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蜻蜓(散文)

精品 【东篱】蜻蜓(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9282.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7发表时间:2025-09-07 05:58:42
摘要:已经说明我的童趣还没有完全消失,我特别关注蜻蜓了。蜻蜓,是儿时陪伴我们的最好伙伴。长大了,还觉得,关于蜻蜓的知识并未完全弄懂,一直也是我探索自然的一个角度。


   从前,没有“低空经济”这个概念,但有“低空快乐”。
   我们称蜻蜓是空中直升机,还未进化到无人机。最希望它有“悬停”的那一刻。曾用弹弓瞄准,但它灵敏得很,就在弹弓射出石子的千钧一发之际,它就轻轻地躲开了。伙伴们说它有千万只眼睛,当时觉得这个说法很夸张,后来读《十万个为什么》,果然是蜻蜓长着“复眼”,可以360度转圈看,无死角。
   无法受到蜻蜓的诱惑,曾经讨厌它那么表演,于是就探索出捕蜻蜓的好办法。最好是举一把刚刚启用的新扫帚,竹叶还未掉,竹枝细密,扫帚擎在半空,静止以待,但等蜻蜓悬停,迅雷不及掩耳,一扑即获,但力度必须无限轻微,只是要加快速度,速度和力度不能成正比。捕下的蜻蜓要放在麦秸笼笼养着,或者细线系住,挂在树枝暂停,供我们欣赏。
   我们终于从粘蝉的招数上,想到了办法。一根棍端绑一个铁圈,铁圈系上蚊帐布,成一个网兜,然后到老旧闲屋去用蜘蛛网加上粘度,蜘蛛网覆盖了蚊帐布一面,但不能多。趁着蜻蜓悬停时,往空中一扑,有时候多只蜻蜓入网。
   一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美是美极,但总拿它没办法,捕不到,逮不住。学到杨万里这两句诗,总觉得它是用诗句保护着蜻蜓,与我们的快乐就无关了。
   我未见蜻蜓立在“尖尖角”上,但看到站在荷叶上。我们那些孩子,不再扔石头,而是静静地观察,去想很多问题。曾经的我们没有生物课,但生物还是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那时,我便觉得每个孩子除了顽皮,都有求知欲。
   肥肥的荷叶,摇曳相连,那是蜻蜓缥缈起伏的舞台。这是我们的审美。我们村就有一个不大的池塘,生着寥寥几根荷花,那么多的蜻蜓都来争一个舞台,怎么放得下?可能蜻蜓的世界就是那么正常,没有发生争相表演的拥堵场面。不争不抢,是美的最优雅状态。任何一片叶子,都可成为舞台,也是蜻蜓的“广阔天地”。
   后来我们发现,在村东河的水岸,在小溪边,也有蜻蜓立在草叶上,舞台并不大,却一样安详静默。我们都以为是蜻蜓飞得太累,就不择居处,歇一歇。
  
   二
   为什么蜻蜓总是靠近水而落脚?是否是要来一场自己看得见的“水之舞”?水天一色无纤尘,独有蜻蜓影其间。蜻蜓好幸运,就是那么一落,就被诗歌留住了最美的瞬间镜头,还是特写的呢。
   后来教学还想着这事,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生物老师,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红蜻蜓》的歌词唱道“你在哪里呦,停歇在那竹竿尖上”,是不是蜻蜓是不择植物而停歇?
   生物老师告诉我,从小的观察没有错。蜻蜓在要结束生命之前,都要选择落在有水的地方,竹子周围有水,竹叶也有水,可以在上面产卵,然后滑落于水中,这就证明了一个古老的科学结论:生命起源于水。原来这一落脚是为了寄存滋养蜻蜓的虫卵,而且合适的水温,就是虫卵最好的孵化剂。
   而我们熟知的“早有蜻蜓立上头”,则是中国文化中将生命诞生说形成了“生命美学”。据说,这是蜻蜓生命的最后姿势,我们往往总是觉得某一只蜻蜓一直站在那。这让我想起了竹子开花,竹子通常是在十年乃至百年才开一次花,开花后,植株将全部养分供给花朵和种子,然后死亡。以最美的方式迎接死亡,就是迎接新生。荷叶初绿,荷尖甫出,蜻蜓就驻足上面,我们常常认为,美好的事物就是在幼稚的初期也会得到青睐赏识。其实,背后的自然和人文的意义还要深刻。它们站在一个舞台上,并非为了风情万种,也不是为了塑造美姿,而是为了后代寻找一个“襁褓”。所谓的“蜻蜓点水”,也并非浅尝辄止,是在探试水温,感受是否可以将虫卵寄托于这片水域。不过,人类的智慧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悟解,并发生迁移而变得更深刻了。
   每一种生命都释放着温度,都要做深情的付出。一切美学的背后,可能都有真相。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审美的表层,就无法抵达更多的人生有悟性的深度。动物,植物,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优雅死去的方式,将结束生命的苦痛完全包裹起来,就像我们根本就不知蜻蜓于何时,死亡于何处一样。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人选择悲壮地死去,有人选择优雅地死去,都是生命的崇高形式。
  
   三
   还有让我们不解的是,特别是夏季,小麦上晒场,蜻蜓就跟来,老农在翻晒小麦,蜻蜓盘旋在头顶,我们嗷嗷地喊。晒场的老农说,看不见蜻蜓,说明我们周围的水是臭的。也是,那些年,总有蜻蜓起舞于晒场。后来想到秋天产卵于水中,才有秋天幼体的孵化。那为什么蜻蜓喜欢在小麦场上起舞呢?
