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我的姨妈(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我的姨妈(散文)


作者:牡丹花开 白丁,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0发表时间:2025-09-07 15:19:06
摘要:1917年(民国六年),我的姨妈出生在甘肃省秦安县王窑公社山区的一户富裕人家。外公外婆共育有三个孩子,两女一男,姨妈是家中长女。我的母亲是次女,出生于1922年(民国十一年),小舅则出生于1930年(民国十九年)。

1917年(民国六年),我的姨妈出生在甘肃省秦安县王窑公社山区的一户富裕人家。外公外婆共育有三个孩子,两女一男,姨妈是家中长女。我的母亲是次女,出生于1922年(民国十一年),小舅则出生于1930年(民国十九年)。
   姨妈不仅生得圆脸高鼻,双眼皮配着大眼睛,身材也十分苗条,还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织布、绣花等手工活样样精通,唯独脾气像“炸药包”,说翻脸就翻脸,比翻书还快。她的妹妹,也就是我的母亲,虽长相普通,眼睛也不好,看东西时总要把圆眼睛眯成一条缝,却老实厚道、贤惠善良。小舅和母亲一样忠厚老实,有着高鼻梁、大眼睛与双眼皮。外公一心想让小舅好好读书、将来光宗耀祖,可小舅偏偏不是读书的料,为此外公没少打骂他。
   后来小舅自学成才,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郎中”。记得母亲曾说,小时候姨妈教她绣花,她没绣好,姨妈又哭又骂,还把绣花用的“绷子”直接扔到了房顶上。可姨妈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全留给母亲和小舅,真是“刀子嘴豆腐心”,对弟弟妹妹关怀备至,真正做到了“长姐如母”。
   姨妈长到十七八岁时,上门说媒的人快把门槛踏破。外公外婆为她选中了山下槐树庙村李老爷家的少爷——那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有钱有势人家。旧社会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婚之夜揭了盖头,姨妈才第一次见到丈夫。生米已煮成熟饭,愿不愿意都由不得自己,按当时的说法,“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可姨妈见丈夫根本不入自己的眼,半分都不喜欢,当晚便衣不解带地坐着。起初,丈夫对她很好,买头饰、花果、点心哄她,想挽回她的心,姨妈却始终不肯顺从见软的不行,丈夫便来硬的,用麻绳拧成疙瘩,劈头盖脸往她头上、身上打,打得她眼冒金星,头花、耳环都被打断了可姨妈宁死不屈,丈夫见状更是变本加厉,几乎要把她往死里打。为了反抗包办婚姻,挣脱旧传统观念的束缚,姨妈趁家丁和所有人熟睡时,借着半夜上厕所的机会,靠月光逃了出来。
   一个缠了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历经千辛万苦跑到秦安县衙告状,可县太爷一听被告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李老爷家少爷,因对方财大气粗而不敢受理。“开弓没有回头箭”,外公只好花钱费力,把官司打到了天水府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这件事惊动了整个天水地区——旧社会的女人讲究“三从四德”,只有男人写休书休妻的份,从没有女人主动提出离婚,姨妈是当地第一个敢离婚的女人。
   几年后,母亲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外公外婆为她选了个文武双全、英俊潇洒的丈夫,也就是我的父亲。姨妈心里越发不平衡: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妹妹,能找到如此优秀的丈夫?自己处处比妹妹强,却遇不到称心如意的人?后来外公外婆再次托媒人给姨妈找对象,可人家一听说她是从李老爷家逃出来的媳妇,都不敢要没办法,媒人只好给她介绍了三十里外城郊一户不知底细的人家。外公特意去相看了未过门的女婿,见对方长得不错,便让姨妈嫁了过去。没想到新婚之夜揭了盖头,姨妈才发现又是个不入眼的人——原来她丈夫排行老六,长得不好看,便让长相体面的老五替自己相亲,玩了一出“偷梁换柱”生米已煮成熟饭,这次姨妈终于认命了,觉得“人的命天注定,挑来挑去都没用”。她总说自己“心强命不强”,从水坑跳进了火坑:当初李老爷家有钱有势、吃穿不愁,她偏要离婚,可离了婚还是找了个又穷又不合心意的人,只能叹一句“今世的婚姻前世定,这就是命”。
   后来姨妈有了孩子,是两男一女。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里,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含辛茹苦把孩子们拉扯大。“黄天不负有心人”,多年后她的愿望终于成真:大儿子(我的大表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周边远近闻名的裁缝;女儿(我的表姐)早年随丈夫定居西安;小儿子(我的小表哥)八十年代时是《兰州饭店》的部门经理,后来去了南方,自己开了五星级酒店,开豪车、住别墅,对姨妈格外孝顺,穿的、吃的,连人参、海参、燕窝等高级补品,都从南方空运给她。大表哥和大表嫂则守在姨妈身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记得2006年我去看姨妈时,她已八十九岁高龄,却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格外清醒,还跟我讲起民国时期她和母亲小时候的事。母亲1990年去世,到那时已过了16年,姨妈说起妹妹,仍哭得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她们姐妹情深,姨妈对母亲一直很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还在世时,姨妈每年都会让小儿子用背篓给我们家背瓜果蔬菜——山里人靠天吃饭,这些东西格外珍贵。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夏天,小表哥送瓜果到我们家,刚进院子就看见杏树上有只黄鼠狼在偷杏,他爬树想捉黄鼠狼,不料被黄鼠狼咬得手流了血。五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帮小表哥包扎伤口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除此之外,姨妈每年还会帮母亲做三双鞋,两双单鞋、一双棉鞋,这份心意,连我这个做女儿的都自愧不如。姨妈很喜欢我,说是“爱屋及乌”,见了我就像见到了她的妹妹。2010年,姨妈去世,享年93岁。
   姨妈年轻时没找到满意的伴侣,没享过丈夫的福,却养出了孝顺的好儿子,老来得以安享天伦。她的一生先苦后甜,晚年幸福安康。都说“年轻时候享福不算福,老了享福才是福”,这话用来形容姨妈的一生再贴切不过——她的一辈子,酸甜苦辣咸,算是尝遍了。
   (原创首发)

