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时光】真情几许(赏析)

编辑推荐 【浪花·时光】真情几许(赏析) ——读元稹《遣悲怀》三首


作者:吴需荣 举人,4357.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发表时间:2025-09-07 09:33:02

一般说来,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也确实,中国历史上很多的文章和作者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只有这样的作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写出这样的文章,如岳飞的《满江红》,诸葛亮的《出师表》,曹操的《短歌行》等等。那些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完全就是他们个人品行的写照。然而,有多少规则就有多少例外,中国历史上自然也有文章精彩绝伦,实际为人却是奸邪狠辣,和文章中体现的美好情感格格不入之人,比如写《悯农》的李绅。幸好历史上没有劣迹文人封杀令,否则这些人的文章是流传不下来的。
   元稹,和白居易齐名。和白居易一样,他也是个写爱情诗的高手。又和白居易一样,他年少时也有一个红颜知己。还是和白居易一样,两个人在自己成名后,都离开了这个初恋。不过,白居易是被逼无奈,他是真心想娶这个少年时期的恋人的,只是被有心疾的母亲所逼,不敢有违孝道,最终不得已离开了那个女孩。而且他过了很多年才放下心结,开始自己的婚姻爱情生活。而元稹,则是看中了丞相家的女儿韦丛,对出身贫贱的初恋主动始乱终弃,人品高下立判。坦率说,元稹是个十足的渣男,他为了韦丛背叛了初恋,在和韦丛情意绵绵的度过几年快乐生活以后,韦丛不幸早逝,他确实很悲痛,并留下了《遣悲怀》三首,还有那句著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读来令人撕心裂肺,似乎自己是个痴情种子。可事实上他很快就又再娶了,那些情真意切的誓言成了笑话。当然,诗是真好,足以让人相信,这是他真情实感的流露,可他转头又难以置信的投入了别人的怀抱。有专家也许是因为喜欢他的诗歌,爱屋及乌,从而为他强为解释,说他确实深爱韦丛,后来时过境迁移情别恋不为过错。然而,这种论调让我想到了金庸笔下的段正淳,人家对自己身边的每个女人都是真心的,只不过也许第二天,他的真心就会留给另一个女人。所以,我还是认为,《遣悲怀》三首,我们只能就诗读诗,就是当做一篇纯粹的文学作品来看。
   第一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这是怀念和韦丛以前的生活。首句用了两个典故,谢公指谢安,他所怜爱的女孩自然就是柳絮才女谢道韫。黔娄是古代一个穷书生,但很有幸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妻子。这个比喻还是很贴切的,元稹的丈人虽然比不上谢氏家族在当时的地位,却也不遑多让,而且韦丛是他最喜爱的小女儿,谢道韫只是谢安侄女,所以韦丛收到的怜爱肯定要超过谢道韫。总之,韦丛嫁给元稹,是典型的下嫁。从下文可以看到,当时的元稹真的很穷,和黔娄差不多;而韦丛也真的很贤惠,从金枝玉叶堕落到布衣黔首甚至衣食都成问题,她都没有丝毫怨言。二三两句是说当时的日常生活,韦丛看到我没有衣服,就翻箱倒柜的找旧衣服,自然是因为没钱买新衣服,所以韦丛将自己陪嫁的旧衣服改改让我穿,让我出去能体面些;我好喝酒,每次缠着妻子要酒喝,妻子无奈拔下自己头上金钗当了换酒。这两句可见,韦丛是将自己随身带来的嫁妆物品,都贴补给了这个贫穷的新家。可东西是有限的,贴补完了也就完了,韦丛还是不得不千方百计省钱过苦日子。于是,买不起食物,韦丛就采摘野菜当做粮食。霍草,就是一种野菜,嫩时可吃,可长长了就老了,很不好吃。但是,韦丛没办法,所以即便霍草已经长长了,长老了,她还得摘下来吃。“甘”字,是说韦丛很乐意吃这个难以下咽的野草,实际上就是说韦丛甘于贫困,道尽了韦丛的贤惠和善良,也道出了作者对妻子的感激和无奈。柴火,自然也没钱买,就是靠家里的老槐树掉下的枝叶。这里的“仰”,应该是仰仗之意,也有人理解为仰望,是说韦丛仰望着槐树,急切的等待枝叶落下,别人家是等米下锅,他们家是等柴生火。韦丛可是宰相最疼爱的女儿,未婚在家时何曾有过这样的生活!悼念文章,最感动人的,不是那些口号似的感情抒发,而是深印在脑海中的那些生活细节,像苏轼的“小轩窗,正梳妆”,纳兰性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这些细致入微的生活细节,才是真情的流露。说到底,做比说重要,牢记细节当然比空话更感人。最后一句,是说如今我生活好了,可只能花钱祭奠你,或者请和尚来做些法事来超度你,实际上就是说,我很惭愧不能早点带给你幸福的生活,你现在已经不在,我一生没有为你做些什么,一生对你亏欠。