   我觉得是一种麦香被蜻蜓敏锐的嗅觉收到了,就像无线电波,蜻蜓是也感应的。
   那日去农村在一处路边乘凉,半边路晒着小麦,蜻蜓乌压压一片,我说好下雨了。老汉笑道,这不是被雨赶来的蜻蜓。我这是根据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一个画面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和父亲坐在一辆车上,一群蜻蜓飞过,父亲说“这是憋着一场大雨的兆头”。其实还真不是,是地震的一个前兆。蜻蜓是一个“晴雨表”,这是常规判断,还有更异常的表现,我们往往没有看到。
   老汉告诉我,这是蜻蜓在觅食。脱粒的小麦在阳光下会有很多肉眼难以看见的小飞虫,就是微生物,看似蜻蜓在舞蹈,其实他们正在用餐。而且,蜻蜓是小麦丰产的一个标志,尤其是小麦生长期间,没有喷洒农药,蜻蜓就多,环保局管环境,就应该看看晒小麦时蜻蜓多与少。蚜虫、飞蛾,都是危害小麦的虫害,但却是蜻蜓的美食。
   真是行家啊!我不禁感叹。环保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他们的观察符合科学,这才是懂得农业。我曾看到一篇报道说,英国的伦敦地区已经不合适种植开花的作物了,因为大量地使用农药,已经破坏了生态,其中蜂群的数量急剧减少,无法传粉授粉,造成农业减产。
   蜻蜓生于干净的水,巡飞于夏秋作物间,是为了捕食那些有害于作物的昆虫等微生物,是维护我们生态平衡的一支常被忽略的队伍。或许,杨万里的诗句,是在告诉我们审美的同时,保护蜻蜓?
   老汉跟我说起“山清水秀”这个词,没有蜻蜓的贡献,这样的山水就不可能有。我并不认可,蜻蜓的存在,意义也微乎其微。他说,为什么从前蜻蜓满村,有一个阶段,蜻蜓就像稀罕物,说起蜻蜓,孩子都不认识。山水恶化了,蜻蜓就少了。
   就像李白说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其中一定有着某种情感的寄托,或者山给了李白人生的温情。就像陆游吟“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因为花朵绽开时分泌的芳香油分子也在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哦,美是有着逻辑的真相的!
   我们常常认为李白的手法高明,将山人格化,陆游是表达和花儿同频共振的美好感情。想想当年,我们的语文课,之所以少了魅力,原来受限于教师对诗句的广泛挖掘,限于语文教师只懂得一门文学的局限性。教学时只要能够把握语文课的功能和主题,来点“节外生枝”,也不影响什么,讲一段“蜻蜓趣事”,说不定语文课还能培养出几个生物学家来呢。
   教学语文课时,常常注意力盯着那些美丽的诗句,从文学的角度去鉴赏,习惯用手法理论来解读出诗句的内涵和意象美,看来真的是一个不足。我担心的是,世界上很多有趣的东西,都是被我们追求功利性目的而放过了……
  
   四
   今年,很长时间天不下雨,那日坐在村中门前乘凉,一群蜻蜓突然飞来,老乡说,这是大雨要来的前兆。每一只,都像急于和人亲近,也不惧人离它近在咫尺。如果只是知道这么一个气象学知识,只能算浅尝辄止。
   原来,大雨来前,我们都会感觉气压很低,有点憋气。蜻蜓更敏感,飞行高度马上被限制,有的就会贴近地面飞翔。同时,地面潮湿,昆虫活动也加剧,蜻蜓低飞,是要迅速抓住机会,填饱肚皮,好在大雨倾盆而下时,躲在树叶草丛间静养消化。
   太神奇了!相比于人,人对每一次机遇的敏感,都远远不及蜻蜓,当然是受限于个人的特质,我们应该从蜻蜓身上找到生命应该有的能量和智慧。我想,人们对节令的感知,是否是受到一定的启迪?大雪封山时,冬藏粮草,错过了秋收,冬天就难过。人类的智慧在于加工了动植物的生物性,变成了人文,变成了更美妙的审美,审美的作用在于让我们去适应环境,好好保护那些看似平常的风景,包括草木虫鱼。我突然想起作家汪曾祺的文集开篇语——人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包括对草木虫鱼的兴趣。于是,他说,这样才能懂得人间滋味,人间有趣。他说,农村人养蜂放蜂采蜜,代表了“农村式的浪漫主义”,(《人间草木》)蜻蜓飞舞,是不是也在这个浪漫主义意境里呢?
