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一抹青烟煮岁月(散文)
因火成烟,说的是炊烟,烟火。我这里所说的烟,是香烟、烤烟、草烟……但不是大烟。说到烟,具体也不知是谁发现的,为什么哪么多人明知吸烟有害健康,却都喜欢它,或者说,是稀罕它……直到有一天,某某某,或某某某,“因长期吸烟,导致肺部严重感染……”于是,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再于是,某某某,或某某某颇有深意地对好友说:“我们都要好好的。”我看到他们,一边说,一边望着深邃的天空,心神不宁的样子,不由得替他们打了几个寒颤!
然而,这一切,于我都不重要了。
我也是个烟民,一个纯粹的,地地道道的烟民,在这里,我只谈谈我的一些“烟事”。说我纯粹、地道,是因为我不会对着深邃的天空心神不宁,不会颇有深意地叮咛说,“我们都要好好的。”
记得在上小学时,有一回因好奇偷抽了父亲的草烟,最后醉烟了。现在回想起来,醉烟比醉酒还更难受。我自己是难受了,但母亲也吓坏了。可是,当母亲得知原委后,我被母亲狠狠地胖揍了一顿。不久,在上语文课《竖鸡蛋》时,老师给我们讲了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环球探险的故事,说最早的香烟是美洲的印第安人制造的,还说他们送了哥伦布一把烟草。后来,哥伦布的队友罗德里戈•德•赫雷斯吸了那草烟,鼻孔冒烟,西班牙人认为赫雷斯是魔鬼附身,把他杀了。说到香烟,老师还说,西班牙人虽杀了抽烟的赫雷斯,然而不久,他们自己却在圣多明各岛上种起了烟草。后来,由于世界贸易关系,俄罗斯境内也出现了烟草,但是,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反对吸烟,谁吸烟就要捉住撕裂鼻孔。记得那节课我听得很认真,同时也像鲁迅先生佩服东方朔“渊博”一样,我觉得我的语文老师也是很渊博的。
听了老师讲了关于烟的故事,我暗暗庆幸,虽然母亲那次把我打得七荤八素的,但总是要比被西班牙人杀了,或者被那沙皇费奥多罗维奇派人捉住并撕裂鼻孔要好得多。只是,因叛逆心里作怪,棒伤刚好,我就抠了小伙伴的破棉衣里的棉絮当烟抽,那棉絮虽然破旧,但经作业本纸张一卷,燃得相当好。当时是那么想的,父母不准抽烟,他们大人又抽,太不平等了吧,总是想找个机会怼回去。我是想假装抽烟,故意让大人看到,特别是我的母亲,看到后肯定又会打我,于是我就怼回去说我抽的可不是烟呀,为什么还打我?等母亲无语时,我就扳回了一局,挣回一点面子。可正当我刚要怼母亲时,那小伙伴带着他妈妈找来了,哭哭涕涕的,一看到就心燥,不就是抠了你一点点破棉絮嘛,至于这样闹吗?可是,刚好不久的老伤又添了新伤,我自然又被母亲扎扎实实地揍了一顿。后来,父亲也加入了揍我的队伍,父母边揍边训话,说什么再破旧也是人家的,小小就不学好,长大了谁还管得了;便宜莫要、浪荡不收等等之类的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了。那次,我一个礼拜下不了床,母亲只好悄悄去给我老师请假,那是打后我上学时,老师告诉我的。当然,伤势痊愈后,我找了个理由,也把那小伙伴胖揍了一顿,并警告他,如果敢给别人讲,我要用小刀割开他鼻孔。估计他也不敢去讲,因为此后一直没有人来找我的麻烦。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小时候可坏了。
此后,我不再抽烟了,至少在高中毕业以前是不抽的,不是不想抽,而是没钱买烟抽: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一般是三至五块钱,如果抽了烟,就要挨饿。直到大学时,临辅有个同学,他坚持要带我抽烟,说什么把我教会了,以后就多一个人买烟,他也就不愁没烟了。因此,时不时抽一支。当时抽的通常是老司城,好像是二角二分一包,在一起时,每当要抽烟,他都会用钢笔在烟中间画上一个圈,说一人只能抽一半,但我的要求就是,每次抽烟必须是我先抽,否则我就不要,他为了带会我,只好依了我。
