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悠悠湘江河(散文)
一湾流水,碧波迭光。
这就是我同学信中常常炫耀的故乡的湘江河吗?
黄昏,我漫步在故乡湘江河畔的小道上。
夕阳,柔和地穿过垂柳林,拉出一条条金黄的光柱,映在湘江河的水波上,水波被染得片片金黄,抖着亮光的微微颤动,河边几处人声,点点游影,看书的、跳舞的、洗衣服的、交谈的……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在河边休息,享受着绿色森林环抱的小县城的宁静。
身在小县城之中,湘江河畔,我感到身心沉浸在这奇特的充满柔情的宁静之中,没有嘈杂,没有喧闹,偶尔传来几声水鸟轻快的啼叫,在河上飘落……
湘江,是故乡的母亲河,这河的发源地在哪儿?打哪儿流来的?我问了好些人,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的:会昌湘江,为长江流域赣江水系贡江支流。湘水系共有大小河流十余条,较大的支流有富城河、桃丰河、站塘河、水口河、中村河、周田河。湘江发源于寻乌县境内的武夷山脉西麓,流经筠门岭镇、周田镇、站塘乡、麻州镇、文武坝镇,流程八十多公里。湘水和绵水在会昌县城汇合成贡江。会昌境内湘江水系流域总面积一千五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水系范围内总人口三十多万,其中城镇人口十万。
春去秋来,不发水,不干涸,不停滞,不匆忙,永远平静无声地流淌着。有位老人说,湘江河流过一片垂柳林时,被美丽的垂柳迷住了,回头留恋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于是,河水旋出一个又一个旋涡,然后依依不舍地悠悠南行,这个回旋的流迹像会昌山(岚山)一支温柔的胳膊,深情而舒展地搂着三省交界(闽、粤、赣)小县城---会昌。于是,第一个开拓者,便将这条古老而美丽的河叫湘江河,小县城也因此得了湘江河的美名。
春夏季,是会昌山最美的季节。会昌山原名明山、南山、岚山,俗称岚山岭。坐落在会昌县城西、贡江北岸,与老城区仅一水相隔,是会昌县城西北隅的天然屏障。海拔四百点一米,周围三十公里,满山绿树,郁郁葱葱,是江西省级森林公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风光明媚,鸟语花香,自古就是人们避暑休闲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骚客留下很多题咏:"万里碧云净天宇,千山木叶堕霜红";"回顾茫茫意无限,高歌一曲夕阳风";"崎岖上山颠,蜿蜒入天半";"塔影倒清影,汇流奔白练"。
这里气候宜人,风光明媚,鸟语花香,主要植物有松树、枫树、杉树、竹子。会昌山自古就是人们避暑休闲的游览胜地。一九二七年八月三十日凌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与国民党军队在此展开激战,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贺龙、陈赓等多位元勋参加了战斗,这是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一次大捷,在中共军事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会昌山由此被称为"军旗飘扬的地方"。山上战壕、防空洞等遗址尚存。半山寺始建时间无考,重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当时香火十分旺盛。一九三二年七月,红军第三十五军后方医院迁到该寺,粤赣军区成立后改名为粤赣军区医院。医院先后治愈伤病员数千人,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贡献。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曾来此看望过伤病员。医院旧址保存完好,已复原陈列。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登上会昌山并写下了闻名中外的《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其中“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被誉为千古绝唱,表达了词人毛泽东豪迈的革命精神,岚山岭也从此改名为会昌山并闻名。半山腰是为一块地势平缓的宽阔地,住有农家,种植着大片柑橘。建有旅游公路、游步道、电视塔、诗词碑、革命烈士纪念塔和休闲健身设施等。岚山并不全是粗犷雄浑的性格,在这儿,是这般绵绵的温柔与恬恬的娴静。路的脚旁,绛紫的马兰花挂彩,洁白的芍药花盛开,对岸的草甸子,葱绿之中点缀着金红的野百合和淡雅的金针花,艳得撩人眼乱,那遍山遍野的达子香——被我们称作杜鹃花,一丛连着一丛,一片挨着一片,像燃烧的火焰,从眼前伸向森林,漫上山岗,一直与山头的云霞连成一片……
当我的目光从远山收回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小男孩来到我身边的沙滩上玩耍,他们缓缓地捧起一泓河水,洗着黑黑的头发,水珠带着光亮不断地从他们那黑黑的发梢上滴落下来,汇入河面飘起的点点涟漪中。
一会儿,几个一齐仰起头来,脸上的微笑像水波一样舒展开来,他们甩动着湿漉漉的头,发现了我,浓密的微卷的眼睫毛下两只大眼睛扑楞着,定定地瞅着我:“很(你〉五内(不是)会昌人吧?”会昌这两个字他们说的特别柔和、有感情。
“你能看出来吗?”我十分感兴趣地回答。
其中一个孩子咯咯地笑了。会昌人热情爽直的笑最令人心醉。
“当然,很(你)说,湘江河水什么味?”
“甜的。”
“不---对。”
“咸的?”
“更不对。会昌人哪个不知湘江河水的味道。告诉很(你),冰味。冰凉冰凉的,像泉水一样。真的,叔叔,不信很(你)尝尝。瞧很(你)戴的眼镜,就和俺会昌人不一样。很(你)是从北京来的吗?”
我看着他们那充满期待和希望的目光,迟疑着点了点头,蓦地,我发现他的眸子里跳出向往的光亮。“北京,真棒!”“ 真棒?”我正惊诧着这两个字时,他却向我打开了话匣子。“北京召开奥运会的时候,俺妈说啥也不让俺去,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真没劲。唉!不过,俺妈说了,俺人小志不能小,长大了俺到北京念书,学好多好多大道理……”“学了大道理留在北京干大事?”“不,回来。”“回来干啥?北京多好啊。”男孩迟疑着:“可妈妈在这儿,爸爸在这儿,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全在这儿……”
湘江河对岸的夕阳,已经沉到岚山遥远的森林之中,天际一丝丝淡红的云彩,恰似一条绛红的薄纱,悠悠飘动着,一寸一寸地溶进天幕。新月又从岚山升起,清泛的光辉与那即将消失的绚烂落霞,构成了令人神往的岚山森林美景。湘江河便在这柔和的背景中,无声无息地化成一块长长的深褐色的绸缎;岸边,金黄色的灯光亮了起来,一点又一点,点点汇成一片,像是镶在水边的一串晶莹的珍珠......林间,河上,炊烟与暮霭溶成的薄雾散发出微微的凉意。
那几个小男孩走了,当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河岸的森林中时,我还依稀可见,那个跟我说话的孩子在向我招手。
宁静,一派静止凝固的山林之美。风无息,叶无声,流水静无波。月光倾泻在湘江河里,河如一块巨大透明的银绢。我的心却是不平静的,湘江河是美丽的,而百里湘江的建设者---正如那个孩子说的,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也是美丽的,劳动者精神的美与自然的美是一体的,彼此不能分开,彼此相互辉映,正像故乡会昌人的心如湘江河的水一样纯净透澈……
二0二五年九月七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