   我昨天在读作家朱成玉的文章《别被蚊子咬瘦了岁月》,一直在想如何让我们的岁月胖起来,突然看向蜻蜓,蜻蜓也是蚊子的天敌。
   我喜欢迟子建的眼光,可能在文学队伍里,好好关注蜻蜓的,只有她。她写了《昆虫的天网》,她再次像杨万里那样,给了我们清新的审美,写蜻蜓就是“盛开在水面上的花朵”。我觉得,她不仅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生物学家。她如果写蜻蜓是“盛开在大地上的花朵”,我就要摇头了。我还要补充一句——蜻蜓是翩翩于大地上的锦绣舞者。
   据说,蜻蜓永远不会因太多而成害。我希望每个夏天,都能在家门口坐着看蜻蜓飞舞,成为我老年时的“低空快乐”。
   我喜欢蜻蜓,就像喜欢空中成行的大雁,都是“艺术家”,它们都有表演者的天赋,都在为我们塑造着美好的舞姿。
  
   2025年9月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6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以蜻蜓为载体,从多个方面入手,将蜻蜓的生活习性,孩子们对他的捕捉都描写得十分细腻,也十分精彩,是一篇小事物大境界的美文佳作。作者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人,将蜻蜓比喻成直升机,非常形象,也很确切。从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蜻蜓有千万只眼的答案,原来蜻蜓长着“复眼”。又从生物老师那里知道了蜻蜓在结束生命之前,要选择有水的地方产卵繁殖下一代,这也就证明了“生命起源于水”的古老科学结论。还有,蜻蜓的感应能力超乎人类,在灾难来临、大雨即至等的情况下,它就像无线电波,很快知晓。文章将蜻蜓舞蹈时,其实是在捕捉微生物,描写得很有画面感,似乎亲临现场。文章以小见大的巧思,贯穿始终,从蜻蜓的悬浮/点水/低飞等现象,挖掘出自然规律。从感性到理性到深层的感悟,使文章既有生活气息,又有知识的厚度,从自然、生态、到教育与人生,特别是结尾对这个“半空快乐”之物的感叹、怀念,有着情感的柔软度,意蕴悠长,令人思考。美文佳作,感谢老师对东篱的厚爱,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08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9-07 06:10:27
  写蜻蜓的文不少,但老师是不落俗套,另辟新径,从“半空快乐”引入话题,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一探究竟的欲望,文章从多个方面将蜻蜓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非常佩服老师的才情。很美的文章,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7 10:32:42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蜻蜓,是很多孩子小时候最早认识的空中之物,几乎每个孩子和蜻蜓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蜻蜓有着太多的秘密,我写的这些也是皮毛而已,但文学是挖掘趣味的艺术,也是带给我们思考的方式。要弄懂一种生物,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难的。大千世界,有着太多的秘密,这些秘密也构成了我们生活的趣味性。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5-09-07 08:25:52
  好美的散文哦,前两天我去晾衣服在楼顶也看到一个小蜻蜓。我也不去提捉它,观蜓小记檐下的蜻蜓总爱停在晾衣绳上,翅膀薄得像揉皱又展平的蝉翼,风一吹就轻轻颤。它们不慌不忙,要么低空掠过积水,点出一圈圈细碎的涟漪,要么悬停在花丛边,与粉蝶静静对峙。这小生灵似是把夏日的悠长都藏进了翅膀,不追不赶,只与风、与光影相伴。原来最自在的活法,从不是匆忙赶路,而是像蜻蜓这般,把每一刻都过成轻盈的诗,老师写点小动物也蛮有趣的,写得非常生动。学习欣赏。祝好老师写作愉快。秋祺!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7 11:56:01
  每一个童年的快乐,可能都无法离开蜻蜓的有关往事记忆,那时,我就觉得蜻蜓是来陪着我们玩的,尽管逮蜻蜓也属于伤害,那时我觉得蜻蜓不知世界上还有痛,还有生命的死亡的痛苦。都过去了,老了还喜欢重温那时蜻蜓的故事。也多了一些思考。从自然的蜻蜓到文化,这是我的进步,生物性到人文,我们从中获得太多的东西,包括美学文学。谢谢蓝色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9-07 09:13:29