其实,我学抽烟,不是他硬要带会我,而是我觉得,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很多狐朋狗友,就是因为有种种相同兴趣爱好而聚在一起的。再说,总感觉到,不抽烟不喝酒,就不像个正常的男子汉,就像个娘们一样。更深一层原因还是因为马上就要毕业,即将迈入社会,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出路还是比较迷茫的,每当点燃香烟,看到烟雾袅袅升起时,能够挤得一些时间来让自己发呆,从而轻松一下,超脱一下。
毕业后,我在家待业。那段时间,做农活时是相互帮忙的,被帮人家,不仅有好菜招待,还会发一包烟。有热情的人家会发两包,都是老司城,或者龙山。条件好点且又舍得的人家也会发老大哥,当时老大哥好像是一块二角钱一包。开始帮忙时,人家发烟我总说我不会抽,不要。主人家自然很高兴地把烟收了回去。后来,有个族叔悄悄对我说,人家送烟你要收,帮忙人家做事做累了,比如打谷插秧时,你可以像人家一样偷赖一下,说句“忍不住了,抽支烟”,你就可以堂堂皇皇地走上田坎或土边,打一处荫凉坐下来躺平休息一会,主人家还不能有意见。如果你总是说不会抽烟,你就连偷懒耍滑的机会都没有。我就是从那时起,算是学会了真正意义上的抽烟。
初参加工作时,正是国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年代。因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农村老百姓对这项工作是相当抵触的,经常给我们甩脸色。所以,每次下乡,总会带上一包烟,到人家屋时,先递上一支烟,常言道,烟是和气草,抽了烟,拉一会家常,渐渐进入正题,工作就顺利一些。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女同事下村开展工作,那女同事性子比较急,一进门就大喊说,我们今天是来找你们两口子去结扎的。谁知她话还没说完,就被那男主人狠狠地骂了一顿,差点动手打架了,我忙着递上一支香烟,好说歹说了一通,随着一支接着一支的香烟慢慢燃尽,好不容易平息了那男主人的怒火。那天工作结果不理想,临走时,那男的对我说,“这几天农活太忙,老人家又生病,再过一个星期,到时你一个人来,我保证和你去,讲话算数!”说完他还狠狠地剜了我那女同事一眼。
回乡政府的路上,那女同事还唠唠叨叨的。我调侃她道,“还叨叨,我刚买的一包龙虾花,都用来帮你扑怒火了。”她说,大不了回去赔你一包……
庆幸的是,一周后,那对夫妇还真的来落实了手术。为此,我个人给了他五十块钱。那时,我月工资才二百八十多点。
人到中年,不想再在乡镇奔波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进了城。进城工作后,路是少跑了,脚用少了,但手却是忙了起来,天天写材料填表册,特别是写材料,很用脑。于是,桌前摆上一包烟泡上一杯茶,成为常态。只是,烟抽完了,茶喝胀了,总是写不出一个字来,因为没有灵感呀。我有个同事,他的键盘总是被烟火星子烧坏。一年下来,至少要换几个键盘。
后来,工作相应闲了些,我经常呆在窗前或者天台上,点上一支烟。烟自指间缭绕而上,若思绪之升腾,又似心曲之低回。每一缕皆有其姿态,每一姿态皆有其故事。随着烟子缭绕升起,氤氲着一幕幕流年往事,看天上云卷云舒,仿佛都是烟的归处。我想着,烟缕轻语,非为喧嚣,实乃心绪之外化。
仰望着湛蓝的天,白云悠悠,顿觉心旷神怡。仿佛云里有人在呢喃,我们都要好好的。
2025年9月6日花垣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