,她时常以书为伴、以笔为友,写下对人生和生活的感悟,企图在书本里找到共鸣,在文字里对号入座,在“烟火中谋生,在文字里谋爱”。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文字抚慰浮躁的内心,沉淀心境。
   岁月的流失,她对父母的亏欠、未能及时尽孝而感到遗憾,让她沉默寡言。内心难以言说的苦涩如巨石压顶。尝试着提笔写下第一篇散文《怀念父亲》,对亲人的怀念、与追忆都化作一行行跳动的铅字时,压在心头的巨石,由愧疚堆砌的城堡也随之坍塌。读着自己用心用情用功写出稚嫩又肤浅的叙述散文《怀念父亲》她流下了激动又欣喜。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从小就挚爱的文学之路。
   若是有段时间不提笔,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无论工作多忙,她都会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所感所念,和身边触动人心的美好瞬间。在不断努中,她写下300多篇文章,涵盖散文、纪实文学、小小说,读书心得等,发表在各大官方平台,登上报刊,杂志。还成为了区、市作协会员以及市杂文散文学会会员。如今的她在多年坚持写作中成绩拙越,但她不满足于现状,在文学的道路上依然多学,多写,多阅读。力争写出有内涵,有价值的作品。在文学地道理上她步伐坚定,气质如弘,目前,她在尝试写中,长篇小说,希望她在文学的城堡里更上新的台阶!
   我与她相识于网络平台,因拜读对方的文章结缘,又因共同的爱好,在参加市作协文学培训会时相遇。之后,我们便经常一起探讨文学作品,交流个人观点与看法,并互相鼓励。
   她中等个头,身材匀称,大眼睛、双眼皮,爱笑。随和,鼻梁上的金丝边框眼镜,尽显文静儒雅。从外貌就能看出她是个善良且才华横溢性格温婉的女才人,为人热情、好客,懂礼数。
   人到中年的她,浑身散发着中年女性的成熟与优雅,浑身散发着成熟女性独特的魅力。衣着得体,举手投足间尽显礼数与教养。
   我觉得,若不写一写她,似乎埋汰了这位自立自强、酷爱文学、热爱生活、美貌与智慧并存既是文友又是我的学生的女佳人。她的文章我几乎都读过,字里行间既有女性的细腻与温柔,也有饱经沧桑中对人生,生活的不满与抗争。字字句句都展现着她的才华和丰盈的内心世界。我被她独有的灵性和对文学执着打动,把她介绍进了江山文学丁香社团。
   她是宝鸡市陈仓区某镇的村民,在她的笔下,家乡的一草一木,亲人,朋友,左邻右舍都是她写作的素材,都能在她的笔下形象生动,灵动而富有生命力,感情饱满笔法老辣一一的展示在她的作品里。
   多年坚持写作,她渐渐有了名气,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却也因此引起了街坊邻里的议论。有人夸她是女才子,也有人说她有文学天赋异禀的文学素养,更有人说她是古代传说中的“穆桂英”;当然也有人骂她,说她“提着碌碡打月亮,看不清远近,掂不出轻重。一个女人家,不安分守己过日子,整天写写画画能当饭吃吗?”但她不辩解,不理会,坚持我手写我心。
   她看似柔弱,但外柔内刚,认准的人和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多年间,凭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期望,她在文学的路上已走过了10个春秋。10年间多次获奖,但她不骄不躁。依然在文学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如今连她自己都不明白,自己高中没有读完,没有学历,社会阅历不深的她怎么就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一切都缘于“喜欢”。有一年区党报竟然用了她四篇散文,宝鸡日报把她的散文作为学习强国的首选文章。就连区作协主席都对她刮目相看。同学们知道后纷纷祝贺,谁也没想到当年班上学习成绩一般的她,文章竟能上报,上刊物,杂志。也是她村里,同学中独一无二的女才子。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但她不张扬,不显摆。
   每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写作亦是如此,从初次尝试写作的她单打独斗到如今各个层次的老师,前辈,同仁,都是她文学路上的良师益友,又是互相鼓励,褒奖典基石。如今的她信心满满。
   处处留情心皆新闻,单位的小花园里,几朵野生的指甲花,激发了她的灵感,让她回忆起儿时母亲种在自家院子里的指甲花。后来她得知打理这个小花园的是五保户黄金祥老人,便以此为突破口,塑造了这位善良热心的老人,也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过程,和指甲花的性能,和指甲花的精神。更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包括母亲帮她养护指甲、让她的指甲变得漂亮好看的往事。
   文章投给江山文学,两天后就获得了精品,已有数十篇文章在江山文学获得精品,这是多年写作努力中名至实归的成绩。在江山这个堪比鲁茅文化相当次更高的平台获精品,着实是靠作品,靠实力。
   我了解到,她喜欢文学,爱跳舞,属于多才多艺,才貌双全。灵活且心思缜密的70后。她不刻意打扮,不过分追求外在美,内是把灵魂与善意放在首位。不买昂贵的衣服,日子过得平淡充实,但她却有着十足的自然美。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追求写作者,用她手中的笔书写世间万物,写身边的人和事,感恩人间,真,善,美!