   第二首: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写自己现在的生活,和第一首的结构、写法如出一辙。第一句是说以前我们生活在一起时,也会开玩笑说万一你死后我会怎样怎样,不曾想如今都到了眼前成了现实。过去开玩笑是乐,而如今成为现实是悲,两者相对比,更显得悲苦难耐。二三两句同样写生活细节:你的衣服我不敢看,就怕睹物思人,所以基本都施舍给别人了,现在就要没有了;当年你做的针线活,还有那些针线用具,我都封存了,不忍心打开,自然也是害怕看到后伤心难过。对于家中的奴仆,我念及旧情,都对他们很好。这里的奴仆,应该都是韦丛带过来的,因为当时韦丛是丞相女儿,而元稹只是个寒士。爱屋及乌,睹物思人,元稹将对韦丛的愧疚移情到这些人身上,只是说明对韦丛的深爱。我经常梦到你,每次梦到你都会烧些纸钱给你,这是我能为你做的唯一的事情了。最后一句是千古名句,贫贱夫妻百事哀,现代人理解为夫妻家中贫困,自然万事不顺,甚至吵架打骂乃至分手,但元稹原意并不是这样。他们虽然物质上贫贱,但两人相濡以沫,关键韦丛从未抱怨,所以他们这对贫贱夫妻的生活还是融洽的,并不悲哀。元稹是说,想到当时太贫贱了,你没跟着我过到一天好日子,我就感到悲伤难过。就是说,元稹是说想到那样的生活而悲哀,并不是真正过那种日子感到悲哀。其实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生活,从第一首诗中就可以看出韦丛在婚姻生活中,虽然日子困苦但井井有条,两人也并未感到悲哀,感到生活过不下去。所以,现代人不要用这句诗做借口,说贫穷的夫妻就无法生活,甚至为自己抛弃家庭跟着富豪做小三找理由。贫贱夫妻本不是悲哀,元稹正是因为当年韦丛将贫贱生活过得很好,现在内心才感到万分对不起老婆,感到悲哀。
   第三首: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慨了。首句,我现在想念你,感慨你英年早逝,物伤其类,我也觉得自己生命也不会长久。说来也怪,夫妻间似乎就有这种默契,一般一个人走了以后,另一个也会在三年之内追随而去,或者就会很长寿。当然,这个没有科学理论依据,但现实却看到不少如此的夫妻。这一句也有人理解为,你走了,我的生命再也没有快乐了,就算活到百年,又算得了什么呢?两种理解都可以,总之是表达对你离开的不舍。第二句用了两个典故,邓攸适逢乱世,长兄早亡,他带着长兄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一起逃亡,在危急关头,两个孩子必须要放弃一个,他舍弃了自己的儿子而是带走了长兄的孩子,他当时的观念是:长兄已死,孩子是唯一希望;而自己还在,儿子死了可以再生。谁知可能命中注定,他再也没能生下孩子。潘岳,就是大美男潘安,以痴情著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亡妻写悼亡诗的文人,开创了这种题材,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全句的意思是说,命中注定该怎样就怎样,人力是不能挽回的,就像邓攸无子,可能我命中注定就不能和你长相厮守。现在我像潘岳那样为你写悼亡诗,但也只不过白费词句罢了,没有任何实际效用。第三句是感慨,一般人纪念亡妻都会说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或者说下辈子还要在一起,但元稹认为,这些都是空话,墓穴中是那么幽暗不明,死能同穴又能说明什么呢?下辈子怎么样更难说,不过都是无稽之谈罢了。这应该是元稹的真实想法,足见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所以也就能够理解他很快又会再娶了。当然,我相信这时候的他,想的肯定不是以后我的生活怎么办,再娶谁,而是他由衷的感到悲哀,感到爱人失去了,怎么做都无法挽回,怎么做都不能给自己安慰,怎么做都无法排解自己的忧伤,哪怕来生再在一起的话都不能给自己安慰。最后一句,也是向来受人激赏的一句。我愿意以后就不再睡觉了,实际上就是说我因为思念你而睡不着,但我甘愿如此,来报答你当年对我的恩情,因为你跟了我,只是过着苦日子,没有真正舒心快乐的展眉一笑。“终夜长开眼”和“平生未展眉”,对仗工整,意蕴深远,感情充沛,一写自己一写亡妻,一写将来一写过去,一写报答一写恩情,用凝练的笔触描写了刻苦的相思和感恩,确实千古奇绝。只是还是那句话,诗是好诗,情是真情,可元稹很快就打脸自己了。
   读其文观其人,我没有苛求元稹需要守节不能再娶的意思,只是感慨,如此真情实意感人至深的情感,只不过是短短一瞬。如果人的情感如此善变,如果连这样深挚的感情都不能持久,世间又哪来的真情永远?所幸,元稹只是特例,更多的文人还是言为心声的。一首七律,记赠别佳人:秋风秋雨起秋愁,睹物怀人任泪流。手捧轻轻一缕发,心藏种种万般柔。如花笑靥思昨日,似水穷年叹几秋。乌髻成灰君念否,韶华已逝再难留。

共 36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元稹《遣悲怀》三首,是悼念爱妻韦丛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爱妻英年早逝的悲伤怀念,那种深深的刻骨的思念,让自己坐卧不安,时时处处睹物思人,自己内心的伤怀和痛楚,让人同情。写出了许多名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如果不了解元稹这个人,还以为他是多么的重情,为真情付出了多少,为真爱牺牲一切。其实不然,他是个渣男,他对初恋始乱终弃,对韦丛也是很快忘却,投入新欢。韦丛是宰相之女,嫁给他受尽了穷寒之苦,由于穷困潦倒的日子使她早早贫病而死,元稹虽然心里觉得愧对贤妻,可只是心里想想,行动却很实际。虽然悼亡诗写得情真意切,感动后人千百年,可他的人品却被人所耻!作者对元稹的三首诗分析具体贴切,给人印象深刻,让人对诗作有全新的认识,感谢作者分享佳作,祝写作快乐!【浪花编辑:美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美蓉        2025-09-07 09:33:52
  赏析文章的佳作,推荐大家共赏,祝写作快乐!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