  蜻蜓点水款款飞,以前以为这是蜻蜓做事应付了事的态度,在老师的笔下,回归了本真,有了新意。文章的深度就不需评价了,老师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精品力作,深邃悠远。我要说的是,老师敏锐的视角和对生活精细的观察,这种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再学习。有了这种能力,就具备了写出美文大作的先决条件。这篇蜻蜓就是例证,要有多么细致的耐心去注视才能发现细节之中的绝美啊!啊啊,当然,这里面有天赋,只能羡慕和欣赏。感佩老师才情横溢,拜读学习,秋日愉快,佳作连连!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7 12:28:34
  有时候,我比较喜欢思考。想起从小扑蜻蜓,兴趣就来了,蜻蜓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说不清,只是为了那一刻的捕获吧。思考是美的,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以前总觉得蜻蜓点水,就是浅尝辄止,其实这是人文的意义,二还有生物意义就是蜻蜓在试试水温,看看能不能把虫卵寄托在水中。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挖掘,有时候我们并不理解一个动物一个人这样做那样做用什么意义,其实都有着自己的逻辑判断。韩老师过奖了,坚持创作,才有可能深入了解世界,我读韩老师的散文,从一般的意义的表达上找到了你的才华,总能将幽默的种子种在字里行间,非常优美。多观察,便有了生命之趣,我觉得思维的活跃可以抵制衰老。有时候和别人聊天,总要找一个有趣的话题,所以就有了一些小情趣。谢谢韩老师给我的鼓励!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9-07 10:40:45
  蜻蜓,多么平常的小昆虫,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充满灵性的光辉,是水面盛开的花朵,是大地翩然的舞者,是天气预报员,是害虫的天敌。蜻蜓,小巧可爱,是大自然杰出的精灵,它总给人以仙气之感,却又接地气。它不惧人类,又亲近荷花;它喜水点水,又立于枝头……轻盈如它,曼妙如它,生活因它而活色生香,而花枝乱颤。作者以诗心描绘,用画意点缀,读者的眼前便群蜓漫舞,舞动时光的韵律。低空经济,低空快乐,遐想与蜓翼共展,妙不可言!盛赞才情恣肆,问候怀才老师,白露吉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7 12:34:41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留墨,读之,也知自己的文学不足。你的鉴赏给我很多启发。我们可以给蜻蜓一串名字,每一个都是诗意的表达,这些,更让我返回曾经的童话童年世界。没有人说蜻蜓多了用什么危害,可能这是唯一的,有时候野生动物多了,会失衡而蜻蜓却没有这样的担忧。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花枝乱颤,这是诗意,蜻蜓落在荷尖的那一刻,就是如此,多么美,美得想留住这个一颤的过程。孩子们无一不喜欢蜻蜓,蜻蜓无害于人。若现在持一把扫帚扑蜻蜓,跑不动了,也舍不得了。远握,问候秋安,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9-07 21:09:53
  我知道蜻蜓是完美的飞行者和捕食高手,可以正飞倒飞侧飞,极其灵敏,小时候也捕捉过这种精灵;但对于有关蜻蜓的诗句知之甚少,对于有关蜻蜓的思考几乎没有。老师的才思可以纵横古今,游与天地之间,佩服。蜻蜓在水中的幼虫现在也成了美食,我在夜市见过卖,觉得可惜了。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7 21:15:08
  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我从小就知道扑蜻蜓,老了居然还有看的兴趣,自然也喜欢探讨一下。我在教学时,遇到一篇说明文,是将仿生学的,就写到蜻蜓的复眼,知道它就是360度的视觉,世界很神奇。蜻蜓是低等生物,却有着独特的眼睛,造物主假如有的话,也是偏向。有时候喜欢思考一下,觉得特别有意思,也不是想成为思想者,哈哈。天方老师所说的蜻蜓的幼虫还成为了桌上的美食,我第一次听说。世间多怪事,有时候想不通。谢谢天方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9-09 21:46:01
  小时候,我们也经常跟蜻蜒“打交道”,但我们却没有老师的童趣,写出老师那样的美文。通过拜读老师的大作,能让我们学习有关于蜻蜓的一些知识。顺祝老师安好!遥握!敬茶!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9 21:53:54
  是一些幼稚的东西,不过蜻蜓是我的嘴喜欢,所以有了秋天我就观察,这是乐趣,将乐趣变成散文,表达一份喜欢而已。谢谢塞翁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