   她精心打磨的3800多字的散文《上河西村的女人》文章刻画了十多位栩栩如生的好姐妹。这篇文章在江山文学刊发后产生了强烈反响,在如今阅读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仍达到了五百多。
   文章在当地平台发出后,更是激起层层浪花,叫好声、赞扬声不绝于耳,这位才女的才华在当地彻底打响了。特别是她笔下70后女强人小霞,孝道与贤淑并存的60后菊琴婶,80后新秀新梅,二嫂存霞、三嫂银霞、红霞、东霞、引霞,以及戏曲精英天霞,都被塑造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两天后,这篇文章又被江山文学评为精品。
   自2023年5月加入江山文学丁香社团后,她被社团推荐的16篇文章、16篇精品,还编辑了65篇文章。硕果累累。
   她才思敏捷,文风严谨,感情细腻。看到什么就能写出什么,而且写得相当出色、相当感人。镇上过古会,走亲戚,她都会一一记录,她写下的散文脍炙人口,把卖油糕的、卖衣服的以及赶会的人都写活了,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还有《三个女人一台戏》《邻里之间》小说《二狗》等作品,都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念念不忘。
   地区的报纸,陕西市政平台也发表了她不少文章,平台上发表的就更不用说了。
   她视力不好,但她能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实在不容易。
   2022年,因写作优秀,她用娴熟的文笔写下一篇篇美文,其中一篇还被收入杂文散文一书本中,她也因此加入了市杂文散文学会。第二年,她又加入了县作家协会和市作家协会。
   她为人很低调,低调到一般人都不知道她在写作,如今她已是江山文学丁香社团的执行社长。
   谁能相信,这位相貌端庄,平易近人,热爱生活,酷爱文学的女性,在步入中年竟能以文学为伴,以书本为媒,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充实了内心世界。激励自己写出一篇篇打动人心的激扬文字。
   怪不得人们称她是文坛上的“穆桂英”。
   (原创首发)

共 29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乡村女性与文学相遇、相守的动人历程。她从生活的褶皱里拾起笔墨,以《怀念父亲》叩开写作之门,用300余篇作品记录乡邻百态、岁月温情。面对“不安分”的非议,她如穆桂英般执着,在烟火日常与文字理想间走出自己的路。从县镇村民到作协成员,从默默写作者到社团执行社长,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热爱不分身份,文字自有力量,平凡人对理想的坚守,本身就是最动人的篇章。“多年坚持写作,她渐渐有了名气,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却也因此引起了街坊邻里的议论。有人夸她是女才子,也有人说她有文学天赋异禀的文学素养,更有人说她是古代传说中的“穆桂英”;当然也有人骂她,说她“提着碌碡打月亮,看不清远近,掂不出轻重。一个女人家,不安分守己过日子,整天写写画画能当饭吃吗?”但她不辩解,不理会,坚持我手写我心。”写的多么实在,多么接地气,语言功夫多么好呀?真是扣人心弦。还有“如今连她自己都不明白,自己高中没有读完,没有学历,社会阅历不深的她怎么就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一切都缘于“喜欢”。有一年区党报竟然用了她四篇散文,宝鸡日报把她的散文作为学习强国的首选文章。就连区作协主席都对她刮目相看。同学们知道后纷纷祝贺,谁也没想到当年班上学习成绩一般的她,文章竟能上报,上刊物,杂志。也是她村里,同学中独一无二的女才子。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但她不张扬,不显摆。”作者写的大气、实再,字字句句打动人心,令人回味无穷。【丁香编辑 武双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9-06 20:49:55
  从高考落榜的乡村女子到市县作协会员,她的蜕变印证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面对“写写画画不能当饭吃”的质疑,她以300篇作品作答,用《怀念父亲》纾解愧疚,以《上河西村的女人》致敬乡邻。文字是她的铠甲,亦是她的星辰,这般坚韧,不愧“穆桂英”之名。
2 楼        文友:武双喜        2025-09-06 21:03:08
  这位文坛“穆桂英”的故事,藏着最动人的爱,她于田间地头、锅碗瓢勺挤出笔墨时光,将乡愁、亲情、乡邻百态疑于笔端,那些被她写活的指甲花、上河西村的女人们,既是生活印记,又是动人的散文。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9-06 21:05:20
  “ 文章在当地平台发出后,更是激起层层浪花,叫好声、赞扬声不绝于耳,这位才女的才华在当地彻底打响了。特别是她笔下70后女强人小霞,孝道与贤淑并存的60后菊琴婶,80后新秀新梅,二嫂存霞、三嫂银霞、红霞、东霞、引霞,以及戏曲精英天霞,都被塑造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两天后,这篇文章又被江山文学评为精品。”写的有声有色,处处打动人心。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9-06 21:33:41
  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9-06 21:35:19
  向文坛穆桂英学习!
6 楼        文友:段引丽        2025-09-06 21:40:41
  感谢社长倾情编辑,编案写的出神入化,社长文采斐然,文风细腻,感谢各位老师阅读留言!
7 楼        文友:段引丽        2025-09-07 08:20:03
  感谢各位老师阅读评论,向老师们学习,希多多指导!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