共 21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以质朴笔触勾勒出一位民国女性的生命轨迹:从反抗包办婚姻的“叛逆者”,到半生操劳的母亲,再到安享晚年的老人,姨妈“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情与“先苦后甜”的人生交织,既藏着旧时代女性的挣扎与坚韧,也映着亲情的温暖与岁月的厚重。文字无华丽辞藻,却以真实细节打动人心,让一段个人史成为时代的鲜活注脚。姨妈的故事满是张力:敢为当地首个离婚女性,是冲破枷锁的勇气;面对二次婚姻骗局选择认命,是向现实的妥协;晚年靠子女安度,又藏着生活的馈赠。最动人的是细节——扔绣花绷子的急躁、给妹妹做鞋的细心,让人物立体鲜活,也让旧时光里的女性力量跃然纸上。“姨妈年轻时没找到满意的伴侣,没享过丈夫的福,却养出了孝顺的好儿子,老来得以安享天伦。她的一生先苦后甜,晚年幸福安康。都说“年轻时候享福不算福,老了享福才是福”,这话用来形容姨妈的一生再贴切不过——她的一辈子,酸甜苦辣咸,算是尝遍了。”收尾也好,画龙点睛。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武双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武双喜        2025-09-07 15:24:34
  文章写作手法独特,有真情实感,把姨妈写活了,写出了真情实感,娓娓道来,十分打动人心。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9-07 17:21:15
  文中的亲情格外感人,姨妈对弟妹的照顾体贴入微,小表哥送菜被黄鼠狼咬伤的往事,历历在目,打动人心。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清晰,层次分明。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9-07 17:23:38
  “记得2006年我去看姨妈时,她已八十九岁高龄,却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格外清醒,还跟我讲起民国时期她和母亲小时候的事。母亲1990年去世,到那时已过了16年,姨妈说起妹妹,仍哭得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她们姐妹情深,姨妈对母亲一直很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还在世时,姨妈每年都会让小儿子用背篓给我们家背瓜果蔬菜——山里人靠天吃饭,这些东西格外珍贵。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夏天,小表哥送瓜果到我们家,刚进院子就看见杏树上有只黄鼠狼在偷杏,他爬树想捉黄鼠狼,不料被黄鼠狼咬得手流了血。五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帮小表哥包扎伤口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写的多么好,多么感人呀?
4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9-07 18:00:36
  亲情是永远难以割舍的。
5 楼        文友:牡丹花开        2025-09-07 18:13:27
  谢谢武双喜老师精心编辑!
6 楼        文友:牡丹花开        2025-09-07 18:14:15
  谢谢闰土老师!需心向你学习!
7 楼        文友:牡丹花开        2025-09-07 18:19:43
  谢谢德年黄土地老师!需心向你学习!
8 楼        文友:月影波澜        2025-09-07 18:50:54
  作者用浓浓的亲情写出一篇生动感人的散文,打动人心!
9 楼        文友:牡丹花开        2025-09-07 19:19:47
  谢谢月影波澜老师!需心向你学习!
10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9-07 20:29:46
  文章饱含对姨妈的同情和敬重之情!好文欣赏!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