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老照片里故事多 ——展视八幅长卷老照片感怀(随笔)
老照片里故事多
——展视八幅长卷老照片感怀(随笔)
朱炳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任副科长、科长期间,参与了军区组织的大型活动,摄入了8幅长卷(多达1米以上,最长的2.5米)照片,其中有:1、1977年7月10日在承德24军召开的授予王彦修“雷锋式战士”命名大会,2、1978年1月2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北京军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等人员,3、1981年9月2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胜利完成“802”演习任务的领导干部及全军参加学习集训的军以上干部,4、1981年11月20日北京军区连队党支部工作座谈会,5、1981年12月21日中央军委、总部首长与北京军区“802”演习庆功大会全体人员合影,6、1982年5月29日中央军委、总部首长与北京军区建设精神文明代表大会代表、工作人员合影,7、1983年3月30日北京军区第四届军人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及工作人员合影,8、1988年9月16日北京军区军官授衔仪式。
这八次活动,除授衔仪式外,其他均与我的职责任务密切相关。组织科直接负责承办由军区以上给予部队单位、个人的各种奖励、授称号的工作。其中,在唐山大地震中英勇献身的24军战士王彦修,1977年5月被中央军委授予“雷锋式战士”荣誉称号,其上报事迹,要求授称号事宜都是我一手承办的。王彦修1976年入伍不久,他从部队集训学习结束回连队途中,在唐山火车站候车时发生地震,候车室全部倒塌,几百名旅客被压在里面。王彦修奋不顾身地冲入坍塌的候车室,先后抢救出4名遇险群众。在第五次钻进废墟时突发余震,双腿被水泥板砸断,终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年仅19岁。接到24军报告后,我立即起草上报军区、总政要求授荣誉称号的材料。被批准授称号后,我与干事苏福刚随张明辉部长赴承德参加命名大会。
抓连队党支部建设,以及连队贯彻军人代表大会条例,都是我们组织科的业务,还有协助青年科抓精神文明建设。在1982年5月29日军区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大会上被授予称号的三个典型:军区装甲兵某部副指导员张玉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好干部”;军区炮兵某部连长张锦堂“硬骨头连长”,38军某部战士王锡山“公而忘私的好战士”。都是在许多优秀代表人物中识别遴选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我在具体承办中,是下了功夫,深思熟虑的,宣扬后在部队引起了巨大反响。对此,我曾以《练就慧眼识真金——调查研究,抓典型的体会》为题,剖析抓这三个典型的体悟与心得,被刊登在1988年总后勤部杂志《后勤通讯》第1期;2007年7月10日广州从化市《乡村语文报》副刊《泉水叮咚》杂志总第3期。《泉水叮咚》杂志社编者按指出:“北京军区退休干部朱炳初同志近二十年前发表的这篇关于调查研究抓典型的体会文章,站得高,看得远,事例典型,语言平实,观点鲜明,论述深刻,对本报编辑、记者和众多小记者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值得一读,特转载以飨读者。我们组织科负责的工作比较多,较为繁杂,但是分工明确,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完成得比较出色,多次被部里评为先进科。
1981年8月27日至9月25日,北京军区为进一步研究探讨中央军委关于“积极防御”作战思想、战略方针有关具体问题,受中央军委、解放军总部的委托,举办了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和方面军防御战役实兵演习,代号为“802”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幸的是,我同鹿占山副部长作为军区政工组人员始终参加了大演习中的政治思想工作,随时了解与通报各演习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动态,宣扬先进,交流经验。近一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任务,亦增加了许多军事知识,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战争综合作战的特色,以及科技练兵的方略,获益匪浅。
老照片里故事多,看每一幅数百上千人的合影,总会激起深深的回忆与思考,不仅想到参与合影的背景,还联想到影中人的现实,面对众多的前辈领导以及不少战友的离去,不免心灵震动,思维激越,岁月不饶人呀!进而引发自己需倍加珍惜暮年,发光发热,尽力抓紧不多的余年,有所作为。看着想着,乃真是老照片里生感慨,踔厉奋发朝前迈;笔耕不辍绘人生,留下纪实传后代!
(2025年9月8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